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优秀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9-06-30 10:01: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荷花》评课稿

在研修的时候,看到浙江师范大学郑教授在点评课例时曾经说到: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就是朗读:通过朗读理解内容——知道所达之意;通过朗读体验情感——知道所表之情;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和场景,获得享受;并且要通过朗读感受语言之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情;通过朗读揣摩语用之妙,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我觉得孙老师的这堂课以读为本,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色。
在整体感知环节,教师采用了自由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知文章大意。在阅读感悟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在自读、指名读、看图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读出荷花的姿态美,读出荷花的颜色美。想象朗读的方法,丰富了学习形式,发展了语感。视频中,学生朗读的非常棒。不管是个人朗读还是集体朗读,都能很快地入情入境,并且绘声绘色地朗读出来。这离不开老师平时的训练指导。这样学习下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怎能不提高?
孙老师以读为本,很好地落实了朗读的目标。个人认为,如果老师在设计第一个目标的时候能增加积累优美语言文字的目标,学生让当堂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可能会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目标。
如果说有感情的朗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的话,那教师渗透方法,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语用之妙则是另一大特色。
在词语理解方面,教师渗透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比如在理解“挨挨挤挤”一词时,老师运用了结合上下文、图片、生活理解的方法,在理解“冒”字时,采用了换词体会,做动作理解的方法,切实落实了课标中关于“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课标要求。
在阅读方法方面,抓住事物特点,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是本文的表达上的特色,教师在具体的段落指导中循循引出,授之以渔。例如,在体会荷花的姿态美这一部分时,让学生探究“荷塘里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那为什么要单单写花骨朵儿、初绽和怒放这三种姿态呢?以此引领学生领悟选择最有代表性、印象最深的来写,这叫抓特点,可谓设计巧妙,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个人认为,如果适当的设计个练笔的作业,让学生根据在课文中学到的这种抓住要特点的方法,写写自己观察所得,我觉得可能更能学以致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在第四自然段体会想象对表达的重要作用时,教师层层铺垫,先欣赏图片,然后想象说话,再交流当荷花的感受,随后朗读优美的小诗,让学生进一步发现将自己融入景物并展开想象的方法。当学生习得方法后,让学生创编儿童诗,在动笔中体会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扎实有效。教学不止于此,在课结束时,孙老师又巧妙地用微课的形式总结、提升,让学生获得完整的认知。整个环节下来,孩子们既感受了语言文字的精妙,又获得了语言运用的技巧,受益良多。
    总之,孙老师的《荷花》一课,呈现了完整的阅读教学环节,从主要内容的概括到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妙,渗透抓特点、展开想象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无不体现着高度的精神构建的理念。其实,学习语文的旨归,就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人家怎么运用语言,然后在实践中学习自己怎么运用语言。我觉得孙老师的这堂课落实的很到位。
    当然,也有与老师商榷的地方。生字词这块没有设计。在目标的设计上,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目标可以放在第二条,理解感悟的目标可以放在后面,这样设计更有梯度。在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写一写,练一练,我觉得比只创编儿童诗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毕竟教材是例子,让学生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
郑教授说孩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和探索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不应该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过程,我觉得孙老师的课如果让学生多参与些,互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就更完美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b424cb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92.html

《《荷花》优秀评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