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50篇经典文言文学习(附翻译答案精美排版)

发布时间:2018-06-15 16:17: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顾荣施炙

顾荣①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②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③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顾荣:字彦先,今属江苏人。②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炙,烤肉。③同坐:同席的人。

2012广东湛江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人请(曾经)B. 因辍己焉(给予)

C. 同坐之(讥笑)D. 常有一人左右相助(身边的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3.从顾荣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翻译: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在宴会上,顾荣发觉那个端送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尝尝烤肉的神色,于是把自己那一份烤肉送给了他。同席的人讥笑他,他说:“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呢?”后来遭遇战乱,顾荣渡江避难,每到危急时刻,常有一个人来帮助自已。顾荣问那个人这样做的原因,原来那人就是当初接受烤肉的侍从。

答案:1.D(“左右”意为“帮助”)

2.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呢?

3.善有善报。(或: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2、老马之智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③一寸而仞④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②孤竹:诸侯国。③蚁壤:蚂蚁掘巢时运出地面的泥土形成的土堆。④仞:古代计量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叫做一仞。

2013湖南湘潭】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春往而冬: (2)蚁冬居山之

2.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填一个成语)。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翻译:

管仲、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跟随着它,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蚂蚁洞口的土堆有一寸高,地下八民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便沿着蚂蚁洞掘地,最终找到了水。

答案:1.(1)通“返”,返回 (2)(山的)南面

2.老马识途

3.示例: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3、陶公性检厉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2013天津】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不解其意: (2)积雪晴: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翻译:

陶侃性情省俭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全都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影响。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恒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根部作钉子。

答案:1.(1)全,都 (2)遇到,碰上……的时候

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人)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4、放翁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2014上海普陀一模】

1.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的意思。

(1)后生锐者: (2)其可之事: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B.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C.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D.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3.若有“才锐者”,“父兄当以为忧”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作者认为可以从、品性、等三方面培养“才锐者”,坚持十许年,使其“志趣自成”。

翻译:

才思敏锐的年轻人,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是值得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是可喜的事。切记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坚持十多年,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答案:1.(1)对读书人的称呼 (2)担心

2.A

3.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4.学习 交友

5、冬野稷败马

东野稷①以御②见庄公,进退中绳③,左右旋中规④。庄公以为父⑤弗过也,使之钩百⑥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⑦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⑧。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注释】①东野稷:人名,②御:驾车(的技艺)。③进退中绳:前进,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符合笔直的墨绳。中:符合。④规:圆规。⑤父:造父,周穆王时御手。⑥钩百:转一百圈。⑦密:同“默”,沉默。⑧反:翻。

2014上海奉贤二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野稷以御庄公: (2)其马力矣: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没有过错,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B、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也超不过东野稷,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回家。

C、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没有过错,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个圈子,再回家。

D、庄公认为造父的驾车技术也超不过东野稷,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3.颜阖认为“稷之马将败”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4.“稷之马将败”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翻译:

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前进、后退时车轮的痕迹都像尺画的一样笔直,左右拐弯时车痕都像圆规回出来的一样圆。庄公认为即使造父也超不过他,就让他驾车按原车印跑一百圈再停下。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马车,就进来拜见庄公,说:“东野稷的马肯定会倒下。”庄公沉默着什么也没说。不久,东野稷买然因马到下而翻车。这时庄公问颜阖: “你怎么知道他的马会倒下?”颜阖答道:“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而东野稷还强求它继续跑,所以说他会失败。”

答案:1.(1)拜见 (2)尽

2.D

3.马的力气用完了,还在强求它拼命奔跑

4.做任何事都要量力而为,否则物极必反。

6、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

2014上海徐汇二模】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俯仰四无非书者: (2)或至不行: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填原文语句)

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 )

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

翻译: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樹上,有的书陈列在面前,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看。四面环顾下来,没有一样不是书。我的饮食起居,病痛呻吟,悲伤忧愁,愤怒感叹,没有不和书联系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来相见,风雨雷雹天气变化全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像堆积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答案:1.(1)看 (2)能够,可以

2.B

3.乱书围之,如积槁枝。

4.A

7、鲁国之法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②。子贡③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④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⑥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注释】①臣妾:男女仆人。②府:国库,国家财政资金的出纳、保管机构。③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④赐:即子贡。⑤行:品行。⑥子路:孔子的得意门生。

2015四川雅安】

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2.孔子是如何评价子贡和子路的行为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3.孔子为什么这样评价?(用自己的话回答)

翻译:

鲁国的法令规定,鲁国人在其他诸侯国给人当奴仆,有能赎出他们的,可以从国库中支取与赎金相当的钱。子贡从其他诸侯国赎出了做奴仆的鲁国人,回来却推辞,不支取钱。孔子说:“端木赐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不会再赎人了。支取赎金,对他的品行并没有损害;不支取赎金,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个人用牛来酬谢他,子路收下了牛。孔子说:“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溺水的人了。”孔子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

答案:1.(1)子贡从其他诸侯国赎出做奴仆的鲁国人,回来却推辞,不支取钱(或:赎金)。

2.孔子批评(或:否定)子贡赎人而不支取钱的行为,表扬(或:肯定)子路救人受牛的行为。

3.孔子这样评价是因为他看问题看得远(或:看重事情对他人的影响/看重事情对社会的影响)。

8、上与群臣论止盗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农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晒:微笑。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2015山西太原城区联考】

1.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上 与 群 臣 论 止 盗。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请重法以禁之: (2)自数年之后: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民农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个美好的世界,它之所以美好,用本文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和

的现象。

翻译:

皇上与群臣讨论怎样禁止盗窃行为。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抱,穿不暖,这是切身问题,所以也就无暇顾及廉耻了。我应该不奢侈,省开支,减轻摇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书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在野外。

答案:1.上与群臣/论止盗。

2.(1)有的人 (2)这

3.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4.赋繁役重 官吏贪求

9、服虔匿名

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往,及未寐,便呼:子慎! 子慎! 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注解】①服虔:字子慎,古文经学家。②《春秋》:指《左传》。③崔烈:字威考,安平人。

2014浙江义乌模拟】

1.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只标三处)

烈 闻 不 测 何 人 然 素 闻 虔 名 意 疑 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服虔既《春秋》: (2)为烈门人作食

(3)听户壁间: (4)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

4.从文中可以看出服虔是一个怎样的人?

翻译:

服虔擅长研究《春秋》,准备给这本书作注,想参考比较各种观点。听说崔烈召集门生讲《春秋》,便隐姓埋名,结果得以被崔烈的门徒雇去做饭。每到崔烈开讲时,他就站在门外(户:单扇门。一扇为户,两扇为门。壁: 泛指器物上起速挡作用的东西)偷听。服虔随后知道崔烈不能胜过自己,就逐渐同崔烈的学生议论他讲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崔烈听说后,猜不出是什么人,但早就听说过服虔的名声,心里怀疑是他。第二天早晨,崔烈就去服虔处,趁着他还在睡梦中,就喊道:“子慎! 于镇”服虔不觉你醒过来,作了应答。两人因此成了好朋友。

答案:1.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问虔名/意疑之。

2.(1)善于,擅长 (2)租用,雇佣 (3)偷偷地 (4)通“早”,早上

3.服虔随后只奥崔烈不能胜过自己,就逐渐同崔烈的学生议论他讲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

4.服虔是一个虚心好学、治学严谨(或:讲究策略、为人低调)的人。

10、竹似贤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练。⑦名行:名节操行。

2012天津】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竹本: (2)夫如是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3. 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翻译:

竹子像贤士,这是为什么呢? 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品格,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那些喜欢树立坚定不移品格的人。竹子的乘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那些正直无私、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领悟道理,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应当学习(用: 听从,奉行)那些虚心领悟道理的人。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那些磨炼自己名节操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都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们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

答案:1.(1)稳固 (2)像这样

2.因此君子大多种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

3.竹“本固”“性直”“心空” “节贞”如同君子的美德。

11、为天下之道

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注释】①: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通“涂”,路。④奚:何,什么。

2014上海杨浦一模】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知具茨之山乎 (2)哉小童 

2.对画线句“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B. 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C. 开辟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D. 那些治理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3.有一个成语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请说出这一成语:__________。

4.文中的黄帝是一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翻译:

黄帝将要回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是的。”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哈吗?”少年回答:“是的。”黄帝说:“这位少年真是特别啊!不只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听了不肯回答。黄帝又问。少年说:“治理天下的人,跟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赶走那些危害马群的劣马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离开。

答案:1.(1)你 (2)特别,不寻常

2.B

3.害群之马

4.虚心求教(或:不耻下问) 善于反思

12、郑玄在马融门下

郑玄①在马融门下②,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③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成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④”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⑤。融果转式⑥逐-,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本,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竞以得免。

【注释】①郑玄:东汉未高密人,精通历算。②马融:东汉大经学家。③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多利用浑天仪这种算具进行演算。④礼乐皆东:这里是说儒家的学问都跟随郑玄传到东面去了。⑤在水上据屐:在水面之上,脚穿木屐。⑥转式:旋转式盘推演吉凶,是一种占卜的方法。

2015上海金山一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三年不得相: (2)玄业成辞归: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动算具立刻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害怕佩服。

B.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下子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感到害怕和佩服。

C.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转动算具,一推算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

D.马融就叫他来算,郑玄一转身立刻就解答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

3.马融“果转式逐之”的原因是:(用文中语句回答)

4.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未得见,可见马融学问大。

B.有人推举郑玄来演算,说明有人知晓他的才能。

C.马融追赶郑玄的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心胸狭窄。

D.郑玄能成功地逃脱追赶,得益于他的聪明才智。

翻译:

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过了三年也没见着马融,只是由他的学生为他讲授罢了。马融曾用浑天算法演算,结果不相符,弟子们没有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人说郑玄能演算,马融便叫他来,要他演算,郑玄转动算具,一推算就解出了结果,大家都惊讶佩服。等到郑玄学业完成,辞别回家,马融随即慨叹儒家的学问都跟郑玄传到东面去了,他担心郑玄会独享盛名,因而心里很忌恨他。郑玄也猜测马融会来追赶,便坐到桥底下,脚穿木屐搭在水面上。马融果然旋转式盘占卜郑玄踪迹,然后告诉身边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靠着木头,这表明他一定死了。”于是不再追赶。郑玄终于因此而得免一死。

答案:1.(1)看见,看到 (2)等到

2.C

3.恐玄擅名而心忌焉

4.A

13、丞相牛公应举

丞相牛公应举,知于頔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注释】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②于頔:人名,唐朝大臣。③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④客将:客籍将领。⑤赍:携带。

2013浙江温州】

1.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以海客之( )

A.相逢,不期而会 B. 碰到,遭受 C.相待,接待

(2)于公大( )

A.遗憾,后悔 B.不满 C.通“很”。违逆,不听从

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3分)

( )去后,( )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 ( )曰:“已去。”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

4.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

翻译:

丞相牛僧孺当年应举时,知道于頔看人非常准,就专门去襄阳想让他提携一下。他住了几个月,见了于頔两次,但于頔只是像对待一般的云游四海的人那样对待他,牛公很恼火,就走了。牛公走后,于頔忽然把待客的人找来,问道:“几天前有个牛秀才,走了没有?”待客的人说:“已经走了。”于頔又问:“送了他什么东西?”待客的人答道:“给了五百钱。”于頔问:“他接受了吗?”待客的人答道:“那人把钱扔在庭院里就走了。”于公感到非常遗憾,对身边的宾客说:“我因为事务繁忙,招待不周啊。”他立即命令小将带上五百匹绢绸、一封书信去追赶牛僧孺,并吩咐说:“如果牛秀才还没出襄阳地界,就把他请回来。如果他已经离开襄阳地界,就把书信交给他。”小将在襄阳地界之外追上了牛公,牛公却连信都不打开,就作揖回绝了。

答案:1.(1)C (2)A

2.牛公 于頔 客将

3.(于頔)立即命令小将带上五百匹绢绸、一封书信去追赶牛僧孺。

4.当受到冷遇时,他“怒而去”;当赠他五百钱时,他“掷之于庭”;当于頔派人追上他,送上绢绸、书信时,他“不启封,揖回”。可见他是一个个性鲜明、有傲气、率性而为的人。

14、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②为有年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注释】①:扶风:与下文的“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②占:占卜。③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这里的“乙卯”与下文的“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高兴,快乐。

2014浙江余姚模拟】

1.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只标三处)

亭 以 雨 名 志 喜 也 古 者 有 喜 则 以 名 物 示 不 忘 也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既而弥月不: (2)而吾亭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4.短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翻译:

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古人碰到喜庆的事,就用这件事来命名某个事物,表示永不忘记。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营建官邸。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这年春天,岐山的南面下了一场“麦子雨”,占卜后认为是丰年之兆。接着是整个月不下雨,百姓为此很着急。过了三月,到四月初二才下雨,十一日又下雨,百姓还是觉得不满足。十四日那天天降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衙门内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同唱歌,农民们在田野里一起欢笑。担忧的人因此而高兴,患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建成。

答案:1.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2.(1)下雨 (2)正好,恰好

3.官吏们在衙门内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同唱歌,农民们在田野里一起欢笑。

4.久旱逢甘霖(或:天降喜雨)。与民同乐。

15、火牛阵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绎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子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注释】①绎缯衣:深色绸衣。②衔枚:古代袭击敌人时,令士兵衔短筷于口,系之于耳,以免出声,叫作衔枚

2014浙江慈溪模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而城中噪从之: (2)所过城邑皆燕而归田单

2.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只标处)

凿 城 数 十 穴 夜 纵 牛 壮 士 五 千 人 随 其 后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田单这个人的特点。

翻译:

田单于是从城里收集了一千多头牛,给他们披上大红绸制成的被服,在上面画上五颜六色的蛟龙图案,在它们的角上绑好锋利的刀子,把浸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点燃其末端。又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趁天黑把牛从洞穴中赶出,派精壮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的后面。因尾巴被烧得发热,牛都狂怒地直奔燕军,使燕军在黑夜里大惊失色。牛尾上的火把明亮耀眼,燕军看到的都是龙纹,牛所触到的人非死即伤。五千壮士随后悄然无声地杀来,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人和小孩都敲击铜器,发出的声音惊天动地。燕军非常害怕,大败而逃。齐国人就这样杀死了燕国的主将骑劫。燕军一片混乱,纷纷溃散逃命,齐军紧紧追击溃逃的敌军,所经过的城镇都背叛燕军,归顺田单。

答案:1(1)击鼓 (2)通“叛”,背叛

2. 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3.燕军非常害怕,战败逃跑了,齐人于是就杀死了燕军的将领骑劫。

4.田单利用火牛阵大败燕军,从中可以看出他善于用兵、足智多谋。

16、楚庄王欲伐越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2013江西】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地数百里: (2)自见之谓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翻译: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庄子劝阻说:“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因为什么呢?”楚庄王说:“越国政治混乱,兵力疲弱。”庄子说:“我见识不多,但为这件事担忧。人的智慧就想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自从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的表现。庄蹻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的表现。大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像眼睛一样,看不到自己的弱点。”楚庄王于是放弃了讨伐越国的打算。所以说认识的难点,不在于看到别人,而在于看见自己,所以说:能看见自己身上的问题就叫做明智。

答案:1.B(停顿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2.(1)丧失 (2)明智

3.大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4.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

5.(1)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2)听了庄子的劝谏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

17、穆公亡马

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④,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⑤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注释】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②不饮酒者杀人:不喝酒会死人的。③次:次序。④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⑤惠公:晋国国君。

2015江苏南京溧水一模】

1.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只标两处)

穆 公 卒 得 以 解 难 胜 晋 获 惠 公 以 归。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其骏马: (2)三年:

(3)溃围: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

4. 选文最后一句话“此德出而福反也”是否显得多余?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翻译:

秦穆公曾经离开王宫外出,丢失了自己的骏马,就亲自出去寻找,结果看见有人已经杀掉了自己的马,正在一起吃着马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骏马呀。”这些人都惊恐地站了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喝酒是要死人的。”于是依次给他们喝酒,杀马的人(喝了酒之后)都惭愧地离开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晋兵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吃马肉的人互相说道:“咱们可以出力为君王拼死作战,以此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于是冲散了晋军的包围。穆公终于幸免于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这就是给人恩惠、福气会回报你啊。

答案:1. 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

2.(1)丢失 (2)经过,过了 (3)于是,就

3.(秦穆公)于是依次给他们喝酒,杀马的人(喝了酒之后)都惭愧地离开了。

4.不多愈。文章最后用“德出而福反”总结全文,对秦穆公以德服人、因德得福加以评论。“德出”概括了上文骏马被人宰杀后,秦穆公不但不治罪,反而怕众人食马肉致死,亲手给他们斟酒喝;“福反”点明后来秦穆公遭晋国围攻,得到食马人的救援,解除危难,并战胜了晋国。

18、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2015广东梅州】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对国家有利的事) B. 时人之前朝贡禹(比作)

C.少蕴藉(可是,但是) D.者(判断动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第五伦奉公无私,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写了两件事:一是“”;二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

(2)“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却主动说出并承认自己在和方面还有私心,这是用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4.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

翻译:

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从不拖泥带水(依违:犹豫不决;模棱两可)。几个儿子有时会规劝、阻止他,他就呵斥并赶走他们;官吏上奏或记载的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坚贞、清廉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西汉的贡禹。但是他缺乏宽容,又不注意保持庄重的形象,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经常生病,我一夜之间去探望十次,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的情况,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答案:1.D(“是”意为“这样”)

2.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3.(1)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2)举贤任能 私人感情(或:故人的友情 儿子的私情) 反衬

4.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写,认为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

19、好书之癖

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及做官后,购书万卷,然不暇读矣。有如少时牙齿坚强,贫不得食衰年珍馐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为可叹也!偶读东坡《李氏山房藏书记》,甚言少时得书之难,后书多而转无暇读正与此意

【注释】①餍:尽量满足口腹的需求;感到饱足。

【2015浙江金华金东模拟】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之颇切(然而) B.做官后(等到)

C.然不读矣(空闲) D.可叹也(认为)

2.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只标两三处)

每 过 书 肆 垂 涎 翻 阅 若 价 贵 不 能 得 夜 辄 形 诸 梦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甚言少时得书之难,后书多而转无暇读

4.作者说“衰年珍馐满前,而齿脱腹果,不能餍饫,为可叹也”,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翻译:

我少年时很贫穷,买不起书,但却非常喜欢书。每次经过书店,都要贪婪地翻读,如果因为价格昂贵无法买下,晚上做梦就会想到它。我曾经写过一首诗:“私塾太远,所以害怕经过书市;家里太穷,所以只能在梦里买书。”等我做官以后,买了许多书,反而没有时间去读它们了。就像年轻时牙齿好,却太穷买不起吃的;等到年纪大了,珍馐美味堆在眼前,却牙齿掉了,独自饱了,无法尽情享用。实在是让人感叹啊!偶尔读到苏轼的《李氏山房藏书记》,极力描述小时候很难得到书,后来书多了反而没有人阅读的情况,恰好和我说的意思一样。

答案:1.D

2. 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

3.(他在书中)极力描述小时候很难得到书,后来书多了反而没有人阅读(的情况)。

4.示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年少时要勤读书、苦读书,多汲取、多积累,避免日后空自悲叹。

20、曹冲救库吏

曹操之子冲早慧。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⑦柱乎?”遂不问。

【注释】①慧:聪明,有才智。②太祖:指曹操。③啮:咬。④谬:假装。⑤妄言:瞎说,乱说。⑥自哭:自寻烦恼,自讨苦吃。⑦县:通“悬”。

2012山东淄博】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鼠所啮: (2)库吏以啮鞍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3. “以刀穿衣”的故事表现了少年曹冲什么样的性格?请再举一个古代少年早慧的事例。

翻译:

曹冲少年聪慧,当时军队、国家事务繁多,施用刑罚非常严酷。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咬了,管理仓库的官员害怕一定会死,琢磨着想把自己捆起来当面向曹操请罪,但仍然惧怕不能免罪。曹冲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你去自首。”曹冲于是拿刀戳穿自己的单衣,就像被老鼠咬过一样。他假装不高兴,面露愁容。曹操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民间习俗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会不吉利。现在我的单衣被咬了,所以忧愁难过。”曹操说:“这是瞎说的,用不着自寻苦恼。”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向曹操回报,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就不再过问这件事了。

答案:1.(1)被 (2)使……闻(或:听到)

2.(我)儿子的衣服在身边尚且被(老鼠)咬了,何况是悬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

3.聪明(或:机智),善良(或:有同情心)。 陈元方、方仲永、区寄、孔融等,事例略。

21、湖之鱼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戏嚼豆脯②唾之,群鱼争喋③;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④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⑤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⑥,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⑦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注释】①林子:林纾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豆脯:豆豉之类佐餐消食片。③喋:聚食的样子。④葑草:水生植物。⑤寻:长度单位,八尺。⑥薮: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⑦盛:多,频频。

2012江苏南京溧水二模】

1.用“/”给下列句子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凡 下 食 者 皆 将 有 钩 矣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湖滨之: (2)其下

(3)投食引之: (3)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4. 本文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都写了“鱼”,但目的并不相同,请你简要品析。

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翻译:

我坐在西湖边上的茶馆里喝茶,繁茂的柳条遮蔽着窗口,一汪湖水,深苍碧绿,犹如染过一般,百余条小鱼正汇聚在窗下的水面。我就试着将肉干嚼碎朝水面唾去,借以取乐。鱼儿纷纷争着抢食。然而一边争食一边又游开了,一直觅食而不走的,只不过三四条而已。我便再嚼食唾下,碎肉沉入水底,粘结在茭白根上,鱼也不再去食它了。我起先以为鱼的离去是因为都吃饱了的缘故,可离窗口一丈左右的地方,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不住地晃动着,那些小鱼如先前一样,又在争食其它东西。

我顿时想到:钓鱼的人在垂下鱼钩之际,必定先以鱼饵为引诱,鱼儿要想吃食,便同时吞下钓钩。时间久了,鱼儿便知道,凡是有饵食的地方多半有鱼钩。然而,那名利汇聚之所,难道没有别一种“鱼钩”么?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及时逃走,能够脱钩而远逸他方的又能有几个人呢?

答案:1.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

2.(1)茶馆,店铺 (2)汇聚,聚集 (3)来,用来 (4)于是,就,便

3.(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就离去,能够脱钩而游走的又有几人呢?

4.林纾写群鱼喋食是为了表达人生感悟:人要懂得拒绝诱惑,淡泊名利,否则就会成为吞钩之鱼;柳宗元写群鱼戏乐是为了烘托小石潭的幽寂和潭水的清澈,表达自己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得到快乐的心境。

22、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2014湖南长沙】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奉继母益: (2)出其力

(3)能过也: (3)遂与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3. 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翻译: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曾巩品行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默默无闻,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等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就和他疏远了。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杨雄之下,但是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杨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的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的吝啬,是指他勇于做事,但不愿意改正过错啊。”神宗赞同他这个看法。

答案:1.(1)周全,周到 (2)全,都 (3)少 (4)代词,代指王安石

2.王安石把富贵看的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

3.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4.孝顺、有担当、公正、带人真诚。

23、文天祥至潮阳

文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汪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2014上海长宁一模】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使书招张世杰: (2)其末二句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A.(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侍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侍奉宋朝皇帝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

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

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侍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3.原文横线上应填入一句是“”。

4.“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精神。文中最能体现这种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

翻译:

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张弘范时,左右官员都命文天祥行跪拜之礼,文天祥拒不叩拜,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同他一起入崖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叛离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坚决索要书信,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给他。这首诗的尾句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着把诗放在一边。张弘范攻破崖山后,在军中大摆酒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弘范认为他很有节气。

答案:1.(1)写 (2)说

2.B

3.留取丹心照汗青

4.威武不能屈 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 (1)弘范遂以客礼见之;(2)弘范笑而置之;(3)宏范义之。

24、申屠献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②斜错,其文③烂如④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⑤象而铸之。淬⑥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普生物也,乃曰:“敦其有鼎,其形酷肖是。第⑦不知孰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辩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注释】①申屠敦:人名。申屠,复姓。②云璃(chī)小指鼎上所雕的云和璃的图形。璃是传说中一种似龙而无角的动物。③文:花纹。④烂如:明亮有光彩的样子。如,形容词词尾。⑤金工: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⑥淬(cuì ):铸造器物时把它烧红,浸人水中,以增加硬度。⑦第:但,只。

2014四川凉州】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呼金工而铸之2)贵人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2)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申屠敦遭遇的看法。

翻译:

洛阳有个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个汉朝的鼎,是在长安的一个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鼎上面云和螭的团互相掩映交错,花纹斑斓。西边有个姓鲁的人看见了这个鼎非常喜欢,找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样子铸一个鼎。铸的时候浸泡在稀奇的药水中冷却,还在地下挖了个洞把这个鼎埋藏在其中三年。泥土和药水一起腐蚀着鼎,铜的性质已经产生了变化,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一天,鲁生把鼎献给了一个有权势的贵人,贵人很珍视这个鼎,宴请宾客并赏玩这个鼎。申屠敦恰巧也在宴席上,心里知道这是鲁生的东西,于是就说:“我也有一个鼎,它的外形跟这个很像,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权贵的人请他把鼎拿来让他辨别,看了很久说:“不是真的。”那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心中忿忿不平,多次争辩个不停。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他就不敢说话了,回去感慨地说:“我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完全能使是非颠倒了。

答案:1.(1)模仿 (2)以……为宝

2.(1)众宾客(也)一个接一个地都说:“这鼎确实不是真的。” (2)我从今以后(终于)明白权势完全能使是非颠倒啊!

3.申屠敦的遭遇完全是由鲁生趋炎附势、攀附权贵、故意造假造成的。

25、庄子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监河侯②。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③,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①贷栗:借粮食。②监河侯:管理河道的官员。③邑金:封地的租金。④波臣:水官。此为鲋鱼的自称。⑤常与:常在一起的东西,这里指水。

【2015江苏南京鼓楼一模】

1.文中横线内填写最合适的字应是( )

A.之 B.于 C.以 D.而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将贷三百: (2)庄周忿然作

(3)视车辙中: (3)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我哉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4. 联系文章内容说说庄子高明的说话艺术体现在何处?

翻译:

庄周家里穷困,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监河侯答应说:“好的。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我打算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一听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大路当中有呼救声,回头一看,原来车辙中有条鲫鱼困在那里,我问它说:‘鲫鱼(来:语气助词)!你在这做什么呀?’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水族中的臣民,您可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鲫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了往常相处的水,没有存身之地。现在我只要能得到一升或一斗的水就能活下去。您竟然说这些没有用处的话,还不如趁早到干鱼铺子里去找我呢!”

答案:1.B

2.(1)你 (2)脸色 (3)回头看 (4)使……活

3.你竟然这样说,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

4.庄子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不借,却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庄子很生气,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讽刺监河侯不肯借粮食的真实嘴脸。表现了庄子善于借寓言(或故事)说理的说话艺术。

26、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眹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2012江西】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天下无冤

3.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

4.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翻译:

唐太宗因为兵部郎中戴胄为人忠心清廉、公正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是想要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回答说:“皇上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胄这多次触犯皇帝的尊严,坚持依法办事,他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意见都被唐太宗采纳,因此全国没有发生过什么冤案了。

答案:(1)A(停顿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2.(1)愤恨 (2)案件

3.你想遵守法律,却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4.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坚持要兑现,守信用。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5.戴胄向唐太宗进谏,提出不同的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27、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①;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②,刀锯③不加,理乱不知,黜陟④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注释】①茹:吃。②车服不维:不受官职的约束。③刀锯:刑罚。④黜陟:指官吏的升降。

2014黑龙江牡丹江二模】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清泉以自洁 (2)黜陟不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钓于水,鲜可食。

(2)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3.李愿居住的“盆谷”有什么特点?(用文中语句回答)

4.李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赞同他的处世态度吗?请说明理由。

翻译:

太行山的南面有个盘谷。盘谷中间,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人烟稀少。我的朋友李愿就住在那里。

李愿说:“过着贫寒的生活,住在荒僻的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坐在繁茂的树下渡过整天,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日常作息没有固定的时间,只要感到舒适便泰然处之。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既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稳天下的治乱,也不管职务的升降。这些都不是得志的人的所作所为,我就这样去做了。”

答案:1.(1)洗涤 (2)听,听说

2.(1)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 (2)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3.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4.李愿是一个归隐山林(或远离官场/投身自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示例:赞同。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与其在那里浪费生命,不如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反对。读书人应该有兼济天下、先忧后乐的使命感,不能为了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放弃生命。

28、解元勇猛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2011江西】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世忠 (2)悉敌情

(3)众惧辟易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闻令人大至,众心摇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凸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得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浓眉秀目,玉树临风,神采照人,双手过膝,能在百步之外一箭射中杨叶,号称“小养由基”。能用铁索拉着犀牛使它倒退而行。曾经骑着骏马驰骋突袭敌阵,来往如飞。

起初,解元带领保安军从德清砦起兵,积累功绩后被任命为清涧都虞侯。建炎三年,朝廷下令让他并入韩世忠的部队,提拔他做偏将军。韩世忠从下邳出兵,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将要到达,惊讶不已,军心动摇。韩世忠对此感到担忧。解元便带领二十名骑兵,分散而灵活地袭击敌人,活捉金兵俘虏,详细了解敌方情况。不久他再次出动,数千名敌军骑兵从四面八方集中过来,解元冲进地方阵列,像鹘一样左冲右突地猛击,大声呼喊,声音使兵器和铠甲都抖动起来。一名敌军首领受到惊吓,掉下马来,马跑了,众金兵因畏惧而退缩、逃跑。解元因为军功而被任命为阁门宣赞舍人。

答案:1. 敌骑数千/四面集

2.(1)以……为忧,感到担忧 (2)详细,详尽 (3)逃跑

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

4. 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5.力大无比,本领高强;智勇双全,战功卓著。

29、杨万里为人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2011江苏盐城】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2.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杨万里为人刚正、固执。韩侂胄专权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并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说:“官可以放弃,记是不能写的。”韩侂胄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日子。韩侂胄专权、越权日益严重,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家人知道他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忽然从外面回来,说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哭,急忙叫人拿来纸,写道:“奸臣韩侂胄,独揽大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能独自愤愤不平!”有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完就去世了。

答案:1.D(一个字为一言)

2.(1)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南园做记; (2)杨万里因韩侂胄“专僭日益甚”忧愤成疾; (3)杨万里因韩侂胄“用兵事”恸哭失声而死。

3.刚正不阿(或:不畏权贵)、忧国忧民。

30、虹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①。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⑦。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注释】①卓帐:竖立帐篷。②绡縠(xiāo hú):一种丝织品。

2011江苏南通】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使 人 过 涧 (2)盖 夕 虹 也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使契丹:___________ (2)数丈:___________

(3)立涧之东西望:_______ (4)山而去: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文中找出任意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两个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相传虹能到溪流或山涧里喝水,确实是这样。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了哪极北方黑水境内的永安山下建起帐篷。这时刚好雨后初晴,看见彩虹出现在帐篷前的山涧中。我和同事靠近山涧观赏它,看到一条虹的两段都垂到涧中。叫人越过山涧,隔着虹相对站立,距离大概有几丈,中间如同隔着一层薄纱。从涧的西边往东看就能看见,这是傍晚的虹。而

站在涧的东边往西看,在阳光的闪烁下,却什么都看不见。过了很久,虹稍微偏向正东方,越过山峰离去了。第二天走了一段路,又看到了虹。

孙彦先说:“虹是雨中的日光影像,日光照在雨珠上就有虹出现。”

答案:1.(1)使人/过涧 (2)盖/夕虹也

2.(1)出使 (2)距离 (3)向西 (4)越过

3.虹是雨中的日光影像,日光照在雨珠上就有虹出现。

4.是时 久之 次日

5.虹的变化和形成原理。

31、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2015四川自贡】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行宽裕(宽大,宽容) B.守之以恭者,(荣华显贵)

C.矣(过去,从前) D.守之以者(愚拙,不巧伪)

2.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沐三握发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

B.一饭三吐哺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吐出口中的食物)

C.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D.可不慎欤可不可以慎重呢

3.下列对这篇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句“成王封伯禽于鲁”说明周公诫子的地点,突现诫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B.“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他诫子部分的总起,或曰是中心句。

C.文章末句“可不慎欤”呼应首句,加强肯定的语气,起到总结问题的作用,突出了中心句。

D.这篇文章言简意赅,说理逐层深入,给人不可置疑的感觉,读来使人心悦诚服。

翻译:

周成王把鲁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辅佐天子,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洗一次澡,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吐出口中的食物,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来保有它的人,必定荣耀;封地辽阔,并用节制来保有它的人,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胜利;聪明睿智、明察精审,并用愚笨来保有它的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擅长记忆,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四海,也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身灭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在这个问题上,你怎么可以不谨慎呢?”

答案:1.C(“往”意为“去,到”)

2.D(“可不慎欤”意为“怎么可以不谨慎呢”)

3.A(“地点”应为“原因”)

32、虎之力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2014湖南湘潭】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则人之食虎也:___________ (2)然虎之食人不见: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借虎喻人,旨在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虎的力气,比人的力气大不止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人没有,又使它的力气加倍。那么人被老虎吃掉,也就不奇怪了。

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老虎的皮却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因为老虎使用力气,而人运用智慧;老虎用自己的爪子和牙齿,而人使用工具。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智慧的作用是一百;爪牙的作用分别是以,但工具的作用是一百。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

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的人,都跟老虎一样。他们像老虎一样被别人抓住(杀死),皮被别人坐卧,这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答案:1.(1)被 (2)经常

2.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不一定能取胜。

3.我们做一件事,不能光凭力气,还要讲方法,用智慧,并借助外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3、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⑩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诸暨(jì):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通“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执策:“策”通“册”,拿着书。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狞:凶恶。⑧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⑨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⑩被:通“披”,穿。

2014四川资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牛陇上:___________ (2)亡牛:___________

(3)或牵牛来蹊田:___________ (4)门人冕如事性:___________

2.选文第一段写了王冕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冕是诸暨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却偷偷跑进学堂,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记住。晚上回家,却把牛忘了。有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老样子。王冕的母亲说:“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溜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长明的灯光诵读,书生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个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他努力学习,成了博学的儒生。韩性死后,他的门人侍奉王冕就像侍奉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接到越城赡养。时间长了,母亲想回老家,王冕就买了一头白牛架车,自己穿着古代的衣服帽子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竞相聚集在两旁哄笑,王冕自己也笑。

答案:1.(1)放牧 (2)自己的,他的 (3)责任 (4)善待

2.在田埂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 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

3.(1)夜晚,(王冕)偷偷溜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映照在长明灯下诵读,大声地读到天亮。 (2)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个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他努力)学习,成了博学的儒生。

34、楚王索珠

楚共王有照乘之珠①,爱之甚,函以金检命左右负以随,时出玩之。游于云梦之泽,失焉。共王不悦,下令国中曰:“有获吾珠者,予以万家之邑。”楚国臣无大小,咸索珠。简②茅淘土,閧閧③然三月,竟不得。

更数年,繁阳之子牧犊于泽,有气青荧起菅中,视之,珠也,椟以献共王。不食言,乃赐之邑。

君子曰:“仲尼④既没,珠之失二千年矣。求者非一世一人,而弗获之。一旦乃入牧犊者之手。可以人贱忽其珠哉?”

【注释】①照乘之珠:典出《史记》,直径一寸的珠子,可以照亮前后十二辆马车,形容珠子十分名贵。②简:检阅,检查。③閧閧:通“哄哄”。④仲尼: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儒家学说创始人。

2014浙江新昌模拟】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索珠:___________ (2)不得:___________

(3)繁阳之子犊于泽:_______ (4)以献共王: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函以金检命左右负以随,时出玩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赞扬了共王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说“珠之失二千年矣”,这里的“珠”比喻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楚共王有一颗能照亮马车的珠子,他非常珍爱,装在金制的匣子里,命令随从背了跟着,常常拿出来把玩。在游云梦湖的时候丢失了。共王很不高兴,向全国下令道:“有找到我的珠子的人,给他一万户居民的封地。”楚国的臣子不论大小,全都去找珠子。梳理茅草淘洗泥土,闹哄哄地找了三个月,终究还是没有找到。

过了几年,繁阳的一个孩子在湖边放牛,看到有青色的亮光像雾霭似的从草中升起,一看,是颗珠子,装在匣子里献给了共王。共王不食言,就赐予他封地。

君子说:“仲尼已经死了,他如同照乘之珠一样的思想失传有两千年了。追求他的思想的人不止一代一人,却都没有获得他思想的真谛。一旦真谛由放牛的人掌握了,能因为他人低贱而忽略他掌握的真谛吗?”

答案:1.(1)都 (2)最终 (3)放牛 (4)装在匣子里

2.装在金制的匣子里命令随从背了跟着,常常拿出来把玩。

3.诚信。

4.孔子的儒家思想。

35、言默戒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

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释】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2011广东】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旦而不鸣:___________ (2)皆足祸也: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邻居家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邻居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煮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煮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给自己造成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有的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在给自己造成不吉祥而招致被煮的命运,和人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依靠它报晓,这样一来谁还会煮吃它们呢?”

我又想到:“人们说话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当说话而说话,同应当说话而不说话,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说话和沉默的告诫。

答案:1.(1)有点 (2)招致

2.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给自己造成不吉祥罢了。

3.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费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4.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36、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②素知名,举孝廉③,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④,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⑤,卖得数斛米,斫⑥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⑦诸茬⑧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⑨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①酷贫:非常贫困。 ②范逵:人名。 ③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④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⑤下为二髲: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髲:假发。⑥斫:用刀斧砍。⑦剉:同“挫”,割。⑧茬:草垫。⑨其:指代陶侃。

【2013山东泰安】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同郡范逵知名:___________ (2)悉割半为: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侃犹不: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路已远,君宜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的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又把支撑屋的柱子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行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

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很远了,你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不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答案:1.(1)向来,一向 (2)柴,柴火 (3)天亮,早晨 (4)回去

2.(1)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 (2)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而深感惭愧。 (3)路已经很远了,你应该回去了。

3.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当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感到难为情时,陶母竭尽家庭所有满足孩子愿望。(如果有学生对陶母的做法不认同,只要自圆其说,即酌情得分。)

37、虫鸟之智

竹鸡之性,遇其俦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①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②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竿取之。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注释】①媒:媒子,指用作诱饵的竹鸡。②罔:同

【2014江苏南京玄武一模】

1.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

捕 之 者 扫 落 叶为 城 置 媒 其 中 而 隐 身 于 后 操 罔 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遇其必斗:___________ (2)无脱者:___________

(3)鹧鸪性洁:___________ (4)其所行处: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循一径,无问远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一句颇有思想见地,不由得让我们想到蒲松龄《狼》一文中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句话。

翻译:

竹鸡的本性,遇到同类必定争斗。捕竹鸡的人打扫落叶堆成围墙,把诱鸟放在里面,自己隐藏在后边操纵罗网。刺激诱鸟让它鸣叫,听到声音的竹鸡,必定随声到来,闭着眼睛飞进树叶堆起的围墙,一直向前,准备斗争一番。可是网已收起,没有能逃脱的。这是因为眼睛已经闭上,就不再看得见人了。鹧鸪本性喜欢清洁,猎人在茂密的树林中打扫干净一片地方,多少撒些谷物在上面。鹧鸪来往飞行,边走边食,猎人就用长杆套取它。麂出没在荒草中,害怕人看到它的足迹,无论远近,只沿着一条小路走。村民把绳结成环套,安放在麂经过的地方,麂足一被绊住,就会倒挂在树枝上,被人们生擒活捉。江南多土蜂,人们找不到它的洞穴,往往把长纸带粘在肉上,蜂看到必定衔入洞穴,人们就能追踪寻找到它,用火熏,抓它的幼虫。虫鸟的智慧,自以为可以保全自身,但怎么能够抵抗得住人类的不仁呢?

答案:1. 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焉。

2.(1)同类 (2)能够 (3)喜欢 (4)放(在),摆(在)

3.麂在草丛中行走,害怕人们发现它的踪迹,只是顺着一条路(往前走),不管路的远近。

4.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38、龙井题名记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①,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④,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⑤,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注释】①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②篮舆:竹轿。③霁:雨后放晴。④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⑤惠因涧:山涧名。

2012浙江湖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邀余入山:___________ (2)出郭,日已夕:___________

(3)足于惠因涧:___________ (4)辨才于朝音堂: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再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走水路航行到普宁,碰到了道人参寥,问他道龙井是否有可供雇佣的竹轿,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离开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行走。经过雷锋和南屏,赤脚涉过惠阴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上凤篁岭,在龙井亭休息,舀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过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屋舍,灯火若隐若现,草木葱葱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应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二更天时,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见辩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答案:1.(1)书信 (2)等到 (3)洗,洗涤 (4)拜访

2.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3.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的优美、幽寂,让作者悦目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39、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①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②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注释】①輮:通“煣”,使弯曲。②有:又,再。③槁暴:太阳晒。④跂:抬起后脚跟站着。

2015四川内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不可以:___________ (2)冰,水之:___________

(3)吾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 (4)而千里: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一文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翻译:

有道德品行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答案:1.(1)停止 (2)变成,凝成 (3)曾经 (4)到达

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见识高明,而且行为没有过错。

3.学不可以已。

40、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子曰:“驱①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②也。被褐拥镰,哭于路旁。孔子辟车③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殁④吾亲,失之一也。高尚⑤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⑥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⑦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注释】①驱:快步走。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③辟车:下车。④殁:死亡 ⑤高尚:清高。⑥年:岁月。⑦辞:离世。

【2015四川眉山】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周游天下,以殁吾亲”和“门人辞归养亲”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个贤人。”一看原来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路边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没有丧事吧,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小时候喜欢学习,周游各诸侯国,双亲都死了,这是过失之一。我的志向高尚,想做大事业,不愿侍奉庸君,到头来事业无成,这是过失之二。我与朋友交往很深厚,但是都中断了,这是过失之三。大树想停下来可是风停不下来,子女想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过去了再也追不回来的是岁月,逝去了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于是,站着不动,枯槁至死。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记住这件事,它足以让你们引以为戒!” 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人有十三人。

答案:1.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而父母却不在了。

2.我们要好好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及时行孝,不留人生遗憾。

41、海瑞上疏

时世宗享国①日久,不视朝,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使朕能出御便殿②,岂受此人垢詈耶?”遂逮瑞下诏狱,寻移刑部,论死。户部司务何以尚疏请释之。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榜讯。越二月,帝崩,穆宗立,两人并获释。

【注释】①享国:指帝王在位时间。②偏殿:帝王休息宴游的别殿。世宗此时已病入膏肓,行动不便,连到偏殿与大臣接触都极困难。

【2015四川凉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怒,之地 :___________ (2)执之,无使得遁:___________

(3)此人有痴名 :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遂逮瑞下诏狱,寻移刑部,论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找出文段中对海瑞上疏前所作准备进行描写的句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明世宗在位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不上朝理政,大臣们没有敢议论朝政的,唯独海瑞给皇帝上了奏本。世宗看了奏本,火冒三丈,把奏本扔到地上,吩咐左右侍臣说:“快去逮捕海瑞,不要让他跑了。”宦官黄锦在一边对世宗说说:“海瑞这个人向来有痴名。听说他上奏本时,知道自己冒犯皇上必死无疑,就买了口棺材,与妻儿诀别,在朝堂等候发落。家僮仆人都奔走离散,没有留下来的,这说明他是不会逃的。”世宗听了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世宗又把海瑞的奏章拿过来看,一天读了三边,为此感动叹息说:“海瑞说的话全对。如今我病得久了,又怎能上朝理政呢。假使我能到偏殿上走动走动,又怎会受到这个人的辱骂呢?”于是将海瑞逮捕入狱,不久就把海瑞移交刑部审理,定他死罪。户部司务何以尚,上书请求释放海瑞。世宗大怒,命令锦衣卫将何以尚打了一百大板,关进监牢,日夜拷打刑讯。过了两个月,世宗死了,穆宗继位,海瑞和何以尚一起获得释放。

答案:1.(1)扔,掷 (2)通“促”,急速,赶快 (3)向来,一向

2.于是下令将海瑞逮捕入狱(诏狱:关押钦犯的牢狱),不久就把海瑞移交刑部审理,定他死罪。

3.(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2)用侧面描写表现海瑞只认天理,不认权势,做好了丢官罢职,甚至失去生命的准备,表现了他宁死也要坚持正义的非凡勇气和决心。

42、游东坡①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②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2014浙江温州】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自州门而:___________ (2)至东坡则地势平开豁:___________

(3)亭下南一堂颇雄:___________ (4)一郡之最:__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3.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4.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之情。

翻译:

十九日早晨,去东坡游玩。从州门向东,山冈、土丘高低不平,到东坡则地势空旷而开阔。东面出现一块土丘,很高,上面有三间屋子。一个像龟头一样昂起的地方叫“居士亭”,亭下面朝南面有一间屋子,很雄伟,四面墙都画着雪景。堂中有苏东坡像,戴着黑帽、穿着紫皮大衣,横按竹杖,这就是雪堂。堂屋东面有一颗大柳树,相传是苏东坡亲手种植的。正南面有一座桥,上面写着“小桥”。因“莫忘小桥流水”的句子而得名。桥下最初没有渠道,遇到下雨就有涓涓细流淌出。原来只有一块石头放在渠道上面,最近扩建成木桥,上面还盖了一座房子,很让人扫兴。东面有一口井,叫“暗井”,出自苏东坡诗中“走报暗井出”的句子。泉水冰凉,让牙齿感到舒服,但不很甜。还有一座“四望亭”,正好与雪堂相对。在高高的土丘上纵览山河,是一郡中风景最好的地方。

答案:1.(1)向东走 (2)空而开阔(空阔) (3)向来,一向

2.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3.B

4.雪堂 仰慕

43、雇旦看花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

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2013浙江宁波】

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红 日 将 颓 余 思 粥 担 者 即 为 买 米 煮 之 果 腹 而 归。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意味(很,非常) B.或议就近饮者(寻找)

C.择柳阴下团(围坐在一起) D.各已然(熏陶)

3.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苏城有南园、北园两处游玩的地方,菜花黄了的时候,苦于没有酒家可以喝几杯小酒。带着饭盒去,对着花饮冷酒吃冷菜,很没有意味。有人说就近寻找可以喝酒的地方,有人说欣赏完菜花、回来再喝酒,但这些办法终究不如对着花、喝着热酒那样畅快……街头有个姓鲍的,以卖馄炖为生,我们就用一百钱雇他的担子,约他明天午后去,姓鲍的爽快地同意了。

第二天看花的人都来了,我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他们都很赞叹佩服。饭后大家一起带着席垫去了南园,选择柳树荫下围成一圈坐下。我们先煮茶,喝完,然后热了酒,煮了食物。当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色的花,大家穿着青衫红袖,走过田间小路,蝶蜂乱飞,令人不喝酒也陶醉了。不一会儿酒菜哦度烧好,大家坐在地上大吃一通。那个担馄炖的言谈很不俗气,我们就拉他一起饮酒。游人见了我们,都羡慕我们的奇思异想。吃完后,杯盘弄的乱七八糟,大家都有点醉了,有的坐有的躺,有的唱有的叫。太阳要下山了,我想喝粥,那个卖馄炖的就去买米煮粥,吃饱了大家各自回家。

答案:1. 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2.D(“陶”意为“陶醉”)

3.示例:这是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油菜花一片金黄,蝴蝶蜜蜂到处飞,男男女女穿着漂亮衣服,纷纷出来游玩赏春。面对美好春光,人们深深陶醉。

4.热爱自然,喜欢和朋友相处,自由自在,现实快乐。(答出两点即可)

44、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③,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败北:战败逃跑。北, 打了败仗往回逃。③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④倍:通“背”。背弃、违背。

【2013四川资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齐桓公与鲁会于柯而盟:___________ (2)曹沫三战所地尽复于鲁:___________

(3)勇力事鲁庄公:___________ (4)桓公与庄公既盟坛上:___________

2.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7deef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4.html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50篇经典文言文学习(附翻译答案精美排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