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七十五章

发布时间:2020-05-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七十五章
善建德①者不拔,善抱道②者不脱③,子孙以祭祀不辍。修⑤之于身,其德乃真⑥;修之于家⑦,其德乃余;修之于乡⑨,其德乃长⑩;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溥。故以道身,以道观家,以道观乡,以道观邦,以道观天下。吾何以⑰知天下之然⑱哉?以此⑲! 译文
善建德者坚韧不拔,善抱道守法者永不脱道出轨离法),子子孙孙得以祭祀不辍。遵循大道修身养性,其功德是本原的本性的;遵循大道治家,其功德是饶余的;遵循大道治乡,其功德是深厚的;遵循大道治邦,其功德是丰厚高大的;遵循大道治天下,其功德是溥洽广大普度众生的。所以,依道规范治身,依道规范治家,依道规范治乡,依道规范治邦,依道规范治天下。我如何知天下之所以然呢?循道循理遵循法则! 注释
建德:立德,修德,积德行善。建:立朝律;建立、修建;树立。德:得道,得法;守道,守法;遵守道法,遵守法则。 抱道:奉道,抱朴,抱法,守法,遵守道法,遵守法则。 脱:1)脱离大道,脱道,脱轨,出轨,离法,弃法。脱落,掉落。2)离,脱离,离失,失去。失去:消失,失掉。3)松懈。4)放任。5忽,轻率,轻慢。
祭祀:全拼jisi,读音:jì sì《说文解字》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也。祀:祭也,祭不已也。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祀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进入文明社会后,物质的丰裕,使祭祀礼节越来越复杂,祭品也越来越讲究,并有了一定的规范。 修:1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行。~女。 2 (学问、品行方面)学习、锻炼和培养。 修武之德。——《国语·晋语》
(3 循;遵循。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4 修行。如:修积(行善积德;修服(指道教的修炼服气。服气,即吐纳;修持(持戒修行;修真(道教指学道修行为修真 (5 整治。
管子修之。——《史记·货殖列传》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如:修文偃武(修明文教,停止武备;修近(整顿内务;修言(统一号令;修事(治理政事 (7 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真:1(会意。小篆字形,从华(huà,从目,从乚(yǐn,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2)本性,本原。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3)真实。真实: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假;真相境界。 家:1)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mián,表示与房室有关,最早的房子是用来祭祀祖先或家族开会。下面是“豕”,即野猪。野猪比老虎、熊还危险的动物,野猪是非常难得的祭品。所以最隆重的祭祀是用野猪祭祀。本义:屋内,住所。2)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miá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3)家族,指以血缘关系所维系的群落,一般用于人类,比如何子渊家族、陈氏家族、李氏家族等。4)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余:饱足,丰饶,饶余,丰饶。饶余:富饶馀裕。丰饶:1)丰裕富饶。2)丰足充实。 乡:1(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乡’和‘飨’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飨”的古字 2“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说文》五州为乡。——《周礼·大司徒》:“万二千五百家。” 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广雅》 长:深厚。 邦:1(形声。从邑,从丰,丰亦声。“丰”义为“春季三月,庄稼遍地,蓬勃生长”。“丰”与“邑”联合起来表示“靠种植庄稼自给自足的城邑”。本义:粮食生产国,农业国,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2)国都,大城镇;3)疆界,边界;4)泛指地方;5)封,分封;6)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战国策》﹑《韩非子》及山东临沂银雀山所出竹简本战国人作品《王兵篇》都提到过相国。《史记》中关于七国相国的记载尤多﹐如称张仪为秦惠王相﹐又说秦昭王时魏冉为相国。但在铜器铭文中﹐只有相邦仪和相邦冉。《史记》言吕不韦为相国﹐而作于秦始皇三年﹑四年﹑五年﹑七年﹑八年的铜戈铭文上有“相邦吕不韦”。铜器铭文中从不见有相国之名﹐唯古籍作相国﹐可能是汉代人因避汉高祖刘邦之讳而改“邦”为“国”所致。邦,会意兼形声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从田,表示建立土界,也即“封疆”之义。封疆:划封土地的疆界;分封的疆界,界域的标记。所以“邦”的造字本义就是“封界”。古文字中“封”“邦”本为一字,古汉语名动相因,所以“封邦建国”的中动词“封”和所“封”的名词“邦”本来是一回事。而在金文中字形的演变又增添了义符“邑”,而表示“封界”之义的“草”和“土” (也即“邦”字的初文)也逐渐演变为仅余“草”字。到了战国文字中,其字形进一步简化,表示“封界”之义的“草”字又演变成为表示草盛意思的“丰”字。在遥远的古代,城邦或国家也有了区位经济分工,既有农业国,也有靠贸易立国的类似于今日新加坡那样的国家,也有像湖北大冶那样靠采挖铜矿,靠输出铜矿石换取粮食的城邑。汉字有“鄮”字,从贸从邑,指今日的浙江宁波,宁波在古代就是类似新加坡那样的以贸易立国的古代城邑。 丰:1)丰厚 ,富余。2)大,高大。3)盛,茂。

天下:1)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 2)人世间,社会上。3)全世界,所有的人。4)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5)自然界,天地间。 溥:(1 (形声。字从水从尃,尃亦声。“尃”意为“(皇家植物园)铺陈花草”。“水”与“尃”联合起来表示“给皇家植物园所有花草浇水”。本义:大面积浇花。引申义:水之大,泛指面积广大 (2 同本义
,大也。——《说文》

溥之而横溥四海。——《礼记·祭义》 泛滥溥漠。——马融《长笛赋》 瞻彼溥原。——《诗·大雅·公刘》

(3 又如:溥洽(广博周遍;溥大(广大;溥将(广大 (4 通“普”,普遍的。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山》 溥溥如天。——《礼记·中庸》

(5 又如:溥畅(普及流畅;溥博(普遍而广大;溥天(遍天下;溥泛(普遍,广泛;溥遍(普遍
道:dào 形声。字从辵,从首,首亦声。“首”指“头”。“辵”指“行走”。“辵”与“首”联合起来表示“头脑引导行为”。本义:头脑(思维意识、思想意识)引导带领身体行为(的走向)。引申义:得道厚德有思想的引领大众遵循大道规范行为。(哲学名词)大,本体,本元,本原,本源,始基,自然;法,道法,大法,母法,大制,始制,自然法(则);道理,原理,真理,事理,法则,规律。道,夷希微也,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搏之而弗得。大道为法,大道可统治万物,大道可佑助万物!大道为万物宗仰依附的奥主,德者的保护者,亡德者的所有者。大道无亲,常与善人,佑助守法遵循规律者,佑助知道积德行善的人。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位于颅腔内。低等脊椎动物的脑较简单。人和哺乳动物的脑特别发达。脑包括端脑(大脑)、间脑、小脑、脑干(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其中分布着很多由神经细胞集中而成的神经核或神经中枢,并有大量上、下行的神经纤维束通过,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在形态上和机能上把中枢神经各部分联系为一个整体。脑各部内的腔隙称脑室,充满脑脊液。人脑可分为6个部分——(即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其中端脑和间脑又合称为前脑,脑桥和延髓又合称为后脑。端脑,指大脑两半球;延脑或称延髓。中脑、脑桥与延髓组成脑干,其间有神经细胞团与神经纤维交错组成的脑干网状结构。人脑是从低等动物的原始神经组织经过长期的演化历程发展而来的。人脑达到高度的发展,主要在于大脑两半球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化。大脑两半球的表面积扩大到一定程度,由于颅腔容量的限制而出现沟、回,并逐渐增加其数目。大脑两半球主要由灰质表层、白质和皮下神经节,即大脑皮质、神经纤维髓质和基底神经节组成。由联合神经纤维(主要是胼胝体)联结在一起的大脑两半球划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与岛叶,而且它们各有一定的机能分工。脑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神经细胞(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人脑的神经元数约达10^11(正负10倍)。大脑皮
质(亦称皮层)的神经元约为140亿,一般是6层的结构模式。其中,感知从外周传来刺激的细胞主要位于第4层;实现加工和将兴奋由一个皮质区传递给另一皮质区的细胞,多半在第2层和第3层;把传出冲动引向外周的细胞主要在第 5层。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以电的和化学的方式相互传递信息。每一个神经元通常拥有几百个以至几千个突触联结,人脑的全部突触数约达10^15之多。突触的联结型式是复杂多样的,整个脑是通过这种联结而组成的一个巨大的自调控、自组织、自学习的神经网络系统。
思想意识:人将大脑存储的知识作用于思考生命存在的各种感受的活动。人的意识产生于脑部。人的大脑、小脑、丘脑、下丘脑、基底核等,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信息,经脑神经元逐级传递分析为样本,由丘脑合成为丘觉,并发放至大脑联络区,令大脑产生觉知,即人的意识。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思想:念头,想法;思忖,思量,考虑;指思维的条理脉络;思想意识,指道德品质方面;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行为:谓举止行动;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观:看,察看,观察,观测,审察,阅读;看到的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示范,显示;通“劝”;通 规:画圆;.画圆形的工具;划分土地而占有;劝告,建议,尤指温和地力劝;计划,打算;谋求,谋划;效法,摹拟,揣摩;通“窥”,窥察。规抚(仿效;依循;规仿(摹拟仿效;规法(摹效法。规劝:规诫劝勉;郑重地劝告,使改正错误。规矩: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老老实实,恪守本分,(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规范:法则,法律,法规;典范;谓使合乎模式;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法规是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示范:规范。规范:管理,治理,统治;榜样,标准,典范,示例;谓使合乎模式;习俗或法规;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指原则;指正规化的管理。劝:1)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2)劝教。劝教:劝勉教化。教化:政教风化。教化”与“教育”虽仅一字之差,但其手段的高明程度却远非教育可比,它把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综合运用起来,既有国家元首的宣谕,又有各级官员耳提面命和行为引导,还有立功德碑、树牌坊、传播通俗读物等多种形式;既向人们正面灌输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达事明理,潜移默化,其效果要比单纯的教育深刻而又牢固得多。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凡有见识的政治家都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把教化当作正风俗、治国家的重要国策。《礼记·经解》中说:“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西汉贾谊把教化比作阻止洪水的堤防,“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何以:以何,用什么,怎么,如何。 然:如此,这样,那样。

以此:因道,依道,依法;为道,从事于道;效法道,根据法则,遵循规律。以:用;因;依,按,凭,按照,依据,根据;凭借,仗恃;从,自,由;做,从事;为;则。此:则。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则:准则,规则,法则;法,常;规范;仿效,效法;榜样;标准权衡器。

本章结语
本章可以视作对第一章的引申。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冀知其子,附知其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得其子,复守其母,是谓玄德。 塞其兑,闭其户,知常,终身不堇;开其兑,济其事,妄作,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自然界存在产生宇宙万物的始基,作为派生宇宙万物的本元(本源、本原)我未知其名,勉强为之取字“道”,勉强为之取名“大”。 冀求知物(实物或事物),依附于知道(大、大宗、大本、本元、始基、无、夷希微、场);已经知道(大、大宗、大本、本元、始基、无、夷希微、场)得以知物(实物或事物);已经知物(实物或事物),返本归元顺道复命,是为玄德(惟道惟理惟法理物,是道是理是法理物,以道以理以法理物,因道守法循理理物,依道依理依法理物,循道循理循法理物,顺道顺理顺法理物,从道从理从法理物,适道适理适法理物,合道合理合法理物)。禁止脱离了大道而违背自然法则的思想行为,禁绝门户之见、逾越感性认识、通过抽象而趋向惟(有;为,是;随从,听从,遵从,顺从)道,遵循法则居善地,终身消灾免祸避凶趋吉得福祉;启用脱离了大道的、违背了自然法则的思想行为,惹事生祸,妄作非为处凶境,终身得不到救正救助。见微知著是知常明事理,遵纪守法循律依理是因附大道的襁褓(纽带)。用其沾光得益,复命返本归元循道循理循法。身心健康消灾免祸不招殃咎,是因为循道循理遵循法则。】所以,以道观身,以道观家,以道观乡,以道观邦,以道观天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6454c7d85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9.html

《道德经 第七十五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