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大事年表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最新资料推荐………………………………………<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1036 苏轼降生 1054 娶王弗 1057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 举家前往京都 1061 仁凤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 任职史馆 1065 妻丧 1066 父丧;服孝(1066.4-2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 娶王闰之 1069 返京;任职史馆 1071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 任密州太守 1076 任徐州太守 1079 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 谪居黄州 1084 往常州 1085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 北宋亡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提到他,凡是有点文学常识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2 / 8
………………………………………………最新资料推荐………………………………………<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王安石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被召还朝。这之后短短一两年内,苏轼从登州太守,拔升翰林学士,至上礼部尚书。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有不能见谅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的唯一政绩便是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没过多久,王安石再度执政,他就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之后苏轼几次入朝、贬官、贬官、入朝……饱尝宦海沉浮之苦。一度曾被贬到惠州、儋州(在今海南岛),至徽宗建宗靖国元年(1101年)再次被召还京时,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 从苏轼的履历来看,他做官是不成功的;他的主要功勋在文学创作上。他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就现存苏轼的作品看来,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人才济济的两宋王朝,他无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大家。 苏轼无疑是性格极其丰富的文人之一。我所见到的对苏轼最为精妙的概括是在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说的: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可以说,苏轼就是一个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去玩味。那么,我们就来读读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透过这首词看看苏轼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苏轼《水调歌头》教案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意,积累咏月名句 能力目标:反复诵读,提高朗读和鉴赏古诗词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体会文中议论抒情语句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媒体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课题。 师导语:一首《但愿人长久》借月道出了对天下所有人的美好祝愿。同学们,你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谁写的吗?对,是宋代大文豪苏轼。上学期我们一起和他夜游承天寺,透过那澄明的月色,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豁达乐观,今天让我们再穿越时空的隧道,和苏轼共赏中秋月,同感人间情。 二、 出示学习目标 三、 走近苏轼 生简介作者,媒体展示苏轼简况;出示写作背景,为下面学习打基础。 四、 走进文本,和苏轼共赏中秋月 媒体出示 自学指导 1、听课文录音 (温馨提示:注意读音和节奏) 2、自由朗读,个人体验 3、齐读课文 4、疏通文意,掌握几个重点词语 (媒体出示应掌握的词语和词义,课文翻译) 生根据以上问题,自主学习,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五、 走进苏轼内心,和苏轼进行心灵对话 媒体出示合作探究: 1 词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2 词中哪一句体现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3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两个字可以看出来? 4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为何无眠? 5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语句上?你最欣赏哪一句?可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生合作探究,师启发、点拨,完成以上问题,最后师提问、补充。读贯穿其中) 六、 师归纳总结; 3 / 8
<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最新资料推荐……………………………………… 上阙:望月写景 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这是谁的诗? 生众:李白的《静夜思》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师:这又是谁的诗? 生众:张继的《枫桥夜泊》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 4:柳永的《雨霖玲》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师:(启发)上学期,我们还学了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的—— 6《乡愁》故乡的歌是一只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师:很好!这些描写月亮或月光的诗句,大家记得非常清楚。现在,请跟老师再把这些诗句朗读一遍。 (师出示幻灯,带读。 师:大家读得很不错,声音洪亮,吐字清楚。那么请问,写这些诗句的诗人,想通过月亮或月光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7:表达思念之情。 师:对!表达思念。(启发)是思念—— 8:思念故乡。 9:思念亲人和友人。 师:太好了!通过复习,大家知道我国的文人常用月亮、月光表达对故乡或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月的词,请看课题。 (师幻灯出示课题) 师:(指示生看课题)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10:词牌名。 师:对!这首词有没有词名? 11:没有。 师:好!再看作者。昨天有哪些同学通过网络或者其它途径查阅了作者的生平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生纷纷举手,师检查) 师:不错,大多数同学都去查阅资料了。现在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最好不看资料,凭记忆能说多少说多少。 1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最高官至礼部尚书。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人 下阙:怀人抒情 主题: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七、拓展延伸 你知道哪些写月的古诗词? (生抢答 ,媒体出示诗中月 八、 达标检测-----媒体展示来到收获园 1 给加点字注音 宫阙( )琼楼( )绮户( )婵娟( 2 解释画线词语 把酒( )高处不胜寒 )何似在人间( )但愿( )婵娟( 3 原文填空 1 词中富含哲理的句子是-------------------------------------------------- 2 表达对天下离人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第一题,生动笔写一写,第二题提问,第三题齐答 结语: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同畅饮陈年美酒,总让人口齿留香。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荡,飘荡······们应该感谢东坡为我们留下如此美文,最后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一遍这篇千古绝调。 九、 媒体出示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必做) 2、课外阅读苏轼的诗词,进一步体会其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选做)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 4 / 8
………………………………………………最新资料推荐………………………………………<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弹劾谤讪朝廷,下狱,先后被贬谪到黄州、惠州、琼州等地。一生坎坷,飘零不定。 师:讲得很好!把苏轼的生平概括得既简洁又明了。(又向大家问)关于苏轼,他介绍完整了吗? 生:(齐声)没有。 师:对,他只介绍了生平,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谁来补充? 13:苏轼的学识广博,他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 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可见,苏轼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有《东坡乐府》流传于世。 师:两位同学学习态度很好,不仅查阅了资料,还整理出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来,精神可嘉。(生齐鼓掌) 师:现在,大家把书翻到144页,把这首词先朗读一遍。(生齐读,师聆听) 师:大家读得不错,老师仔细听了,没发现有字读错音。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把小序读一遍。(师生同读小序) 师:序中的字是什么意思? 14字指所涉及的内容不止一个方面。 师:那我们从兼怀子由四个字看, 这首词至少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生:(齐)两个。 师:对。是哪两个呢?作者除了怀子由,还怀什么?请大家结合课文注解,把这首词的意思疏通一下。 (生自读课文及注解) 师:都看完了,看懂了没有,谁能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众生默然) 师:(微笑)没人举手。那好,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留着,等词的意思都吃透了,再回头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请大家把这个问题先记在心里,带着问题来揣摩这首词。现在我们先看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书上的注解,我们知道这两句词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为什么要问天?他真正想问的是明月几时有吗? 15:好象作者想问的是第二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师:你的阅读能力很强,知道上下贯通来理解诗词。那老师再问你,天上宫阙指的是什么? 15:应该是月亮中的宫殿。 师:(微笑向全体)是月亮中的宫殿吗? (众生默然) 师:大家再看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字该怎么理解? 16:回去。 师:苏轼想回到天上去吗? (生齐笑) 师:大家都笑了,从你们的笑,我看到了两个字:不是。那这个归去是回到哪儿去呢?(启发)大家结合苏轼的生平来理解。 17(小心地)是回到朝廷吧? 师:对。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句,作者关心的是—— 生齐答:朝廷。 师:那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的琼楼玉宇指什么? 18:还是指朝廷。 师;好极了!(鼓掌)你能从这一句中的字,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18:作者当时很想回到朝廷。 师:大家说,他回答的准确吗? 众生:准确! 师:记得我们背过一首苏轼在密州写的词,是—— 众生:《江城子密州出猎》 师:当中表达欲归心情的句子是—— (师生同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师:作者想回朝廷,能回吗? 19:不能。 师:从哪看出来? 19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中字说明苏轼害怕回去。 师:(微笑)他怕什么? 19 师: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冷吗? 19:不是。 5 / 8
………………………………………………最新资料推荐………………………………………<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师:那指什么? 20:应该是指心理上的恐惧吧?具体好象是指朝廷中的诽谤、中伤。 师:(鼓掌)你回答得太精彩了!时刻不忘作者生平。确实,苏轼被贬,就是因为在朝中受小人的诽谤和中伤。虽然他想报效朝廷,但心生恐惧。那最后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什么意思?人间指什么? 21人间就是指地方,包括密州在内。 师:在人间好还是在天上好? 21:我觉得从书上注解看,作者认为在人间好——也就是在地方作官好。 师:(微笑)在地方,天高皇帝远,在地方,没有排挤、没有诽谤和中伤,所以他觉得留在地方为政好。学完上阕,我们齐读一遍。读的时候,同学们都展开想象,你就是那天晚上的苏轼,你现在不是在念,而是在,所谓的吟,就是抑扬顿挫地读。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 (生读,师聆听) 师:非常好!我看见有些同学摇头晃脑,很投入。×××,老师感觉刚才你是最出色的,不仅神色投入,而且语速、语调也很到位,现在,能请你给大家示范朗读一遍吗? (生22读) (众生鼓掌) 师:学完上阕,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在这里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讨论) 23:作者在上阕中表达了想回朝廷但又恐惧害怕的心情。 师:你能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吗? 23:好象是 师:(微笑看大家)大家赞同吗? (生赞同) 师:(对生23)你概括得太好了!请大家看幻灯。 (师插入幻灯,显示上阕概括内容) 师:现在我们来看下阕。请大家先朗读一遍。像×××同学,带着情感去读。 (生齐读,师聆听) 师:有进步。不过,还需逐字逐句地揣摩。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这句从结构上说有什么作用? 24:承上启下。 师:(启发)具体点说—— 24转朱阁,低绮户前省略了主语月亮,是承上阕写的。从下阕看,作者因为无眠产生思念。所以照无眠是启下。 师:看来你把这首词理解得很透彻,我提一个问题,你把我后面要提的问题都回答了。我再问你,下阕应和了序中哪一个句子? 24兼怀子由 师:太好了!这就是说,作者在下阕主要要写—— 生:(齐)怀子由。 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书上注解说是月亮没有人世的愁和恨,这样理解正确吗? 25:不正确。这里应该是作者恨月亮老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是作者在恨。 师:作者因什么而恨? 26:因为与亲人别离,也因为被贬。 师:好!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理解? 27:难。 师:我们常听老人们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恰好也是苏轼的看法。所以他说古难全既然认识到了人生的艰难,作者是不是就认命了?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的情感有没有什么变化? 28:有变化。因为作者认识到自然和人生共有的规律,所以他不悲观消极,而是充满期待和祝愿。 师:你从哪里看出了期待和祝愿? 28:但愿。 师:但愿怎么解释? 28:只希望。但,是副词,只。愿是动词,希望的意思。 师:作者在下阕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感情? 29:下阕中作者表达的主要是对七年未见的弟弟子由的怀念。 师:你能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吗? 29 师:一步到位,好极了! 6 / 8
………………………………………………最新资料推荐………………………………………<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30:老师,我还是不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到底是什么意思? 师:还不懂呀?!这个问题谁帮解决? 31:因为作者已经认识到,任何事情都不会因为我们的喜好而改变,虽然我们不想和亲人别离,但别离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作者只有提出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和弟弟子由能够年年平安,虽相隔千里,但可以共享美好月光。 师:你表述得准确极了。(向生30)现在明白了吗?(生30点头)还有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众生:没有了。 师:我们把下阕再齐读一遍,注意感情把握。 (生齐读) 师:对你们的朗读,我找个同学来点评。谁来? 32:感情把握得比较好,不象刚才朗读时,每一句的语速和停顿都一样。这次,大家都能根据词意,做到抑扬顿挫。 师:同意他的点评吗? (众生点头) 师:不错,他的点评很到位,这次朗读, 同学们基本能注意到词意的感情色彩,很好!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回到小序中,还记得刚上课时给大家提的问题吗? 生众:记得。 师:现在有答案了吗?在这首词中究竟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33:作者在上阕主要抒发了自己想回朝廷而又心怀恐惧的矛盾思想;下阕主要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师:你真聪明,刚学完就归纳出来了。请大家看幻灯。 (师出示幻灯显示全词概括内容) 师:这首词我们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现在请大家饱含感情地朗读一遍。 (生齐读,师巡视,不时大声导读) 师:大家来背一遍,敢不敢?要求不是读,怎样背? 生众:饱含感情。 师:对,我们饱含感情地把这首词背一遍。 (生背诵) 师:我们班同学真不错,老师一点就通,背得很好。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后还可以再慢慢地揣摩词义、揣摩吟诵。下面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男同学上阕,女同学下阕,把这首词改写成散文,看谁 把握意境更准确,谁的文笔最优美?写好的同学请举手。 (生改写,师巡视,一男生举手,师示意生读) 35:今晚,我仰天问月,不知天上明月成于何时?想起遥远的京都,不知那里的情形,现在又是怎样?我真的很想回去啊,回到朝廷,一展我的宏图大志。可是,想到那些小人的排挤和诽谤,罢了吧!把酒独舞,清风明月,为政地方,不也很好吗? 师:看来,我们男生真的很精彩啊!女生,哪一位来,我们不能输给男生啊? (一女生举手,师示意生读) 36:月光淡淡,满满地洒遍了整个庭院,当然,也照着我,这因伤离怨别而愁苦的人,令我无法入眠。月亮啊,月亮,你是不是也充满忧愁呢?倘若不是,那又为何总在人们分离的时候分外圆呢?……对!人世间总会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是如此,总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不是万事都能随人愿的,只希望我们能够年年得平安,千里心相连,明月共观瞻。 师:看来我们男生女生各有精彩。 时间关系,我们不再请其他同学读你们的精彩片段了,我相信, 一定还有同学比他俩写得更精彩。回家的作业:同学们把整首词改写成散文。最后,我们再把这首词诵读一遍,就像老师刚才说的,每位 同学都想象着,你就是一千年前写这首词时的苏轼,你现在正对着明月抒发心中的矛盾之情、思念之情。 (生齐读,下课) 简评:这是一节古典诗词诵读、鉴赏课。纵观全程,教者由旧知引入,从易到难,由低至高,善于垫石铺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获满足感,生求知欲。而布置学生上网查寻资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培养了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显示出教者把教的内容巧妙地转换为学生学的活动的功力。中间主体部分,以读为经,抓点带面,读与问,问与析的关系处理得明快、清晰。结尾宕开一笔,依境改写,当堂评价,于常态中求变化,可谓别开生面。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平中见奇,奇中求实,呈现出一种和谐、深厚、跌宕之美。 水调歌头》教案武进湖塘桥初级中学 朱万川 教学重点:一:读懂、背诵这首词。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7 / 8
………………………………………………最新资料推荐………………………………………<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class='_1'>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 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欣赏《水调歌头》 1 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 学生读书下注释。 2 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 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 全班齐读 3 疏通全文 1 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 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 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 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6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4 能力训练 1 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2 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3 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 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 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 1 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2 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7 学生总结 1 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2 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 布置作业 上阕8 / 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bb4d645d2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c.html

《苏轼生平大事年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