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 诗词五首教案带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7-02 19:18: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5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课题

诗词五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知识与技能

识记陶渊明、杜甫、李清照等诗(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诗词中的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这五首诗词。

过程与方法

品味诗词的语言,掌握解答古诗词炼字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词)人的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课前准备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xú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散文家。几度出仕,终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归隐后,创作了大量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意境宁静清远,语言流畅自然。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曾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忧国忧民,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抒情小诗立意高远,清俊流丽;时政之作简洁明快,感慨深沉。杜牧尤擅七绝,在晚唐成就颇高。其散文以《阿房宫赋》名世,状物抒情,骈散兼用,自有特色。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派的重要代表。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清丽明快;后期多慨叹生活,情调感伤。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人称“易安体”。代表作有《声声慢》《如梦令》《武陵春》等。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背景材料

饮酒(其五)

《饮酒》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本诗是第五首。

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fū)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雁门太守行

在李贺生活的年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重大的战争。《雁门太守行》就是在平定藩镇叛乱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

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读准字音

sāo zān 上(sài 燕脂(yānzhī)

zhònɡ) xié) jǐ) (jiē) màn 舟(pénɡ)

通假字

学诗有惊人句(同“漫”,空、徒然)

一词多义

将:自将磨洗认前朝(动词,拿,取)

晓雾将歇(副词,将要)

词类活用

草木深(名词用作动词,春天来临)

古今异义

国:古义:国都。例句:国破山河在。

今义:国家。

浑:古义:简直。例句:浑欲不胜簪。

今义:浑浊。

殷勤:古义:情意恳切。例句:殷勤问我归何处。

今义:热情而周到。

举:古义:高飞。例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今义:往上托;往上伸。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几位大诗人的心灵吧!

新课展开

饮酒(其五)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文本探究】

结尾两句有什么深层含义?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诗的结构上,这两句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全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也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中,让读者去体悟,去咀嚼。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春望》的意思。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文本探究】

1.诗歌描写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雁门太守行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文本探究】

“黑云压城城欲摧”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呢?请分析一下这个句子。

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文本探究】

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下文做铺垫。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开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文本探究】

1.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

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彩奠定了基调,李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2.“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比拟(拟人)。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写作方法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饮酒(其五)

写景、抒情和说理相交融,意境深远

本诗写景不事雕琢,神韵独具,如“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抒情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理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阐明了诗人隐居的情境。三者融为一体,烘托出一种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前四句重在写景,但景中有情;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情中自有景。诗中的景物有声有色,构成纵深的多维艺术空间。这一空间是诗人的主观心理和客观物象融合的具体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完美结合。

时代之悲、骨肉之情,郁积胸中,诗人却不肯直抒。“国破”然而“山河在”,“城春”可是“草木深”;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反而“溅泪”“惊心”。诗意的强烈反差,语势的节节逆转,使诗人的忧思得到了艺术性的再现。

雁门太守行

1.色彩浓重,画面鲜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色、胭脂色、紫色等,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层次性。他还把性质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事物糅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的甲光显示守城将士的雄姿,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2.奇诡而又妥帖。

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出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十分妥帖。唯其奇诡,愈觉新颖;唯其妥帖,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富有情思的意境。

借物兴感,以小见大。

这首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诗人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历史往事,想到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想象丰富,含蓄而别致。诗人没有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东吴的败亡,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这种写法发人深省,意味深长。

意境壮阔,气势磅礴。

上片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下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来抒发胸臆,表示要像大鹏鸟一样乘风高飞,奔向缥缈的仙山,寻求幸福。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诗眼和警句,引起学生的审美关注,启动学生的诵读趣味。

2.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反复诵读,促使获得完美的美感。

3.巧妙整合教材,创新诗词教学。这几首诗的共同点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因此,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以往的教学都是按教材的固有顺序逐首进行讲析,总觉形式单调,学生也常产生厌烦情绪。为此,我反复琢磨了这几首诗的思想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巧妙整合,并设计了多种教学形式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

传统文化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今北京西南)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垂老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无家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等诗句就真实地描绘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f709fb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d.html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 诗词五首教案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