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名著

发布时间:2012-11-05 22:24: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三国、西游、水浒,包括那些准名著比如封神演义、镜花缘、三言两拍,荡寇志,包括聊斋这样的文言小说之类我都津津有味地读完过,而且读不止一遍,有的读了上百遍还不厌。
  偏偏那一部“名著”《红楼梦》,从来都没完整读完过,不是我不想读,而是真的读不下去!
  红楼的情节简直是平淡之极,相比之下,我喜欢读的地方也就几处:神游太虚境,贾天祥正照风月鉴,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还有就是结社赛诗之类,还有点风雅或者趣味、可看性,其余的部分简直让人昏昏欲睡——人物那么多,关系搞得比蛛网还密,故事不咸不淡,鸡毛蒜皮,男酸女作,令人毫无阅读兴趣!
  我努力读过几十次,没法完整读下去,实在没有兴趣去了解那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倒是喜欢看那些所谓红学家评红楼的文章,旁征博引,斗嘴挖坑,比原著好看多了!
  至于什么红楼里面集古典文化之大成,这我一半同意,但是这不成为其好看的理由!金庸的小说也集了很多古典文化元素,但是如果他的情节故事不好看不精彩,也是不好看!很多人喜欢《红楼梦》,百分之八九十是附庸风雅,故作斯文的;好像自己不附会一下,就担心人家说自己是老粗一样。什么真事隐去,假语村焉,都显得很单薄。像有些隐语:卜固修啊,单骗人啊,卜世人啊,沾光啊。。。。这些角色隐语,在书里面有什么用处嘛!多余。里面那些无所事事的男女说的那些叽叽歪歪的话;一大家怪怪里怪气的人和一串没头没尾的事,确实不好看!什么民俗,诗词,前后呼应什么的,我都看了,觉得也就那样,也就是一本小说,只不过写得比较长,比较细致而已,诗词不错,本质上也是小说而已。
    有没有与我同感者?我相信我绝非少数派!
  /////
  有网友评到:你看不懂《红楼梦》就不要瞎说,丢人,知道吗?
  有网友评到:红楼梦是个高度。无法超越,无论情节还是人物内心、场景。。。别的书很容易模仿,有的一年能写几部。但是红楼梦行吗?你有本事写一章回吗?不懂可以,但别拿无知当学问。
  ////
   我认为,对于一部文学作品,每个人都应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毕竟,文学作品只有在拥有读者的情况下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学作品。说《红》好也罢,不好也罢,都是正常的。奇怪的是,很长时间以来,凡是说《红》不好的人几乎都是被许多人骂。骂的理由不过是“没品位”、“无知”、“看不懂”等等。这种话只是具有对骂的意义,只能证明其人对于异己意见的反感,和这种人是难讲道理的。
  其实,都是中国人,许多人都受过高等教育,能有什么看不懂的呢?(其实,文学作品有时不一定全懂才能体会其魅力,比如梁启超好像说过,李商隐的诗现在很难完全弄懂,但是觉得他写的还是很美之类的话。《红楼》完全没有李商隐诗那么难解)
   我读过古代文学研究生,也觉得《红》没意思,但是这种见解不能公开和同学特别是导师之流说,否则就会招来一顿批驳。吾国话语不自由渗透每股角落。
   每个人都有偏见,偏爱,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许多人几乎研究谁就说谁的作品好,研究李白的说李白比杜甫好,研究元稹的说元稹比白居易好……
   每个人都有偏见,偏爱,这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拥有话语霸-=权的人用自己的见解左右许多人的意识,比如鲁迅说过《红》好,毛喜欢《红》等等……清代以来,几乎所有的上层人士、学者99%喜欢红楼。如今许多人脑子就是被这种阴影罩住了。
   不难否认,《红》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专门给文人雅士读的白话小说,普通民众事实上更喜欢《三国》等作品。
   因为《红》是给文人雅士读的传统,所以,现在有的人潜意识觉得读过《红楼》,并且说自己喜欢,读得懂《红楼》,就意味着自己跻身与有品位的雅士行列,起码沾点高雅气。所以,有许多没真正读过《红》的人也说自己读过,有许多看不懂的人也装说自己看得懂(说别人看不懂)。
   文学是靠读者支撑的,每个读者都是分母,再著名的评论家也是一个小小的分母而已,他的观点不应该左右别人的观点。研究者是研究者。欣赏者是欣赏者。如果每个读《红》的人都必须是索隐派、考证家的话,《红楼梦》的价值也就快真的完了。
   社会,也许将来随着每一个读者的见解都能得到真正尊重,《红》

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甚至之首,《红楼梦》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需要形容的,否则,我也不会在已有一套1979年版的情况下,又买了一套线装的竖排繁体版。这个月突然心血来潮翻出线装版,一读而无法放手,其实也记不得是第几遍读了,总之是欲罢不能,其间出差上海开会,实在舍不得放下,就带上简体本用于会中读,会议期间,由于很多内容与我工作关系不大,所以基本都是在看这本书。我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今时代,在公共场合读《红楼梦》,绝对有一点夸示于人的心理,反正我有一点。虽然,也常常略有所得,会心一笑,这可能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享受了吧。

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全部读完,掩卷之余,我渐有不舒服的感觉,我不喜欢贾宝玉式的生活,我无法想象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病后需要扶着拐杖出门。宁荣两府,天天想着的就是如何吃饭和玩乐。当然,我们有专门的红学研究,那些喜欢研究这个东西的人可能有更深的认识,但我觉得除了书上所有的东西都有艺术的夸张外,书上的生活在当前是不可复制的,如果有复制的可能,也只能是极个别的当今王公贵胄的专利,与大众一点关系都没有。从绿色文明的生活观念上说,那样的生活方式也是可耻的,一点也不值得推崇。

从精神层面上说,即使贾府的生活再奢华,也挡不住皇上甚至王爷的一声断喝,所以,他们的荣华是脆弱的,也只是仰人鼻息的生存。看《红楼梦》,常人得到最多的收获是人生的厚黑,那些让我会心一笑的东西,常常是保护自己的机巧。所以就有了传说中的毛泽东要求许世友读《红楼梦》的故事,许世友说,那是写男男女女关系的,乱七八糟,不看不看。其实,这也就是武夫与领袖间的距离,毛泽东觉得许世友太直太不会保护自己,所以,才好心劝许读一读《红楼梦》,学点厚黑学。据言,毛泽东一生把〈红楼梦〉读了几十遍,所以,才能成就自己领袖的地位。

《红楼梦》教会了中国人什么呢?顺命、孝顺、圆滑、弄权。

作为世袭贵族,他们所有的享受都不是自己奋斗拼搏来的,他们所要做的就是享受而已,而这一切既来源于祖宗的拼命——所以,他们要孝顺——这个后面再说,更来源于皇命的认可,所以,任何时候,作为贾府正面人物的代表人物贾政,所能想的就是乞命于皇上的圣恩,元春能得圣恩宠爱,于贾府而言,就是他们幸福生活的最大保证,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修建省亲别墅——大观园。面对巧夺豪取的太监们,也要委曲求全。虽然,侍候皇上及皇上身边的人是一桩赔钱的买卖,但为了自己的根本利益,也只能顺从自保。处处小心,仍然逃不脱为了一点小事而被满门抄家充公的灾难,即使最后又得天恩垂顾,发还家产,赦免罪身,看上去很美,其实,更证明了他们的命运从来就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来也没有过要抗争的愿望。

贾母作为家长制的代表,也是全体人员孝顺的对象,全体人员都以尊重她的意愿为生活基本原则,当然,故事的结果也说明这样的尊重和孝顺是值得的,不仅,现在的富贵来源于她以及和她一起生活的祖宗,并且,当灾难来临时,最后,能拿出足够的私房财产帮助全族度过难关的也是贾母。如果对比一下秦氏的葬礼的奢侈和贾母出殡的近于寒酸,更感觉母爱的伟大和孝顺的值得。

圆滑就不用多说了,比比皆是,丫头的听到当着没听到,是典型。相对而言,宝钗一次在河边听到了不该听的丫环的对话,故意说黛玉在前面蒇着,那已经不是一般的逃脱似的圆滑,而接近于陷害。

弄权更是在这样的境况下一定会出现的,从贾雨村乱判糊涂案,到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更有贾赦因为专事弄讼而遭灾,都是弄权的结果。

看完《红楼梦》,刚好又在看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路德维希的《人之子——耶稣》,强烈感受到,我们的文学作品缺少西方作品中的人文关怀,更缺少对生命价值的终极判断和维护,所以,我们缺少《战争与和平》那样的作品,没有《唐璜》、《浮士德》、《堂吉诃德》。我们没有自我的觉醒和人生价值的询问,只有乐天知命、驯服和厚黑学,以至苟延残喘。我们只在书里学习小机巧,把《红楼梦》里的场景解读成现实的案例,觉得自己在那样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并且自以为成熟,这就是我粗浅的认识到我们为什么爱读《红楼梦》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9a67fee856a561252d36f8c.html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