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 - 《重重叠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6-08 19:51: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学设计

重重叠叠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重叠,了解重叠后产生的遮挡现象和透叠现象。2、运用一种或几种形状的重叠摆放,掌握遮挡或透叠的表现方法,掌握用重重叠叠的方法画或粘贴一幅画,感受重重叠叠的独特美感。3、理解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感受重重叠叠的独特美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示范作品学生:彩纸、剪刀、胶棒、水彩笔

教学重点:观察并能用粘贴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具有重叠效果的作品。

教学难点:表现重叠时的遮挡效果和透叠效果。

教学过程:

导课:

观看小鸟的视频,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说出部分小鸟看不见的原因,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引出看不见的原因就是遮挡,怎样遮挡的?重叠的原因,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说的非常完整,通过他们的遮挡,就相互产生论了重叠。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重叠叠

新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遮挡能产生重叠。(遮挡板书)

用书遮挡,再次证明重叠的定义。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重叠。接下来,我就要考考大家了,找一找,哪幅作品是重重叠叠现象。(ppt)提高对重叠的认识,并引出透叠的重叠形式。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么多重叠现象,能不能说说,在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中还有哪些重重叠叠的现象。

生:小单车、鱼鳞、树叶

师:说的很正确,说明我们平常非常注意观察和收集美的画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重重叠叠带给我们的美。

1. 走进山间;蓝色的天空中;镜面水乡;雁塔广场;芬芳的果园里等等,不同的重重叠叠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你此时有什么感受?

在艺术作品中,重重叠叠常常被应用,接下来看看我是怎样设计重重叠叠的画面的,谁看明白,

生:

1. 设计的有规律,2.设计是随意的。

对,这样设计我们就能完成一幅一幅的作品,看看小朋友们的作品是哪一种设计方法。

1. 2. 3. 4. 5.

师:看了这么多,我也想表现一幅重重叠叠,我利用粘贴的形式,我想剪小鸟,谁来告诉我怎样一次剪许多个小鸟。

生:重叠起来剪,对,看来,我们的重叠运用很普遍。

师:这就是老师的作品,看看老师就这样粘贴,作品完成,我在添加一些重叠的白云,怎么样,喜欢吗?老师这里还有作品,重重叠叠的作品,现在

你们想不想表现一幅作品,

生:想

仔细看我们的作业要求

1.用粘贴或绘画的方式表现重重叠叠

2. 努力使自己的作品表现多而密的感觉。

3. 注意安全和卫生,垃圾放进方面带内。

大家赶快动手吧。

展评:自评: 互评:

师评: 总结:

拓展: 重叠作品运用到了生活中,如,重叠的艺术品和重叠的立体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尝试做一做。

学情分析

根据《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二年级的学生属于第一学段,但是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不同的材料和美术工具的使用,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事物的形与色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对美的事物很感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动手能力较弱。《重重叠叠》这节课属于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重叠,感受生活中的重叠,进而创造出与众不同属于自己的重叠。

效果分析

《重重叠叠》这节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

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本节课在老师引导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民主快

乐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实现了三维教学目

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教师坚

持启发式、参与式教学,遵循学生的个性,每一位学生都能创作出属于

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在最后的拓展中,欣赏了法国画家马蒂斯的剪纸

作品,感受到重叠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己的审

美能力,完成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的各项要求。

《重重叠叠》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如重叠的山峦、茂密的森林、密密的房屋,让学生感受到重重叠叠所产生的独特美感。学生通过拼拼摆摆体验重叠的美感、绘画中的重叠效果,创作出充满情趣的作品。本课采用摄影作品展现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重重叠叠所表现出来的美。教材还选用了法国画家马蒂斯的剪纸画《国王的悲伤》,漂亮的色彩、大小不同的形状通过重叠粘贴呈现出美妙的画面,让同学们感受“重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教师安排学生动手设计制作纸片进行重叠拼摆,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体会重叠的变化和重叠之美,并自己尝试创作出具有重叠效果的平面作品。“重叠”既是表现造型前后关系的重要方法,也是艺术设计的重要方法。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感受和体会,教材中特别设计了表示透明重叠和不透明重叠的两种方法。本课在学习要求中提出了“重叠会使物体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多件物体重叠后产生的变化。本课属于涉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评测练习

1、生活中有哪些重叠的现象?2、重叠会让物体产生什么样的变化?3、如何表现透明重叠和不透明重叠 4、拼贴时有没有从画面的最高处开始?5、拼贴时有没有运用相邻的颜色相差大原则来组织画面?测评标准:1、生活中的重叠有:树叶、大山、房屋......2、重叠会让物体看起来更多、更密、更有层次感。3、表现重叠效果有两种办法:遮挡和透叠,运用彩纸拼贴(或彩笔绘画)创造性地表现画面。4、拼贴时强调学生从画面的最高处开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取“观察—欣赏—尝试—创造”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欢快优美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学习,掌握重叠的不同形式,从而学会表现遮挡,然后通过找一找的方式讲授什么是透叠。这样教学方式就不会单一,二年级的孩子也会有很高的兴趣,欣赏作品也特别的有针对性,不是毫无目的的欣赏很多作品而是有目的的选取作品,如:规则排列的、不规则排列的等,因此学生的视野打开了,作品也不再毫无创意而是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自己的作品新颖别致。最后的拓展阶段,我用橡皮泥和立体手工的形式展示,更是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方法和形式。并让学生欣赏重叠在生活中中的运用,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基本的美术素养。

课标分析

《重重叠叠》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并且本课属于涉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二年级美术教材基本将相关的“学科”技术支持分成了三大类,本课《重重叠叠》属于第二类侧重呈现形式,本课教材是以图示加适度文字解释的形式呈现的绘制或制作“方法”。本课教材设计选用了二年级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和内容,而且依据“新课标”对美术课程基本理念的定位,本课教材的“学习要求”通过“想一想”“试一试”这种比较中性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不同类型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参与的角度,为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搭建相对广阔的平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9fa0ad367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a.html

《小学美术 - 《重重叠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