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样卷(二)

发布时间:2019-07-14 13:13: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江西省 2019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样卷(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夏朝已设官分职,夏王的左右设有各种专职的文武官员。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

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材料反映了

A.从世袭制到禅让制

B.夏朝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

C.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2.图一最适合用来研究

A.南北对峙的平衡格局

B.北方政权统一了全国

C.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图一 北方人口南迁图

3.老梁故事汇上这样描述一位航海家,“以智慧为舵,以意志为桨,扬起和平的风帆,餐风

饮浪二十八载,犁波耕澜数十万里”,这位航海家是

A.郑和 B.迪亚士 C.哥伦布 D.麦哲伦

4.康有为发表《请诛国贼救学生电》称:“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

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其电文针对的是

A.洋务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 C.五四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5.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

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

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开始于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6.如图二所示,导致国共兵力对比发生

根本性改变的原因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中原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图二

7.1953 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以下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论述,错.误.的是

A.在此期间进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在此期间进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中国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

8.“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杀害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杀害

一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三年;杀害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材料最能体

现种姓制度的哪一特点

A.职业世袭 B.种姓世袭 C.贵贱分明 D.种姓内通婚

9.“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里所说“城市”早期的基本居民主要指

A.农奴和庄园领主 B.手工业者和商人 C.王室和新贵族 D.雇佣工人和资本家

1 4

10.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 18 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

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材料论述了

A.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劳动分工的积极作用 D.机器应用推动生产发展

11.“布尔什维克党人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唯一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实现了人民群众最下

层的那种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来参加推翻并粉碎旧制度的工作。”材料中“粉

碎旧制度的工作”是指

A.废除农奴制 B.十月革命 C.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D.苏联解体

12.根据联合国环境署发表的《2000 年全球环境展望》提供的数据,世界上约有 20%的人缺

乏安全的饮用水,80%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一空或遭到破坏,1/4 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

温室效应的排放比 20 50 年代增加了三倍。材料综合反映了 A.环境污染严重 B.联合国的宗旨以及作用 C.公共卫生问题 D.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

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涂“T”,错误的涂“F”。)

13.明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设丞相、太

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14.“逢天曹怒,假手良民,红灯下照,民不迷津,义和明教,不约同心。全重漂洋孽,时

逢本命宫,待到重九日,剪草自除根”。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15.“这场运动关心的是今生而不是来世,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这场运动最初起源于意大利。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4 分,第 17 6 分,第 18 10 分,共 20 分。)

16.(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

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

以互为钳制。中国乃不国矣。

——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则条约?(2 分)

材料二 平日于中外事虽稍稍究心,终不能得其要领。经此巨痛深,乃始屏弃一切,专

精致思。因有见于大化之所趋,风气之所溺,非守文因旧所能挽回者。不恤首发大难,画此

尽变西法之策。

——谭嗣同《上欧阳鹄书》

(2)指出材料二中“画此尽变西法之策”的重要表现。(2 分)

17.(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

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这种和平时期的对立集团,是首次出现

的新产物。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1)材料一中的观点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该观点。(3 分)

材料二 各主要交战国伤亡人数统计

国别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伤亡人数 3500 3000 100 余万 120 990 500 余万

(2)材料二反映了哪次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伤亡人数最多的原因?(3 分)

2 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b8772c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32.html

《江西省2019年中考历史样卷(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