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歌谣

发布时间:2019-02-25 03:40: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清明节的歌谣

【篇一:第七节 民间歌谣】

第七节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是人民的一种口头创作,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鄄城文化底蕴厚重,且是艺术摇篮之乡,民间流传着很多有艺术价值的歌谣,堪称民间艺术的珍品。

一、时政歌谣

石仓峣峣泣孤城,倡和室威使者风。

君明臣忠传天下,万民歌颂孙伯灵。

(孙伯灵者,孙膑也。他平乱招将,传为佳话)

古道沟,真是神。地生全来天落银,四面八方都不妆,神沟两岸看春秋。 (马陵一战,齐军大捷,凯旋而归,孙膑与田忌大将军至冷家庄。令士兵所控的长十余里、宽数十丈的一条大沟。)

其一:

月厌河水向东流,渔家儿女驾扁舟;

水上荷花红艳艳,水里鱼儿成群游。

其二:

孙家花园月厌滨,四季风景最宜人;

蜂戏蝶舞百鸟鸣,不由想起孙老人。

(孙老人者,孙膑也)

以上,是对伟人的赞扬,也有对统治阶级的揭露与讽刺,如:盖楼的住土房: 盖楼的,住土房,织绸的,没衣裳。

种田的,吃菜糠,炸肉的,光闻香。

卖花席的睡土炕,抬花轿的死路旁。

日本鬼子喝凉水

日本鬼,喝凉水,打了罐子掉井底儿。

坐火车,摔断腿,坐海轮,沉海底儿。

坐飞机,摔个死儿,来到中国换炮子儿。

二、生活歌谣

懒老婆

紧打鼓,慢打锣,听我说那懒老婆。

不摸针,不摸线,起床太阳升高杆。

不梳头,不洗脸,抱着孩子换门串。

东家走,西家转,看看人家吃啥饭。

看见人家好吃的,口水流出三尺半。

回家去,想做饭,没有米,又没面。

锅台上,蚂蚁窝,案板上,鸡屎堆。

脏水缸里蛤蟆叫,锅底门前鸡下蛋。

家里烟火长不动,吃饭就往集上赶。

烧饼肉盒吃个饱,一腚蹲到戏台前。

嗑瓜子,她嫌慢,吃花生,带皮咽。

吐不出,难下咽,张嘴伸脖白瞪眼。

丈夫一见着了忙,请来华佗不给看。

一肚子苦水向黄河

石榴开花红似火,抬头看见娘家哥。

一度苦水无处倒,哭哭啼啼把话学。

自从出嫁把门过,日子苦得没法说。

丈夫吃嘴不干活,一天到晚光赌博。

奴家好心把她劝,他一天三遍打骂我。

白天叫我去下地,晚上还得去推磨。

推磨推到三更天,棉花车子等着我。

公婆好比两尊神,一步不到拐棍磕。

小姑是个活宝贝,公婆面前嘀咕我。

担起挑子去打水,摇着轱辘骂媒婆。

媒婆的肉,滚锅熬,媒人的骨头披着烧。

媒人的心,喂狼狗,媒人的舌头喂老雕。

哥啊哥,俺一肚子苦水向黄河。

三、爱情歌

光棍哭妻

正月里,锣鼓敲,无心的光棍好心焦。

低头落下伤心泪,我的贤妻哪去了?

二月里,是新春,贤妻撇下两条根。

行走不离跟着我,单等夜晚想母亲。

三月里,桃花落。清明节,把纸烧。

我往坟上添新土,父子三人哭荒郊。

四月里芍药开,俺把单衣取出来。

妻的花鞋柜里放,好像钢刀搅心怀。

五月里是端阳,麦子黄梢要进场。

往年都是同割麦,今年没人来帮忙。

六月里热难挨,我到外边做买卖。

一对儿女没人管,天黑赶回家里来。

七月里,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

双双对对都团圆,俺的贤妻咋不还?

八月里,月儿圆,西瓜月饼敬老天。

去年有你同圆月,今年没有月不圆。

九月里,树叶黄,秋风刮的阵阵凉。

有娘的孩子还好过,俺的孩子没衣裳。

十月里,北风多,邻居劝我再娶个。

就怕续房不贤惠,一对小孩受折磨。

十一月,冷冰冰,一夜哭到大天明。

没有娘楼上空,一对小孩受寒冷。

十二个月,整一年,好像妻子站面前。

伸出手去没拉住,想见妻子万万难。

二十岁大姐十岁郎

二十岁大姐十岁郎,夜夜困觉抱上床。

说他夫年太小,说他是儿不喊娘。

等到郎大姐已老,等到花开叶又黄。

小女婿

一个大姐本性焦,寻个女婿四指高。

跑到屋里老鼠咬,跑到院里老鸨叨。

大姐河里去洗澡,把他装到手提包。

小女婿出来河边玩,过来个蛤蟆搂当腰。

要不是大姐撵得快,就叫蛤蟆抱跑了。

(过去,唱坠子的艺人往往唱这样的小段,作为笑料) 寡妇上坟

小寡妇,好心焦,丈夫死了真难熬。

丈夫死了三天想,为奴上坟把纸烧。

头戴白,身穿孝,一根麻绳系在腰。

白白裤腿扎白带,白白小靴三掸三毫。

左手掂着金箔纸,右手拿着一把掀。

走得快了怕人笑,走得慢了怕人看。

不紧不慢到坟前,双手打着明火镰。

哭声地来哭声天,哭声丈夫咋不还?

人家得病都会好,你怎病舍了俺?

今儿给你烧了纸,俺回娘家再不还。

裹脚苦

裹脚苦,裹脚苦,八寸裹成三寸五。

又伤筋来又伤骨,一步不了一虎虎。

要是遇上慌乱年,一命交天坐着哭。

四、礼仪歌

摆供歌

大年三十敬神灵,

手洗干净来摆供。

一碗摆的是大肉,

一碗摆的是馒头。

十碗供菜摆的全,

又摆花糕圆又圆。

烧高香,烧金箔。

鞭炮响,花纸落。

一家人把头磕。

磕得老天笑呵呵,

一年四季保佑着。

祭灶歌

清早起来进厨房,

我问灶君可安祥。

保佑锅里有啥饭,

保佑屯里有余粮。

保佑我的亲生子,

保佑我的婆母娘。

手捧明香双膝跪,

灶君送到明路上。(还有拉床歌等)

五、劳动歌谣

拉起咱们的夯

打夯的同志们呀,拉起咱们的夯呀,

一夯一夯地打呀,打得平又光呀。

同志们虾虾腰呀,夯才打得高呀。

掌夯掌得稳呀,夯才能把得准呀。

掌夯掌得正呀,越打越平稳呀。

苦干两个月呀,旱涝都结角呀。

苦干六十天呀,咱们把家还呀。

回家去生产呀,用水来浇田呀。

(对花歌,新旧十二个月,都可以是打夯歌。)

六、其他歌谣

其他内容的歌谣,更是举不胜举,其中以儿童最多。

1、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不下来。

叫小妮,抱猫来,吱溜跑了。(此歌谣,逗小孩玩而已)。

2、筛罗罗,打堂堂。

磨麦麦儿,看姥娘。

姥娘没在家,气的妗子呱嗒嗒。

呱嗒屎茅里,吃得饱饱嘞。

呱嗒粪坑里,吃得撑撑嘞。

呱嗒到床底下,露个小尾巴。

一薅,吱哇,一薅,吱哇。

3、教你个曲你别忘,你爹背着你大娘。

背到家西,摔的呱唧,背到家东,摔的咕咚。 一背背到临浦西集,坐下就看玩把戏。

一看看到天黑,连个热屁都没得。

4、小麻嘎,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烙白饼,蘸砂糖,媳妇媳妇你先尝。

我到家北看咱娘,咱娘变个屎壳郎。

嗡嗡嗡,到北京,北京是个好年景。

十个麦穗打一升,磨成白面白生生。

做成好馍暄蓬蓬,吃到肚里饱登登。

(也是儿童的催眠曲)

其他歌谣还有颠倒话,胡砍砖,十八扯等。

颠倒话

说你诌,你真胡诌,大年三更立了秋。

东西街,南北走,出门见了人咬狗。

拿起狗来砸砖头,砖头咬住狗的手。

村西一棵大柳树,结的葚子黑糊糊。

拿起鞭来用棍打,落了满地辣萝卜。

【篇二:清明节经典诵读主持稿】

清明节经典诵读活动主持稿

女:敬爱的老师们!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女:打开中国历史的篇章,每一个节日都浸透着东方文化灿烂的文明,每一个节日都闪烁着神奇的民族凝聚力量。

男: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清明以春回踏青的悠扬,以思念感怀的委婉向文明走来,诉说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渊源和精粹的人文精华。 女:春风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

男:无限哀思无限情,清明时节祭英雄。

女: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男: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女:历史将革命的接力棒传给了我们这一代人,

合:我们要让先烈们 用鲜血染红的旗帜 永远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 马楼乡中心小学清明节缅英烈、祭先祖经典诵读活动 合:现在开始!

男:苍天流泪,松柏动情。

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用最诚挚的心情默哀30秒, 合:全体起立,默哀开始!(主持人默数)

男:此时此刻,我们心潮翻滚,

女:此时此刻,我们思绪万千。我们缅怀,缅怀祖国春天的缔造者, 男:我们悼念,悼念敬爱的革命先烈。下面有请三年级马先浩、张亚欣等同学带来的《清明时节诵英雄》。

男:三月,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女:三月,我们怀着对清明的种种情思,缅怀先人。

女:下面有请四年级王雪、娄泽凡等同学带来的《缅怀先人组诗》

男:无数英雄儿女流血牺牲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伴着春雷,一起悼念,一起为中华儿女祈祷!

女:有请五年级王艳婷、张辉、张艳茹、马正硕等人带来的《祈祷》

女:雷锋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为党、为国家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男:下面请欣赏一年级二班带来的《给雷锋叔叔的诗》。

男:清明节在古时候叫做寒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直流传至今,下面请欣赏由二年级一班带来的《途中寒食》。

女:我们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我们都有一颗爱中华的心,下面请欣赏由五年级张辉、马正硕等同学带来的诗朗诵《中华颂》。

男:在那血雨腥风的艰苦岁月,红军战士们用浩然正气书写激动人心的不朽篇章,走过二万五千里的路程,下面请欣赏由四年级同学带来的《长征》

女: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天的气息渐渐浓郁,你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吗?下面请欣赏三年级同学康雨彤、魏欣等人带来的《春韵》

男:说清明,话清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关于清明的话要说吧,这不,二年级李慧静、吴兆荣等同学给我们带来了快板《话清明》

女:最纯真的声音莫过于童声,最动听的歌谣莫过于童谣,下面请欣赏一年级同学带来的《清明童谣》

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请欣赏五年级同学带来的《革命诗歌》

女:人间最美四月天。杨柳堆烟,风景迷人。此情此景,你是否有许多感悟呢?下面请欣赏二年级二班全体同学带来的《感悟清明》

男: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历史将英雄记住,我们把英雄歌颂。请欣赏三年级带来的《英雄赞歌》

女:我们不能忘记那些英雄用生命和青春谱写的歌,我们也不能忘记,英雄们倒下了,挺起的是一座座丰碑,请欣赏四年级同学带来的《在英雄纪念碑前》。

男:我们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村庄,我们在村子里,比邻而居,安居乐业。请欣赏一年级二班带来的《村居》

女:大家都知道九九重阳节要登高,可你们听说过清明节也要登高远眺吗?请欣赏二年级同学带来的《清明后登城眺望》

男: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国的国粹,自古文人墨客,以作诗填词为乐。下面请欣赏由四年级王雪、吴子润带来的《诗词接龙》

女:清明节是个特殊的节日,我们借景抒情,抒发的是感激之情,抒发的是爱国情怀。下面请欣赏由五年级同学带来的《清明有感》

男:我们生活在同一面五星红旗下,我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 女:所以,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更加繁荣,请欣赏由四年级和五年级共同带来的《少年中国说》

男:灿烂的文化丰盈着我们的童年

女:沁人的书香浸润着我们的成长。

男:祖国文化博大精深

女:经典诗文源远流长

合:让我们和经典为伴,让我们与诗词共舞

女:感谢同学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

男:老师们,同学们,马楼乡中心小学清明节缅英烈、祭先祖经典诵读活动到此结束

合:谢谢大家!

【篇三:清明节的诗歌】

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清明节的来源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今天,在清明节风俗中,沿袭下来的似乎只有扫墓了,其实,清明节还有一些老讲究呢。

戴柳

过去扫墓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戴柳。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的柳文化,有插柳于坟的,也有折枝插在门前的,还有将柳条插在轿子或者儿童衣襟上的,因为柳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试想,今天扫墓的人们如果都有插柳种树的习惯,年年清明,不知道要染绿多少荒山。

烧包袱

所谓包袱,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在南纸店买来所谓包袱皮,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烧香秉烛,行礼后在门外焚化。试想,现在的人们如能根据自身情况和时间安排,认同一些在家中祭奠的旧俗,可能就会大大缓解每年扫墓路上的拥堵,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

吟诗

曲水流觞曾是上巳日的主要活动。觞就是杯,让杯子从水的上游顺水漂流,流过宾客面前时,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后吟诗作赋。历史上王羲之、谢安等人曾有一

次著名的兰亭修禊活动,《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次集会所作诗词写的序言。试想,每年清明,在民众中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必然能使他们更加热爱民族文化。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各地过清明】

清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习惯称为鬼节。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1、山西南部地区,人家不论贵贱贫富,上坟时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后代都在怀念祖先。北部地区上坟多是男子的事情,妇女一般不到坟莹。大同、平遥等地,是日傍晚,旧俗妇女们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

2、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3、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4、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

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5、清明节,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6、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清明节诗歌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5a121a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7.html

《清明节的歌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