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论文

发布时间:2013-10-16 22:34: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词鉴赏大学生的作用及学习策略研究

贾孟娇(指导老师,宫小兵讲师)2009105020532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中国 黄石)

摘要:古诗词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古典诗词的鉴赏是对优秀文化的体验、感受、欣赏和鉴别,对于人的成长有其独特的人文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理论探索和应用实践研究,用以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古诗词鉴赏对当前大学生的作用;二是古诗词鉴赏在大学生中的学习策略研究。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 大学生 作用 学习策略

Study on the rol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Jia Mengjiao (teacher, Gong Xiaobing lecturer)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in Huangshi, China)

Abstract: the ancient poetry is the gem in the treasure house of human culture, contains thousands of years of cultural ess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ppreciation of classical poetry is the outstanding cultural experience, feel, enjoy and appreciate, has its unique cultural significance for growth. In this paper, the integrated us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experience summary method for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research, to study two problems: one is the role of poetry appreciation of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two is the study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appreciation of ancient poetry.

Keywords: Poetry Appreciation students' learning strategies

目录

前言

()选题缘由 4

(二)文献综述 4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6

(四)研究方法 6

一、古诗词鉴赏在大学生中的作用 7

(一)知识和能力的传授 7

(二)审美的熏陶 9

(三)情感的渗透 10

二、古诗词鉴赏的学习策略 13

(一)诵读 13

(二)“辨味”、“精思”、“比较 13

(三)学习迁移 15


()选题缘由

古诗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然而到了近几十年的语言变革,白话文已经完全取代古文,缺乏古典汉语语境的熏陶,让优美的古诗词鉴赏愈加困难;经济体系的快速成长,让古诗词鉴赏教学以传授鉴赏知识和应试知识为本位,以应试为目的,让古诗词的鉴赏进去固定的模式中缺少人文传承。

陈书录说:“应该说,古典诗词蕴含着巨大的文化精髓,它经历了长达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以其辉煌的成就而成为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同时它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部分,深刻而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特质和基本精神。”[1]由此可见,古典诗词本身的内在魅力与外在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高等教育人文教育的要求,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

然而目前为止,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这个提高综合素质的地方,除了专业的语言文学专业,其他学生似乎很少涉及对于古典文学包括古诗词的鉴赏学习。那么,古诗词的鉴赏在大学生中到底起着或者本可以起着怎样的作用?怎样运用更好的学习策略让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本研究将就这两个问题加以讨论。

(二)文献综述

概念界定

陈新璋认为:“诗词鉴赏属于艺术欣赏的范畴,是读者对诗词作品由感觉引起,进行体验,加以认识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大体可以这样描述:诗词作品以文字符号或者声音的形式作用于读者的视觉或听觉,由此引起读者的感知、联想,体会出作品中的情景,并在这基础上,进行理性的认识(初步的分析和评价)。[2]

古诗词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或听讲古诗词时的一种审美活动,通过对作品

语言符号形成与内在意蕴的把握,从而达到对生命的领悟以获得审美愉悦。本文所说的古诗词鉴赏大部分是对唐诗宋词的鉴赏。

鉴赏在古诗词中是一种审美精神活动,是读者用自己的心力和眼力去发现古诗词之美,去领悟古人摄取题材、提炼主题、表达感情、创造意境的深厚造诣。去了解古人生活、听取古人心声、探得古人脉搏和古人进行心灵交流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教育学术界发表了不少有关古诗词鉴赏研究教学的文章。

陈新璋的《诗词鉴赏概论》[2]、周啸天的《诗词赏析七法》[3]、张秋达的《高考古诗词鉴赏指要》 、林荣凑的《学生古诗词欣赏指津》。各种期刊杂志、语文学科研究论著中论述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更是数不胜数。

在这些论著和文章中,有人认为古诗词鉴赏教学应以吟诵为主。吟诵是我

国古代主要的阅读教学方法。《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杜甫云“新诗改罢自长吟”,[4]又说“续儿诵文选,[5]可见他自己做诗要反复吟诵,课子之方也只是叫他熟读。我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可见

古人是非常重视诗词吟诵的。

刘年喜认为:“古诗词教学应从吟诵入手,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充分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遣词美。” [6] 也是强调学生通过吟诵,在量的反复中逐步调动自己生活的积累去感悟诗词的内在意义,通过反复吟诵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古诗词鉴赏若只重视吟诵,则是有一定弊端的。因为单纯的吟诵,学生无法完全领会诗词的意境、意象等,因而也就谈不上鉴赏诗词。

俞平伯先生在《略谈诗词的鉴赏》认为:“当时之感既托在声音,今日凭借吟哦背诵,同声相应,还使感情再现。”“反复吟诵,则其义自现……”。[7]他强调诗词鉴赏应重视吟诵。

林荣凑认为:每一首诗词都自成一种境界,或乾坤宇宙、国家社稷;或个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诗人的内情和描写的外物相融合,情景交融,创造出一个个独特的意境。要想窥视窗内,欣赏诗词,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8]

范维胜:“读诗应知诗家语;知人论世不可违;吟哦推敲辨技法。”[9]他的研究强调古诗词教学注重背诵,注重塑造意境,注意知人论世。

王立春认为进行古诗词教学是:采用正确联想的方法、塑造意境的方法、加强朗诵训练的方法、指导学生背诵的反复法。[10]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立足于古诗鉴赏对大学生的作用,从作用方面了解古诗鉴赏对大学生的意义和重要影响。综合一系列现有研究进行分析,从而希望找出并完善大学生古诗鉴赏的学习策略。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整合和对目前现状的分析,了解古诗词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尝试提出几种适合大学生学习古诗词鉴赏的学习策略的方法和理论,以期待作为大学生学习古诗文鉴赏的参考和指导。

2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古诗词鉴赏对大学生的作用,分析现状和影响,并提出适合的学习策略。促进大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发挥古诗词鉴赏的作用,使其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找和阅读已有文献,整理有关于古诗词鉴赏作用、学习策略及相关的研究的核心期刊进行汇编归纳。分析其中重要的观点和论述用以自己的研究。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作为辅助研究方法,主要依靠观察,访谈,和经验总结的方式,了解大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现状。辅助此次研究。

一、古诗词鉴赏在大学生中的作用

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蕴含了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古诗词鉴赏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的重要途径。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学生借以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让民族精神充盈自我人生。

(一)知识和能力的传授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作家用来描述现状,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家,甚至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反映到作品中也将出现不同的风格和思想,这些都告诉了鉴赏者不同时期的一些历史知识,文学作品的发展情况及特征,以至著名作家的生平经历等。

1古诗词鉴赏的要领知识

古诗词的鉴赏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等中大考试中都会出现的题目,它的学习必然有其知识传承的作用。

1体会诗词语言

我国古典诗词一般都具有短小精悍、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内涵丰富的特点。这些特点都和古代文人的精炼语句和强大的概括表达能力息息相关。

我国古代的许多诗人,为了写一首诗,会经常反复推敲,锤词炼句,使有限的字在他们的笔下,充满画面,变化万千。体会诗词的语言还必须抓诗眼。所谓诗眼,往往是指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一首诗中有了这一个字全诗境界尽出。诗眼如何来,靠的是炼字(包括炼词、炼句)与炼意。正因为反复的锤炼,才有了让我们代代相传的妙词佳句。

读杜甫的《蜀相》,很多人往往忽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与“空”两个字,然而这两个字恰恰是本诗的诗眼。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一用“自”“空”两字修饰,则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由此自然而使人生出“感物怀人之意”。只有读懂了它们,我们才能够深切地体验到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假如我们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体验不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的情调。

2感知意向和意境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是指在客体事物形象的基础上经过主体意识的作用,加工改造,提炼升华,成为显示审美画面印象,产生综合美感效应,具有相对独立表意抒情功能的心理图像。它借助语言文字的综合作用,在诗歌中显示出来,成为诗歌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同于客观的物象,也不是主观的心态,而是客观物象和主观情志相统一的产物。从诗歌抒发情志的性质说,则是寄意于象,以像尽意。” [14]简言之,意象是指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现象。

常见的意象很多, 如柳永的《雨霖铃》,读到“杨柳岸晓风残月”时,抓住“杨柳”“晓风”“残月”几个意象,就能体会作者是怎样将自己的离愁别绪融入这几个意象中,渲染出一种凄清、伤感的艺术氛围。

“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或者说是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且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3掌握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用到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掌握了这些修辞手法,就能在做鉴赏题时更好地品味诗的表达效果,理解诗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培养

1准确把握实质

古诗词中常常都是“因物兴感”、“托物言志”之类有感而发的文字,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时代的烙印。通过阅读有关注释或史料,可以感知诗人的身世际遇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诗词的精神实质。

2写作能力的培养

古诗词大多都是精炼优美,饱含浓厚情感的佳作。当我们郎朗上口的背诵这些经典的诗句;熟悉它所表达的意境情感,融入自己的体会中,你的文章也会润色不少。如李白《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面对不如意时豁达的心境和豪迈的人生观,当我们遇到此类问题时灵活引用这些优秀的古诗词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熟练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情景之中时,面对写作,时而对偶、时而排比、时而比喻、时而寓情于景、时而托物言志。多种修辞手法让文章更灵动,富有节奏美。

(二)审美的熏陶

中国古诗词的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而绚烂的意象。通过一个个意象的呈现,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作者所创造的情景之中。头脑中一会儿浮现小桥流水人家;一会儿在东篱下采菊,悠然望见南山。

通过新奇的意象,借景抒情,咏物言志。感受作着带来的或凄婉、或悲凉、或豪气、或浪漫的独特体验。

1音乐之美

词本来是配音乐唱的,曲就是配乐唱的,词有词牌名、曲有曲牌名来表示它们的句式、平仄和用韵,其音乐性是不言而喻的。

诗歌的音乐美,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用读来感受,通过古诗词流畅、朗朗上口的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并提示学生从中获得启示:作文语言也应该通顺晓畅、明白易懂的;文章段落之间应有节奏感、富音乐性。

例如《诗经》中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古诗词讲究押韵,有的是句句押韵,有的是隔句押韵,来体现其音乐美。“鸠”“洲”“逑”这些韵脚今天读来也是同韵的。

其次,章节的重叠,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诗篇就是在反复吟唱中,传达了诗人的感情和诗的韵味,形成一唱三叹的回环反复之美。

还有的诗歌的句型有整有散、长短不一,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表现力,如《将进酒》中还运用排比的反复咏叹,来突出情感。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反复之妙,“期”字的重复出现等。巧妙的构成了时间和空间的往返的意境之美。

2绘画之美

诗中有画,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然是短短的两句话,但浮现在眼前的画面确是清晰可见:一个在篱笆下采菊的人,无意间抬头远望,忽见南山,悠然自得的看着远方,忘情的欣赏着风光。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中的每句都是由三个词语组成,本无联系的几个词:“枯藤”“老树”“昏鸦”感觉出死气沉沉的气氛,描绘出荒凉的一片场景,黄昏的老树上有只孤单的乌鸦更显凄凉;“小桥”“流水”“人家”在荒凉的地方,出现一点流动的溪水,一点人家,更感觉旅人思乡之情;“古道”“西风”“瘦马”更显凄凉。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教师通过启发学生对曲中描写的景物的联想和想象,才能使学生准确地感受到散曲家创造出的一种萧索凄凉的意境,体会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3建构之美

古诗词结构精美、意蕴丰富,往往得益于诗人巧妙的构思,而古诗词巧妙的构思,常借助于一些艺术技巧的运用。常见的技巧有: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有由小到大、化虚为实、动静结合、联想、想象等;修辞手法,有对偶、拟人、比喻、夸张、双关等。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掌握古诗词常用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古诗词的艺术构思,从而理解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精巧的构思,使古诗词散发赏心悦目的魅力"其中很多技巧也值得学生习作时学习借鉴"例如《木兰诗》,它是以故事情节的展示为构思方法的,时间跨度达十二年,但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篇幅却不长,主要是因为全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构建适宜。

(三)情感的渗透

古诗词蕴含的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无疑将极大程度地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因此古诗词鉴赏可以满足大学生情感渗透的要求。所谓“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12] 词是诗的变种,亦是如此,可见,“中国古典诗词中最色彩斑斓的部分就是对人的情感世界的抒发和展示”[13]

1、爱国诗篇点燃爱国情感

这类作品数量相对较多,主题鲜明,感情强烈,读起来荡气回肠,有很强的感染力古诗词饱含的家国意识,通过鉴赏必将渗透到学生血液之中,激发出强大的爱国热情。

爱国诗篇最早出现是在诗歌总集《诗经》中,如《秦风·无衣》就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战歌”[14],以重叠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慷慨激昂、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

《楚辞》中的《国殇》是我们极为熟悉的爱国主义诗篇,通过对死亡战士事迹的描写,歌颂了其不畏牺牲、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悲壮气氛千载之下读之犹令人潸然泪下。

辛弃疾的《破阵子》;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表达了抗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苏轼的《江城子》也将打猎习武与保卫边境安全、维护祖国统一联系起来,爱国思想表露无遗

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两宋时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太多的爱国诗句皆是爱国爱家之情。大学生这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读着这般激情满怀,慷慨大气的爱国诗篇,心中必是会激起层层爱国的涟漪。

2、理想诗篇激起远大理想

对人生对职业的规划一直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而目标空洞,未来迷茫也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古诗词中富含激情的人生奋斗历程和远大的抱负,都激起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前进的动力。

《离骚》中以饱满激情的笔墨道出了平生抱负:“乘骐骥以驰骋兮,吾导夫先路。”甘愿为帝王师,服侍在君王左右,备其询问国家大事,以慰平生之志屈原“帝王师”的理想对后世文人有很大的影响。

曹操的《龟虽寿》中“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人们看到了曹操一代枭雄的壮心。

李白的《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使抱负不能施展,但仍坚持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激励人们树立一种不懈追求理想的人生观。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依旧是在面对困难冲突时,抱有理想的信念,以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志当存高远”是大学生应该有的一种人生追求,从古诗词的鉴赏中,也不难发现从古至今人们都弘扬这样一种精神。

3、感受真情,享受自然

提到古诗词鉴赏,我们常挂嘴边的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永远是古诗词的主题,无论是爱情,亲情,友情,亦或是乡情。古诗词鉴赏,让我们从诗词中体会美好的人间真情。

早有《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是纯洁真挚的爱情,给懵懂的爱情披上一层朦胧的美感。

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表达了母亲对游子的关爱之情,朴实却真实。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苏轼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都是对亡妻的追念之情。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有对兄弟姐妹的思念,又有深情四海的友情。

情感的表达又有赖于景物的烘托,大自然的自然之气让人心情平静,感情更细腻。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饮酒》等,优美动人的诗篇往往是源于诗人对生活的关切和细致的观察,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去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青山流水,这样才有可能将生活的美如神地展现出来。这样生活态度也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二、古诗词鉴赏的学习策略

在大学阶段除了文学院的同学主修汉语言文学学习古诗词的鉴赏外,其他大学生都是以学习本身的专业为主,让大学课程再添加中国古诗词的鉴赏是比较复杂,至少是短时间内不现实的。所以本节研究以大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策略探讨。

(一)诵读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说明了诵读在文学鉴赏,当然也是古诗词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以诵读熏陶为主的语感培养教学方法注重人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围绕“读”这个共同的鉴赏学习方式展开,但各有侧重,循序渐进,达到在泛读、诵读、精读、美读中受到熏陶,进而积累古诗词鉴赏知识,积累审美体验,丰富学生语感图式的内容并初步感知古诗词的艺术美感和内在意蕴的目的。好的朗读,让人充分感受诗歌魅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吟诵通过音来感受和欣赏诗歌,吟诵训练是一种感性的直觉教育。它可以培养人们心中对诗词的直觉感悟能力,这种能力通过反复实践形成。

大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诵读的方式,基本可以体会古诗词所蕴含情感体验、审美体验。

古诗词的诵读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不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之余,随时都可以进行,简单方便。

古诗词的诵读需要安静的内心环境。在诵读古诗词时,由于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郎朗上口的特点,让诵读的人吟诵起来时很快进入诗词的情景当中,达到内心的平静。

通过大量的诵读古诗词,可以增强我们的语感,增强语文能力。有了语感,再去读其他类似的古诗词时就会更容易。

(二)“辨味”、“精思”、“比较

“辨味”、“精思”、“比较”,是指在对古诗词进行充分感受的基础上,抓住语感敏感点和古诗词的精粹之处分析诗词的炼字、情味、意蕴、意境、风格等,促进学生领悟诗词,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和鉴赏能力。

对于“辨味”、“精思”、“比较”的学习策略,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拈精摘要”。在古诗词的鉴赏中,应拈出人们最有感受和诗词最有审美价值的地方进行分析;第二,“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自主探究分析为主的方式,开放思维,得出有独特的审美判断、审美评价,对诗词中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质疑;第三,课外广泛参阅古代诗歌鉴赏批评理论,能大胆地对古代诗歌鉴赏批评理论进行运用。

1、“辨味”

“辨味”,以“味”论诗。是中国传统诗学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司空图提出“韵味说”,认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辨味,就是审美,是辨别诗中的情绪韵味。

古诗词鉴赏中“辨味”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反复咀嚼诗词,在语感直觉思维最充分的参与中初步形成对诗词整体情趣韵味的审美判断,或对诗词炼、意境、风格等某一方面形成感性的判断,比起诵读更精尽一步。

进行“辨味”,有三个要求:第一,语感的充分运用。让学习者基本上在直觉思维的作用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得出自己的见解;第二,随时写读书笔记,把自己最初、最敏锐、最强烈的感觉判断写下来,捕捉每一星一掠而过的灵感火花。记读书笔记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内隐的语感图式操作过程显得更活。

2、“精思”

“精思”,来自朱熹“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朱熹:“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15]

古诗词鉴赏学习中“精思”的学习策略指利用相关知识,对古诗词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探究。

“精思”,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对诗词作全面深入的理解,力求真正理解诗词的本意;第二,对诗词炼字的精妙之处进行深思分析,分析诗人写得精妙的理由。对字词的情味、意蕴、分寸、色彩、词性、音韵及在语境中的效果等进行深入品析、把握;第三,对诗词意境美进行整体赏析。运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意境理论和相关知识,从意象的审美!情感的浓淡、境界的高下、情景的交融等各方面品析探究;第四,对诗词艺术性的分析,对诗人艺术风格的评析。

3、“比较”

“比较”指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从某个鉴赏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问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比较鉴赏分析,从而使学生获得更深刻领悟的教学方法。

“比较”是通过打破原有语感图式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扩大、优化原有的语感图式结构的包容性,使主体语感图式的结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从而提高语感力,提高鉴赏力的重要方法。

进行比较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比较遣词造句的高下。在这点上,具体的操作方法可参考洪镇涛老师“加、减、调、联、改、读的语感分析操作方法,通过对古诗词词语的增删、改换等方法进行比较、推敲、揣摩、分析,进而领悟语言运用的妙处;第二,比较不同诗词思想境界的高下。这点应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既客观分析诗词中反映的思想内容,又通过“知人论世”,透析诗词中诗人的思想境界;第三,比较艺术技巧的高下及诗人艺术风格的异同;第四,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此外,要求学生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参考结合历代诗话中诗歌鉴赏批评理论,进行更有深度、广度的比较分析,从而大大提高语感力和鉴赏力。

(三)学习迁移

“迁移,即进行能力迁移训练。一般地说,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它活动的影响。在各种知识与技能

的学习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加强听、说训练,就能更快地提高读、写能力;而提高读、写能力也能促进听说能力提高。中国古代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说。中国古代语文教育重视“以读促写”。

在古诗词鉴赏中进行迁移训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以读促写”,通过古诗词鉴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第二,“以写促读”,通过写作能力提高,提高语感能力,促进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

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迁移训练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写作的内容围绕古诗词鉴赏教学,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写读书笔记,写鉴赏评论,描述诗词意境,扩写诗词,仿写诗词,与诗人对话交流,设计鉴赏导语,将诗歌进行改编等等;第二,能在写作中运用古诗词内容!鉴赏理论和术语,能积极地运用诗词创作有关艺术手法,,注意谋篇、炼字、含蓄、情景交融等等,在写作中磨砺语感;第三,注重长期坚持“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 尤其是长期坚持写读书笔记。

文献综述

[1]陈书录 中国文化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3

[2]新璋 诗词鉴赏[M].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1: 1

[3]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4]杜甫 《解十二首》《九家集注杜》卷三十 文渊《四

[5]杜甫 《水简严云安》《九家集注杜》卷十三 文渊《四

[6]年喜 在反中体会古诗词[J].文学刊,2002(5):90

[7]引自 龙协. 鉴赏文存[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524-525

[8]荣凑 诗词[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166

[9]维胜 诗词鉴赏三步曲[J].文教学通·高中刊,2003:47

[10]王立春 诗词教学初探[J].江教育学院学,2003(3):13

[11]吴战垒 中国[M].方出版社 1991:20

[12].中国学流[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15

[13].院校“古典诗词鉴赏的教学[J].焦作大学学,20082

[14]张晓.诗经三百篇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出版社,2007

[15]顾树.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下册[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17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57e3a06b4daa58da0114a83.html

《古诗词鉴赏 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