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实验教案

发布时间:2018-09-18 22:11: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班科学实验教案

大班科学实验教案:小船开开开  设计意图:
  此次活动由科学、体育活动组成,在整个半日活动中,我们提倡幼儿自主创造、同伴经验共享、教师支持引导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自我、同伴、教师三位一体的互动中获得经验、提高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习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经验获取过程!
  随着我对纲要的深入学习理解,科学活动的价值趋向定位于:幼儿乐学、会学、会用,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科学现象、理解科学原理、并学习将科学原理运用、解释于实际生活。根据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将科学活动的目标定位在: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船开的快和远。
  2、感知纸船开的快慢与风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重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船开的快和远。
  难点:感知纸船开的快慢与风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形成原因:
  大班幼儿已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他们能用较简单的比较、推理等方法探索事物,而在这个科学活动中,可以让船开动的方法有很多,产生风力后它的集中程度、大小影响着幼儿对船开得快慢,这样的现象对幼儿的判断推理产生了困惑,所以我把这个作为我的教学难点。
  解决策略:
  1 实验探索法
  2 归纳演绎法
  3 原理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
  让幼儿不用工具让纸船动起来,初步感知风能使船动起来。但是船动得很慢,怎样让它开得快呢?这样就激发了幼儿下一步的继续探索的愿望。
  二、第二次探索:
  通过不同工具让船动起来,感知风力大小与船开得快慢的关系,但是风力的集中程度又制约船开得快慢,这就为下一步的探索提供了可能。
  三、第三次探索:解决了风力集中程度影响船开的快慢问题。
  四、运用已学的经验解释了生活中的现象。这也就是我们科学活动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大班科学实验教案:种子的旅行  【设计意图】
  植物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漫天飞舞的柳絮、杨树、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也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它贴近生活。所以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图片放在自然角中进行展览。
  2、《种子的旅行》课件。
  3、蒲公英、莲子、苍耳、豌豆、榆树、槭树、黄豆、红豆、绿豆等种子图片;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你们都去旅行过吗?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客车、火车••••••)“今天呀,老师请来了一些好朋友,它们也想去旅行,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二、请幼儿观看《种子的旅行》课件、图片,了解蒲公英。莲子、苍耳和豌豆的传播方式。
  1、播放蒲公英课件后请幼儿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蒲公英)蒲公英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所以蒲公英就是靠风来帮它传播种子的。
  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些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借助图片让幼儿了解榆树和槭树的种子长着果翅的特点,它们也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小结:借助风力传播的种子都有轻飘的特点,有些还有适合飞翔的绒毛或果翅等。
  2、播放苍耳旅行的课件后请幼儿说一说:苍耳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它
  带到哪儿去旅行。
  3、播放莲子旅行的课件后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莲子会随着水流去旅行?
  小结:莲子生活在水中,就顺着水流到远方去。
  4、同样的方式播放豌豆旅行的课件。
  小结:豌豆成熟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果壳炸裂开,把自己弹出去。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像我们常见的黄豆、红豆、绿豆等。
  三、师幼利用图片共同小结几种常见种子的传播方式。
  原来种子们有许多传播的方法,由于它们的外形不同、生长的环境不同,所以传播的方法也不同。像蒲公英一样很轻的种子,可以借助风的力量旅行;像苍耳一样身上长满刺的种子,可以借助粘在人或动物的身上去旅行;像莲子一样生活在有水的地方的种子,可以借助水的力量去旅行;像豌豆一样的种子可以通过太阳的暴晒,用自己的力量迸射出来去旅行。
  四、游戏:“我帮种子去旅行”。
  出示背景图,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种子图片粘到相应的背景图上,贴好后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贴。
  五、幼儿讨论: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
  引导幼儿了解种子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
  【活动延伸】
  在阅读区投放种子传播的图画书和故事书,帮助幼儿了解更多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以谈话提问的形式引出了主题,然后通过逐一展示课件,让幼儿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莲子、豌豆种子的外形特征及传播方式。在游戏中,又让幼儿对种子的传播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想想、做做中主动学习,培养了幼儿探索植物种子的兴趣。但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没能让幼儿亲眼看到这些种子的实物,如果那样会更直观的认识种子的外形,效果会更好
大班科学实验教案:螃蟹的奇遇  设计意图:大班的孩子对动物的一些防身绝招已有所了解,然而对动物的再生本领却比较陌生,活动以《螃蟹的奇遇》这个故事为背景,以螃蟹失去大螯、长出大螯、发现壁虎和蚯蚓的再生本领为线索。在欣赏课件和观察画面的过程中一些动物的再生本领。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分享经验,从而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再生本领的探索。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了解一些动物的再生本领。
  2.在倾听、思考、探索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萌发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魔术道具、课件、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精彩的节目。
  1.教师表演魔术,将大拇指拔走。
  2.和幼儿一起揭穿魔术。
  师:老师拔出的是假手指套,是魔术道具,真手指藏在了手背后面。
  3.引出问题。
  师:如果我的手指真的没了,还会长出来吗?
  生:不会。
  师:是的,人没有这样的本领,那动物有吗?
  生:有。
  二、欣赏故事,了解动物再生的本领。
  ()播放课件,设疑、猜测,了解三种动物的再生。
  1.出示螃蟹。
  师:这个小家伙是谁呀?它是一只怎样的螃蟹?
  生:开心的、帅的、可爱的······
  师:可是今天它被人抓进了笼子里,它可不想待在里面,如果你是小螃蟹,你会怎做呢?
  生:用钳子挖个洞。
  生:爬上来,用钳子把盖子剪开。
  生:用钳子刨个地洞逃走。
  师:你们说的钳子就是螃蟹的大鳌。
  师:那它有没有逃出来呢?
  师:看它真的爬上来了,想从洞口挤出来,可是它太用力了,把大鳌挤断了。
  2.欣赏课件,引发讨论。
  师:螃蟹丢掉了一只大螯很难过?这时壁虎看见了走过来说——(观看动画1)
  师:壁虎是怎样安慰它的?
  生:别担心,你的大鳌还会长出来的。
  师:你们相信壁虎的话吗?
  生:信。
  师:螃蟹可不相信壁虎的话,它觉得壁虎是在骗它呢!可是壁虎说——(观看动画2)
  师:壁虎说了什么?
  生:我的尾巴被蛇咬了还会长出来,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你的大鳌断了也会长出来的。
  师:原来壁虎知道自己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所以它觉得螃蟹的大鳌断了也可以长出来,那它的想法正确吗?(观看动画3)
  师:螃蟹真的长出新的大鳌。
  师:那你们知道螃蟹除了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还有哪些地方没了也可以长出来?
  生:腿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哪里没了都可以长出来。
  生:肠子吐出来,还可以再长。
  师:螃蟹不仅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腿断了也可以长出来,更神奇的是它的眼睛坏了还可以再长呢!
  师:螃蟹长出新的大鳌,它可开心了,又活灵活现的在岸边爬来爬去,忽然它听到“哐”的一声,发生什么事了?(观看动画4)
  生:蛇被刀砍成两段。
  生:毛毛虫被刀砍成两段。
  师:告诉你们是蚯蚓,它被人用铁锨砍成了两段,它还能活吗?(观看动画5)
  师:螃蟹是怎么样安慰蚯蚓的?
  生:别担心,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你还会再长出一条新的蚯蚓。
  师:螃蟹说的对吗?我们来听听蚯蚓自己来告诉你们答案。
  师:螃蟹只说对了一半,蚯蚓不但会再生,而且两个半段身体会分别长成蚯蚓,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两条。其实啊,蚯蚓如果被切成三段、四段、也有可能长出三条、四条蚯蚓。
  ()总结故事情节,理解再生的含义。
  师:故事听完了,你知道了什么?
  生:螃蟹的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蚯蚓如果被切成两段会长出两条新的蚯蚓。
  师:这些动物的特殊部位断过之后可以重新长出新的来,我们把这样的本领叫动物的再生本领。有了这个再生的本领,动物在遇到危险时就可以顺利逃走,保护了自己。
  三、交流分享,继续探索
  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有再生的本领吗?
  1.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自由讨论,思考一些动物的再生部位。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看你拿到的动物是谁?有不认的吗?(一起认识水螅)
  师:拿到相同动物的小朋友可以走到一起,大家讨论一下,交流交流,看看它们再生的部位有可能在哪里?
  生:鹿是角,尾巴。
  生:龙虾是大鳌、尾巴、腿。
  生:章鱼是脚爪、头。
  生:水螅哪里都可以。
  2.通过视频,验证探索的结果。
  小结:其实自然界中像这样有再生本领的动物还有很多,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发现更多的奥秘。
  四、初步探究人类的再生。
  师:动物有这么强大的再生本领,那我们人体有吗?
  生:没有。
  师:互相观察一下,看看你旁边的好朋友,再想一想,一起思考交流一下。
  1.幼儿相互观察讨论,发现人体的再生部位。
  生:头发、指甲、骨头、皮肤、胡子······
  师:老师每年去献血,我的血会不会被抽干啊?
  生:吃红豆补血。
  生:还会生出新血。
  师:我们的骨髓细胞是可以造出新的血液的。
  2.懂得关爱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师:那如果我们的四肢,器官失去了会不会再长出来?
  生:不会。
  师:所以身体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五、活动延伸:探究动物的其他自我保护方法。
  师:动物除了有再生的本领保护自己,还有什么本领也可以保护自己呢?(出示图片)
  师:认识它们吗?
  生:变色龙变色。
  生:枯叶蝶停在枯树叶上。
  师:那海马呢?蜘蛛呢?不着急,这个问题你们回去后再慢慢探讨。
  课后反思:拿到这个故事素材时,觉得要把它设计成科学活动,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再生?而再生的范围非常广泛,动物、植物、人类都有再生的功能,还有再生能源、再生资源等。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认识是粗浅的,他们所能理解的再生的概念应该是简单易懂的,所以,我还是围绕故事情节,把再生的概念定义为,物体对失去的部分能长出与原来形态功能相同的结构的现象称为再生。
  活动设计以:“魔术导入——了解动物再生本领——发现人体再生功能——探索动物更多的自我保护本领”为主线。
  ()首先导入采用魔术的形式,幼儿非常感兴趣,孩子天生具备好奇心,魔术变走手指,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他们觉得很惊讶,而且急于揭穿答案,气氛活跃。接着我提出问题“我的手指要是真的没了,还能再长出来吗?”引发幼儿的思考。然后用一话:“是的,我们人没有这样的本领,那动物有吗?”自然的过渡到下一环节。
  ()科学活动应该是幼儿探索发现的过程,所以在第二环节中,我先让孩子在欣赏故事中了解动物的再生本领,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猜测一些动物的再生部位,最后用视频验证,巩固幼儿的认知。
  ()第三环节,从动物的再生引伸到人类的再生,开始孩子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人类没有再生的本领,然而在他们互相观察中,在老师的语言提示中,他们领悟到人的头发、指甲、胡子剪掉了可以再长,皮肤破了可以愈合,血液可以再造等。这些现象都是孩子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只是不知道是再生现象罢了。其实大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只要老师给他们正确的引导,给他们思考、发现的空间,他们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我在设疑中结束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在课后继续探索动物的自我保护本领。
  这次活动设计也有很多不足和遗憾的地方:
  1.了解动物再生应该是长时间的试验、观察的过程,给幼儿直观形象的认识。特别是城市的孩子,恐怕连真的蚯蚓都没看见过,我很用一条活的蚯蚓和他们一起来做实验证明,而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试验的过程是很难完成,所以只能用动画代替。
  2.科学活动,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严谨的、有科学依据的。孩子们在没有验证时也许会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答案,在老师不知道明确答案的情况下,不能给幼儿模凌两可的回答。在活动中,有个孩子说螃蟹的肠子吐出来,还可以再生。我知道海参的内脏可以再生,至于螃蟹我很不确定,于是我回答:“这个问题你可把我难住了,回去后我们都去查查资料,找到正确答案。”这也使我认识到,老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应对自如。
  3.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而由于时间关系,我一直没能设计出恰到好处的游戏活动,总觉得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所以活动中没有设计游戏环节,尽量让幼儿观察、思考、交流、探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553e4b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8.html

《大班科学实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