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送别》的诗歌意蕴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名作欣赏/师生论道>
李叔同《送别》的诗歌意蕴
许丹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要:李叔同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诗歌、绘画、音乐和文学等领域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新的前进方向。他的《送别》是学堂音乐的开创性作品,以美国流行音乐艺术家约翰·奥德威(johnpondOrdway)作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为基础,包含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意象。关键词:李叔同《送别》学堂音乐意象
李叔同是民国才子,“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与许幻园、袁希濂、蔡小香和张小楼结为金兰之谊,被称作“天涯五友”且与许幻园感情最深,共同宣扬民权思想,倡导移风易俗,支持男女婚姻自主,为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15年,二次革命的失败、层出不穷的社会巨变,使得许幻园家道中落,许幻园打算离开时,李叔同怀着复杂的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送别》影响深远。
一、《送别》的艺术手法
《送别》原文只有简要的几行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其中包含的景物意象与情感,非常丰富,抒情温柔、哀而不伤的诗歌以及充满中国风格的舒缓旋律,使之成为一首名曲。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歌总是歌吟不绝。为朋友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中很重要的组合部分。在诗中除了感伤的情绪之外,经常还会寄予许多微妙美好的感情。或者激励劝诫,或者表达友情,或者寄寓诗人自己远大的理想与情怀。李白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见,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都是千古名句,而《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则是对中国传统送别诗的继承。《送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着眼于“写景”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场景;第二段重在抒情,抒发朋友要散落在天涯的感伤之情;第三段文字虽然重复,然而在内涵上却有所升华。李叔同在经历了与朋友分离的悲伤之后,对于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诗歌充斥着人生的迷茫与哀伤之感,蕴含着要遁入空门的暗示。送别》不仅仅是李叔同送别朋友所引出的感慨,也是诗人送别自己的旧身与过去,对自己要离开亲人而出家做的一种告别。
这首诗词的体裁很像宋词的小令,歌词为长短句结构,篇幅短小但却优雅精致,意味无穷。而且因为这首诗歌是以曲写词,因此又带有很强的节奏感。而这首诗中的几个意象: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杨柳、笛声、夕阳、远山是传统送别诗词最常见的,所以它的文学价值也很高。
二、送别》中的离别意象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送别曲中,离愁别怨”是永恒的主题,李叔同创作的《送别》人人传诵,经久不衰,其中关于离别经典的意象,也是值得后人研究探讨的。
长亭。第一句是景象的描写,古代诗歌中“长亭”的运用非常广泛。例如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多次提到长亭,崔莺莺与张生的离别就是在长亭上发生的,最有名的那一幕场景“长亭送别”不知牵动了多少读者的心。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古代的分别、远行、离家都与长亭分不开。那时交通工具不发达,远行意味着多年不能见面团聚,因此长亭就寄托了许多分别的忧思。因此“亭”是很重要的文化研究内容,尤其是“亭”的意象与文化底蕴。亭”的意象经过一个时期的艺术沉淀,包含着浓厚的民族情怀,它是历史发展和变迁的有力见证者。
柳永有一首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相传柳永这首诗送别的对象是一位女子,《送别》中的抒发对象有所不同,但是其中运用到的意象却有共通之处。“长亭”柳”这些字眼一出,就不自觉地抒发了一种离别的忧思之情。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读到这首诗的时候,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笛声。“笛声”在唐诗宋词中也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听觉上传达的感知,也会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李叔同用一个拟人化的“拂”字把晚风吹动柳梢的感觉表现得惟妙惟肖。风吹过柳树的尖端,仿佛手在轻柔地抚
3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922f864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14.html

《李叔同《送别》的诗歌意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