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经典

发布时间:2020-07-12 09:24: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

(清)江浸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 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解析】【分析】句意是: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 运用比喻, 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显示出轻巧和淡静。

故答案为: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点评】考生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对重点诗句的赏析,在赏析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考生在平时要熟知诗歌的每个要点,以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州寒食诗(二首)

(北宋)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定风波

(北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本词作于1082年,即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

从以上两首诗和一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我读出了一个内心痛苦却乐观豁达的苏轼。面对贬谪黄州苦雨”“萧瑟”“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悲苦生活,苏轼的内心是充满悲愤的,既有生活艰辛的苦闷,又有病起须已白、心念朝堂拟哭途穷的悲凉;但他却能面向苦痛转换自己的心态,在风雨中竹杖芒鞋”“何妨吟啸且徐行,用积极的心态豁然相迎。

【解析】【分析】此诗是苏轼由寒食节降雨伤情吟出的,南国晴日本寡鲜,又逢寒食雨绵绵,使失意人更添几分凄清之感。破灶中的湿苇难以煮寒菜,哪里有寒食节日的气氛,只有旷野上的乌鸦衔着片片纸钱低飞孤鸣……苏轼此时归心似剑,可那深九重君门又可望不可及。他想归隐田园,了此一生,可落叶归根的故乡遥遥万里,自己身难由生。进退不能,苏轼感到穷途末路,悲痛不已,他的心已如寒食节的死灰不能复燃了。《定风波》该词作于黄州谪所。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雨中行吟图",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之思,揭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

故答案为:我读出了一个内心痛苦却乐观豁达的苏轼。面对贬谪黄州苦雨”“萧瑟”“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悲苦生活,苏轼的内心是充满悲愤的,既有生活艰辛的苦闷,又有病起须已白、心念朝堂拟哭途穷的悲凉;但他却能面向苦痛转换自己的心态,在风雨中竹杖芒鞋”“何妨吟啸且徐行,用积极的心态豁然相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 1)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2)对比。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解析】【分析】(1)结合这两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韩愈一心为国家利益着想,不顾自己年老体衰,由此看出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2 结合诗句内容即写作背景分析,这两句诗的大意是: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都形成对比鲜明。唐元和十四年 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后经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诗人早上时还是朝廷重臣,想着如何体皇上分忧,到晚上就被贬到遥远的地方,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诗人本来是不顾自己年老力衰还想着为国家献计献策,但如今却是这样的下场,因此这里也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故答案为: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情感。

对比。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对比鲜明,突出表现了诗人自己”“之间角色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

4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村晚》。

示例: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字词赏析】”“极富情致,颇见主人候客的急切之状和焦急难耐的心情。

【情感表达】借蛙声喧闹,映衬夜晚的寂静,表达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陂:池塘的岸。清:水波纹。腔:曲调。

【答案】 【字词赏析】字表明牧童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情感表达】借牧童在牛背上随意坐着及吹着笛子,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 1)此题属于字词赏析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上从诗中挑选出富有表现力的字进行赏析。如"",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里是随意的意思,表明牧童是随意地吹奏曲子,表现牧童的悠闲自得。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据此可知,诗人借牧童在牛背上随意坐着及吹着笛子,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字表明牧童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2)借牧童在牛背上随意坐着及吹着笛子,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2)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________便不同。

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2)诗中横线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雪花     B.梅花     C.菊花

【答案】 1)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B。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洁暗赞来客。

【解析】【分析】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诗的前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招待客人;后两句又写到窗外刚刚绽放的梅花,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别有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一样。 因此评价为寒夜无寒,表现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让人感到温暖。

⑵ “菊花不符合季节特点,雪花不符合意境,梅花符合节气时令,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故答案为: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⑵ B。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洁暗赞来客。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仔细体味试题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反复阅读诗句,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答题时应注意,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传达于作品中,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对选项仔细辨析,选出最佳答案。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曲写诗人在潼关路上的所见所感,虚实结合,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

B. ,一,将潼关一带的山河特征形象呈现出来。

C. “望西都,意踌蹰写诗人遥望西都,来回踱步的样子,流露出对繁华逝去的感伤。

D. 整首曲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具有强烈感染力。

2)从宫阙万间角度来分析兴,百姓苦的含义。

【答案】 1C

2)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

【解析】【分析】(1C“意踌蹰(踌躇)的意思是感慨万千,非常痛心,流露出对繁花逝去的感伤一句对诗歌情感理解有误。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由盛到衰过程令人伤心

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指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这是大声的倾诉,是大声的疾呼,更是对统治者的鞭挞。

故答案为:⑴C

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对照诗歌内容对照题干内容即可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 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 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2)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答案】 1C

2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解析】【分析】⑴C项,从我欲又恐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故选C

这两句写了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而且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 ①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内容和手法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精彩巧妙之处。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注】栎:同,一种乔木;茗:茶的稚称.

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 【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 【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答案】 1C

2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解析】【分析】⑴A项有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箫鼓追随春社近写出春社欢快。

B项有误。【甲】诗尾联写诗人此时是月夜游玩,不是以后会乘月而来。题干中乘月而来,再访此地明显有误。

D项有误,字写出了恰巧遇见了买药归来的山客,不是相约

C项正确,故选C

《游山西村》描写的诗人出游到农家,写到了村外的景物,村中的趣事,有机会一定要频来夜游。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山行》描写了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字绘出。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目前,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分析两首诗都写出了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

故答案为:⑴B

⑵ 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要理解诗句的大意,要注意诗句中写作手法的运用,情感的表达。

本题考查诗歌对比阅读。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明确诗句的意思,正确理解诗句内容,分析诗人的所见所闻,分析描绘景物的共同点。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bēi:指山坡。:指细细的水波。腔:曲调。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所展示的画面。

2)有人提议,把不如换成字贴切,而字又不如字准确,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行简要分析。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满上了岸边,太阳快要落山了,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衔住一样,倒映在充满寒意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2)前一个动词,用而不用,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而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后一个动词,用而不用,因为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纯朴无邪等)。

3)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归隐田园的闲适恬静

【解析】【分析】(1)本题在描述画面时主要抓住这几样景物:青草,漫上岸边的池水,落日,山,充满寒意的水面。

2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更形象贴切。则更能表现牧童的随意、可爱。

3)这首诗的题目是村晚,第个注释交待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整首诗描绘了乡村晚景的悠然宁静。因此表达的情感是: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以及希望归隐的愿望。

故答案为: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满上了岸边,太阳快要落山了,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衔住一样,倒映在充满寒意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前一个动词,用而不用,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而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后一个动词,用而不用,因为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纯朴无邪等);

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归隐田园的闲适恬静。

【点评】本题考查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与适当的描写即可,结合给出的注释即可正确翻译

根据诗句的内容,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牧童横牛背中一个字,则写出了在农村傍晚时的美景中,牧童悠然自在,天真无邪。意对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连用两个,突出强调了别亦难

B. 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感情之深。

C. 颈联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的角度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 尾联是一种寄语,希望青鸟代为传信,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喜悦之情。

2)请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答案】 1D

2无力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融情入景,渲染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解析】【分析】(1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由到死成灰的绝望,到无多路,可见作者还是抱有希望,不肯决绝。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故答案为:⑴D

⑵“无力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融情入景,渲染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能容的理解。要结合语境与诗作的写作背景,进行理解;

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二、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1此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道德经》里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提倡慈爱、俭啬。这样的告诫与主张,对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仍然有极好的警戒作用。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学好《道德经》。是不相符的。故选C

12阅读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_“————”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1)本文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法国作家________

2)给文段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  ————”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3)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4)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是作者诙谐的说法,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B.“连鸽子也会唱歌,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小弗朗士幼稚可爱的特点。

C.小弗朗士的这一想法,嘲笑了普鲁士侵略者强迫法国人民学德语的愚蠢。

D.上课时,小弗朗士却去听鸽子的叫声,表现了小弗朗士贪玩的特点。

5)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6)文段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令人敬重的老师——韩麦尔先生,请你也用以上几种描写方法刻画一位让你敬重的老师形象。(50字以内

【答案】 1)《最后一课》  都德 

2       ②    

3)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4C

5使出全身力量是因为倾注了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6)感情真挚,体现崇敬之情,正确运用了描写方法即可

【解析】【分析】

1)要求学生熟记《最后一课》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常见的标点符号有逗号,句号,冒号,问号等,课下注意弄清并积累这些标点符号的用法。

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钟声,号声都属于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是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4)本题需结合《最后一课》的爱国主题回答,就能分析出正确答案。

5)结合小说主题,很容易得出,此处细节描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法国必胜的信念。

6)答案不唯一,不管运用哪一种描写方法都要感情真挚,体现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②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③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④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⑤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至多两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⑥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1)选文节选自________(作者名)《________》(作品名)

2)文中画线句子体现了祥子怎样的心情?

3)第段中的希望是指什么?(用选文中原文回答)。祥子的也非例外在小说中是指哪一件事情?

【答案】 1)老舍(舒庆春);骆驼祥子

2)动作、神态,体现了祥子买车时激动而喜悦的心情。

3希望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至多两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祥子的也非例外在小说中指祥子的车被大兵拉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骆驼祥子》。

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应该说没有难度,都能写出,老舍的《骆驼祥子》是经典作品,应当牢固掌握。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根据文段内容的理解,明确祥子如此激动,是因为终于有了自己的车时极度欢喜之情。买车子对他来说是实现人生梦想的第一个重要的开端,有了车子之后他感到幸福、快乐。

3)本题考查名著的细节内容和经典段落。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来分析。抓住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看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故答案为:(1)老舍(舒庆春),骆驼祥子;

2)动作、神态,体现了祥子买车时激动而喜悦的心情。

3希望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至多两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祥子的也非例外在小说中指祥子的车被大兵拉走。

【点评】(1)对于名著的阅读,作家作品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人名书名必要时死记硬背,不可写错。

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为了这个希望,他风里来,雨里去,拼命拉车,省吃俭用。车到手以后的高兴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3)本题要结合原著内容来解答,仔细回顾小说内容,了解祥子三次丢车的遭遇,依此情节来概括说明祥子希望破灭的过程。希望就是买辆车,一辆,两辆,甚至幻想开车厂。祥子的也非例外,指受战争大兵的牵连,祥子的车被大兵拉走。

14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男孩:爷爷,你为啥把枣儿放在匾子里晒了又晒?

老人:我等儿子回来。儿子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男孩: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不知道。

男孩: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老人仍在沉思。

男孩:咱们学猫叫?(见老人没反应)咱们学狗爬?(见老人没反应)咱们过家家?(见老人还没反应)那,我讲故事给你听。(清清嗓子)哎哟,我的故事给忘了。我爹的故事才多呢——我该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将口袋里的枣儿放入匾子里)

老人:时辰还早呢,再坐坐。

男孩: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来呢,你的枣儿甜!

老人:怕是你嘴甜吧?那我问你,我树上的枣儿全光了,你还来不来?

男孩:也来。

老人:不骗我?

男孩:骗人是小狗。

老人:我们拉钩。(伸手与男孩拉钩)

老人男孩:金钩钩,银钩钩,骗人是小狗。

二人开心地笑。

1)男孩说,枣儿叔叔不回家是迷路了,作者借男孩台词里的迷路一词,想表达什么?

2)在前面,老人曾饶有兴致地提议和男孩一起学猫叫、学狗爬、过家家,没能得到响应,为什么现在男孩提出相同的建议,老人却没反应?

3)分析老人所说的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再来了这句台词的象征意义。

4)怎样理解老人跟男孩拉钩这一行为?

【答案】 1)表达当今社会人们对传统的迷失、对情感的迷失、对人生的迷失。

2)因为此前的话题谈到了老人的儿子,尤其是男孩的一句迷路了吧,触痛了老人的心,所以他此时因为盼望儿子归来而没有兴致去做那些事。

3)这句台词表面的意思是老人担心男孩走了就不会再来了,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含意:巧克力象征着一种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巧克力则是现代都市生活的象征,老人的话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生活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

4)老人与男孩拉钩这一细节展现了男孩的天真善良和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老人与男孩在一起时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于是他们约定男孩还会回来看他。拉钩这一行为正是他们渴望亲情的真实体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戏剧语言的潜台词理解。(1迷路原指找不到回家的路,迷失了方向。在此潜在的意思是当今社会人们对传统的、情感、人生的迷失。

2)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考考生要联系上下文作答。老人无反应是因为话题谈到老人的儿子,触痛了老人的心。

3)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理解,要领会其潜台词的含义,表现的是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生活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

4)细节描写展现男孩的天真善良,两人的拉钩动作正是对亲情的渴望。

故答案为:表达当今社会人们对传统的迷失、对情感的迷失、对人生的迷失。

因为此前的话题谈到了老人的儿子,尤其是男孩的一句迷路了吧,触痛了老人的心,所以他此时因为盼望儿子归来而没有兴致去做那些事。

这句台词表面的意思是老人担心男孩走了就不会再来了,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含意:巧克力象征着一种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巧克力则是现代都市生活的象征,老人的话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生活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

老人与男孩拉钩这一细节展现了男孩的天真善良和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老人与男孩在一起时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于是他们约定男孩还会回来看他。拉钩这一行为正是他们渴望亲情的真实体现。

【点评】潜台词的理解,考生要学会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潜在的意思。

考生要联系上下文,感悟老人的心境,把握老人的心理。

考生要首先知道象征的含义,联系文本内容,理解巧克力象征现代都市生活。

考生要熟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圣栎胭脂虫

    五月,我耐心地观察朝阳的圣栎树或绿橡树的细枝,再去走访一些叫灌栎的植物。我将会在圣栎上发现一些黑得发亮、像小豌豆般的小虫,它就是胭脂虫,一种比较奇怪的昆虫。

    它真的是昆虫吗?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的人,根本想不到它是一种昆虫,而会把它当成一种浆果,一种黑色的醋栗。尤其是用牙一咬,小球就会爆开,流出略带苦味的甜汁,就更容易让人把它当成果子了。

    这种味道不错的果子是一种动物,肯定地说,这是一种昆虫。我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对它的头、胸、腹和腿。它根本就没有头,也没有胸、腹和腿,它就像是一颗大珍珠,和用煤玉做的普通珍珠别无二致,像光滑的象牙那么平滑。

    它的底部与树枝接触,显得有些扁平,虽然没有它的背部那么光滑,但依然是光秃秃的一片。胭脂虫似乎并不需要什么支撑,它们好像天生就是粘在树上的。

    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它占据了多半个圆面。在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就像扣眼似的。就是通过这个唯一的裂口,胭脂虫才得以与外面接触。这条裂缝有多种用途,首先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我摘了几枝有胭脂虫的圣栎树枝,并将树枝的截断面浸泡在水里,以此来使树枝保鲜。不久,我就看到有一种无色的透明黏液从裂口处渗出来,两天之后,黏液便积成了一个跟胭脂虫肚子同样大小的水滴,当水滴足够重了,它就滴了下来。接着,第二个水滴又很快地形成,泉眼就这样不断地滴出水来。我用小手指蘸了一点儿,味道真是棒极了,就如同蜜一般。要是我们能大量饲养这种昆虫的话,那我们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宝贵的糖厂,随时都可以收获它们的富裕产品。不过,还是让别人尽情去开发吧。

    别人是谁呢?它们就是耐心的收获者——蚂蚁。与蚜虫相比,胭脂虫可是慷慨多了,蚂蚁们总会蜂拥而至。蚜虫对自己的精美食物可是小气得很,你需要长时间在它那胖胖的肚子上搔痒,才能从它们的触角尖上得到一小口糖浆。胭脂虫可就大方得多,无论何时,无论是谁,只要你想喝它的蜜糖,它就让你喝个痛快。就这样,胭脂虫无私地将自己的美味赠送给那些需要的人。

    六月份马上过去,糖浆最近不往外渗出了,蚂蚁们也就不到这里来采集了。一切都表明胭脂虫的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可是,从它的表面看不到任何的异常,仍然和往常一样,是一个乌黑发亮的小球。我拿一把小刀,将这个乌黑的小球与肥大底座相对的顶盖用力破开。

    小球里是白色和红色混合成的干粉。放在放大镜下,所见的情景真是令人震惊。干粉在骚动,它活了。如此多的数目要想数清楚,那可是骇人听闻的。白色的是尚未孵化的卵,六月底,这样的卵已为数不多。其他颜色的干粉是活动的小昆虫,它们呈浅棕红色或橘黄色。其中又以白色素最多,那是一堆蜕下的卵壳。

    小球被一层横隔膜隔成上下两层。这层隔膜是由干燥的雌胭脂虫的尸骨组成。胭脂虫自身的东西并不多,只有一层容易破碎的皮。除此之外,盒子里的东西都是属于卵的。幼儿居住的上层,比底层要好。

    当出发的日子来到,由卵孵出的小胭脂虫从下层很容易出去,因为底下有一扇门。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它是敞开的,而且总是敞开得很大。可是,要是从上层出去,小胭脂虫该怎么做呢?小胭脂虫绝对不可能将那层膜挖破的,因为它太虚弱、太瘦小。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有一个圆形的天窗位于隔膜正中央。下层的居民可以直接从扣眼形的门出去,而上层的居民可以从圆形的天窗下来。胭脂虫母亲想得真是无比周到。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文中圣栎胭脂虫的外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章写蚂蚁采集糖浆时,为什么还要提到蚜虫?

3)文章说圣栎胭脂虫与树枝接触处的裂缝有多种用途,请你概括出裂缝的两种用途。

【答案】 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昆虫记》的阅读理解能力。

1)从文章前几段的第一句话对圣栎胭脂虫外形的介绍中概括特点即可。

2)文中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裂缝的两种用途: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故答案为:(1)圣栎胭脂虫外表光滑,像一个黑色小圆球,与树枝接触的底部略显扁平,有一条宽宽的凹纹,凹纹的底端边缘有一条狭长的裂口。

2)写蚜虫是为了与胭脂虫形成对比,突出胭脂虫的慷慨、大方。

3它是作为涌出糖浆的泉眼;它是孵出的小胭脂虫从母体出去的出口。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昆虫记》是一部科普名著。

1)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如:小球接触树枝的那一面,我发现一条宽宽的凹纹。

2)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是说明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本文对比对象是蚜虫。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主要说明对象,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简单概括即可。找到关键词句,如:那扇门就是那个扣眼形的裂口等等。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五颗小豌豆

【丹麦】安徒生

    从前有五颗豌豆住在一个豆荚里,它们是绿的,豆英也是绿的,豌豆们坐在那里越长越大。

    “我们就这样永远坐着吗?一颗豌豆问,坐这么久我们不会受不了吗?我觉得外面一定有些什么事,我觉得肯定是这样的。一星期又一星期过去了,这些豌豆变黄了,豆荚也变黄了。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被狠狠一拉,豆荚被摘下后握在人的手里。接着和其他饱满的豆荚一起落进了一件外衣的口袋。

    “现在我们就要被打开了。一颗豌豆说——这正是它们大家希望的。

    “我很想知道,我们当中谁旅行得最远,五颗豌豆中最小的一颗说。

    “要发生的事总会发生的。最大的一颗豌豆说。

    豆荚爆开时毕剥一声,五颗豌豆就滚到了孩子的手里。小男孩紧紧握住它们.说它们给他的射豆枪当子弹用正好。他马上装上一颗.把它射出去了。

    “如今我在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这颗豌豆说,你有本领就来抓住我吧。

    “我,第二颗豌豆说,要一直飞到太阳上去

    “我们到哪里就在哪里睡觉,接下来两颗豌豆说,不过我们还是得先向前滚一下。它们真的落到了地板上,在进射豆枪以前滚了一阵,尽管如此,它们还是被装进了射豆枪。我们要比其他豌豆飞得远。它们说。

    “要发生的事总会发生的。最大的那颗豌豆从射豆枪里射出去时说。它说话问飞到顶楼窗下一块旧木板上,落到一个几乎满是青苔和软泥的小裂缝里。青苔在它周围闭拢,它待在那里真像一个囚徒。

    “要发生的事总会发生的。它心里说。

    这小顶楼里住着一个贫穷的女人和她惟一的女儿,女儿发育不全,终年卧床。

    但是这生病的女孩依然活着,整天安静耐心地躺着。

    春天到了,一天大清早,阳光明亮地照进小窗子,投到房间地板上。生病的女孩盯着窗子最下面一块窗玻璃看,说:妈妈,在窗子上朝里面探头探脑的那绿色小东西会是什么呢?它在风里晃来晃去的。

    母亲走到窗口,把窗子打开一点。噢!她说,一颗小豌豆,它生了根,长出了绿叶子。它怎么会钻进这裂缝的呢?现在好了,这里有了一个小花园给你散散心啦。

    于是她把生病女孩的床移到窗口,这样女孩就能看到那发芽的植物。

    “妈妈,我相信我会好的,生病的女孩在晚上说,  “今天太阳照进来又亮又温暖,小豌豆长得那么好:我也会好起来的,那就又可以到外面温暖的阳光里去了。

    母亲不相信会这样,但既然这给了她的孩子这么美好的求生希望,她就用一根小棍子把那绿色植物支起来,这样它就不会被风吹断了。她又在窗台上拴一根细绳子,把它牵到窗框的上端,这颗豌豆一天一天在长大。

    “现在这里真的要有一朵花了。有一天母亲说。她想起这孩子这些日子说话更加快活,最近几天早晨,女孩在床上已经坐了起来,用闪亮的眼睛去看她那只有一棵豌豆的小花园。

    一个星期以后,这一直卧床不起的孩子能坐上整整一个钟头了,靠近打开的窗子,在温暖的阳光中感到十分快乐。而外面长着那棵小豌豆,在它上面,一朵粉红色的豌豆花已经盛开。小姑娘弯下身子去轻轻地吻那些细嫩花瓣。这一天对她来说像是一个节日。

    但是其他几颗豌豆又怎么样了呢?飞到广阔世界去的那颗豌豆落到一座房子屋顶的水槽里,在一只鸽子的嗉囊里结束了它的旅行。那两颗懒豌豆也只走了那么远,因为它们也被鸽子吃掉了,不过它们到底还是派了点用处。但是第四颗,那要到达太阳的一颗,落到了一个污水池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胖得够棒的,这颗豌豆说,我想我最后会胖得爆开。我想一颗豌豆顶多也只能做到这样。在我们那豆英里的五颗豌豆当中,数我最了不起了。

    污水池赞成它的看法。

    那小姑娘站在打开的顶楼窗口,看着豌豆花,眼睛闪亮,脸蛋透出健康的红润。

(选自《安徒生童话》有删改)

1)根据童话情节,在横线上补上合适的内容。

一个豆英里的五颗豌豆,被小男孩摘下用射豆枪射出去。第一颗和那两颗懒豌豆被鸽子吃了:想飞到太阳的那颗豌豆掉在污水池里;最后那颗大豌豆________

2)根据童话语言特点,为文中第22段画线处选择恰当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在污水里躺了许多天、许多星期,直到涨得挺大挺大的。

在污水里躺了好几个星期.而且涨大得相当可观。

3)文章反复写到要发生的事总会发生的。结合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安徒生被后世誉为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为什么会获得这样的赞誉?结合《五颗小豌豆》的内容,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简述理由。

【答案】 1)在裂缝里萌芽开花,成为孩子的花园。

2)选。原因:①许多天、许多星期直到写出了这颗豌豆不思进取,挺大挺大的写出了豌豆的膨胀状态,更符合这颗豌豆自高自傲、妄自尊大的特点。而处没有这种效果。

3要发生的事总会发生的这句话写出了大豌豆面对茫茫前途时的乐观自然、从容不迫、自信积极的心态。即使落在不见天日的小裂缝里,也要顽强生长,能坦然面对不放弃自我。另外,大豌豆的顽强生命力给了患病女孩战胜病魔的勇气与希望,预示着要用乐观心态对待每一个困难时刻,会有好的结果。赞扬了豌豆和女孩的自信乐观、不放弃的精神。

4)安徒生以儿童的角度描述充满爱与善良的童话,启迪了儿童的心灵,给儿童以力量,使儿童相信世界的美好。如《五颗小豌豆》中那颗落在裂缝里的豌豆的顽强生命力,给了女孩美好的欢乐与求生希望,让她慢慢战胜病魔,这一童话让许多儿童读者为之鼓舞与振奋,让他们学会欣赏世界,乐观生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补写语句的能力,要注意通读句子,根据句子前后语境来补写。

2)本题考查选择恰当句子,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抓住这颗豌豆的特点进行选择即可。

3)本题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务必要梳理文章内容,抓住出现这句话的语境,结合这颗大豌豆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再结合文章主旨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谈感受谈看法,需紧密联系文章内容,紧扣主题进行回答。

【点评】补写语句及选择最佳句子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分析句子时需要结合内容与主题,谈看法感受时,更要紧扣主题。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说一声也不打紧。(不打紧:不要紧)

B.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晓事:明事理)

C.左右将到村里去卖。(左右:不久)

D.我一不说价。(一了:向来,从来)

2)指出文中划线的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七个客人是指________

两处一个客人中,前一处指________;后一处指________

③“那汉________

3)对这段话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白胜挑酒装作路过,故意不卖,只是为了增强诱惑力。

B.“贩枣人买下一桶酒,当面吃尽,以此来显示酒中无药,借以迷惑杨志。

C.“贩枣人故意在另一桶舀酒,一面吃一瓢以此来消除杨志的疑虑,另一人再来舀酒,已巧下蒙汗药。

D.“贩枣人卖酒汉假戏真做,把杨志撇在一边,让他当观众。这一幕精彩的表演,不由杨志不信,终于上了圈套。

4)读了此段,你认为是哪一个人什么时候将蒙汗药放进桶里的?

5)这段文字向我们刻画描写了一个群像,请简要概述一下选段中群像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6)《智取生辰纲》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________,另一条是________,这两条线索没有明、暗之分,因为两股势力的斗智斗勇始终在正面进行着,而两条线在________相交合,就形成了故事的高潮。

【答案】 1C

2)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吴用;白胜

3A

4)当白胜去追刘唐时,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拿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

5)以晁盖为首的八条好汉是一个紧密团结、足智多谋、善于攻心的群体。

6)杨志一行的押送行为

;晁盖等人的智取行动

;黄泥冈的松林里

【解析】【分析】(1左右在这里的意思是反正。(2)此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和课文的熟悉程度,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就能很容易地作答。(3)白胜挑酒装作路过,一开始是为了诱惑军汉和杨志,但当即遭到杨志的质疑,此时,那伙枣贩子(晁盖等七人)过来要买,于是他才假装不卖,以增强真实性和说服力,迷惑杨志。(4)此题考查对小说的熟悉程度。如未读过原小说,对教材中入选的这篇课文很熟悉,结合最后一段的相关内容,也很容易作答。其实此题和第(2)题的②③两题紧密相关,只要一题会做,另一题也就会做了。(5)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6)考查对故事线索的把握能力。《智取生辰纲》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杨志一行的押送行为,另一条是晁盖等人的智取行动,这两条线索没有明、暗之分,因为两股势力的斗智斗勇始终在正面进行着,而两条线在黄泥冈的松林里相交合,就形成了故事的高潮。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傅雷家书(节选)

    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的等着。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泅横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1)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对儿子在音乐会上的成功演出,傅雷感到莫大的幸福与骄傲。

B.既表现了傅雷对艺术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儿子的挚爱之情。

C.傅雷觉得儿子的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为祖国增了光,给别人带来欢笑。

D.傅雷的欢乐来自于儿子的成功和儿子为祖国增光、给别人带来欢笑。

2)贯穿整段文字的主旨是傅雷要儿子做一个________的人。(   

A.谦卑

B.幸福

C.成功

D.坚强

3)对本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文字满怀着欣喜,洋溢着激情。

B.本段文字是傅雷对自己儿子在成功时的谆谆教诲,展现出他的骄傲深情以及殷切期望。

C.傅雷希望儿子在取得巨大成功时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D.本段文字偏重理性,言辞恳切,表现了傅雷对儿子的理解与宽容。

【答案】 1C

2D

3D

【解析】【分析】(1C.傅雷觉得儿子的成功并不重要,无中生有。

2D.傅雷希望儿子坚强,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生活的各种打击,能够孤军奋战,永远保持赤子之心。

3D.本段文字偏重感性,言辞恳切,表现了傅雷对儿子的理解与鼓励。

故答案为:⑴C⑵D⑶D

【点评】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

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9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完成题目。

1)根据下面朋友圈所展示的内容,参考后面的链接材料,结合你对广州的了解和认识,请你代表广州也晒一个朋友圈。(要求30个字以内)

深圳

又是创新之都,又是金融中心。又是交通枢纽,感觉亚历山大

我只是一个刚满40岁的宝宝

25分钟前

点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

澳门

闷声发大财,闷声发大财,闷声发大财

国家要我干嘛我就干嘛

23分钟前

点赞: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

广州:你太年轻了

深圳回复广州:我GDP比你高

香港:你有我洋气吗

深圳回复香港:我GDP比你高

澳门:哈哈哈你只有这一句话吗

深圳回复澳门:我GDP比你高

东莞:心疼大佬

珠海:离得这么近,約一个呗!

澳门回复珠海:约在港珠澳大桥上吗?哈哈

江门:发财请带我一个

澳门回复江门:兄弟,跟紧一点啊

深圳:我觉得你说的很对

澳门回复深圳:以后请多关照

佛山

《纲要》要我做粤港澳大湾区的厨子

建设世界美食之都

但是我觉得我真的不太会做菜啊!

10分钟前

广州:炒牛奶拼野鸡卷

深圳:均按蒸煮

珠海:煎鱼饼

佛山:顺德四杯鸡

惠州:凤城酿节瓜

东莞:拆鱼羹

中山:菜远炒水蛇片

江门:家乡酿鲮鱼

香港

这,又强行要我带一波节奏啊,这不像是《规划纲要》

明明就是《看香港带粤港澳腾飞》

8分钟前

广州:你想多了!

深圳:你想多了!

珠海:你想多了!

佛山:你想多了!

惠州:你想多了!

东莞:你想多了!

中山:你想多了

江门:你想多了!

肇庆:你想多了!

广州

________

________

5分钟前

点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

深圳:老大哥,你的GDP被我超了哦

广州回复深圳:你可闭嘴吧你!

香港:竟有如此厚颜无耻的人

澳门:竟有如此厚颜无耻的人!

佛山:大哥,我撑你!

广州回复佛山:到我怀里来……

    链接一:2019218日,酝酿多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正式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规划纲要》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城发展的核心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o Greater Bay Area),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珠三角九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已达7000万人。

    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近年来,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基础设施、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科技教育、休闲旅游、生态环保、社会服务等领域合作成效显著,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链接二:按人民币比较,2018年深圳市CDP高出香港221亿元左右,这是深圳市GDP首次超越香港,深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总量第一的城市,广州以2.3万亿元居第二。

2)阅读下面文段,逐一回答以下问题:

选文中海伦·彭斯与简·爱是怎样的关系?

后来海伦·彭斯怎样了?

请写出选文中的海伦·彭斯的一个性格特点。

    “我想,等你长大一点,你会改变这种想法的,眼下你到底还是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小姑娘。

    “不过,我是这样想的,海伦。有的人,不管我怎么想讨他们喜欢,他们还是一个劲地讨厌我,对这种人,我不能不讨厌。还有,对那些毫无道理地责罚我的人,我一定要反抗。这是很自然的事,正如有的人爱我,我也会爱他,或者我自己认为该受罚,我就心甘情愿地受罚。

    “只有异教徒和野蛮民族才信奉这套说法,基督徒和文明的民族是不赞成的。

    “怎么?我不懂。

    最能克服仇恨的并不是暴力,最能医治创伤的也不是报复。

    那么是什么呢?”

    “去读读《新约》吧,看看基督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把他的话作为你的准则,拿他的行为作为你的榜样,

    “他怎么说的?”

    你们的仇敌要爱他,诅咒你们的要为他祝福,恨你们、凌辱你们的要待他好。

    “那么我该爱里德太太了,这我可办不到。我还该为她的儿子约翰祝福,我绝不可能。

    这回轮到海伦·彭斯要我说说是怎么一回事了。于是我立即照自己的想法滔滔不绝地倾诉了我遭受的虐待和心中的怨恨。我一激动,话就尖酸刻薄起来,我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毫无克制,语气也不婉转。

    海伦耐心地听我说完。我想她总该说点什么吧,可是她什么也没有说。

    “怎么?”我不耐烦地问道,难道里德太太还算不上是个狠心的坏女人吗?”

    “当然,她对你不好,因为,你瞧,她不喜欢你的这种性格,就跟斯凯契德小姐不喜欢我的性格一样。可是你把她对你的所说所为记得多详尽啊!看来她的不公正在你心上留下了特别深刻的烙印。没有任何虐待会在我的心灵上留下这样的痕迹,要是你尽力去忘掉她对你的严厉,忘掉由这引起的激愤情绪,那你不是会过得更快活一些吗?我总觉得,生命太短促了,不该把它花在怀恨和复仇上。在这个尘世上,我们人人都有一身罪过,而且不可能不是这样。但是我相信,不久就会有那么一天,我们摆脱了腐朽的躯壳,也就摆脱了这些罪过。堕落和罪孽会随着这个累赘的血肉之躯一起离开我们,只留下精神的火花一一生命和思想的无形源泉,纯洁得就像它当初离开造物主给人以生命时一样。它从哪儿来,还回到哪儿去……”

(节选自《简·爱》)

【答案】 1)示例:单凭国家中心城市的Title;我大广州绝对是粤港澳最靓的崽。

2海伦·彭斯是简·爱在洛伍德(音译即可)学校的好朋友;在小说中她最后因为肺病(或伤寒)而死去;海伦·彭斯是一个逆来顺受、宽厚豁达、善良友好的人。

【解析】【分析】(1)要求代表广州也晒一个朋友圈。首先要读懂朋友圈所展示的内容和链接材料,结合对广州的了解和认识。特别要了解广州发展的特色,不了解广州,不知道广州发展的特点,就无法解答题目。此外答案的内容要有自豪的语气。如朋友圈的话可拟为单凭国家中心城市的Title,我大广州绝对是粤港澳最靓的崽

2要求答出选文中海伦彭斯与简爱是怎样的关系。在洛伍德慈善学校的教育,小简·爱在那里得到了朋友与榜样。其中就有一个海伦彭斯。海伦彭斯的宽容、忍让与博大的胸怀是简·爱所敬佩的。通过两人的对话,即可断定海伦彭斯是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好朋友。后来海伦彭斯因为肺病(或伤寒)而死去。在《简爱》中留给海伦的篇幅并不多,甚至天妒英才,早早的就让她与我们远去,但是她身上那纯洁脱俗的气息却贯穿着整部小说,并深深的影响着主人公简的成长历程,她的身上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小小的脑袋里装的却是对世事的怅惋和对和崇高的向往。她死了以后,墓碑上除了自己的名字,只有两个字——“复活海伦彭斯是一个逆来顺受、宽厚豁达、善良友好的人。她一个是美丽,高贵,温柔的谭波儿小姐,简彻头彻尾的崇拜者她。简爱刚到劳沃德的时候,很快就认识了她,她是个性格温和待人友好的姑娘,同时,简爱又发现了她种种奇怪的表现。她神情恍惚,经常出错,常常受到老师的虐待,却从不怨恨,反而总是把上帝挂在嘴边,说这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在《简爱》中留给海伦的篇幅并不多,甚至天妒英才,早早的就让她与我们远去,但是她身上那纯洁脱俗的气息却贯穿着整部小说,并深深的影响着主人公简的成长历程。

故答案为:示例:单凭国家中心城市的Title ;我大广州绝对是粤港澳最靓的崽。

⑵ ①海伦·彭斯是简·爱在洛伍德(音译即可)学校的好朋友;在小说中她最后因为肺病(或伤寒)而死去;海伦·彭斯是一个逆来顺受、宽厚豁达、善良友好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联系生活,语言应用的能力,要求考生关注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注意平时对生活的观察、留心。

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平时阅读名著时注意对名著的内容、情节、人物等的积累和总结,要反复阅读名著,一定要读原著。

2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同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

    ④“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秋分

    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来解释,地球轨道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⑦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8个节气;反映气候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古人用圭和表测量土地的长度,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长短。

B.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

C.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

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

2)下科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段是总结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B.段通过下定义和举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节气。

C.各历时15天左右中的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改变。

D.段是过渡段,具体阐述了节气意义及我们对节气应该持有的态度。

3)请根据上文有关节气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农访:冬至吃了面,一天长(cháng)一线。

请写出秋季里的第三个节气。

________

请说说农谚中一天长一线的意思。

________

【答案】 1D

2C

3)白露;冬至后的每天白天时间渐渐变长。

【解析】【分析】(1A.根据第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可知推算的是日影的长短;B.“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错误,根据第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可知是最早的古代天文台;C.“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错误,根据第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秋分可知是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故选D

2A. 段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B. 段是用举例子来说明圭表D. 段总结段,概括写节气意义及我们对节气应该持有的态度。故选C

3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根据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对应的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可以判断秋季里的第三个节气是寒露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的时间一天比一天长,到夏至达到最长。

故答案为:⑴ D

⑵ C

白露;冬至后的每天白天时间渐渐变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出选择;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差别;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及句子含义。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8f13e4e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8.html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经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