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四个全面”的价值之核

发布时间:2018-09-09 15:13: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民至上:四个全面的价值之核

作者:熊建生 潘晓阳

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02

        摘要:人民至上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内核,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一脉相承,有着深邃的理论渊源和深厚的实践积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价值主体、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等方面集中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人民至上既作为价值理念又作为价值实践贯穿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思想方向与价值支撑。

        关键词:四个全面;人民至上;价值内核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602-0034-05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人民至上的价值渊源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无论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还是在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无不闪烁着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和关切。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在人民至上的思想精髓上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其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始终以人民群众为力量源泉,以提高人民福祉为价值诉求。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人民至上的价值源头

        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探寻了人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科学评价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将共产主义阐述为以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追求的理想、制度及运动。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定为其全部理论的价值追求和实践旨归,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发展与领导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坚持人民至上价值内核的思想来源。

        人民在社会历史的创造中体现价值至上性。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论及鲍威尔断言工人什么都没有创造的观点时曾明确指出,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1]由此,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人民在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及精神财富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和卓越贡献。不仅如此,马克思、恩格斯还突出强调了人民是社会历史发展及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2]由此,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考察了人民在社会历史创造中的主体地位。一定的历史观总是与一定的价值观相联系,马克思主义对于人民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认识必然会形成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怀着解放无产阶级继而解放全人类的使命感,马克思、恩格斯将无产阶级的运动阐释为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可见,人民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力量和手段,也是社会进步的目的和归宿,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价值的主体性和目标的至上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546691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b.html

《人民至上:“四个全面”的价值之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