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发布时间:171420268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设计教师:马贺华 适用年级:四年级 授课时间:36课时 学校名称:西岗镇卓楼小学 【课程背景】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领域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

2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3.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友好交往。
1.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会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
2.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地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3.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社区领域
境保护意识。以及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中。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4.培养学生合理比较、自我控制的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开支与消费,避免过度消费。
5.引导学生探究各种浪费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同时渗透我国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1.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初步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社区领域 系,知道工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
3.帮助学生认识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懂得劳动者之间是平等的,引导学生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并能用实际行动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
1.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社区领域
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了解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体会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 提升学生对社区和家乡生活领域的社会性学学会一些必备的购物知识和技巧,养成文明的购物行为,以及树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自我成长 等相处。
核心素养 培养守信意识,做到对他人和对自己守信

响,能够识别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参与迷信活动。
3.了解全国各地喝当地的民间艺术,认识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并能够积极投身于民间艺术的保护之中。
4.通过调查活动,既能感受到家乡发展带来的巨变,又能认识到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习。
2.本册教材中编排的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同伴交往”“理性消费”“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家乡的文化与发展”四个学习主题,设计了“同伴与交往”“做聪明的消费者”“美好生活哪里来”“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安排了“我们的好朋友”“说话要算数”“当冲突发生”3个主题。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安排了“买东西的学问”“合理消费”“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3个主题。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安排了“我们的衣食之源”“这些东西哪里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3个主题。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安排了“我们当地的风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家乡的喜与忧”3个主题。学习内容与继承我国传统美德的要求,跟随新时代发展需要。为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奠定基础。
3.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
教材聚焦儿童生活与成长,通过具有道德与教育意义、儿童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引导儿童建构有道德的美好生活。道德与人及其生活是一体的。人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成为有道德的人。因此,教材不仅为了儿童过有道德的美好生活,更是通过儿童生活本身引导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对此,教材已具有道德和教育意义、儿童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为“原材料”使儿童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件理解道德、学习道德。同时,教材也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与普遍适用性。这些经教材再加工的生活事件可以为儿童建构生活、反思生活提供桥梁与动力。 4.学习能力
(1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能根据主题提示,课前进行信息搜集,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多数学同能主动参与,但有极少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
2)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解决问题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学生经常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尝试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方案的方式方法。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实事,学生能提出问题、查询资料、访问调查, 但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欠缺。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价值观和人的行为方式的思考与判断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的去思考,去探索。
3)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本册教材教学活动方式多样,如讨论、辩论、调查、游戏、角色扮演、模拟等都需要和同学合作完成任务,通过三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合作经验,在合作中,既有共同的目标,又有明确的分工,在合作的过程中分享成功,体验快乐,但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
公民奠定基础。本册教材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面对学习问题和安全问题,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本学期目标:
1.学会合理消费,提高消费技巧,学做文明的消费者,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让学生了解生活浪费造成的危害,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热爱劳动。
3.知道工农业生产与人们密切的联系,了解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知道“中国制造”遍布全球。
4.知道社会分工不同,但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5.了解民族风俗习惯,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了解当地的民间艺术,体会它们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7.理解中国以“礼仪之邦”的美誉著称于世。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要继承和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
8.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养成良好习惯的小公民。
9.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课程内容】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既系统地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儿童道德发展的要求,又全面地反映了儿童生活的多重性、动态性,以满足儿童道德成长的需要。
2.教材以发展儿童道德自主建构能力为宗旨,同时注重人类道德生活经验的传递。 3.教材注重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知、情、行的关系,凸显教材明理、循情、导行的特点。
4.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既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又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是一套“利学易教”的教材。
5.教材既反映文化的多样性,又注重文化的统一性。 6.教材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落实法治教育。 (二)单元结构
本册教材根据“同伴交往”“理性消费”“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家乡的文化与发展”四个学习主题,设计了“同伴与交往”“做聪明的消费者”“美好生活哪里来”“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主要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友谊,做个说话算数的人,并学会解决同伴间冲突,促进自我健康成长。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主要引导学生了解购物的常识,理性的对待消费,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认识各行各业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引导学生从风俗、民间艺术的角度了解和关注家乡文化,并从家乡整体发展的角度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内容:
时间 3.1---3.5 3.8---3.12 3.15---3.19 3.22---3.26 3.29---4.2 4.6---4.9 4.12---4.16 4.19---4.23 4.26---4.30 5.6---5.8 5.10---5.14 5.17---5.21 5.24---5.28 5.31---6.4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 第十二 第十三 第十四
单元 第一单元 同伴与交往
内容 我们的好朋友 说话要算数 当冲突发生
知识系统梳理及检
买东西的学问
合理消费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
知识系统梳理及检
我们的衣食之源 这些东西哪里来 生活离不开他们
知识系统梳理及检
我们当地的风俗
2 4 2 1 4 2 2 1 2 3 3 1 3 3

第二单元
做聪明的消费
第三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

第四单元让
感受家乡文化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关心家乡发展

6.7---6.11 6.21---6.25 6.28---

第十五 第十六
第十七周-
家乡的喜与忧
知识系统梳理及检 复习
2 1


【课程实施】
专题复习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9版)
2.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
4.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如:学校师生、家长、社区人员等资源、本地区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上当受骗的事例或突发事件等加以整理、开发。利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媒体。
5.利用校内外环境设施及图书馆等,结合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校本课程等,丰富和拓展教材的内容。
6.利用社区环境资源,如商店、公园、校外教育基地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场所,以及区域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等。
(二)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前人们所讲的“核心素养”也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性的合作学习。
1.通过学习活动的主题知道要探究的核心问题,也能较为清晰地看到每课的内在逻辑关系。
2.通过正文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之中,并且能在活动之间的连接,过渡与转换的过程中。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思想及合理性。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示方法和步骤,避免放任学生进行盲目而低效的探究活动。
3.通过一些教材栏目包括:活动园、交流园、小贴士、知识窗、相关链接和阅读角提供参考范例和借鉴,帮助学生学习、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操作、获得技能,而在于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收获到的内心体验才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4.教材中的范例尽量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地区差异。但人有些范例无法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所以教材在设计的同时,往往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留白处方便学生来补充自己的生活经验。
5.主持人是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会出现在教材中不同的地方。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做一个串联与引导作用。

(三)实施建议
1.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2.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教与学要檀根于学生的生活,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真正满足学生真实的道德需求。建立学习小组,通过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解决他们真实的道德困惑。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3.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教材中留白设计,图标内容、阅读角、知识窗等栏目,需要学生去观察、操作和探究,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唱独角戏,要把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交流、讨论、动脑、动手、反思、体验。
4.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习资源,并给予方法指导,为学生搭建自主道德学习的“支架”,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6.注重教学与学校整体德育活动的融合。利用教材的开放性设计走向学校日常德育活动,深化或拓展教学重点;利用教材的框架整合学校的日常德育活动,实现课堂与日常德育的良性互动。
【课程评价】
(―)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1.引导学生学会结交朋友并维护友情,感受友谊的美好。
2.教育学生与人交往讲文明、懂礼貌、守诚信,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 3.掌握解决冲突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化解冲突的方法。
4培养良好购物习惯、引导学生辨别商品质量,知道消费者维权电话。 (二)评价的内容
本学期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评价内容包括:
1.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包括课前材料收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等。
2.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收集、整理、分折资料的能力和方法,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3.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包括情感、创新精神、个性、能力、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0e583bff0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cb.html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