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戏曲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9-03-25 01:02: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习戏曲的心得体会


  篇一:戏剧鉴赏心得与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
  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
  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这些曲目,我都会唱。
  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
  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
  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
  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
  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人
  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
  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
  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
  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
  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
  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
  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
  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
  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
  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
  等。
  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
  样的流行乐的社会中,认真的听一听传统的戏剧,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中国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是经过层层积淀,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所以中国戏剧确实是很宝贵的文化精粹。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戏曲风格。在这学期的课中,除了第一节主要笼统的介绍的中国戏剧的简史,以后的课中对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戏剧做了介绍,包括被称为国粹的京剧,辞藻优美华丽的昆剧,语言通俗直白的评剧,广为流传的黄梅戏,全由女子演绎的越剧。此外还有对于戏曲人物所穿服饰的具体介绍。这些都让观者深深的陶醉其中,领悟中国戏剧的博大精深。
  对于所讲的各个戏剧的简要发展史做了详细的笔记,在这里暂且不谈,就我们课上看的《荀慧生》谈一谈我的认识。
  荀慧生在天津唱红后,他又来到了北京,结识了同龄的尚小云,二人一见如故,结为金兰之交。“倒苍”(变声)之后荀慧生改学京剧,他的才华深得一代京剧宗师杨小楼的赏识,杨小楼为提携荀慧生,组成“三小一白”(杨小楼,尚小云,谭小培,白牡丹)的阵容来到上海。荀慧生出众的“跷” 功,生活化的表演倾倒了上海观众,一唱就是四年。上海市是个花花世界,他不畏权势,金钱,美女的诱惑,虚心学习海派艺术,同时还向吴昌硕学习绘画,向老舍学习文化,荀派艺术初步形成了。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选举四大名旦。荀慧生以一出《丹青引》参赛,他在八句唱中当场绘出一幅绝妙的山水画令全场叫绝!荀慧生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一起荣获四大名旦之称。令人感动的是他成名之后,没被荣誉所冲昏头脑,第一件事是去看望落魄天津的师傅庞艳云。此后荀慧生更加刻苦钻研,对古老的京剧艺术改革创新,礼聘陈墨香为他编写剧本。短短几年他就创演了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剧目。《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在百姓中广为传唱,荀派艺术深入人心。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荀慧生前往前线慰问29路军抗日将士,他一曲《荀灌娘》令全军振奋。他在北京义演七天,将全部收入捐献给29路军,他要尽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
  其次,中国戏剧的虚拟性。一般剧本的编写都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场景里的,但表演时都是在狭小的舞台上,因此要求表演时一定要有虚拟的成分。但这种虚
  拟性并不是单单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美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了叙事,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例如在第一次观看的剧目中,杨八姐腿微抬一跨就是上了马,立起马鞭就是在骑马,放下马鞭就是下了马。动作优美简单,却能明白的叙事,不可想象如果真的在舞台上放一匹马是否会乱套,但可以肯定美感一定是不足的。再如,杜丽娘在花园赏花时,舞台中并无放置一花一草,但通过主人翁杜丽娘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就表现出花园的美和她的心境,而且花园的美是无穷无尽的,你的想象有多美花园就有多美,这正是戏剧虚拟性的高妙之处。
  就戏剧的歌舞化倾向和虚拟性而言,从早期到现在已经有了变化,之所以用变化而不用发展,是因为它不一定都超着好的方向演化。例如在白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中,出现的花神形象,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个人观点)。也许花神的出现营造了一种飘渺虚无的意境美,但实则不必,因为这样大家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走来走去的花神身上,而忽略了唱词本身的美感和功能。传统的戏剧与不断发展的意识形态如何融合,成为现代戏剧表演的一大难题。戏剧不可能停滞不前,但变化因遵循的是传统。把传统戏剧的精粹改的七零八落,则不能称之为创新。我认为中国戏剧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把艺术特点发挥到极致。对于原先的经典曲目可以保留原貌,对于其中被称之为“糟粕”的意识也应予以保留。因为我认为它糟粕与否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总之不可简单的一盖过之。其次,目前出现了很多要求推广戏曲的言论,例如戏剧进小学,进中学。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绝不能为了把戏剧推广普及而降低戏剧的艺术高度。 但另一方面,戏剧也不能曲高和寡,这样的话,中国的有一个传统精粹会随着能欣赏的人过少而逐渐衰退。
  总而言之,中国戏剧必还将走更久的路,作为一种美的表现,一定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的璀璨。
  篇二:戏剧鉴赏心得体会
  以前,我以为戏剧的就是戏曲,枯燥无味的过时艺术。真正接触戏剧是在大学——《戏剧鉴赏》课里,仅仅十周的时间,却有着十分丰富知识含量,让我深深了解到了戏剧其实并非只有戏曲,还有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以及相声等等,戏剧也并不是枯燥无味,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美,真正的灵魂。真正的戏剧鉴赏要求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广博的知识,鉴赏美的心灵去欣赏,去体会,发现戏剧其中的美妙与艺术。
  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1.娱乐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是促使广大观众走进剧场或戏院的根本动 因。戏剧自身来说,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从最初的傩舞娱神,到之后的角抵戏、参军戏、滑稽戏等,逐渐地由娱神为主转变为以娱人为主,在此过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只是娱乐的对象由神变为人。人逐渐成为戏剧艺术的欣赏主体和接受主体。因此,戏剧就更多地考虑人们的娱乐因素,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使人们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欢娱。2.教化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它是戏剧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只是把观众引入更高接受层面的必要途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优秀的戏剧,内容往往以情至圣,以真至诚,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孟子云:“仁言不如仁声人人深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看一台思想性
  、艺术性都很高的戏,比听一场报告受的教育还要大。戏剧的教化功能 ,就 内容而言,体现在其张扬社会理性,描写人间至情,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题3、传承功能.我国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口头传承、行为传承口耳传承以及视觉传承等等。而戏剧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其传承也遵循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1、口头传承2、行为传承3、视觉传承.上述的3种功能 。只是戏剧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一些最主要的功能。但它决不是戏剧的全部功能。戏剧的社会功能是以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基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以顺应时代和社会的潮流,这是戏剧功能的立身之本。也是戏剧的昌盛之源!
  从戏剧的基本常识,戏剧史,到戏剧创作的方方面面,给我们了戏剧的宏观印象。尤其是在课上观看的优秀戏剧代表作《雷雨》,《茶馆》,《在路上》很直观得将理论立体展现在我们眼前,高中课本上的《雷雨》终于从平面到了空间,它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雷雨》具有一种独特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 其深刻而丰富的悲剧意蕴。
  戏剧冲突,是指最足以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特征、高度典型化的矛盾冲突。在《雷雨》中,表现为多方面: 1、戏剧线索的明暗交互,剧中情节线索纵横交错,侍萍、周朴园、蘩漪、周萍、四凤,五个人当中有四层婚恋关系,如此关系决定了矛盾冲突的尖锐复杂。剧本中周萍同蘩漪、四凤两人的爱情纠葛是一条明线,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则是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
  设置矛盾冲突。剧中八个主要人物可以归结为四个三角关系的爱情、婚姻矛盾:侍萍、鲁贵同周朴园的关系:周萍、繁漪同周朴园的关系:繁漪、四凤同周萍的关系:周萍、周冲同四凤的关系。这四个三角关系相互交织,矛盾冲突愈演愈烈。3、从属阶级的尖锐对立。《雷雨》中周鲁两家有着很明显的阶级对立关系。周朴园、周萍与鲁大海是有着血缘关系的父子、兄弟,然而剧中更直接的关系是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人物心理的跌宕起伏,在整部戏剧里,心理冲突也是个重要的方面,深刻显示出人物内在的复杂性。例如。鲁四凤在母亲要求她一同离开周家之际,她的内心十分矛盾,一边是崇高的爱情,一边是不能违抗的母命,究竟该如何取舍虽然后来她决定放弃爱情,从母命。可她优柔寡断,尽忠尽孝,毫无主见的人性特点还是一览无余,给广大读者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
  《雷雨》这部剧作在两个场景、在不到24个小时内,三个女人和五个男人以悲来化解所有的主要矛盾。以异彩纷呈的戏剧冲突来展现悲剧的进程,透过明暗交叉的线索,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不同阶级的对立,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读者(观众)似乎可以触摸到这个悲剧链条上的每个环节。作者向读者(观众)集中展现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人世间爱情、亲情的苦涩酸甜,演绎了一段人生悲剧。一出人性悲剧。而这悲剧正是通过异彩纷呈的戏剧冲突来酿造和显现的。 除了《雷雨》这种经典的戏剧外,我们现代的戏剧也别有风味,独具魅力,好比近年来十分火热的《武林外传》。20XX,大型古装类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道路与生存状况。在《武林外传》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剧中间离手法的运用。《武林外传》中间离的运用“间离”是德国著名理论家布莱希特专门创造出的一个戏剧术语,即把人们所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然后再重新熟悉。“间离“作为一种方法主要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1)演员将角色表现为陌生的;(2)观众以一种保持距离(疏离)和惊异(陌生)的态度看待演员的表演或者剧中人。《武林外传》中间离效果被得以多次运用。如:视听语言第53集末尾众人假扮阴曹地府审包大仁之后,大家突然从戏中表演的状态转到戏外自然的状态。秀才说“干吗每次开工都这么晚啊”,掌柜的叫“灭火器”,老白说“熏死我了”。然后镜头转向工作人员包括导演,记录了这场戏结束,...... 《武林外传》内容上的先锋戏剧因素——解构与反讽对经典的解构是先锋戏剧的惯用手段,经典也成了他们可以随意游牧的水草或者随意涂抹的洋皮纸。无论是结构、创意、拍摄手法、台词、剧情等,它都是对90年代中期《我爱我家》创作模式的一个超越,对新世纪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我认为戏剧除了舞台剧独具魅力外,相声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通过《戏剧鉴赏》这门课,我了解到了:相声(Cross 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相声艺术与平常的戏剧艺术有很大不同,相声中的“情节”是若断若续、若有若无的。因此,相声的内容使人感到是不确定的。相声的包袱常常给观众提供假象,而将真相隐藏起来。这样一来,就促使观众主动进行思考,因而加强了双方之间的思想交。这种来自多方面的不同意见,既构成了相声形式上的特点,又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的。在这里,演员的一切言谈话语都要接受另一个演员和广大观众的严格检验,他的种种故弄玄虚、自相矛盾、荒诞夸张、逻辑混乱的话语都逃不过观众的耳朵,他往往因“出乖露丑”受到哄堂大笑,处于“下不来台”的“尴尬”境地。观众则通过笑声感觉到自己在心理上的优势,并在笑声中受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相声的欣赏过程能够更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而相声艺术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篇三:戏曲心得体会
  班级:09市场营销5 学号:3099990245姓名:雷争艳
  《曲艺知识》心得体会
  “生旦净末丑,相约花戏楼。”以前在家的时候经常会看我们安徽电视台的这个节目,黄梅戏我非常喜欢听,其他的京剧和越剧也会经常欣赏下,但是真正去了解戏曲的等知识还是从来没有过的。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精粹,是国家的艺术瑰宝,深受国内外中老年人的喜欢,也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也对戏曲有着很大的兴趣和爱好。如果流行歌曲能放松心情,那戏曲便能让你身心愉悦,有一种无法形容的超然感觉,让你不觉开怀大笑,让你不觉伤心感叹
  《曲艺知识》这门课让我们不仅了解戏曲的种类,即包括京剧、豫剧、黄梅戏等,还包括相声、小品等。在开始时,老师让我们了解并欣赏各种乐器,使我们感受我们各种民族乐器的奇妙功能,那些乐器所奏出的音乐,与那些演员明亮有节奏变化的声音相搭配,简直是美妙极了!我后来又有幸能够听到非常出名的女子十二乐坊演奏,那时候听到乐器表演后的感受和平时大不一样,听他们演奏就好像是享受一份美餐那么的美好,所以呢,我很想说一句话,那就是:“当你喜欢上它的时候,它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
  任何东西都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对待事情也是一样,有人会有很认真的态度,而有些人只是无所谓。我原来以为大家对戏曲课应该挺感兴趣的,可是上完这个学期才发现其实不是,好多人不是直接不
  去上课,就是很晚才去为不让老师点名时不被点,哎,我感觉真的挺让人值得思考的。对于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我们国家的新一代却竟然是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值得我们反思一下啊。我不是一个愤青者,我只是一个爱我们民族传统艺术的戏曲爱好者,真希望大家能够改变那种态度,用心去学习这种高尚的艺术精髓并感受戏曲艺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
  正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学习和了解曲艺知识,不仅仅是在感受生活,更是在体验生活。戏曲中许多出名的曲段广为流传,如“牡丹亭”“窦娥冤”“女驸马”等等。我们通过曲艺知识这门课学习到戏曲与它们的唱腔品类等等,同时老师也给我们放映许多经典曲段,像“夫妻双双把家还”、“刘三姐”等,还有许多经典的相声、小品节目等。我感觉这学期的曲艺知识课很充实,老师让我们在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下,学习曲艺知识并感受戏曲艺术的美妙,总而言之,我个人觉得,这学期的这门选修课非常有意义,使我对戏曲的喜爱程度更加深厚,也让我明白,我们既然选择了就该好好去做,我们会从中学习到我们曾经无法学到的东西。
  篇四:教育戏剧心得
  浅谈教育排演课心得体会
  摘要:在大戏剧的背景之下,以创造性戏剧和教育戏剧的理论和实践为主要线索,体验以过程为主的戏剧活动,是我们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线索。了解什么是戏剧、创造性戏剧、教育戏剧,掌握教育戏剧的一般活动方式以及流程,引导戏剧活动的能力,是我们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32个课时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学习和进步,本文主要概括对教育戏剧的理解,以及在学习教育戏剧中的心得体会!
  一,创造性戏剧概念
  美国的儿童戏剧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创造性戏剧”。旨在通过儿童的做戏剧”实现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目的。创造性戏剧被界定为‘一种即兴的、非演出的、以过程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参与者在指导下想像、扮演和反思人类真实的或想像的经验。美国学者艾林纳·蔡斯·约克对创造性戏剧带给儿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像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就其中的创造性而言,儿童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要把自己完全放置到某一个角色上,自由地表达自已内心深处的思想、感受,这样使得孩子自身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以我们这次的教育排演课为例,我们在两部剧《白雪公主》和《三打白骨精》中通过剧本修改,角色选定,台词分析,配乐选择,道具制作以及最重要的扮演相应的角色的过程中激发了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像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英国儿童戏剧学者多萝西·海滋考称DorthyHeathcote ),作为‘戏剧教学”流派的创始人,她大力将戏剧视为教学的媒介,即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戏剧来丰富儿童的觉察力,使他们能通过想像发现现实,发掘行为表面下所隐含的深刻意义,比如“白雪公主”这一主题中,我们首先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童话的非现实的情景里,装扮成白雪公主,皇后,王子等角色,然后进一步继续主题的探索和学习。尽管戏剧教学出现了角色扮演,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剧本或扮演角色,而是为了深入体验学习主题。多萝西·海兹考称DorthyHe athcote)把戏剧教学目标确定为提供反思和分析生活经验的舞台,并通过扮演来验证这些经验,使我们在戏剧活动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一般来说即兴表演是最好的形式,而且扮演和反思是同等重要的,各占一半活动时间。
  二,课程心得体会
  教育排演课一共就8周,由于种种原因的耽误,加上理论的一节课。跟大家一起排练的时间也就短暂的6周。时间很短,却也有很多感想。整个一天在我心里留下最多的是关于三个字:创造性。
  “创造性”是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无论是台词,还是走位,虽然形式上差不多,但内容上还是有的新的体验。我们大家在活动中自己在感受,在体验,充分发挥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白雪公主》表演时,大家都好像真进入了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自己有入戏的的感觉。但因为没有经历过经验不足也出现了台词生硬、走位不当、动作僵硬等问题。经过老师每节课的小结和指导。到了第二出剧《三打白骨精》,大家都对流程更熟悉也更兴致勃勃,对自己的角色也时不时提出修改意见。甚至在道具制作上也有了很多新的创意。所以人的创造性真的是无限的,在最后创编的部分,同学带来的呈现也是很让人惊喜的。记得第一出戏有一个在《国王的新装》里演国王侍从的同学,他真是把这个角色演活了呢,让人印象深刻。在演戏与看戏间我们也体会到了这门课真正的趣味。
  三,发展与建议
  个人而言,觉得创造性戏剧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方式,就教学而
  言,会觉得对自己而言是个和那的挑战,这种别具一格的上课方式,与呈现出来的东西,都是与常规的课程不一样的。由于这种新的上课方式大家都还在摸索当中,难免很多迷茫。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用到并且不断的开拓与发展!
  篇五: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人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 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等。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流行乐的社会中,认真的听一听传统的戏剧,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中国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是经过层层积淀,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所以中国戏剧确实是很宝贵的文化精粹。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戏曲风格。在这学期的课中,除了第一节主要笼统的介绍的中国戏剧的简史,以后的课中对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戏剧做了介绍,包括被称为国粹的京剧,辞藻优美华丽的昆剧,语言通俗直白的评剧,广为流传的黄梅戏,全由女子演绎的越剧。此外还有对于戏曲人物所穿服饰的具体介绍。这些都让观者深深的陶醉其中,领悟中国戏剧的博大精深。
  而在音乐艺术上,《梁祝》更是堪称经典之作。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创作,1959年首演于上海。作品以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采用越剧唱腔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对交响音乐的民族化作了成功的探索。作品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3个部分内容分别取材于梁祝传说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3个主要情节片断。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采用奏鸣曲式来表现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和突出民族化特征,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等表现手法,还借鉴了中国传统乐器中的某些特殊技法以丰富小提琴的演奏艺术,而使该曲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化协奏曲形式中影响深远的名作。
  其次,中国戏剧的虚拟性。一般剧本的编写都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场景里的,但表演时都是在狭小的舞台上,因此要求表演时一定要有虚拟的成分。但这种虚
  拟性并不是单单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美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了叙事,给
  人以想象的空间。
  就戏剧的歌舞化倾向和虚拟性而言,从早期到现在已经有了变化,之所以用变化而不用发展,是因为它不一定都超着好的方向演化。例如在白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中,出现的花神形象,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个人观点)。也许花神的出现营造了一种飘渺虚无的意境美,但实则不必,因为这样大家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走来走去的花神身上,而忽略了唱词本身的美感和功能。传统的戏剧与不断发展的意识形态如何融合,成为现代戏剧表演的一大难题。戏剧不可能停滞不前,但变化因遵循的是传统。把传统戏剧的精粹改的七零八落,则不能称之为创新。我认为中国戏剧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把艺术特点发挥到极致。对于原先的经典曲目可以保留原貌,对于其中被称之为“糟粕”的意识也应予以保留。因为我认为它糟粕与否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总之不可简单的一盖过之。其次,目前出现了很多要求推广戏曲的言论,例如戏剧进小学,进中学。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绝不能为了把戏剧推广普及而降低戏剧的艺术高度。 但另一方面,戏剧也不能曲高和寡,这样的话,中国的有一个传统精粹会随着能欣赏的人过少而逐渐衰退。
  总而言之,中国戏剧必还将走更久的路,作为一种美的表现,一定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的璀璨。
  篇六:戏曲艺术赏析 课后心得体会
  心的旅程,美的享受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不知不觉中一学期的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程接近了尾声,还清楚地记得,在教务处站上查到自己可以选修到+++老师的课的时候开心的样子,当时我对于这么课程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现在我对这门课程更多的则是的回味与不舍。
  在三个月前,“戏曲艺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就像老师开玩笑时说过的,“每次看到电视上有戏曲表演就会毫不犹豫的换台”,但是经过老师十次课上对戏曲知识的细心讲解,和对几部经典序曲作品的介绍和评析,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渐渐的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短短十堂上,我不仅学到了生旦净丑、各大行当等戏曲常识《三;岔口》、《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剧目;许仙、白娘子等等的戏剧人物,更重要的是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还记得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做的精彩示范,让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了戏剧,老师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的美让我被戏曲艺术的古典美感所征服。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课上,老师将校艺术团的优秀学生演员带到课堂上为我们演出,近距离地欣赏到如此精彩的表演,使我被深深地震憾,尤其是那段《贵妃醉酒》,堪称经典,让我认识到戏曲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我没有用心去体会,去欣赏。
  欣赏戏曲艺术的过程是一个荡涤心灵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美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我为之自豪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我想对余老师表示我最真挚的谢意.
  最后我想对戏曲艺术赏析课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老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能不能抽出一些时间来教授我们一些基本的戏曲表演动作或简单的唱段,因为我相信大家都对戏曲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身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
  篇七:京剧课心得体会
  篇一:京剧选修课心得体会
  然而就如所有的学问一般,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京剧,只有认识它、了解它,才能意识到它的美。老师也说,京剧欣赏就在于研究它的“美”。 而这个“美”也体现在了诸多不同的方面。 京剧即为“剧”的一种,便赋予了它鲜明的故事性。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徐策跑城”“智取威虎山”等等,都是依据历史事实改编而成。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每次在课堂上欣赏精彩片段之前老师都会事先讲解故事背景,以便于我们理解京剧唱段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需要表达的感情。京剧的故事性也为它提供了很大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而受到各个年龄段票友的喜爱。一部“剧”少不了演员,正所谓“官有七品,教有九流”,京剧行当也有明确的划分,在“生、旦、净、丑”四大行之下又有着细致的分支。每一种行当的个性特点和身份都是相对明确而具体的,女性角色是“旦”,性格特异的男人是“净”,性格平庸的老生小生属于“生”,而负责创造喜剧效果的便是“丑”。 独角唱不出好戏,京剧的四个行当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在丰富角色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华丽多变的舞台效果。 说到行当就不得不提京剧的服装和脸谱。在全世界众多的艺术表演形式中,京剧的服装和脸谱绝对是独具一格的,绝非其他文化所能企及与模仿的。虽然现代服装的流行元素千变万化,却是越来越不靠谱,而京剧的服装该大气时便大气,该寒酸时就寒酸,“蟒、靠、褶、帔、衣”,什么人穿什么样的衣服,绝对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形象。再搭配上华丽的纹饰与图案,比如文臣用的仙鹤、孔雀,武将用的麒麟虎豹、富人用的飞鸟花卉,以及细致的做工与面料,每一件衣服都可以称之为艺术品。而脸谱就更不用说了,六分脸、花脸、英雄脸、神仙脸,光是京剧舞台上那一张张奇异的脸就足以让我们感叹老祖宗的智慧与想象力。像京剧这样细致得恨不得武装到牙齿的艺术表演形式,无怪乎能在历史的浪潮下历久弥新。
  京剧的辉煌与每一个京剧人台下的汗水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古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在以前是穷人没有活路才入梨园,想出名、想成角,戏班子里的苦生活可是日夜颠倒的。京剧讲究“四功五法”,手眼身发步和唱念做打任意一项都不是“随便练练”就能行的,这是一种功夫,是吃饭的家伙,名角名旦往台上那么一站,那就是有名家的范儿,观众就只有拍手叫好的份,不服都不行。
  说到名家名段,那就得说说京剧的流派了。若细分起来,京剧的流派足有十几甚至几十种,梅、程、余、杨不一而足,每个流派又各有千秋,组成了京剧艺术的大观园。而各流派又有着自己的代表人物和继承人,比如谭鑫培、盖叫天、叶盛兰等等,要是放到现在那可都是大艺术家,他们不仅传承了精髓,更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由衷地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能热爱京剧,共同把中国古老而绚丽的文化传承下去。篇二:关于京剧课程学习的感想
  关于京剧课程学习的感想
  京剧对于我,甚至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一种熟悉又陌生的艺术。熟悉是因为京剧是众所周知的国粹,那是bbc的纪录片里都提到过的“beijing opera”;陌生是因为自己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从未完整地曾听过一曲,也从未在戏院里感受过一次戏曲的魅力。而如今自己身边所接触的一切事物,无不是现代的或者是趋近现代的,流行仿佛更符合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传统与经典被人抛在了脑后,被人逐渐忘却。
  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源与气质,是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标志,不能丢失。书本里、影视作品中,只要有相关戏曲的场面,印象中总是热闹的场面。从字里行间,从流光四射的荧屏上,总能清晰地感受到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百姓都对戏曲有着一份诚挚的热爱。光束打亮的戏台上是有着精美行头的名角,优美轻舞的身姿,顾盼生姿的双眸,抑扬顿挫的唱腔和韵调,悦耳清扬的琴声鼓声连绵不断,合着歌声盘旋回荡在整个戏院里,台下看台上的观众叫好声此起彼伏。可是这种情境却不曾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也许我的情况也代表了很多
  人的情况,京剧被大众追捧喜爱的时代仿佛过去了一般,越来越趋近小众化、老龄化。 许是时下娱乐方式太多,全球化背景下又受到更多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引领,属于东方特色的文化反而被束之高阁,年轻人不在似几十年前喜爱戏曲,纷纷走进了电影院、ktv等新兴娱乐场所。任何现象的出现必然有其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国外的传统节日与文化就能保存到今并且依然盛行,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从小就对京剧艺术接触得少之又少的我,是难对一样陌生的事物产生兴趣的,因为不了解,更何谈兴趣。同龄人间也很少有人了解京剧戏曲,像这样的情况变成比较普遍的情况后,京剧就被排除出了兴趣圈,被默认为是过时枯燥的东西,自然也不会主动接触了。
  可是,短短几周的时间里我对京剧,甚至所有戏曲都改观了,发现戏曲中所包含的文化、艺术是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甚至老师也是让我吃惊的,因为印象中戏曲界的名角都是年龄较大并且很严肃的人,没想到第一天走进教室的老师却是一身白衣,有着一头时尚短发的女老师,原来老师很平易近人,原来老师很幽默,原来唱戏也需要硕士学位等等,一切都和原先的预想差很多,原来京剧和其他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样有趣。这之前,我从未完整地听过一曲戏曲,戏剧相关的东西最能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戏曲服饰,关注过最长关于京剧的事物就是电影《梅兰芳》。而通过这短短的几周,我看到了戏剧的另一面,有腔调有韵味有念白还有身姿,勉强能够哼哼《苏三起解》、《红娘》、《贵妃醉酒》。映像最深刻的就是《贵妃醉酒》,从来没有学过乐器的我,每次音符都要数手指,所以即便是简谱对我来说作用并不大,而这曲每个唱词之间都隔了好长,起初完全不知道怎么从一个字就到了下一个,但老师还是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教唱,知道上周听了录音,自己感觉到还是有很大的成就感。还有老师讲解杨贵妃三次饮酒的区别以展现了人物三个时段不同的心理状态,这以前是没有听说的,而老师的表演也将贵妃醉酒的姿态惟妙惟肖的展现了我们的面前。所以,京剧本身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我了解的依旧太少。从前,是因为不了解所以对其有偏见而不感兴趣,现在发现这是一门值得青年人了解的艺术。
  京剧应该逐渐成为小众化的艺术,这是从古流传至今的艺术和文化,蕴含着东方文化气质与精神,我会继续了解它,也希望通过自己感染身边的人,也希望戏曲走进生活,让更多人深入地了解戏曲。戏院里人声鼎沸的场景不要只在古代民国时期的书里存在,京剧等戏曲在不断创新,我们也应该了解它喜欢它,把属于东方传统的艺术保存发展下去。篇三:京剧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感谢徐老师给了我这次难的学习机会。
  我参加了选修课学唱京剧这门课,使我受益匪浅,尤其老师组织的各种比赛,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舞台,很感谢老师给予的展现自我的台阶。
  一直都觉得京剧很美,甚至在完全没有接触京剧之时, 自从参加学唱京剧之后,练唱腔、,期间有许许多多的感悟,但自己却明白这一段时间下来,京剧已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因为这一辈子,都会因为有这么美的一门艺术相伴而感到幸福。京剧是集大成者。在京剧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美术、雕刻、舞蹈、音乐、文学等等艺术的身影。人物造型、场景设置体现的是雕塑的精巧、图画的意境。人物的造型美是不用说的了,服饰、头饰、道具、脸谱,无一不是精心所为。光是用眼睛,就已能满足。眼福二字,已是先能保证的了。而京剧背景设置,也和众多别的剧种一般,用虚景描绘出一种意境,这正是中国人自己的山水画。 通过老师的精心讲解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更加详细比如生这个角色老师简单的说可以分为武生,老生,小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老生演唱时,是用的本嗓演唱的,而小生是用真假声结合来演唱的,更重要的是老师教我们如何唱。
  我从中学到 演唱中怎样寻找所需要的共鸣。
  (一) 从气息方面来讲
  找上面的往里收,找下面的沉气保持,向外推比较合适。在此同时,找头腔多练高音,找胸
  腔多练低音。
  (二)从字的角度来练
  找鼻腔多练“昂(ang)”,找头腔多练“敖(ao)”或“哦(o)”,找胸腔多练“雍的韵母(ong)”,找口腔多练“啊(a)”。这里男女声及行当最好也要略加区别。例如:老生练蝶窦用“衣(i)”,而女声要把(i)练好就得往额窦那儿去。又如花脸最好先把鼻腔练好,也可以先把“昂”练好。
  (三)其他方法
  把嘴闭上鼻子里哼唱“嗯”字,如果感到声音能从鼻骨上面近眉心的地方透出来,那就不错了。因为把嘴闭上气息就容易往上走,这样比较容易找到鼻腔共鸣。用拖长音发声。在发声的时候,突然把腰一弯头低下去,你就会发觉你的声音向脑袋里钻上去,这可能有助你找到头声。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胸声,你就象哄小孩那样哼哼,然后用手拍着自己的胸脯使之发出断续的声音。万一手拍上去并不感到声音受到影响而发生断续,那就说明还没有用上胸腔,就必须继续放松沉气找一种哼哼的感觉。口腔共鸣一般比较好找。如果用自然的声音,基本上就是口腔。当然有些人在未学戏前,可能说话就已经有了各种不同的共鸣习惯。有的头声多,有的胸声多,有的鼻音重,这就是平时听人家讲话就能听得出这是个男中音、女高音的道理。但也可以说口腔共鸣最难掌握好,它的位置靠近声带,是危险区域,而它比胸声更加不容易区别出是用上了共鸣还是压扯着嗓子在唱。同时它还必须带上其它共鸣,才能使之比较好听。如果要同时使用别的共鸣,对京剧来说最好还是先联合上面为妥。或者在练好上面共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把声音逐渐往口腔里送,可能就会得到较纯的口腔共鸣声音。为什么说要从上面往口腔里联合呢,因为如果使用口腔共鸣时单单联合下面胸腔,调门就太低了,也许就会不太适合于京剧。总之,我们在找各种不同的共鸣时,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一定要放松着唱。这是指导喉部肌肉而不是说所有的肌肉都放松。不将喉部放松不但找不到需要的共鸣,并且声音也会由于失却弹性而使人听来没有任何共鸣的感觉,这是值得在寻找共鸣时引起注意的。
  学京剧的好处:
  咱先不说“弘扬民族文化”,最实在的,唱京剧需要用气息来控制音量吧?这种用丹田运气的呼吸法是对人体最有利的养身方法,也就是说学京剧能在愉悦身心大家都追求健康的生活,有氧运动、游泳、健身, 学京剧既健康了又艺术了,何乐而不为。
  当然我不是说唯有京剧才是用丹田之气来呼吸的运动,歌唱、朗诵、太极、武术都如此, 学京剧只是供你选择的一种艺术形式。
  京剧不仅是美的享受,其实还可以学习到许多的传统文化知识,甚至是传统伦理道德。光从京剧脸谱上来看,黑代表刚直,不正是包拯的典故吗?而白脸代表奸谄,蓝脸代表贫贱,都各有各的来历。而服饰的类型、颜色等,也可从中体会封建时代的等级森严。道具等等也是有某种象征或是缘故的,这中间蕴藏的知识,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吸收。而剧情也可反映历史,情节更能体现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欣赏京剧,可不仅是历史知识教育,其实也是一种道德教育。
  篇八:戏剧表演心得感想
  浅谈戏剧表演之心得
  20XX级英语教育2班江瑞华20XX0301054
  这学期我们的实训课是两周的戏剧表演。不知不觉中,戏剧课就飞快的结束了,回望这门课,我总有千万的感触。虽然表演有着的遗憾但现在想起来却还是激动无比,心潮澎湃,开心快乐的。
  通过对戏剧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如果说,音乐摇撼听觉、舞蹈和美术冲击视觉,那么戏剧,是融汇这三者的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背景音乐渲染氛围,特殊音效模拟真实场景;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刻画具体故事;舞台布景,呼应人物心理。“综合”应该算是戏剧的本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可以综合、夸张地运用各种方式,联系现实,表达主题。正叙、倒叙、插叙,像文章一样交错演绎;独角戏、相声、歌舞,五花八门的形式都可以用上,一幕一幕,一场一场。若能注意呼应,就能让这出剧给人带来丰富多彩的感觉,而不会让人觉得混乱。都说戏如人生,大概就是因为戏剧的这种特点,让它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会更加广泛地被大众接受。
  班里一共有七大组参加了表演,戏剧安排的内容各式各样。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的确是这样的,通过参加戏剧的表演我认识到了,戏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如同学们表演的The College Life(《大学生活》),表现出了现代大学生对待生活和学习的一种态度。还有现实版的《白雪公主与小矮人》仿佛把我们探读它时的童年的快乐时光有一次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同样也表现出了我们对童年无忧无虑,纯真快乐的一种向往与怀念。还有英文版的小品《不差钱》以及英文版的《武林外传》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欢乐。当然不得不提提有我们组演的最失败的一个戏剧Yes Means No《似是而非》,使我的戏剧表演课充满了遗憾。
  不过,回想一下我们各组热火朝天的准备过程,又觉得好温馨,好甜美啊。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们都所获甚多,首先是对剧本的深入了解,使我们对英汉翻译有进一步的认识。其次,小组的排练培养了我们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大家聚在一起讨论,表演,每一次的排练都是我们美好的回忆。排练的过程中我们相互指导学习,我们相亲相爱,我们协同共作。
  从选剧本,分角色,背台词,排练到最后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戏剧更多的需要我们人与人之间的配合,所以团结合作在我们的排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也锻炼了大家的合作能力。同学们之间默契的配合,互相的理解,共同的努力使我感受到了家的味道。给我们正在准备期末考试十分紧张的氛围中增添了不少的快乐和甜蜜。
  戏剧表演需要语言上的表达,我们又都是用英语表演的,所以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口语也得到了锻炼加上老师和同伴对我们语音上的点评及纠正,我们的英语发音改善了很多。
  快乐的时光总是飞逝。我们的实训课结束了。大家都还沉浸在自己表演成功的喜悦中,所以十分的恋恋不舍。因为从戏剧表演课上我们得到太多,我们学会了对剧情的分析与选择排演,我们改正了不正确的发音,我们感受到了暖暖的友情,我们感觉到了团结的力量,我们也从戏剧中看到人生的无常还有我们前进的力量。十分感谢老师陪我们走过了这段快乐时光,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指导。
  篇九:戏剧鉴赏心得体会
  篇一:戏剧鉴赏心得与体会
  戏剧
  鉴赏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
  被中国戏剧文化的
  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
  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
  比如,《我家有个小
  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这些曲目,我都会唱。
  所以在选修课的考
  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
  以热烈的掌声表示
  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
  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
  能生动形象地反映
  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
  者他们扮演的是何
  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
  险,黑脸表示这人
  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人
  们的身份地位则是
  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
  位—皇帝;穿戴霞
  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戏剧中
  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
  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
  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
  以旗画车轮代表
  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
  白他们在干嘛,总
  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
  断的去观看,去理
  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
  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
  表演中得到好多信
  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
  这就是戏剧的奥妙
  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
  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
  文化的博大精深。
  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
  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
  有个小九妹等,让
  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
  等。
  年轻人对戏剧这种
  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
  样的流行乐的社会中,认真的听一听传统的戏剧,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中国戏剧有
  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是经过层层积淀。
  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所以中国戏剧确实是很宝贵的文化精粹。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
  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戏曲风格。在这学期的课中,除了第一节主要笼统的介
  绍的中国戏剧的简史,以后的课中对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戏剧做了介绍,包括被称为国
  粹的京剧,辞藻优美华丽的昆剧,语言通俗直白的评剧,广为流传的黄梅戏,全由女子演绎
  的越剧。此外还有对于戏曲人物所穿服饰的具体介绍。这些都让观者深深的陶醉其中,领悟
  中国戏剧的博大精深。
  对于所讲的各个戏
  剧的简要发展史做了详细的笔记,在这里暂且不谈,就我们课上看的《荀慧生》谈一谈我的
  认识。
  其次,中国戏剧的
  虚拟性。一般剧本的编写都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场景里的,但表演时都是在狭小的舞台上,因
  此要求表演时一定要有虚拟的成分。但这种虚
  拟性并不是单单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美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了叙事,给
  人以想象的空间。例如在第一次观看的剧目中,杨八姐腿微抬一跨就是上了马,立起马鞭就
  是在骑马,放下马鞭就是下了马。动作优美简单,却能明白的叙事,不可想象如果真的在舞
  台上放一匹马是否会乱套,但可以肯定美感一定是不足的。再如,杜丽娘在花园赏花时,舞
  台中并无放置一花一草,但通过主人翁杜丽娘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
  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就表现
  出花园的美和她的心境,而且花园的美是无穷无尽的,你的想象有多美花园就有多美,这正
  是戏剧虚拟性的高妙之处。
  就戏剧的歌舞化倾
  向和虚拟性而言,从早期到现在已经有了变化,之所以用变化而不用发展,是因为它不一定
  都超着好的方向演化。例如在白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中,出现的花神形象,显得有
  些莫名其妙(个人观点)。也许花神的出现营造了一种飘渺虚无的意境美,但实则不必,因为
  这样大家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走来走去的花神身上,而忽略了唱词本身的美感和功能。传统
  的戏剧与不断发展的意识形态如何融合,成为现代戏剧表演的一大难题。戏剧不可能停滞不
  前,但变化因遵循的是传统。把传统戏剧的精粹改的七零八落,则不能称之为创新。我认为
  中国戏剧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把艺术特点发挥到极致。对于原先的经典曲目可以保留原
  貌,对于其中被称之为“糟粕”的意识也应予以保留。因为我认为它糟粕与否都是历史的一
  部分,总之不可简单的一盖过之。其次,目前出现了很多要求推广戏曲的言论,例如戏剧进
  小学,进中学。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绝不能为了把戏剧推广普及而降低戏剧的艺术高度。
  另一方面,戏剧也不能曲高和寡,这样的话,中国的有一个传统精粹会随着能欣赏的人过少
  而逐渐衰退。
  总而言之,中国戏
  剧必还将走更久的路,作为一种美的表现,一定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的璀璨。
  篇二: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戏剧
  鉴赏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
  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
  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
  掉下个林妹妹》等等。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
  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
  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
  活。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
  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
  粗豪鲁莽之人。人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
  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
  衣代表平民百姓。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
  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
  表坐船等。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
  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
  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
  剧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这就是戏
  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
  戏剧 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赏课
  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
  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等。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
  对流行乐喜爱。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流行乐的社会中,认真的听一听传统的戏剧,像是
  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中国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
  的美感和文化底蕴是经过层层积淀,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所以中国戏剧确实是很
  宝贵的文化精粹。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
  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戏曲风格。在这学期的课中,除了第一节主要笼统的介
  绍的中国戏剧的简史,以后的课中对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戏剧做了介绍,包括被称为国
  粹的京剧,辞藻优美华丽的昆剧,语言通俗直白的评剧,广为流传的黄梅戏,全由女子演绎
  的越剧。此外还有对于戏曲人物所穿服饰的具体介绍。这些都让观者深深的陶醉其中,领悟
  中国戏剧的博大精深。
  其次,中国戏剧的
  虚拟性。一般剧本的编写都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场景里的,但表演时都是在狭小的舞台上,因
  此要求表演时一定要有虚拟的成分。但这种虚
  拟性并不是单单由
  于场地的局限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美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了叙事,给
  人以想象的空间。
  就戏剧的歌舞化倾
  向和虚拟性而言,从早期到现在已经有了变化,之所以用变化而不用发展,是因为它不一定
  都超着好的方向演化。例如在白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中,出现的花神形象,显得有
  些莫名其妙(个人观点)。也许花神的出现营造了一种飘渺虚无的意境美,但实则不必,因为
  这样大家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走来走去的花神身上,而忽略了唱词本身的美感和功能。传统
  的戏剧与不断发展的意识形态如何融合,成为现代戏剧表演的一大难题。戏剧不可能停滞不
  前,但变化因遵循的是传统。把传统戏剧的精粹改的七零八落,则不能称之为创新。我认为
  中国戏剧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把艺术特点发挥到极致。对于原先的经典曲目可以保留原
  貌,对于其中被称之为“糟粕”的意识也应予以保留。因为我认为它糟粕与否都是历史的一
  部分,总之不可简单的一盖过之。其次,目前出现了很多要求推广戏曲的言论,例如戏剧进
  小学,进中学。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绝不能为了把戏剧推广普及而降低戏剧的艺术高度。
  另一方面,戏剧也不能曲高和寡,这样的话,中国的有一个传统精粹会随着能欣赏的人过少
  而逐渐衰退。
  总而言之,中国戏
  剧必还将走更久的路,作为一种美的表现,一定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的璀璨。
  篇三:戏剧鉴赏课心得
  在戏
  剧舞台寻找青春
  ——戏剧鉴赏课心
  得
  无法否认,戏剧鉴
  赏是一门极具艺术的课程。是它,让喜欢文学的我真正领会到浩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它的魅力在于那生动淋漓,在于那雅俗共赏,更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能选择这门课程可
  以说是一个漫长的“奋斗”。大一开始,对于文学的挚爱,使学理科的我义不容辞的选择这门
  课程,想要在这样一个文学的殿堂里找到自己的信仰。可是,总是那么遗憾,每次的期盼最
  后都落空。终于在大三选上了这门课程。每次,看着和蔼的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的讲戏剧。
  讲他的看法,他的见解,讲他对戏剧的热爱,总是莫名的感动,年近古稀的老师,为了他对
  戏剧的追求,年迈却还是坚持自己不变的信仰。
  都说,人生就像一
  场独一无二的戏剧,从出生到生命殁乎,就像在舞台上的倾情独舞一样,扮演不同年龄段和
  不同时期的角色。故,人生就如同一场戏,演好了换取的是喝彩、掌声以及声名显赫,演不
  好,则观众稀少,场面冷落。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无形的舞台中,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
  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就如同表演一般,演员的戏份很多时候在于你的争
  取,争取了,或许就此刻辉煌。舞台上的主角配角何尝不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呢?记得老师说
  过的一句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概就如此。
  戏剧鉴赏课,实话
  说,刚刚开始听时并不觉得是有多精彩。可是,慢慢的,我发现,戏剧是用来品的,或许它
  没有像电影那般跌宕起伏,没有像偶像剧那般唯美梦幻。但,我确定的是,它不像电影那样
  商业化,更不像偶像剧那样仿佛水面上的泡沫那般不堪一击。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
  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等多种的形式。它生动形象,避
  实就虚,很好的将人生搬到了舞台上,让人若有所思。
  上了一个学期的戏
  剧鉴赏课,不管是听邱老师满怀热情的解说他对戏剧独到的见解,还是观看《雷雨》、《左岸》、
  《立秋》等戏剧名作,每
  节课总是那么的充实,那么的有收获。不可否认,邱老师介绍的这三部戏剧可以说是文学的
  经典。给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立秋》,它折射出了中国当代最经典最值得传承的“企业经营”
  之道——勤奋、敬业、谨慎、诚信!丰德票号祖祖辈辈传承的祖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
  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晋商的经营之道,让我叹为观止。故事以两条
  线交叉并进展开,一条是发展事业与家族该如何应对时代的变革;另一条是几代人不同的生
  活与命运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豪门恩怨,爱恨情仇,彷徨徘徊,锐意革新,生死关头,何
  去何从!晋商票号跌宕惊魂!看完《立秋》后,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或许这就是老师说
  的对戏剧的感触吧!只有真正用心去体会戏剧,才能跟随故事走到最后。
  不可否认,戏剧鉴
  赏这门课选的非常值得,感谢老师让我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而戏剧的文化底蕴也深深的吸
  引了我,让我对文学的挚爱又加深了一个层次。文学的道路还是很漫长,我想,没有什么可
  以阻挡我的脚步,只要自己不停歇,总有一天,星星也能长成太阳!
  篇四:贵州大学 戏剧鉴赏 心得体会
  贵州
  大学戏剧鉴赏课学习心得
  经过半学期的西方
  现代戏曲鉴赏的学习。虽然不能说对西方戏曲很了解,但也有了初步了解。在此,我做一下
  中西方戏曲比较。
  (一)悲剧喜剧在
  戏剧中的界线:
  古代希腊戏剧严格
  区分为悲剧和喜剧。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模仿,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
  使这种感情得到净化。而喜剧总是同缺陷、错误、丑陋连在一起的,喜剧总是模仿比今天的
  我们更坏的人。这类坏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说的,而是指“咎由自取”丑的一种形式,在西方
  多少世纪以来,都以此界定。“悲”与“喜”的界限判若鸿沟,不可逾越。
  在西方戏剧中悲剧
  情节往往是连贯的三部曲,喜剧则只有一出,不论悲剧或喜剧全是诗体,但二者的语言风格
  截然不同。悲剧语言高雅,格调严肃崇高。喜剧语言通俗易懂,格调诙谐,有时甚至低俗。
  首先举起悲喜剧混杂大旗的是16世纪意大利作家
  瓜里尼,他的《忠
  实的牧羊人》打破了悲喜剧的框架。此后的西班牙作家维加也提出了悲喜剧混合,到了莎士
  比亚的作品则成功地将崇高与卑贱、恐怖与滑稽、悲怆与诙谐混合在一起,但他却在这一点
  上遭到非议。
  中国的戏剧从一开
  始,悲喜剧的界限就不是那么森严。它走着市民艺术的路子,实现着与现实生活合拍的路子。
  现实生活“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戏曲则多为悲喜交杂,苦乐相错,乐忧相衬,庄谐并与。
  同一剧目,见仁见智,悲喜难辨。如《琵琶记》采用了平行交叉的手法,穷与富,悲与喜爱。
  一折一折相扣,一喜一忧。而西方戏剧则多采用喜 ; 大悲的手法。如《罗密欧与朱丽叶》。
  篇十:戏曲鉴赏心得
  篇一:《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中
  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
  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而我在这个学期毅然选择了《中国戏
  曲艺术赏析》这门课程。自己对戏曲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但却是有些兴趣的。白
  驹过隙,日月穿梭,十几周浅尝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后,感觉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对自
  身发展的影响竟是如此的巨大
  仍记得对戏曲的印
  象最初是在儿时启蒙读本的漫画上,再后来就到了小学历史课本的只言片句,接着是中学语
  文课堂上《窦娥冤》的文言文,现在终于又在大学的课堂上闪现了戏曲的迷人身影。从最初
  历史典籍引出有关戏曲的讲解,到课程中老师言传身教的展示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
  实代虚,无中生有的戏曲特征,再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戏曲行当概述,以及唱、念、做、
  打四种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手段简介,还有那紧贴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赏析,可以说这一中国
  戏曲艺术之旅收获颇多。
  这门课程主要对戏
  曲的历史、概念、发展、表现形式、内容及其涵盖的文化知识做了详细阐述,老师用幽默诙
  谐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这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加以影音教学的辅助,更让我们被戏曲它
  独特的魅力所感染。初听戏曲,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声乐甚至会认为“不好听”,其实。
  当你真正了解戏曲并懂得欣赏后,你会对戏曲有一种全新的认识。戏曲鉴赏这门课程就是教
  会我们如何去“听”,去“听”什么和从戏曲中能学到什么并有所感悟。而后课堂上有介绍了
  文武场、声乐、乐器、脸谱等基本内容。为了配合教学,课堂上常常会放一些戏曲的视频选
  段,在学习京剧《红梅赞》时,老师直接装扮成江姐的样子,让江姐活生生来到了我们的身
  边。而这个时候也是气氛最活跃的时候,看视频以及现场教学,使我们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有
  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更多的学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也喜欢上了戏曲。
  《红梅赞》,《图兰朵》、《女驸马》、《贵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杰
  作——《女驸马》,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
  的宝座。其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
  精华,又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
  丽的语言艺术特色。《女驸马》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
  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
  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的、有
  机的戏剧艺术。戏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美学的集成。它是通过声乐、舞蹈、
  神容、服饰、装饰美来让观众感受人物的精神世界,戏曲的观众不是用生活真实美来衡量戏
  曲美的,所以其形式美立足于传神达意。学会感受戏曲之中的美,能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审
  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改造社会,美化生活,完善
  人性。
  在这个文化交流、
  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作为世界最早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历经岁月的沉
  淀,古老的戏曲艺术必将会被更多人钟爱和传诵,永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戏曲源远
  流长,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让人赏心悦目。以前,看到同龄人迷恋戏曲。
  总觉得不可思议,觉得他们落伍了。可如今想想,反而觉得自己太肤浅,不是么?
  戏曲之所以能流传下来,肯定有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弘扬,去发展,这与年龄或学历等无关。作为一个新世纪大学生,在
  戏曲逐渐要没落的时代,更加要去积极的面对这种文化,而不能抵触甚至不屑。
  如今,喜欢戏曲的
  年青人似乎是不多的,喜欢的大部分都是老一辈的人。所以国家近些年来才越来越关注戏曲
  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其实不只是戏曲文化,还有很多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正面临着没落的
  危险,越来越多的年青人不注重抑或不屑于这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很多都是老一辈的
  人在守着,可是,人总有逝去的一天,百年之后,难道这些文化都要消失吗?我们能眼睁睁
  地看着它消失吗?
  通过戏曲鉴赏课程
  的学习,我对戏曲似乎多了一种认同感,或许是它激发了我的民族意识。我突然冒出一个想
  法,要是在学校成立一个戏曲文化社团,那是不是很有意义?也许这样,我们能把共同热爱
  戏曲的人聚集起来,为大家提供一个文化氛围,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那该
  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
  是的,我们应该做
  点什么,哪怕力量很微小,也比无动于衷好。真心的希望有一天,戏曲文化能像长城一样。
  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当然,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篇二:戏剧鉴赏心得与体会
  戏剧
  鉴赏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
  被中国戏剧文化的
  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
  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
  比如,《我家有个小
  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这些曲目,我都会唱。
  所以在选修课的考
  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
  以热烈的掌声表示
  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
  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
  能生动形象地反映
  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
  者他们扮演的是何
  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
  险,黑脸表示这人
  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人
  们的身份地位则是
  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
  位—皇帝;穿戴霞
  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戏剧中
  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
  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
  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
  以旗画车轮代表坐
  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
  白他们在干嘛,总
  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
  断的去观看,去理
  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
  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
  表演中得到好多信
  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
  这就是戏剧的奥妙
  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
  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
  文化的博大精深。
  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
  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
  有个小九妹等,让
  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
  等。
  年轻人对戏剧这种
  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
  样的流行乐的社会中,认真的听一听传统的戏剧,像是在心田注入了一股清泉。中国戏剧有
  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是经过层层积淀。
  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保留下来的。所以中国戏剧确实是很宝贵的文化精粹。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
  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戏曲风格。在这学期的课中,除了第一节主要笼统的介
  绍的中国戏剧的简史,以后的课中对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戏剧做了介绍,包括被称为国
  粹的京剧,辞藻优美华丽的昆剧,语言通俗直白的评剧,广为流传的黄梅戏,全由女子演绎
  的越剧。此外还有对于戏曲人物所穿服饰的具体介绍。这些都让观者深深的陶醉其中,领悟
  中国戏剧的博大精深。
  对于所讲的各个戏
  剧的简要发展史做了详细的笔记,在这里暂且不谈,就我们课上看的《荀慧生》谈一谈我的
  认识。
  其次,中国戏剧的
  虚拟性。一般剧本的编写都不是局限在一个小场景里的,但表演时都是在狭小的舞台上,因
  此要求表演时一定要有虚拟的成分。但这种虚
  拟性并不是单单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美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了叙事,给
  人以想象的空间。例如在第一次观看的剧目中,杨八姐腿微抬一跨就是上了马,立起马鞭就
  是在骑马,放下马鞭就是下了马。动作优美简单,却能明白的叙事,不可想象如果真的在舞
  台上放一匹马是否会乱套,但可以肯定美感一定是不足的。再如,杜丽娘在花园赏花时,舞
  台中并无放置一花一草,但通过主人翁杜丽娘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
  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就表现
  出花园的美和她的心境,而且花园的美是无穷无尽的,你的想象有多美花园就有多美,这正
  是戏剧虚拟性的高妙之处。
  就戏剧的歌舞化倾
  向和虚拟性而言,从早期到现在已经有了变化,之所以用变化而不用发展,是因为它不一定
  都超着好的方向演化。例如在白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中,出现的花神形象,显得有
  些莫名其妙(个人观点)。也许花神的出现营造了一种飘渺虚无的意境美,但实则不必,因为
  这样大家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走来走去的花神身上,而忽略了唱词本身的美感和功能。传统
  的戏剧与不断发展的意识形态如何融合,成为现代戏剧表演的一大难题。戏剧不可能停滞不
  前,但变化因遵循的是传统。把传统戏剧的精粹改的七零八落,则不能称之为创新。我认为
  中国戏剧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把艺术特点发挥到极致。对于原先的经典曲目可以保留原
  貌,对于其中被称之为“糟粕”的意识也应予以保留。因为我认为它糟粕与否都是历史的一
  部分,总之不可简单的一盖过之。其次,目前出现了很多要求推广戏曲的言论,例如戏剧进
  小学,进中学。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绝不能为了把戏剧推广普及而降低戏剧的艺术高度。
  另一方面,戏剧也不能曲高和寡,这样的话,中国的有一个传统精粹会随着能欣赏的人过少
  而逐渐衰退。
  总而言之,中国戏
  剧必还将走更久的路,作为一种美的表现,一定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的璀璨。
  篇三:戏剧鉴赏的心得
  戏剧的社会功能探析
  )
  戏剧的艺术魅力首
  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
  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
  传承功能。
  一、娱乐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
  显而易见的,是促使广大观众走进剧场或戏院的根本动 因。因为戏剧是一种最终以舞台呈现
  的形式与观众见面的艺术。它的直观性极强,接受者 的层次又极为复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
  人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并不高,因此.我们戏剧的娱乐大门要比其它艺术门类敞开得更大一
  些。这是从外部 因素,也就是观众对 戏剧的接受方面来考虑戏剧的娱乐功能。进一步从内
  部 因素,也就是戏剧自身来说,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从最初的傩舞娱神,到之后
  的角抵戏、参军戏、滑稽戏等,逐渐地由娱神为主转变为以娱人为主,在此过程中,戏剧的
  娱乐功能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只是娱乐的对象由神变为人。人逐渐成为戏剧艺术的欣赏主
  体和接受主体。因此,戏剧就更多地考虑人们的娱乐因素,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使人们得
  到充分的享受和欢娱。
  二、教化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是
  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它是戏剧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只是把
  观众引入更高接受层面的必要途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优秀的戏剧,内容
  往往以情至圣,以真至诚,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孟子云:“仁言不如仁声人人深也”。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看一台思想性 、艺术性都很高的戏,比听一场报告受的教育还
  要大。戏剧的教化功能 ,就 内容而言,体现在其张扬社会理性,描写人间至情,追求真、
  善、美的永恒主题,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伦理剧
  这类戏剧多取材于
  古人古事,戏剧艺术家运用移花接木、旧瓶新酒、引申推理等手法进行再创作,把它用于道
  德伦理的说教之中。“借虚事指 点实事 ,托古人提醒今人”。如《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
  桂英》、《张协状元》、《秦香莲》等。这一类故事都是写发迹变心的男子负心的故事 。“贫贱
  之交不相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民众心中的一种理想的道德观。但
  在现实社会中 ,贫寒之士 ,一朝 中榜 ,入阁拜相 ,飞黄腾达 ,便立即翻脸不认人,否
  认贫贱之交 ,甚至忘恩负义 ,杀妻灭子。于是理想的伦理道德被颠覆,民众的心理严重失
  衡.因此在戏剧中所表现的内容就反映了这种现实。而在结局安排上让这些负心汉都没有好
  下场,或者受到上天报应、惩罚;或者受到人间审判 、行刑。唯有以此方式才能大快人心。
  使观众重新找回失去的心理平衡,得到心理补偿,同时也起到了警示世人的作用。
  2、爱情婚姻剧
  追求美好的爱情和
  自由的婚 姻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 ,戏剧艺术也不例外。关于这类题材的戏剧也是不胜枚
  举,比如《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这一
  幕幕爱情戏多表现婉转缠绵的男女恋情 ,包括相思 、调弄、热恋、离别、失恋、怨恨等情
  感。而且这类爱情戏也更容易打动观众.为观众接受,成为戏剧名作。爱情戏备受关注,除
  了人自身作为感情动物的因素外,更多地是因为这类题材强烈地暴露出一般的人性和人们普
  遍地 、长期地被压抑的 自由欲望。在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门当户对 ”的桎
  梏 下,年轻男女的婚恋多成为政治、金钱、权力的牺牲品 ,而禁锢中的人一旦觉醒 ,就要
  冲出樊篱,寻求自身的幸福生活体现出青春和新鲜的人的要求。但在当时的封建高压下 ,这
  种思想是离经叛道 ,为社会 的既定 习惯势力所摒弃 ,并受到残酷压制。因而剧作家也只
  好把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搬上舞台。通过演员之口讲出民众的肺腑之言。一吐为快,酣畅淋
  漓而且这类爱情戏也都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结局.体现了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
  求。
  3、清官公案剧
  渴望清官惩恶扬善。
  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以及憧憬政治的清明廉正是戏剧 表现的又~主题。比如《窦娥冤》、
  《陈州粜米》、《鲁斋郎》、《生金阁》、《蝴蝶梦》、《铡美案》等一批 “清官戏”,充分 宣扬了
  在人治大于法治的社会中,一般的平民百姓,特别是其 中的弱者(如窦娥 ),祈求一心为
  的“青天”能够明察秋毫,严格执法。其中浓墨重彩。作为清官代表的“箭垛式的人物”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edee15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b.html

《学习戏曲的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