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抗疫事迹

发布时间:2021-04-29 15:31: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李兰娟抗疫事迹

2021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充满考验的一年,也是我们炎黄子孙需要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一年。“新冠”在开年就来势汹汹,在这次“疫情”中,除了充满大爱的钟南山院士之外,还有位巾帼英雄也同样值得我们敬佩,她就是李兰娟院士。

从2021年抗击非典,到2021年防控H7N9禽流感,再到此次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始终冲在第一线。疫情发生后,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出征武汉,从ICU查房结束,脱掉防护服后,脸上压痕清晰可见的照片令人动容。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对于中国武汉封城表示赞许和敬佩,认为这是只有中国能做到的事情,武汉封城对防止疫情向其他省份甚至全世界传播有重大作用,但这一举措需要付出经济及其他巨大代价,是英雄壮举。

在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两百万后,也依然只有武汉做出了这样的举措。被称为九省通衢的武汉,若不能及时从源头进行阻断,一旦大规模扩散的后果会不堪设想。武汉封城,是李兰娟院士首先向国家提出建议的。提出这样的建议,承担的压力和风险不难预料,我们仍难以想象,这需要怎样的勇气,但我们却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位党员医者心里,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在带队出征武汉的时候,李兰娟说:“我个人已经向国家提出来了,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73岁高龄的她,本来可以颐养天年,她却奔赴抗疫一线,救助重症患者,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也许在此之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位中国唯一的传染病学科女院士,然而浙江人民却知道,早在十七年前,她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和希望。

在那个网络还未及发达的春天,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李兰娟,坚持信息透明、立即隔离、连夜研究,使得浙江省在非典抗击中创造了“零严重后遗症”、无医务人员感染、无二代病人的奇迹。顶住质疑,果断决策,科学对抗,这位被人民戏称为“杀毒软件”的女院士,一次又一次地站在人民的前面,站在病毒的面前。

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取得阶段性胜利,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依靠于核心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依赖于全国人民的无私奉献和一线抗疫人员的顽强拼搏。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胜利。

两赴武汉,带去“浙江经验”

今年1月18日,73岁的李兰娟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前线研判疫情。1月22日深夜,详细了解情况后的她向国家提出,武汉必须严格“封城”。

2月2日凌晨,患者病死率趋高,李兰娟二赴武汉。“我们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CCU,当时6个病人中就有5个救不过来。我的使命和任务就是救治武汉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李兰娟说。

李兰娟和医疗队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后,推广《2021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浙江经验》里“四抗二平衡”(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与多器官功能衰竭、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治疗策略,同时加强应用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等“三大技术”,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

医疗队在李兰娟的率领下,上下齐心,与武汉当地ICU各地医疗队员们一起,通过44天努力,将ICU患者病死率由原来的高出80%降至15%以下。尤其是处于细胞因子风暴早期的重症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存活率达100%。

疫情期间,一张李兰娟院士脸上满是口罩勒痕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她坚定的眼神、温暖的笑容给了全国人民莫大的鼓励和坚定的信心。说起这张照片,李兰娟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她说广大医务人员在抗疫期间都是如此,自己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为挽救每一位病人的生命而努力,“我人生最大的满足,就是帮助病人战胜死亡,重获生命的美好。”

反哺社会,鼓励家乡青年

从医多年,李兰娟身上有很多荣誉。不过回到家乡,李兰娟自始至终只强调一个身份:“我是绍兴人!我是绍兴的女儿,我的根在这里。”

从2021年开始,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都会与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丈夫郑树森,以及其他乡贤名医一道,来到老家夏履镇,为父老乡亲开展免费义诊。说起这些,李兰娟觉得理所当然:“我是共和国培养出来的院士。我从小家庭困难,靠党和政府的助学金才完成初中、高中和大学学业。可以说,没有党和人民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是我作为绍兴女儿应尽的一份孝心。”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李兰娟用各种方式反哺社会。她和丈夫一起捐资,联系社会各界力量成立了“树兰人才基金”,设立“树兰医学奖”“树兰医学青年奖”等,奖励和提携在医学科研和临床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杰出科技人才。李兰娟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尤其是在疫情尚未在全球范围内平息的当下,更应持续依靠科技的力量与疫情进行斗争。

“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一些科技人才思想活跃,表现勇敢,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设备攻克了很多核心难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绍兴自古人才辈出,必定会有更好发展。”李兰娟鼓励家乡科技人才坚定创新自信,继续发挥聪明才智,勇攀科技高峰,为绍兴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21年与非典、2021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绍兴籍著名传染病学专家。

日前,记者采访了李兰娟的一些同事和乡人,还原她在这些天里马不停蹄地逆行武汉,大无畏战“疫”的故事。

1月25日,大年初一,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夏履东江犹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江水清澈轻缓,错落有致的民房倒映在江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晚上6点,一辆浙A牌照的汽车驶入夏履桥村。车上下来的正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爱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空回家乡和亲属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但今年这顿团圆饭,才吃了1个小时,全家人就匆匆赶回杭州。

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闻讯前去看望李兰娟院士。干练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还是熟悉的那个李兰娟,不过,她的面容里却透露着一丝疲惫。

这些天,在战“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于前线: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召开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会议。当晚也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趁着李兰娟回乡的机会,前去拜访这位夏履乡贤,一番寒暄,交谈了半个小时,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她还再三叮嘱我们,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李兰娟曾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这里。

夏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会带着一帮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镇卫生院,为父老乡亲开展义诊。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与浙大一院也在开展业务往来。

柯桥传媒集团记者叶红曾经通过电话采访过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过相关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就叫‘夏履桥’。”叶红说。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d228bfc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a.html

《李兰娟抗疫事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