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

发布时间:2013-05-01 00:03: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引擎最早起源于猫扑网,跟许多论坛一样,猫扑上面经常有人提问问题。同时,猫扑上面有种虚拟的货币叫做Mp,提问题的人通常会用Mp奖励给提供有效信息的人。虽然Mp有别于真实的货币。但是,在猫扑上却有着和钱,和财富一样的作用和影响,许多人醉心于挣取更多的Mp,那些通过回答问题挣取Mp的人,在猫扑上被称为“赏金猎人”。这些“赏金猎人”通常是网络暴力的幕后推手。

就这样,“赏金猎人”就有可能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从事着“人肉搜索”的工作。

“人肉搜索”,古以有之,最早的“人肉搜索”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鲁国,鲁国君猜忌大将吴起,从而从民间搜集有关吴起的一些资料,最终迫使吴起离开了鲁国。依托于网络的“人肉搜索”开始于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有个好事者将一名美女的照片拍上网络,署其名曰“我的女朋友”,可是很快,就有人指出该女子是微软中国区的代言人陈自瑶。那时的“人肉搜索”都是以戏谑搞笑的形态出现。而随着2006年“虐猫”和“铜须门”的出现,“人肉搜索”向世人展现了其魔鬼的一面。

人肉搜索本质是一个中性的概念。然而从网民的动机和具体行为分析,“人肉搜索”造成的结果是不同的。

“人肉搜索”能将互联网的“互助、分享”的精神发扬光大也能扩大曝光面积,对舆论监督起了重要的作用。一、人们通过人肉搜索可以互助、找人。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许多人都失踪了和家人失去了联系。“人肉搜索”对寻找失散的亲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人们通过人肉搜索可以进行网络舆论监督。2007年的周正龙的老虎照片通过网络论坛的质疑而将真相逐步浮出水面,从而监督了陕西省镇坪县林业局企图敲诈国家经济投入。人肉搜索引擎不是依靠网络数据库而是依托于全国各地的网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这种特殊的机制灵活多变,更贴近人性。

2006年之后,“人肉搜索”便开始朝着道德审判和网络暴力的方向发展了。2006年的“虐猫”视频激起了网民的愤怒的情绪,除了在网络论坛里诅咒谩骂,网民还自发把虐猫的王小姐和拍摄视频的陈先生从黑龙江的一个小镇里找了出来。愤怒的情绪一直燃烧到单位将两人辞退,王小姐发表自己人格有缺陷来平息网民的怒火。接着就是“铜须门”事件,魔兽世界吧里一名网名叫“锋刃透骨寒”的网友上传了几千字的QQ聊天记录,记录了自己的妻子和魔兽世界麦服联盟“守望者”公会会长“铜须”之间有染,以一个受伤的丈夫身份控诉“铜须”。网友同情的潮水涌向“锋刃透骨寒”,唾弃的口水喷向“铜须”。“网络通缉令”和“网络追杀令”再起,由于留下燕山大学”,QQ号,以及守望者公会会长等信息,“铜须”的真实身份很快被挖掘出,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到了恐吓和骚扰。08年的“辽宁女”事件,“张殊凡很黄很暴力”事件,09年的成都“血浆浇花”事件以及最近的芦山县“艳照门”事件还有“表哥”事件都表现出了“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一面。

网上甚至有流行语曰:“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因为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在网络暴力事件中,“人肉搜索”造成的最大的负面影响是对当事人隐私权和名誉权的侵犯。

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社会心理学专家张纯认为,公众的窥伺欲是“人肉搜索”的社会心理基础,对能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大家总想了解得更多,这就使得“人肉搜索”常常造成“误伤”。“人肉搜索”的启动都是旨在公布目标人的详细的信息,只要被“人肉”了,目标人的隐私就会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在“死亡博客”事件中,女白领姜岩在博客上诉说丈夫王菲有外遇后跳楼自杀。其好友将此事发布到天涯社区,大旗网、北飞的候鸟纷纷转载,天涯网友启动了“人肉搜索”,王菲的所有信息被公之于众,包括他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以及他的父母兄弟的所有信息,其生活经常遭受侵扰,无法正常工作,其隐私权遭受极大的侵害。

名誉权就是公民、法人对自己的品德,才干、名声、信誉在社会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依法享有不受侵害的权利。侵害名誉权的构建就包括,以侮辱诽谤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侵犯名誉权的抗辩是由是事实的真实性。如果在人肉搜索中,行为人故意发布的“网络通缉令”内容真实,则不构成侵犯名誉权。但是,信息迷航时代,绝大多数的信息的准确性都是值得商榷的。人言可畏,如果行为人发布的信息是虚假的,就会造成目标的社会信用度降低,从而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如:“铜须门”事件中,“铜须”被“人肉”出来之后,遭到网友乃至周边人的抵制,网友更是要用“键盘砍下奸夫的头”献祭,还号召用人单位拒绝录用。

综观当今网络,人肉搜索这种行为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更多体现为一种负面的功能。尤其在网络暴力事件中,人肉搜索是最常见的利器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b2d79e2856a561252d36f13.html

《人肉搜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