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读后感12篇

发布时间:2018-07-08 21:26: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红岩》读后感12

【篇一】

又是一年建党日,红旗万卷漫天舞,在党的生日之即,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信心,增进工作自觉,不断锤炼党性,锤炼内功,始终做到“三个坚持”。

一坚守信仰锤炼党性。前几天刚刚读完《红岩》,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从成岗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如何识别和处理各种事情。她们在革命与流血中始终坚守信仰,坚持斗争,一步步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今天的我们以红岩精神为滋养,在坚守信仰中孜孜以求,信仰如铁,惟有矢志不渝的坚守,才能撑起人生的脊柱;信仰似金,惟有淘尽功利的杂质,才会愈发闪亮。回看十八大、十九大从严治党以来的几年我党所取得的成绩更加懂得了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的重要性,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每一个中国人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和奋斗的激情去实现。

二坚持学习厚积本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用人导向是重实干重实绩,我们要坚持好干部标准从严要求自己,突出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加强学习,克服本领恐慌。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努力在专业领域学深学细。纪检监察业务点多面广,既要学习马列原理和辩证法,又要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还要以法律知识做底,特别是查办案件中涉及的领域不同知识侧重也不同。“打铁必须自身硬”,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书本中学、实践中学,向先进典型学,努力提升理论素养,能力素养,做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唯有常学常用、真学真懂才是有效解决“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的关键。

三坚持实践适应打磨。当前党员干部要特别能净下心、特别能沉下力,主动“蹲苗”,主动担当作为,努力成长。一时事易,一已坚持难,党员干部唯有不断深化自身素质建设,多措并举由内而外的改变自身的精神气质,才能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都能身体力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智慧和汗水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往成做,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往好做,样样落实,天天坚持,那我们的党一定是充满希望的党。唯有们党员干部踏踏实实干工作,努力成长,成才,成为本岗位的行家里手,成为“有专长的通才”为深化改革、社会进步、造福人民做出积极的贡献。那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篇二】

人若有不屈的信念,她的目标不管有多大,也会有一天实现。在我前不久看的一本书——《红岩》,这里就有这种精神。

《红岩》讲的是在40年代,在重庆歌乐山下,一些地下工作者对鬼子的抵抗。在这里培养出了一批批英雄;有舍己为人的许云峰,有临危不俱,拥有不屈的信念的江姐。我最敬佩的是江姐虽然她是一个女子,可她却没有女子的柔弱,而是有男子一般的坚毅。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江姐在大街上看见自己的丈夫的尸首挂在大街上,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晴天霹雳,而江姐却不像一般妇女一样,变得不堪一击,而是把悲愤化为力量。

当江姐被捕时,在敌人毒刑拷打下她也守住共产党的秘密,她还说,毒刑拷打是小事,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的心是铁做的。这句话是需要多少勇气才能说出,这都是因为江姐拥有不屈的信念。

而我呢,自己的每一次的扪心自问就会让我羞愧,从而多了一份信念。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题数学题不会做。那一天我坐在房间里,苦苦呆望着天空,手里握着一支笔,桌子上摊着一本数学作业,我的笔始终没有落下,我心想;天啊,怎么会有这么难的题啊。算了算了,还是别做了。我便放下笔,想站起来,突然我的目光停留在《红岩》这本书上,我自言自语道;江姐受尽磨难,可她还能坚持,就是因为她拥有不屈的信念,我要向她学习。我再次坐下,开始解题,此时的我知道只要拥有不屈的信念,再难的题也会迎刃而解。

江姐的精神——不屈的信念,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会时刻向她学习这种精神。

我自言自语道;江姐受尽磨难,可她还能坚持,就是因为她拥有不屈的信念,我要向她学习。我再次坐下,开始解题,此时的我知道只要拥有不屈的信念,再难的题也会迎刃而解。

【篇三】

“红岩上红梅开,万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听着这首《红梅赞》,使我不禁又想起了《红岩》这本书。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8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天,她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86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江姐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

在革命战争时代里,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们都是为了别人、为了祖国而英勇牺牲的,比如说:彭雪枫和杨靖宇,他们都是英雄中的典范。杨靖宇从不拿人民的钱,在被日军打死的前几天,他一直靠棉花、树皮、草根来过日子。我为江姐,为许云峰,为共产党的所有英雄们而感到骄傲,我们如今的生活,多亏了他们,才能够如此幸福,才能够有这样的和平年代。我要热情地为这些英雄们而歌颂,他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值得我们多少人学习啊!江姐,她受尽了敌人的拷打,敌人把竹签刺入她的十指,可她仍然傲然地说,竹签是竹子做的,可是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没错,这才是我们的英雄,这才是英雄的本色,在敌人面前不低头,为了祖国的明天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他们是我们的英雄,他们是我们最值得敬佩的偶像。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的,他们的死是具有价值的。

看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迪,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现在他们都已没入历史的长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将先辈们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续下去,让我们的国旗在我们的国土上更加骄傲地飘扬!

【篇四】

《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也积极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务;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后,并不像普通妇女那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她反而擦干泪水,重新站了起来!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使命还没完成,她还要继续舍小家为大家。

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整洁的形象面对大家。

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快牺牲时,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面对这些令人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特别惭愧。因为我平时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但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革命战士用鲜血换来的。

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篇五】

从小在长辈们的故事中长大,其中关于共产党革命英雄的故事,关于敌人对地下党员实施的酷刑,令我小小的心中满是震惊,同时对刘胡兰、董存瑞、江姐、许云峰许多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充满了崇拜和钦佩。寒假中,我捧读了中国军事文学名著《红岩》,重新回味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红岩》讲述了重庆解放前,在渣滓洞、白公馆等狱中,敌人对我地下党员实施酷刑,妄图从他们口中获得机密,并疯狂屠杀我革命志士的故事;许云峰、江姐、成岗、木青竹等共产党员在叛徒告密、敌人严刑拷打下坚持不懈,毫不退缩地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最终击败了敌人。正是他们的努力,才有了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

在书中,我看到了无数大义凛然的革命烈士:意志像钢铁一样的江姐、许云峰,沉着稳重的成岗、余新江,为了革命忍受痛苦的华子良等等。尤其是特务们为了从江姐口中套出党的重要机密,将粗长的竹签钉入她的指甲缝间的那一段,我读了不禁声泪俱下,那种刺骨钻心的疼痛简直令人发指!而江姐总是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还有许云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残酷折磨和威逼利诱,始终坚强不屈,不为所动,他以超人的意志,在敌人魔掌中两次战胜死神,在与世隔绝的监狱中用双手艰难挖出一条越狱的通道,留给战友,自己却壮烈牺牲。   对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敌人尽管可以进行严酷的肉体摧残,但在由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肉体上的磨丝毫动摇不了革命者的的斗志;而狱中的艰苦生活,反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无可奈何的敌人不得不承认:任何刑具对革命者都是没有效果的。书中描写许云峰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其坚定、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尤其令人难忘:

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

我将许云峰、江姐临刑前从容告别,英勇就义那段反复读过,每次都令我产生莫名的震颤。我想之所以打动我,奥妙大约就在于它唤醒了我心底那份因生活恬适而休憩未醒的憧憬,那是作为一个共产主义接班人永恒的奋斗之梦。

掩卷思量,我又满怀兴致地百度了《红岩》的背景资料。

【篇六】

好早以前,读《平凡的世界》时,发现其中的主人公孙少平特别痴迷于几本书《牛氓》、《红岩》、《艰难时世》等,也许是爱屋及乌,当时自己就拿了个小本子把这些书名都记了下来。前些日子,选了其中一本《红岩》,细读下来,确确实实有和当时孙少平品读时一样的激情和澎湃。

《红岩》是一本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其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它的基本情节是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地下党领导的城市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书中,最令我佩服和震撼的是一位女英雄“江姐”, 集中营的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身体都情不自禁的往后一缩,简直太可拍了。可是“江姐”,面对如此毒刑,她却丝毫不见畏惧,笃持“宁愿向侩子手的屠刀走去,也不愿屈服”的态度,坚忍着。让我最震撼的还是“江姐”向敌人傲然宣告的那一句“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她把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当做最坚强的盾,反抗甚至压制一切的艰难困苦。

江姐的经历和态度,让我对“信仰”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信仰就是一种忠诚,一种希望,一种理想,它给人不畏牺牲的精神,给人崇尚光明的力量。人生缺乏信仰,就会变得浮躁。在物欲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有坚定的信仰。

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和“江姐”一样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特务的英雄。从迫食霉烂的食物,到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再到蚊虫、毒刑,不管敌人使用何种伎俩,都无法动摇他们的意志。这些英雄,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当然,书中除了紧张和残酷,还有一些文雅而又富有“娱乐”的情节。其中,《狱中联欢》这个章节就特别有意思。1949年元旦,渣滓洞集中营的难友们通过歌唱、交换礼物、贴对联、表演节目等形式,来表达他们对革命的情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在交换礼物这个情节中,我特别佩服这些遇难者的心灵手巧。用小块的草纸做成的“贺年片”,上面用红药水画了鲜红的五角星或者镰刀锤子;经过昼夜赶工,难友们用牙刷柄刻出的一百多颗红的、黄的、晶亮的五角星;还有女室送给各室的是一幅幅绣了字的锦旗,那些彩色的线,是从她们的袜子上拆下来的……。他们在物资极其贫乏的狱中,能做出这些东西,实在不容易。

联欢中“贴对联”这个节目,更会让读者眼前一亮。狱中楼一室对联:“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表面似乎在讲“修仙炼道”,其实这“道”和“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充分表现出难友中革命者不向困苦低头,不向敌人示弱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楼二室借用古人的诗句:“看盘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来充分表达狱中革命者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途的憧憬。这些春联从字面上看没有一处革命的词句,没有一处可以被敌人抓住把柄,但在当时当地大家都能领悟到这些对联中所蕴含的道理,相当于间接的传递了一些革命信息。看到这里,实在佩服革命前辈们的智慧与精神。

读完整本书,结合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和他们的事迹,再面对现在的自己,我深深的感到愧疚。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在物质、环境比当时好上千倍、万倍的条件下,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还是很容易被摧垮。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和红岩精神前,我明白了:方法总比困难多,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篇七】

红是革命的颜色,是火焰的颜色,是黎明时天边的色彩。

岩是坚硬的石头,是质朴的石头,是刚毅不屈的石头。

《红岩》,正是每一位共产党人的传记,每一位革命者的丰碑。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岩石,他们的斗争意志和必胜的信念如岩石般的坚硬。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整部《红岩》,压迫与斗争并存,狡诈与真诚相织。是什么,让他们在苦难中依旧充满快乐?是什么,让他们在黑暗中仍然坚定地寻找光明?

是信念。是他们于党的信念,于人民的信念,于中华民族的信念。

因为信念,多少次的毒刑拷打也不能使江姐动摇半分。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因为信念,多少次的威逼利诱,许云峰也能坦然面对。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

因为信念,诚实注射器也不能使成岗吐出半句;因为信念,资产阶级出生的刘思扬也有把牢底坐穿的决心;因为信念,华子良能多年忍辱负重,只为了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还记得江姐吗?她是《红岩》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女共产党员了,当她看到老彭,那个多年来与她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同志和丈夫被悬首示众的时候,她压抑住了内心的痛苦,用难以想象的毅力控制了满怀的悲愤。她的心中,只有着前赴后继的决心,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她内心的信念,是她坚定的信念给予了她力量!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而当今,有多少人失去了他们的信念呢?或者说又有多少人是为了信念而在忙碌着呢?我们心中有的,只是那填不满的欲望,那些权利、地位、金钱与享受,但到头来却落得满心的疲惫与迷茫。因为我们从没有过信念,再多的成就也不过是麻醉剂,药效终会过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疼痛。

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永远只会朝着目标迈进,哪怕有再多再多的阻挠,哪怕有再多再多的荆棘,也不会使他停下,纵使暂时遇到了失败,那也只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就像《红岩》里数不清的战士们一样,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和尊严,为了全人类的正义事业,为了给全人类带来彻底地解放和世界大同,信念始终在鼓舞着他们前进!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刑场会带走共产党人的生命,但却永远无法带走共产党人的信念。他们,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篇八】

人到中年,总以为自己心智成熟,性情稳定。然而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再次阅读小说《红岩》,依然抑制不住内心震撼,让我更加深刻感悟到信仰的力量。

江姐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员。由于叛徒的出卖,她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在狱中,穷凶恶极的敌人给她戴重镣、坐老虎凳、吊鸭儿浮水,并残忍地用竹签穿进她每一根手指……极刑拷讯中,江姐曾昏死过数次。但,被敌人一次次用冷水浇醒后,意志坚如磐石的她依然会用鄙视的目光向敌人宣告:毒刑拷打怕什么?你们休想从我嘴里知道一个名字!

地下党人许云峰英勇斗敌、顾全大局、危难独当。他以坚强的毅力用手指挖通地牢的石壁,为狱友们挖出了一条逃生之路。就在自己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时,面对死亡,他神色自若,拖着锈蚀的铁镣,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站在高高的石阶上,他忽然回过头来,对着跟随其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 这是何等的震撼人心,又是对敌人的何等藐视!

刘思扬,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却投身革命,本可锦衣玉却偏偏散尽家财。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革命信仰,他是革命者中一面别样的旗帜,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

华子良,被辗转关押于北平、南京、武汉、益阳、息烽、重庆等地的国民党秘密监狱,时间长达14年之久。为了不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在狱中,他整日神情呆滞,蓬头垢面,装疯买傻,只为党的事业需要……

一个个可敬可佩的战士,一群群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百般艰辛、万分危险的环境中,他们艰苦而顽强地战斗着。他们乐观向上,因为他们对自己所投身的事业充满信心;他们无所畏惧,因为他们已把个人的生命与忠贞的信仰连为一体;他们抛却小我,因为他们已被共产主义的伟大激情所笼罩。最后,当他们迎着胜利的黎明倒下时,朝霞映红的,是他们无怨无悔的笑容。

是什么力量支撑先辈们,那是信仰的力量。

人生一世,若内心无一信仰,虽也可勉强终老,但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一个人有了信仰,就会有宿命,才算是有了根。抓住了信仰,坚守了信仰,才不会枉活一世。人们常说,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说的也是信仰的力量。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始终是共产党人如磐的根、不变的魂。纵然苍天会老,大地会变,但总有一种不变的精神,令高山仰止、大地起敬,那就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好的党员干部必然具备也必须具备这样崇高的信仰。

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习近平总书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在新历史形势下,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坚定坚定理想信念,用党的信仰和道德力量感召社会,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篇九】

《红岩》这部作品写得非常有意思,当然了,我这里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排除自己对这个时代的作品一般的偏见,在整体上感觉来,《红岩》这部作品还是非常不错的。

文中的人物心理显得十分幼稚,比如说陈松林,在和甫志高有过一次简短的对话后,就觉得自己自己和甫志高的距离很近。书中有一段原话:“陈松林有时也感到和新的上司之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性格上的小距离,他把这种距离归之于接触不长或者是自己对知识分子的某种隔膜,后来索性不去多想了。因为他觉得,对上级是不应该乱加猜测的,对于领导作风,更不能强求一律。何况,他对甫志高对他的领导和帮助,心里还相当满意。”

试问,若是一个革命者的警备心理如此差劲,对上级不敢有丝毫的疑问,那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可能早就熄灭了,所以说,这里还真的有一点将革命戏剧化,儿童化的效果。革命的真实性不强。

再比如说陈松林在听完许云峰的话后撤走的一段,他经过认真思考后留下来一张字条,目的是为了麻痹郑克昌和黎纪纲。他焚毁了所有的文件,目的是不让文件被搜查出来,但是这里就出现两个问题了。1:既然为了拖延时间,为什么不将文件带走,这样一举两得啊,既不会留下蛛丝马迹,又不会将文件中的重要信息遗失;2:文件都已经意识到了要焚烧掉,那为什么不讲纸烬清理干净,反而留下证据给敌人察觉?

文中有这样一段:

最近一些时候,甫志高对长期宁静的生活,渐渐地不能满足了,作为地下工作者,他渴望着参加更多的斗争。当然,折合年轻时那种热情冲动是完全不同了。这种急于参与活动的情绪,在他反复研读《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篇文章以后,变得更加明显和强烈。革命发展到转折点了,多少年来的革命斗争,眼看就要胜利了。急于工作的愿望,使他异常兴奋,几次向党要求担任更多的工作。虽然区委书记江姐在移交工作时,将他希望接管的学运工作给了新调来的同志,但是老许却把建立备用联络站的工作交给他了。这是件秘密的工作,区委的同志都不知道这件事。也许老许的想法和他的完全不同,但不管如何,甫志高觉得,这是党对自己的信任。因此,他决心把党委托的一切工作做好,不管是金融界的,还是联络站的。他希望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例如办好书店,进而在文化界取得新的发展等等,因为做文化工作也便于隐蔽,减少暴露的危险。目前,他并不害怕困难,但是感到缺少助手,他对年轻热情的陈松林特别重视,希望他迅速成长,帮助自己在活动中做更多的事情。

读完这一段,我能够感觉到甫志高完全是一个革命工作者,几乎没有怎么想到他会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充当叛徒这一不光彩的角色。但是反过来认真地再仔细看这一段,还是可以发现不少甫志高叛变的端倪的。比如说甫志高对于现阶段自己的生活并不满意,极力想要改变,极力想要摆脱。再者,这个片段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这个片段的第三句话:这种急于参与活动的情绪,在他反复研读《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篇文章以后,变得更加明显和强烈。这就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三岁小孩儿,本来连句读都不清楚,但是拿到一本毛泽东选集并听人讲解一遍后,忽然就变得能文能武了。

开始读这部作品时,感觉它描写人物是如此地细致入微,人物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或者是神态都注意到了,但是越往后看,越觉得好像作者是有意将好人与坏人作一番对比,正面人物都比较“帅气”,而反面人物都比较“猥琐”。下面摘取几段人物描写加以说明。

正面人物:

于新江:茁壮的上身,换了一套干干净净的蓝布中山装,浓黑的眉下,深嵌

着一对直视一切的眼睛。他不过二十几岁,可是神情分外庄重,比同样年纪的小伙子,显得精干而成熟。

许云峰:他那明亮深远的目光,充满了洞察一切的智慧。在他面前,从来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解决不了的的问题。他虽然经常改变装束,但衣着很简朴,无暇注意生活琐事。然而他对待自己的同志,却是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

江姐:这个女同志是个安详稳重的人,不到三十岁,中等身材,衣着简朴,蓝旗袍剪裁得很合身。

江姐的仪容笨本是端庄的,经过化妆,更显出一种典雅的风姿。

为的母亲:老太婆的声音,洪亮有力,充满了刚强和自信,和她慈祥温和的目光,成为强烈的对比。

李敬原:老李,是个干练而深沉的人,略微近视的目光,藏在墨框眼镜里,什么也不让人看出。即使是稀有的情感流露,也只是眼角一笑即止,分外含蓄。斑白的发丝,记录着他经历过的斗争岁月。他没有那种多讲话的习惯,三言两语便把揭示无余,对工作则严格要求,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一丝不苟的。

龙光华:他穿一身整洁的灰布军衣,不管天气多热,领口的风纪扣,总是紧扣在脖子上。他不像其他的人,只穿短裤,却穿了一条长长的军裤,衣袖高高卷起,露出一双黝黑的手臂,头上端正地戴着一顶军帽。

反面人物:

守江特务:趸船上站着两个戴黑眼镜的人,嘴角上叼着烟卷,在哪里指手画脚。

徐鹏飞:台灯光倾注在办公桌上,一个身材粗大、脸色黝黑的中年人,络腮胡刮得干干净净,眉浓眼大,肥肥的下巴,毫无表情地坐在转椅上。

新闻处长和玛丽:一个又矮又胖的秃头下了汽车,挺起的圆肚皮摇摇摆摆地走进餐厅的大门。他穿着一身白哔叽西装,后面跟着个妖艳的水蛇似女人。那女人提着镁光灯大照相机,摇动着一头染成金色的头发,建立人就来一阵媚笑。

当然了,这里摘抄的都是《红岩》这部巨著里比较少的一些片段描写,并不能说是多么有权威性,毕竟不是做一种文献综述的形式将其全部整理出来。

整部作品看下来,觉得好人和坏人的界限是既定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爱憎分明,人物形象鲜明。就算是最后再回过头来看甫志高这个叛变了的角色,还是觉得他一开始就露出了猥琐样。

我丝毫不怀疑革命先烈对革命的忠贞,但是这样写却让我更多的是感觉到了一种“神”的色彩而不是“人”的情感。或者是作者对作品太过写实,太会营造一种“诡异”的气氛,是人不得不臣服其中,往往太关注周遭环境的描写而不是人物心理的描写。

因为《红岩》的作者是杨益言和罗广斌。

杨益言是19489月被捕的,关在重庆渣滓洞。他和关在这里的近300多名革命先烈,受尽了严刑拷打和非人的折磨。当时,年仅23岁的杨益言刚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胸怀救国之心回到故乡重庆,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住了。他是渣滓洞监狱中在19491127日国民党特务大屠杀前被亲友多方营救出的幸存者之一。

罗广斌是由江竹筠(江姐)介绍入党的,被捕以后被关押在白公馆。就在194911 27日深夜军统特务先对渣滓洞进行大屠杀时,由于兵力不够,他们把白公馆的所有看守特务人员抽调到渣滓洞集中起来屠杀,在白公馆特务空虚的情况下,罗广斌18 名革命同志趁机逃出了敌人的监禁。

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并且作为幸存者和最直接的见证人,这两位作者在1959年写作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先烈们的斗争事迹,加以集中、提炼、进行艺术再创造,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这部气势恢宏的长篇小说《红岩》。

江姐在《红岩》这部巨著中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

江姐为人妻,在看到自己丈夫的惨烈遭遇后,还是处处本着一个革命者应有的信念;江姐为人母,在狱中看见监狱之花时又处处体现出无限的母爱,为革命党人,在不懈的斗争中英勇不屈。只是可能由于对江姐作为“人”这一个体考虑得太少了,所以整部作品还是在无形中将江姐的形象无限地放大了。

许云峰是一个工人出身,长期从事地下党工运领导工作,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党的领导人形象。

在这部作品中,许云峰的形象好像较之江姐来说还有鲜明。沙坪书店反侦察;掩护李敬原;在监狱中和敌人斗智斗勇,不管是严刑拷打还是功名利诱,均不为之所动;用手指留下带血的通道给战友作为逃生的通道,自己却英勇就义……因此,这样看来,许云峰简直就是一个光明的象征,他正直,善良,无畏,英勇,忠贞,总之,一切好的词语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这样一个人,应该是一个“化身”,这里不是说历史上没有这个人,而是说中国的一些毛病,只要一个人好了,那他(她)就完美了,没有人的缺点,没有人性的弱点。可能正是因为这样,在无形当中为我们立了一个标杆,树立了一个做人的尺度。但是我怀疑,反正如果换成是我,我应该做不到。可能是缺少了再拿个严酷的历史环境中的这一特有的体验吧?

在今年的夏天有幸到了重庆的红岩红革命纪念广场,匆匆参观了渣滓洞和白公馆,所以当作品描写到这两个地方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悸动。

从广场到渣滓洞一段路,视野开阔,苍松翠柏掩隐其中。曲曲折折上了渣滓洞的小路,一路的嘹望亭。怎么说呢?觉的整个广场后面的牢狱完全是一种镶嵌在石壁里面的感觉,楼上的木板踏上去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有一种比较惊悚的感觉。在参观各个牢室,可能是由于灯光的原因吧,使原本就比较幽暗的房间显得更加阴森森的,所以有些牢房我都没有走进细看。最后是参观行刑室,记得当时只看了两个地方就再也看不下去了,各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刑具一应俱全,刑室里阴仄逼人。

其实想说的就是尽管《红岩》这部小说有再大的缺点,但是它还是值得我们仔细去看看的,不管里面的人物最终是以一种怎样的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始终都是应该带着一份敬意去细细感悟革命先烈身上的那一种为了今天的新中国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的。

【篇十】

为了响应我院第一党支部的读红色经典书籍活动,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重温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许云峰、江姐、刘思扬、渣滓洞难友、白公馆志士……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

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因此都是真人真事;《红岩》是小说,有一些人物和情节是虚构的。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在校运动会集训的时候,怕吃苦,一直会偷懒,教练要求跑两圈,我往往跑完一圈就不想跑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

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十一】

“红岩上红梅开,万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采,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听着这首《红梅赞》,不禁又想起了《红岩》这本书。小说《红岩》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一块壮丽的瑰宝,读完《红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这首出自罗广斌、杨益言小说《红岩》中的《我的“自白书”》一诗,是年轻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陈然(《红岩》中成岗的现实原型)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的著名诗篇。半个多世纪匆匆过去了,然而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我们蓦然回首,诗歌孕育的那种激情澎湃的豪情依旧未变,它随着涛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荡起涟漪翩翩。

《红岩》通过描写许云峰领导工人运动,江姐、双枪老太婆开展华蓥山武装斗争,成岗办《挺进报》等情节,展现了共产党领导下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方兴未艾、此起彼伏的盛况;同时又以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两处国民党特务的秘密监狱为背景,讴歌许云峰、江姐、成岗等共产党人在被捕后,面对国民党特务的严刑拷打、威胁利诱毫不动摇,坚决保守党的秘密的高尚情操。

最令我难忘的一幕是江姐被捕后,特务用粗长的竹签钉入江姐指甲缝间进行逼供的情景:“……‘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钉!’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读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特务们残暴得令人发指,而江姐又是多么的坚贞顽强!面对敌人的拷打利诱,面对狱中生活的艰难困苦,江姐等可钦可佩的勇士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敌人抗争。

敌人肉体上的折磨,丝毫动摇不了革命者的的斗志;而狱中的艰苦生活,反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惭愧。平时,我总以为自己是个女孩子,娇气是天性,走路不小心跌一跤,流一点血,都忍不住要大呼小叫;学习上、工作中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或小小的挫折,就非常泄气;总以为时代不同了,我们能过上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还有些不满足。读了《红岩》,我明白了是由于烈士们前仆后继,血染红岩,才有我们今天生活的幸福与美好。我要以《红岩》中的烈士们为榜样,珍惜幸福生活,牢记“八荣八耻”,努力学习本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红岩》这本书中,令我最感动的就是小萝卜头和刘思扬了。小萝卜头仅仅只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他也应该和其他孩子一样,沐浴在阳光下,在比较好的情况下学习、玩耍。可是,命运却对他很不公平,一个很小的孩子,从小被就关在集中营里,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成长。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害怕,他和关在渣滓洞里的叔叔阿姨们一起斗争,他为了斗争的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他很坚强,丝毫不逊于其他的叔叔阿姨们。

我不禁感叹:年纪这么小的孩子,却如此坚强。而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之下,却不努力,真是羞愧呀。小萝卜头对我来说无异于是一种震撼,一种鼓舞!

刘思扬,一个出身富家的“公子”,但是他并没有因为钱财等背叛了祖国,背叛了朋友,背叛了共产党。他经过无数的考验,变成了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于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同时对祖国的伟大报已深深的敬意,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和一个爱国的人!

红岩,红色是代表革命,岩石代表革命者们那颗坚强的心。这种红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珍惜的!

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这句话说出来是多么容易,但现在的中国人又有多少真正地从心里感激,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否会慢慢淡忘这曾经惊天动地的壮举和牺牲,不让孩子接触血腥,红岩里的精神是否会失传?或只是成为小学课本上一篇机械的诵读课文?因为身处大学,很多人无聊,空虚,苦闷,浮躁,整日除了学习和逛街就无事可做,相比于革命年代的青年学生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的劲头,随时为理想,为革命献身的热情,我不禁为我们这一代人汗颜。看着眼前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们大学生所需要思考的。也许红岩里最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精神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其具体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身怀远大抱负,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奋斗!也许信仰不再像那个年代那么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标却一直牵引着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十二】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以前,我总认为所有壮烈的言辞和举动,都要有轰轰烈烈的理由;“奉献”、“牺牲”这些被弘扬的旋律,被高唱的凯歌,离我们这些普通人太遥远。然而,来到哈密劳教所工作以来,看看身边的同志,看看这些“平凡人”,我深深地震撼了。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辉煌的业绩,这里,只有为监狱劳教的稳健发展而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监狱劳教人,只有在平凡中折射出的一种对工作极端负责、爱岗敬业的精神。在《红岩》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

人民警察,责任重大,任务繁重,既然选择了这份平凡而又崇高的事业,我们就要义无反顾,用青春的热情、无私的胸怀、扎实的工作来实践从警时的誓言,把忠诚党的劳教事业体现在爱岗敬业、勤奋忘我的行动上,落实到严格执法、科学管理的工作中,时刻准备着为劳教事业奉献青春。来到哈密劳教所已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的感同身受,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敬业奉献,如何去理解青春无悔!在哈密劳教所,在这块承载着几代人创业、拼搏与奉献的土地上,有我不断成长的榜样,他们就是曾经和正在为劳教事业奉献青春的人民警察。经过领导和同事的不断教导和指点,使我这个对劳教业务渺茫无知的新警很快的对劳教业务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我不懈的努力和领导的关怀下我会很快的克服各种困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劳教人民警察的。我知道不管前路是否多坎坷,既然确定了方向,便只有风雨兼程!看看《红岩》中那些可敬可爱的英雄人物,我才体会到,人!总是要有点激情的。从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我能感受到一种激情,一种为国家、为民族、为事业燃烧不息的激情。到哈密劳教所工作后,这样的一种激情始终澎湃在我的内心里。此时,我想起了毛主席的那句豪迈的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与我同行的这支以“打造场所安全稳定,造福社会”为己任的雄壮队伍中,无数的劳教人民警察正迈着矫健的步伐,沿着闪光的足迹,再次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现在,我从《红岩》这本书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使命,认识到了自己的职责,人民警察,责任重大,任务繁重,既然选择了这份平凡而又崇高的事业,我们就要义无反顾,用青春的热情、无私的胸怀、扎实的工作来实践从警时的誓言,把忠诚党的劳教事业体现在爱岗敬业、勤奋忘我的行动上,落实到严格执法、科学管理的工作中,时刻准备着为劳教事业奉献青春。

《红岩》给我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民警察,一个英勇坚强的人民警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71e806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f.html

《《红岩》读后感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