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之“三趣”教学法

发布时间:2013-09-23 07:13: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之“三趣”教学法

平时的教学中,很大一部分同学对古诗鉴赏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我们都知道,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级,学生畏难也属正常。鉴赏是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参与才能形成的一种能力。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提升。但只要对古诗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古诗鉴赏题其实也不难而且也是有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可寻的。

一、趣谈诗者人生

诗歌是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而作者的思想倾向、政治观点、生活经历、审美情趣、时代气息等等都直接或间接表现在诗歌的语言之中,所以鉴赏诗歌一定要了解作者的一些相关信息,才能更好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

以下是我“趣谈诗者人生”的一次有效尝试,记录了陶渊明《归园田居》的一段教学实录与大家分享。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首先我们来说说陶渊明。大家随便说,只要是关于陶渊明的。

1: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据说他宅前有五棵柳树。

师:是啊,我们学过他的自传——

生(全体):《五柳先生传》

2:陶渊明喜欢菊花。

师:何以见得?

3:他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我从一篇文章中看到过:“晋陶渊明独爱菊”。

师:不错。还有要讲的同学吗?

5:他是个隐士。自己耕种,生活贫寒。

6:我知道陶渊明还当过官。可是大多是小官。

生笑。(群体)

7:我还知道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讲故事)

师总结:上级领导要来视察,别人劝他束带相迎,他觉得为什么要这样呢?太没有自由了,大丈夫不可为“五斗米折腰”,于是在彭泽县县衙里待了八十三天的陶渊明自此以后,就再也不做官了。

课堂上和学生的这段对话,其实是回顾了学生对陶渊明的了解。到这个时候,学生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诗人形象。从他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到人生经历、对官场的厌弃,到最后归园田居的原因都已呈现在学生脑海的最表层。那么接下来切入正题,阅读和鉴赏他的作品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比较阅读中领略诗趣

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许多时候,学生往往是通过比较阅读来获得语感。古人写诗,非常强调炼字。炼字其实就是一种比较。我们熟知的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几经锤炼,几经比较。

这是古诗鉴赏当中常用的比较法,局限于个别字词。我要说的比较法似乎而且应该更有趣味。我曾经把三首秋诗呈现在学生面前,出乎意料的是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以至于许多学生纷纷举笔写下了他们的“秋赋”。

其一:“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羁旅之愁与秋雨交织,因而不绝如缕;不得归之苦与剪西窗烛相接,因而绵绵密密。

其二:《赠刘景文》(苏轼)

荷叶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人不否定“秋”是冷酷、肃杀的,可贵的是诗人从“秋”之肃杀中捕捉到了那一抹亮丽,使身处逆境的自己依然保持着豁达、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而刘禹锡却断然否定了秋之悲凉与肃杀。见他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此诗中“秋”的灰暗早已被诗人心境过滤,充塞他眼帘只有光亮的“晴”,昂扬着勃勃的生机与自信。

面对这三位大家的秋词,学生真是大开眼界。比较阅读中深深体会到“秋意远在秋之外”,顿时明白同样对秋天的欣赏,原来取决于人的心情、爱好、人格、遭遇等等方面。学生好奇、兴奋,除了佩服大家风范之外,都跃跃欲试,一展自己手下的秋之风采。学生们的笔尖流泻下他们的前所未有:“当你仰起头,朝东边的方向,你会觉得柔和的阳光在你的脸上渡了一层薄薄的光辉。这样的阳光,晒它一年又何妨呢?”(生1)“秋雨、秋叶、秋夜、秋风、秋思——浓浓的离愁别绪中,正朦胧着酝酿着美。这种况味只属于秋天。”(生2)“菊啊菊,生命终将燃尽,但你有的是震人心魄的力量。”(生3)这一次比较阅读带给同学们的是阅读古诗精华的乐趣,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们写作的兴趣,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三、趣戏古诗

古诗鉴赏教学如果只停留于读读背背,讲讲练练,学生肯定会兴趣全无的。只要学生对此有兴趣,我们就应该大胆地尝试。我们学校曾经搞过一次古诗词表演赛,非常有创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其中最出色的比赛项目当推“趣戏古诗”,全场阵阵掌声、捧腹大笑之余,留下的是对诗意的揣摩,这是比用文字鉴赏更为深刻的东西。

我记得当时是即兴表演,每个参赛小组当场抽取一首古诗,给五分钟时间的准备,然后进行演出。评委老师打分的依据主要有:对诗意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语言、动作的把握等(这些正是我们古诗词鉴赏的出题点)。这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必须在五分钟内鉴赏完诗歌,分好工,组织好语言等。

a组学生抽到的是白居易的《观刈麦》,b组抽到的是李白的《行路难》,c组抽到的是杜甫的《石壕吏》,d组抽到的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生的能力是无法估量的。短暂五分钟的准备,台词道具都准备完毕。《观刈麦》里的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表演得栩栩如生。不但演出了“秉”和“悬”的动作,而且“穗”是人家“遗留”的,“筐”是“破旧”的也从表情中流露出来了,那女生的表情是苦不堪言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人伛着腰,吃力地迈着碎步,嘴里喃喃自语:这一群顽童,又把我的茅草捧去喂猪去了,唉,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说着无奈地摇摇头,引得在场的师生哈哈大笑,男生的“无奈”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石壕吏》中的“吏”真叫做“厉”,简直是凶神恶煞。可是,李白《行路难》中“拔剑四顾心茫然”,实在是太难表演了。拔剑的动作很潇洒,可是“四顾”就显得猴急了。“心茫然”更是无法表演。这时候老师适时引导,要求学生去揣摩当时诗人的心境,对诗人情感的揣摩,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诗意,这是引导学生进一步鉴赏诗歌的契机。

如何使学生面对古诗鉴赏不畏难,如何使我们的古诗教学更富实效,如何提高学生面对古诗鉴赏的答题技巧,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显然,方法是多样的,但我们不妨追求殊途同归。但愿我的古诗鉴赏“三趣”教学法,能给更多的学生带去一点帮助。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滨兴学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b27c98960590c69ec376c0.html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之“三趣”教学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