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行书书风的形成与演变

发布时间:2023-10-27 00:29: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黄庭坚行书书风的形成与演变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三年(1066 年)进士。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开创江西诗派,与苏轼合称苏黄。黄氏居苏门四学士之首席,也是宋四家中仅次于苏轼的巨擘。
黄庭坚作诗推崇杜甫,与苏轼宗刘禹锡、白居易等大相径庭。他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认为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尔,因而提出熔铸故实、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等主张,反对陈言熟滥,喜用僻典奇字,造拗句,押险韵,做硬语,开创出生涩奇特的诗风,被誉为西诗派的开山鼻祖。
他在书法上的审美追求,基本上与文学相似,也力图创造一种奇崛的艺术语言。他竭力挣脱老师的影响,在识见上比苏轼似乎更为清醒和高明。黄庭坚自立于苏轼之外并成为与苏齐名的一代宗师。 一、黄庭坚行书书风的形成与演变 (一) 黄庭坚行书的形成
黄山谷的大字行书比其小字更能显出雄健豪迈的气势和排宕夭矫的笔力,那种开拓而一往无前的气魄,直可雄视千秋。如果说苏轼的行书跃上顶峰,那么黄庭坚却晚很多,直到安置黔州之后才有所好转。如果说苏轼在《黄州寒食诗》后就不能再有撼人心魄的作品,那么黄山谷直到临死还精进不已。他不断地否定自我,永不满足:余在黔州,未甚觉书字绵弱。及移戎州,见旧书多可憎,大约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今方悟古人沉着痛快之语,但难为知音尔!
黄庭坚行书运笔的速度恐怕不会疾速。他批评别人以风樯阵马为痛快
又说自己元祐间字用笔多不到于是大体可以推知。不然的话,被影射的米芾不会说他是描字他的和苏的应是字异而义
同。不过,如果苏轼因墨浓执下确乎不能不迟,那么黄庭坚却是为求笔实意足而不得不迟。
黄庭坚行书的代表作如《为张大同书韩愈赠孟郊序后记》《牛口庄题名》《经伏波神祠诗》《松风阁诗》等。都产生在他逝世前的四五年间。书于元符三年1100《牛口庄题名》后嘱咐此字可令张法亨刻之,言外之意是,得意之作不能让庸工刻成失真。书于翌年的《经伏波神祠诗》跋谓:若持到淮南见余故旧,可示之,何如元祐中黄鲁直书也?自负之意更是溢于言表。然而我认为山谷最精彩的大字莫过于《东坡黄州寒食诗跋》这件东坡书于四十七岁的铭心绝品,经五十六岁的山谷一跋,顿成光照千古的双璧。一书一跋,时间的跨度竟隔十八载。东坡书时还属壮岁,而山谷跋时已是衰年。苏书尚有秀润,黄跋则纯余苍古。两相比较,其差异之巨,不仅是年龄所致,而且更有风格造诣。
(二) 黄庭坚行书艺术实践上的创新求变
在尚意的奠基下黄庭坚的书法具有非凡的求变意识感,其求变的意识不但在理论上有所表现,在黄庭坚的书法上更是有所体现出来,在书法上用笔,结构,章法,甚至是境界上,除了黄庭坚应该没有人在这四点上作出彻底的改变。在黄庭坚少年时期以宋代周越为楷模,到了后来有受到了杨景度,颜真卿等人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当然,这其中也受到了《瘗鹤铭》的影响和启发。 1.用笔上
《松风阁帖》《黄州寒食诗跋》——黄庭坚的行书代表作,在用笔上如冯班《钝吟杂录》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钝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行书代表作——《松风阁诗卷》其特点是起笔处欲左先右,由畫中逆入藏锋,后平向出,收笔处敢回锋,以画竹法行笔,带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他创线条内的墨色微变与笔画外框的起伏,使线条表现的更丰富。横画多以侧锋入,而后转用中锋行笔,运笔时多提按顿挫,产生跌宕的走势。竖与悬针则运笔潇洒,稍有波折或一笔悠长。长撇与长捺显横平势,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2a2707f2a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12.html

《黄庭坚行书书风的形成与演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