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的意义》教学实录及反思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比例尺的意义》教学实录及反思
滨州市无棣县水湾镇中心小学庞玉波
教前困惑:
1.文本所呈现的比例尺概念的生成太平铺直叙,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让知识的建构更加合理,课堂的生成更富个性,成为摆在自己面前的第一大难题。2.文本所呈现的线段比例尺的知识文字虽少,但对于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经验相对较少,理解起来却并不容易,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易理解,成为摆在自己面前的第二大难题。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出示52页情境图或足球场地实景图)
师:同学们看过足球比赛吗?注意过教练指挥比赛的场景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这是我校的雏鹰少年足球队赛前训练的情景,你有什么发现?1:我发现同学们正在足球场上进行训练。
2:我发现场地旁的跑道上,教练正在对队员进行指导。3:我发现为了研究战术,需要画一个足球场的平面图。师:大家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怎样画这个足球场的平面图呢?(课件出示问题)
【学情预设:1)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2)用问题引发学生对画平面图的思考。活动二:提供平台探究新知1.画图。
师:怎样画这个足球场的平面图呢?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小组讨论并汇报。
1:我认为我们不能把真正的足球场地画在纸上,因为它太大了,我们应把足球场地适当缩小后再画在纸上。
2:我们可以把足球场地的长和宽缩小一定的倍数后,再画在纸上。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现在请大家就按照这两位同学提供的方法在纸上画一个足球场的平面图,要求:1)不能走样儿;2)要说明画法。(课件出示足球场地资料:长95米、宽60米)生画平面图,师巡视指导。2.交流。
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画的足球场的平面图展示给大家,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上台展示作品并说明画法。
1:我是将95米先化成9500厘米,再缩小1000倍后是9.5厘米,把它作为足球场地平面图的长,将60米先化成6000厘米,也缩小1000倍后是6厘米,把它作为足球场地平面图的宽,这样便画出了足球场的平面图。
2我是将95米先化成9500厘米,再缩小500倍后是19厘米,把它作为平面图的长,60米先化成6000厘米,也缩小500倍后是12厘米,把它作为平面图的宽,这样画出了足球场的平面图。
师:他们画得像不像?大家评价一下。
(引导学生从“大小”和“形状”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1:我觉得他们画得像,因为他们把95米和60米都缩小了相同的倍数,这样就保证了平面图不变形。
2:我觉得他们画得像,只有在长和宽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的情况下,平面图才不会变形,一幅图的长和宽同时缩小了1000倍,另一幅图的长和宽同时缩小了500倍,这样平面图的大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形状却没有改变。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平面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后,谈一谈自己的意见。(课件展示一幅长缩小了1000倍,宽缩小了500倍的足球场平面图)
1:不像,因为它的长缩小了1000倍,宽缩小了500倍,长和宽没有缩小相同的倍数,这样画出来的平面图变形了。
2:不像,这样变形了的平面图,教练可怎么指挥呀!
师:为使足球场的平面图画得规范,我们可分别把足球场的长和宽缩小1000倍,也就是用9.5厘米在图上表示足球场的长,6厘米在图上表示足球场的宽。也可分别把足球场的长和宽缩小500倍,也就是用19厘米在图上表示足球场的长,用12厘米在图上表示足球场的宽。
(师板书:9.5厘米、6厘米;19厘米、12厘米)
【学情预设:1)关注学生画图的过程;2)引导学生感受“相似”;3)关注学生对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之间变化的理解。3.计算。
师:同学们想一想,9.5厘米和95米都叫做长,6厘米和60米都叫做宽,这两个长和两个宽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9.5厘米和6厘米叫做图上的长和宽,95米和60米叫做真正的长和宽。
师:我们就把图上的长和宽,像9.5厘米和6厘米叫做图上距离,真正的长和宽,像95米和60米叫做实际距离(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大家想想,另一幅平面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
生:19厘米和12厘米是图上距离,95米和60米是实际距离。

师:实际距离95米画到图上距离是9.5厘米或19厘米,实际距离60米画到图上距离6厘米或12厘米,大家能分别求出这两幅平面图图上的长与实际的长和图上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最简整数比吗?生自主练习后展示交流。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幅平面图的图上的长与实际的长、图上的宽与实际的宽化简的结果都是11000,第二幅平面图的图上的长与实际的长、图上的宽与实际的宽化简的结果都是1500
师:这说明什么呢?
生:这说明每一幅平面图都是把实际的长和宽缩小了相同的倍数后画成的。4.生成概念。
师:我们就把110001500叫做各自平面图的比例尺。比例尺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110001500(师板书:比例尺)师:现在大家知道什么叫一幅图的比例尺吗?生讨论后自由说。
1:我认为比例尺是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先统一单位,然后再化简后得到的。2:我认为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最简整数比。
师:是的,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在一幅图上,比例尺是一定的。5.理解比例尺。
师:大家知道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吗?
生: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统一单位后,再进行化简就可以得出一幅图的比例尺。(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师:现在谁能说出11000表示什么意思?1: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2: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3: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1500表示的意义。小组内交流。6.求比例尺。
师:大家通过画图、分析、计算等过程理解了什么是一幅图的比例尺,下面请同学们求出下面这幅图的比例尺。(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生自主练习后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1)关注比例尺意义的建构过程;2)关注学生对一幅图的比例尺的

理解。
活动三:自学课本深化认识1.自学。
师:关于比例尺的知识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54页上面的内容。生自学后汇报交流。
1: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2:我知道我们刚学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3:我知道比例尺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叫线段比例尺。2.质疑。
师:大家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1:为什么要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2:为了计算方便。
师:(指着11000的比例尺)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1000厘米)我们是不是能很快知道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呢?(2000厘米)图上3厘米呢?更多厘米呢?师:谁还有问题想问?1:什么是线段比例尺?
2:就是由线段和数据组成的比例尺。(生若有所思)
师: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测量一下课本上的这个线段比例尺?(出示54页上面的线段比例尺)
生测量后汇报。
1:我知道了!这个线段比例尺由两部分组成,下面的线段表示图上距离,上面的数据表示实际距离。
2:下面的1厘米对应着上面的10米,就是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米,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米,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米。3.改写。
师:大家说得非常正确。你能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生改写后汇报。生:11000
师:为什么不是110呢?生:要统一单位。
师:看来统一单位对于计算比例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4.提炼。
师:通过自学交流大家对比例尺的知识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知道为什么用数字、

符号来表示一幅图的比例尺吗?1:为了计算简便。2:为了好看好记。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比例尺之所以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一方面是为了好记易算,另一方面还体现了数学的一种简洁美。
【学情预设:1)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关注学生对比例尺的再认识,以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之间关系的理解;3)关注学生对数学简洁性的感受。活动四:巩固应用提高能力1.找一找。
2.自主练习第4题。3.辨析题。
【学情预设:1)通过自主练习来巩固所学新知;2)通过技能性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活动五:谈收获再激趣
师: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情预设:1)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反思;2)激发学生对比例尺知识的再求知欲。教后反思:
1.课堂的切入点在哪里?
著名数学家Freudenthal指出,许多概念并不是通过定义学到的,而是接触了大量事例,经过反复观察、对比体会后归纳出来的。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切入点并不停留在学生接受文本知识的基础上,而是遵循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从表象到规定,即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的一般认识规律,尽可能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对自己接触到的、熟悉的、恰当的事例进行组织、整理、分析和归纳,从而形成对概念的整体性认识。2.课堂的关注点在哪里?
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的关键是要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完整的、生动的、丰富的概念表象。因此我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活动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在理解概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全面、不精确、不深刻的弱点,积极采取对比、质疑、操作等有效手段,来对这些由于弱点所引发的错误表象进行加工、调整、积累、补充、修改、提炼等,使学生的表象越来越接近概念本身,最后真正建构起完整准确的概念。3.课堂的生成点在哪里?
生命的课堂要充满思辨性,充满思辨性的课堂才会有丰富的生成。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感到学生学得比较被动,缺乏问题意识,课堂中创生的东西太少,其根本原

因在于教师在备课中,习惯于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教学预设中,生怕学生偏离教学预设的正常轨道,排斥了学生有个性的思考,限制了学生对预设目标的超越,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智慧。我们何不将自己茧式的思想剖开,把问题埋入学生的操作中,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求知,让自主探究代替学生的机械模仿,让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矛盾碰撞激发学生思辨的火花,鼓励学生在研究与探讨中生成并掌握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af1e873cf84b9d529ea7a24.html

《《比例尺的意义》教学实录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