葫芦丝憋气的解决方法和各种指法吹奏技巧

发布时间:2018-06-28 06:47: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吹奏葫芦丝憋气的解决方法

    

 

葫芦丝和笛子不同,吹笛子总是感到气不够用,每个乐句吹完感到要立即吸气。葫芦丝则总觉得气呼不完,胸腔憋得慌。我想原因可能是要让簧片震动起来就要总保持气压,葫芦丝用气量少,气压高,否则就出咕音。笛子就是一个空腔,没有簧片挡着,气流顺利排出,没有压力,但流量大。葫芦丝吹完一句,感到要先呼气才能吸,这在快速吹奏中当然不赶趟,但如果不呼就吸,就会越吹越憋,最后脸红脖子粗,无法再演奏下去。解决的方法就是在吹奏的同时用鼻子呼气,但目前我只能在吹低音3的时候能从鼻子放气,此外就是吹最高音6时也办不到。那么这个方法在吹没有或低音3少的乐曲时就没戏。彻底的解决办法是利用循环换气,本来循环换气是嘴吹的同时鼻子吸气,现在变成嘴吹的同时鼻子呼气,就再不会憋气了。但前提是学会循环换气,我现在还不能吹所有的音都能循环换气,低音567还不行,要抓紧学习。

 

气息没有沉下去 用胸腔气才会导致该现象 要气沉丹田 用小腹拖住 就会好一些 多练长音 注意气息下沉

 

学会胸腹呼吸就不憋气了,还有,用嘴角放气,特别是吹长音和吐音时放气。我见有高手这样呼吸,很轻巧。

 

嘴角放气?????哈哈`这种方法不是理想的吧```你嘴角放气会产生咕音的啊```当您感到口腔内的气太余了,您作下深呼吸,应该就没那么难受了,也可以在乐曲停顿的很少的时间内,把气息释放出去啊,这个主要要看自己怎么快速的去掌握和控制气息,嘴角放气,这不是办法哦,你看有那个大师利用嘴角放气的哦```

 

我觉得嘴角放气很合理,你说的嘴角放弃会产生咕音,看来你没有练过这种方法,吹奏时气压保持平稳,根本不会出现咕音的现象的,你还是试试再说会不会出咕音吧。

 

吹奏葫芦丝感觉憋气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气流是否释放完 气流释放不完是很正常的 这样才能保证一个乐句有充足的气流顶住 憋气的原因在于呼吸方法不对 感觉憋气的朋友大多采用单纯的胸式呼吸法,及但靠胸部扩张吸气,典型的表现是双肩向上耸,气流全部进入肺里,这样气流的支撑点在肺部,一个乐句完毕后如果气流为用完会感觉憋气。如果采用腹式呼吸或胸腹联合呼吸法,把气流的支撑点下降到肚脐以下一寸的位置,即我们常说的丹田,气沉丹田,用丹田将气流顶住,朋友们可以俯身搬一块重物,腰部及肚脐会向外膨胀撑住,这样肺部就不会有张力,如果气沉丹田的话,再多的余气也不会感觉憋气。练习腹式呼吸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平身躺下呼吸,感觉是肚子在起伏,这就是腹式呼吸法。站立起来的话可以用将腰带束紧点,把气流向下沉,感觉腰部在撑住腰带,肩不要上耸,然后腹部顶住慢慢呼气就可以。这样的呼吸方法气流充足而不憋气。

 

憋气主要是口腔、鼻腔余气放不掉,和腹部关系不大。腹式呼吸法不适应葫芦丝。胸腹式有多种,可练。

 

用循环换气法的挤气来放气,基本无痕迹。嘴角放气也不错。二者相比,各有优劣。挤气的优点是:换气迅捷、顺畅。嘴角放气的是:便于控制强弱。相比较,我喜欢挤气。循环换气吸气用呼吸系统,呼气用口腔,各走各的道,互相不干扰。

 

嘴角放气只是权宜之计,主要还是要练习好胸腹式呼吸方法,朋友们可以多练习李春华老师的绿皮书149页气息强化练习的释放余气练习,尽量掌握释放余气的技巧。

 

循环换气作为一种高难度的技巧 (尤其是在笛子上),不宜作为一种经常性的技巧使用,偶尔几个曲子用一下还是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古歌 笛子曲 鹧鸪飞 但是每首曲子都用循环换气从头吹到尾 对身体是有损害的 时间久了也容易累

 

李春华吹曲子经常鼓起下颚换气,但不是循环换气,因为中间有停顿。干嘛呢?放气。

 

呼吸方法的问题,很明显!就是吸气太多了,不要把气吸到胸腔里,应该直接吸到小腹且胸部不可紧张,越自然越好。根据乐句的长短来决定吸多少气(吸气前最好把腹部多余的气吐出去效果最好,以便能吸更多的气去演奏更长的乐句)。多多体会,时间久了就没有上述症状了。

至于用口还是用鼻换气说法各一,本人赞同口鼻并用,优点是换气无声音,速度又快。既然自己长了就都用上,不要浪费!

 

你所讲的上术情况我认为你在气息的运用没处理好,气息的运用特别在葫芦丝中,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分配,是吹好葫芦丝的重要环节,吹葫芦丝的用气和其它吹管乐器用气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吹其它吹管乐器吹到高音时就需要在用气上要有一定的强度和力度,才能把高音吹出来,而吹葫芦丝就不同了,越是高音气流越是弱,吹高音56时只能用缓缓的气流来吹,在用缓气吹时又觉得嘴里还有很多气,缓吹气流又不能强,嘴里气又不能一下子放出来,所以就觉得胸部特别难受,这种原因还是在气息控制和力度的分配上处理不到位,如碰到嘴里气很多又不好用大气流放出来话,有一个很简单方法,在吹奏的同时,嘴不要把吹嘴包得太实松一点,这样可愉愉的放出一点气来,这样胸部就没那么难受了,但用这方法还不是什么好的方法,最好还是气息控制和力度的分配多下功夫。楼主朋友讲气吸小了音难饱满,葫芦丝的音色要吹得饱满,我个人认为与吸气大小关系不是很大,葫芦丝的音色饱满,我看主要在气息控制和气流均匀上有很大的关系。吹葫芦丝的换气嘴和鼻可同时进行,同时进行吸气这样可缩短换气时间。

 

如碰到嘴里气很多又不好用大气流放出来话,有一个很简单方法,在吹奏的同时,嘴不要把吹嘴包得太实松一点,这样可愉愉的放出一点气来,这样胸部就没那么难受了,但用这方法放气时声音较大,影响美感。

 

永远不要等气用尽后才去换气,必须在还有一定的气息的情况下去换,这样利于气息的控制或运用

 

如果是气多时憋气,可以边吹边放气,但要注意保持音的稳定,这个也要练

 

葫芦丝是呼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一、单吐

  是一切吐音的基础,依靠舌头的前后伸缩运动,使舌头有力地向前冲击,击打牙齿和上软腭之间位置,当舌头迅速收回时,口腔发出了“吐、吐……”的音,这种发音方法就是单吐。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由于用舌力度不同,单吐还可分为轻吐和断吐。断吐最适合吹奏强、顿、结实有力的音或乐句,要求用舌力度要强有力,富有弹性,发音短促,缩短原音符的时值。轻吐是在呼气的同时,舌尖向外轻吐一下,产生一个弱音头来完成,它和断吐的区别在于舌头伸缩的距离和弹吐的位置不同。轻吐主要用在每个乐句开头第一个音和乐句转折处。在吹奏叠音、打音时加一个轻吐,可使叠音、打音的出现更准确清晰,建议大家使用。轻吐不宜吐得太重,否则会影响乐曲的连贯性。尽量不要换气,尤其防止吐一下换一口气的毛病。吹奏过程中小腹要加强控制。

  二、双吐

  双吐比单吐速度要快,适用于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发音时舌尖有发“吐”音的动作,舌根有发“苦”音的动作,要练至两者的力度一致。开始时可用念字法,到后来就不用真正念出来了。

  初学双吐时除了要看文字说明外,更重要的要用心去体会、摸索。比如,刚学双吐,在“吐”与“苦”之间容易出现尾音或两个音分得不十分清楚,而解决的办法无法用文字来完全描述,这就需要你不断地调整口形、舌形舌位、力度、口腔内的余气量,最终你会找出最佳的属于自己的解决办法。

  三、双吐音的练习

  关于双吐音的练习,建议在保证葫芦丝质量的前提下,注意练习时口腔内的感觉与连续说“吐苦、吐苦”时的感觉是基本一样的。葫芦丝的双吐音没有其他民族管乐器那么容易掌握,主要原因是由于葫芦丝本身是靠簧片与竹管的耦合震动而发音,在吹奏第一个音“吐”与第二个音“苦”时,气流在几乎断开的同时,簧片震动不能立即停止,也就是说第二个音“苦”要受到吹前一个音“吐”时有簧片震动所产生的余音对它的影响,不能做到象吹笛子等乐器双吐音那么干净。特别是低音区更难掌握,要注意吹奏低音区时在气流较强的情况下,舌头肌肉也要相对放松,气息不能太急,否则不易发音和控制音准。双吐舌的动作尽量小,喉咙与嘴唇要紧中有松,要注意控制高低音的气流变化。

三吐由一个单吐加一个双吐构成,有如下几种形式:】

  吐 吐苦 吐苦

  吐苦 吐苦

  吐

  在正确掌握了双吐的吹奏方法以后,再进行三吐练习就容易多了,不论是以“吐、苦、吐”还是以“吐、吐苦”,都是三吐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四分音符用单吐,十六分音符用双吐或三吐来吹奏,双吐和三吐也可以结合使用。三吐最适合表现欢快、热情、跳跃奔放的曲子。

  四、颤音

  一般颤音的奏法是先将本音发出,接着迅速而均匀地开闭本音的上一音孔,使本音与其上方大二度或小二度的音迅速均匀地交替出现,最后落到本音。大、小二度的选择一般由该调的自然音价决定。葫芦丝的颤音也有小三度的。

  颤音,是指由按主要音和上方相邻音的手指快速、均匀地交替颤动而形成的。一般用在乐曲的引子或华彩段和**中出现,是为了加强效果和烘托气氛时运用。颤音练习是手指运用技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手指的灵活性、独立性和持久性,还有弹力力度等,所以必须拿出足够的时间长久地练习。练习时手指要按严音孔,不要出现漏气现象,手指要保持松弛状态,要让每个手指都能做到富有弹性和灵活跳动。演奏颤音时要有一定的力度,并用吐音吹奏音头。颤音可以由慢渐快或由快渐慢。

  五、波音

  波音由本音与上方二度音迅速交替演奏一至二次而形成。

  波音,是由本音与上方二度音迅速地交替演奏1—2次形成的一种音波。波音虽然可以稍微吹得明显一些,但决不能吹得很强、很生硬,不能使音波比本音还强还突出。手指要快放轻落,手指的动作应该一致。除了本音外,其他各音忌用吐奏。波音的速度同样可快可慢,要根据乐曲的速度及音符时值的长短再决定。

  六、叠音

  叠音是若干个音的重叠,起装饰作用,有二度叠音、三度叠音、四度叠音等几种,在听觉上以主音为主,听不到装饰音但又丰富了本音。

  叠音,是通过一个或几个音重叠,起到装饰作用,这种技巧比较常见。叠音的演奏主要通过手指的敏捷动作,把本音孔与邻近或间隔的音孔快速而准确地按一下。叠音的使用上,一般在乐句的开始和两个同度旋律之间加入上方的装饰音,这种技巧在民族管乐中较为常见,虽然在一些传统乐谱上没有明显地标明,但在实际演奏中可以灵活运用。一般来说,过于快速、激奋的乐曲不适合使用,多用于慢速悠扬的乐段。手指不宜抬得过高,动作要迅速,并富有弹性。

吹奏时在本音的音孔上打一下,用于区分同度音。

  七、打音

  打音是出现在相同的两个音中第二个音之前的下方二度,也就是说打音主要在连续吹奏相同音高时采用。它与叠音的不同之处在于,叠音出在本音上方二度或三度,吹奏打音的方法是用手指轻打本位音孔。这种技巧也较为常见。打音的使用,是在处理相同音时为了把它区分开而采用的一种技巧,在同一音的按音孔上再用手指打一下。吹奏打音,手指按发音孔要比叠音更快些,按闭发音孔手指动作须有力,如果手指按发音孔的动作慢而无力,会出现叠音的效果,这一点必须加以注意。

  虚指颤音在演奏时能产生似弦乐揉弦的效果,方法是在本音下方二度音孔上,用手指平稳扇动。

  八、滑音

  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和复滑音三种。

  上滑音,由一个较低的音滑向另一个较高的音,即手指由较低的音孔向较高的音孔方向顺次逐个抹动抬起,同时气息要加以配合,口劲由大渐小,风门由小渐大,口风由急渐缓由细渐粗。

  下滑音,全部动作与上滑音刚好相反。

  九、复滑音

  复滑音,由低音滑到高音再从高音滑回低音,或由高音滑到低音再从低音滑回高音。

  滑音是葫芦丝演奏中一种重要的传统技巧,适当地运用滑音,能使葫芦丝的旋律更富于歌唱性,表情更为细腻,其具有圆润华丽的特点,甚至可以产生模拟效果,如人声等。滑音的演奏是通过口风的缓急并配合手指动作的快慢来完成的,是利用手指逐渐开放或关闭音孔(向上或向下慢慢移动到需要到达的音位)所产生的效果,从筒音开始至最末一个音孔之间都可以上下滑奏。

  十、气震音

  气震音,依靠腹肌和横膈膜有弹性的颤动,通过丹田提气、小腹自然向里收缩和用力,使平稳的长音有规律地强弱交替,开成一条水纹般的音波,对音乐产生美化和装饰的效果。

  十一、指震音

  指震音,吹奏长音时,手指在音孔边或音孔上方均匀迅速地扇动,产生与气震音相似的波音。

  十二、腑震音

  腑震音也叫气震音,是依靠腑部收缩力量引起的气流震动。初学者很不好找到感觉,我练习的时候采用的是在吹一个长音的时候,第一下吹得要强,第二下吹得要弱,腑部肌肉也随之有规律地震动,强弱强弱,如此反复。开始的时候慢些,随着感觉的出现,再逐渐加快,慢慢地就会找到感觉了。熟练以后再加上喉部、唇部的配合就完整了。它的震幅可随音乐变化的需要,由慢到快或由快到慢。

  十三、扇指音

  扇指音,是指在该音上的手指上下迅速扇动,使这个音发出如微波颤动式的特殊音色。这是傣族民间固有的特殊演奏方法,可用于《竹林深处》,代替指震音那部分效果很好。记得听过一次《芦萧情》,好象也是用此技巧演奏的。严格地说,扇指音不是指震音,在演奏扇指音时,也可以利用手指在本音孔旁大约五分之一处,上下、快速、均匀、连续开闭形成一种音波,同样也会收到很好的演奏效果,建议大家采用。指震音也叫虚指颤音或隔孔打音,顾名思义,不是扇动本音孔,是在本音的下二孔,平稳扇动,如果吹奏“3”音时就用右手食指扇动“1”音孔,吹奏“5”时用左手无名指扇动“2”音孔,吹奏“6”时用左手中指扇动 3”音孔。但它们所产生的效果有些相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5ba9d8648d7c1c709a145bb.html

《葫芦丝憋气的解决方法和各种指法吹奏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