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心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13 18:52: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程论文

——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分析

【摘要】 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群体,近几年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他们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但又没真正成熟的阶段。他们在许多方面较青少年更为成熟,但是又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所帮助。

关键词:  大学生   群体心理   特征

大学生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多。在校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其生活环境、活动的主要目标和特点,其年龄以及所处的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大学生群体有自己的心理特征。

一、情绪波动大,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生活与中学完全不同,校园活动更为丰富,大学生也开始逐步接触社会。

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与他们对周围环境和对个人的认识的发展有密切关联。

如果受到内心需要和外界环境影响的强烈刺激,他们的情绪又容易产生较大波动而表现出两极性,既可能在短时间内从高度的振奋变得十分消沉,又可能从冷突然转为狂热,乃至造成消极的后果。这种情况常使一些大学生陷入理智与情感的

矛盾和冲突之中,从而感到十分苦恼。

   大一新生基本上刚进校,对学校的认识还处于比较模糊和较为谨慎的阶段,情绪波动的原因多为远离家乡独自求学的孤独和对新生活的不适应。这个阶段他们为了尽快适应环境,加上刚入校进行各种入校教育,加强了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会对周围的人群和自己不满的事情有意忍让,不会轻易让自己的情绪暴露出来,因此他们对自我情绪的认识和控制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大二大三的大学生情绪波动尤为明显,自我怀疑的频率显著提高。经过了大一的适应和对学校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个时候各种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在处理诸如人际关系冲突或者其他类似问题的时候遇到的情况更为复杂,再加上他们对自身要求较大一有显著提高,因此情绪波动较为明显,挫败感、自我怀疑是最常见的问题,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标准常常让大二大三学生无比困扰。

处于大四阶段的学生,经过了大学四年的洗礼,他们的社会化程度相比较而言可能更高,对社会的认识和自我的认识也相对较为深入,对自我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水平较高也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我情绪的认识和掌控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会表现不同阶段的特点。

 

二、自我认知进一步发展成熟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低估自己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

善的重要前提。

   目前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总体比较清楚,同时对自身的评价也较为积极和正面。大学生对社会性自我的认知状况较为良好。社会性自我指的是一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担任的各种角色的认识和评价,同时包括对社会规范、社会道德、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它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作为受到良好教育的人群,对各种社会规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都能够较好的认识和遵从。

  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但还不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他们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十分重视维护自己的名誉,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有少数人难以充分了解和正确认识自己,不能坦然承认自己和欣然接受自己,欣赏 自己,常又缺乏自信而妄自菲薄。他们一旦遇到自己无力解决的困难或遭遇到某种挫折时,容易产生对现实不满的过激行为或强烈的自卑感,自暴自弃。甚至导致行为失控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

  三、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主观片面性较强

  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获得了迅速发展,并逐渐在思维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不再听从老师和家长所灌输的思想,而是遵循逻辑的规律,自己试图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尝试全面地看问题,独立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所增强。

  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固然是好事,但大学生群体对信息的接收快、但略带盲从,对于媒体上纷繁复杂的信息缺乏准确的判别力,如大学生常常在社交网络上盲从转发不真实消息。“虚假信息转发500次可定罪”也对大学生的盲从敲响警钟。

  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他们常常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而陷入主观,片面和“想当然”的境地。大学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尚处初级阶段,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辩证性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意志薄弱

  大学生群体遭遇的问题主要有:学业压力、人生规划、人际关系,恋爱、家庭关系、经济问题等。由于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大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面对问题心里承受能力较差,情绪受到严重影响,不知所措。一些从小父母娇生惯养、过度溺爱的大学生身上,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则表现得蛮横无礼、不讲道理,或者做出一些违反社会规范的反常举动。而一些性格内向的大学生,由于不善于与人交往,面对挫折则会感到抑郁。

  由于意志不够坚定,部分大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常常需要借助老师、家长即朋友的帮助。向他人求助本没有错,但不能因此产生长期依赖性,

这对于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增强心理素质和意志力是大学生群体所不能忽

略的。

五、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

 

大学生追求独立的成人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表现出矛盾的两方面。一方面,独立意识增强使他们表现出顽强、刚毅、坚忍不拔、办事有主见、有头脑、不愿随波逐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这对学习、生活和成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另一方面,独立意识的增强(准确地说是被扭曲的独立意识)可能使他们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妄自尊大,不善于接受不同观点和意见,以“成人”自居,不乐意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批评教育,甚至产生反感,表现出情绪上的对抗。一旦这种缺乏基础的、盲目的自信受到挫折或其“独立性”受到挑战时,就易于感到沮丧、自卑,或对人、对事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或退缩到依赖他人的状态。

六、强烈的参与意识

  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二是指大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校园内的各项活动。

  大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希望工程”的捐款里有他们的真挚爱心;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的活动中有他们刚毅的面容;他们为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热情讴歌;他们为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为社区服务感到自豪„„积极的参与意识来自当代大学生日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都标志着大学生心理的社会性的发展和成熟。

   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多地表现在参加校园内的各项学习、社会工作、文化体育活动中,如果说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所驱使,那么参与校园内的各项活动则多是成长动机和表现欲所驱使。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都希望能够担任一些社会工作或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从事一些社会工作、参加社团活动,能学到更多的专业之外的东西,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扩大知识面,使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同时,通过参与各项活动来表现自己的才能,获得他人的赞许,以满足个人归属、

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心理需要。

7、强烈的情感和交友需要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社会的联系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的人际交往活动来实现的。一般人都会有和他人交往和建立某种关系的倾向。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挚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所谓友谊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发展起来的真挚情感,它反映着人际关系的状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友谊是宝贵的。

   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的较为普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的“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

结论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有情绪波动大,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自我认知进一步成熟发展、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主观片面性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意志薄弱、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强烈的参与意识、强烈的情感与交友需要等。了解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2]、李进宏.当代大学生心理解读.[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4]、葛操.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2.

[5]、孙梦云.现代大学教育.[M].1990.

[6]、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M].1908.

[7]、冯永亭、李红.心理学探析.[J].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14a6c5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2.html

《大学生群体心理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