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16-01-10 08:11: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

彭恩胜 胡振宇

(江西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4

[ ]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内在诉求。但是,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片面性、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低效性、多元思想文化交锋的解构性、社会行为失范现象的侵蚀性等因素影响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必须结合高校的特点,坚持宽阔的视野、全新的思维,抓协调,形成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整合力;抓队伍,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凝聚力;抓阵地,增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辐射力;抓机制,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控制力,从而巩固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关键词]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3)规划项目“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13KS08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University

Peng En-Sheng Hu Zhen-Yu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Jiangxi 330004)

Abstract: The security of Ideology in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ecurity of national ideology, is the need to ensure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of running colleges, is the inherent demands of cultivating qualified socialist talents. However, the factors such as one-sided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ological work, low efficiency of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ideology, the digestion of multipl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the eros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social anomie which influences the security of ideology in university. To do the ideological work well, we must form the ideology safety-integration with coordination, strengthen the ideology security task cohesion with catching the team, enhance ideological work safety radiation with grasping position,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work safety control with grasping mechanism.

Key words: In University; the Security of Ideology; Influence Factors; Countermeasure

2015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1]这一重要论断既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提出了要求,也为其指明了方向。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不仅承担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使命,而且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政治素质。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于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现实需要,也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内在诉求。

1.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不受侵害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的安全、政治信仰的安全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制度稳定和社会安全团结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和灵魂,它能够起到较强的政治认同、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柱作用,能够促使社会价值观、政治观趋于稳定。反之,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那样“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2]习近平同志在今年1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故然,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考量。而高校已成为社会思潮的集散地,是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是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战场,是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走向新境界的主渠道。高校教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者,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高校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群体。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关乎着旗帜、道路、国家的政治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

高校是传道授业的基地,是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高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迫切要求,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深化高校改革的内在需要。在高校,无论是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还是学术研究和思想宣传,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都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不动摇。目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行,经济全球化在趋势中翱翔、文化多元化在激荡中交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等特征。在这一时期,高校师生能否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不良观念的侵扰,能否把党和国家的先进思想观念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能否在高校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尚和情操,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高校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在坚持什么、巩固什么、发展什么、反对什么、警惕什么等原则问题上,必须举旗帜、指方向、亮底牌、点要害,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事关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重大使命问题。

3.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内在诉求

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同构成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基本职能,是主体功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校所要面对、思索的基本命题。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培育合格人才的基本条件,它有助于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抵制各种错误意识形态侵蚀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判是与非、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防止“幼稚病”、“色盲症”、“软骨病”。但是,各种社会思潮在高校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高校师生在思想认识、观念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多样性、独立性、多变性进一步突显,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能否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贯穿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条红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能否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贯穿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始终,关系到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和接班人的核心问题。

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1.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片面性

高校是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阵地。然而迄今为止,虽然高校形成了以党委领导下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仍有一些高校党委对于为什么要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目的是什么还缺乏一种理性的认识,未能正确理解或处理好高校持续发展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关系,只注重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战略规划,强化教学科研建设,而忽视了或弱化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部分二级学院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组织没有配置相应专职人员,没有配足专用资金。他们往往不愿意多花时间、多花精力组织广大教师去探索“形而上”的真理,而宁肯去追求“形而下”的“实惠”,仅仅强调专业建设,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悬空化。部分教职工只关心自己的福利、个人的升迁,也只关心自己的兴趣,而很少关注学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一些学生对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存在偏见和误解,采取消极应付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造成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边缘化。此外,少数高校认为意识形态工作仅仅是宣传部、团委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事,而与其他部门和教师无关。正是在这些思想认识的误导下,不同教育主体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很难形成教育合力。

2.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低效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不断优化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但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中主要存在庸化、僵化问题。“庸化”是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者根据现实需要引经据典,把意识形态中某些“语句”当作标签,随处乱贴。高校意识形态主管部门或教学部门中有些工作者,缺乏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底,没有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能力,在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内容上,只会唯书唯上,简单机械地照抄照搬,“把本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由于实用性强加于马克思主义,而本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而由于价值取向加以抛弃,为实用寻找理论依据。‘僵化’是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者将意识形态工作僵化为空洞的政治口号和枯燥的理想说教,体现为无处不见的‘假’、‘大’、‘空’话语说教方式。”[3]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长期以来,灌输法一直是被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采用的主要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增强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待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部分高校宣传教育工作者则是只“备书”、只“备理论”,脱离生活、脱离实际,忽视和解构着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而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有效性。

3.多元思想文化交锋的解构性

当今世界是一个由互联网构筑的信息化世界,互联网的裂变式发展和广泛性应用,不仅昭示着科学技术发展的辉煌成就,而且对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高校是意识形态交集的前沿阵地,必然有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先进的与落后的、正确的与错误的思想舆论相互交集、相互交锋。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传统意识形态与现代意识形态、国内意识形态与国外意识形态、东方意识形态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并存的格局。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多种思潮相互激荡,如西方宪政民主、意识形态虚假论、意识形态终结论、普世价值论、意识形态淡化论、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都有自己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主张。但是,由于高校学生世界观尚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各种社会思潮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辩证的批判眼光,因而在对待这些错误社会思潮的态度上缺乏理性认识。同时,对高校教师的影响力不容小觑,高校一些学科领域和部分学者盲目迷信西方学术理论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热衷于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解释中国现实,解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销蚀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4.社会行为失范现象的侵蚀性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其所处环境是相互作用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有助于塑造和优化环境的同时,也受到其环境的影响。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健康向上。无论是人们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热情、遵纪守法意识大大增强,还是一个个“最美”故事,成为推动社会前行的正能量,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彰显着社会进步。然而,社会转型期的高速新陈代谢,失范现象也随之裹挟而至。在政治生活领域中,一些党政官员、职权拥有者,在合理合法的外衣掩护下,权力发生了“异化”和“畸变”;在经济生活领域里,欺诈、诋毁、贬低、引诱、胁迫、虚假广告等造成了一系列诚信危机,背离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在思想文化生活领域里,信仰危机、精神缺钙问题问题突出;还有知识领域失范、治安领域失范以及风气失范等现象……一系列政治丑闻、社会心理、道德逻辑、文化操守等基本底线的失守和沦陷,也一次次触痛高校学生的心灵,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绊脚石。

三、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面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以宽阔的视野、全新的思维方式,审视这些挑战,积极探索不断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有效措施。

1.抓协调,形成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整合力

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高校党组织要有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的担当意识,围绕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强化艺术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高校党委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领导核心,需要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问题的调查分析能力、洞察预测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持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分析,确保对高校思想动态的准时、准确掌握。高校宣传思想部门,要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到党管宣传不能变,高校媒体作为党的喉舌性质不能变,打造具有高校特色、高校风格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充分发挥党委协调各方的作用,形成在党委领导下,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学校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组织实施,党政配合、上下联动,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不断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实效性。

2.抓队伍,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凝聚力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是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实现执政目标、体现执政水平的基本队伍。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必须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建设好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品牌代言人,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当前,要切实加强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直接领导,积极充实人员配置、落实教研经费,加大培训和培养力度,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促使思政课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路人、践行者。二是建设好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骨干力量,在高校育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高校必须统一认识、整体规划,多措并举、精选优培,使这支队伍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他们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三是建设好一支懂理论、重实践的红色社团队伍。高校学生社团是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在加强高校学生社团队伍建设中,高校务必引导学生,按照社团章程要求,成立各种协会、学会,并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等活动;要加强工作指导,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把握正确方向;要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通过学生红色社团,凝聚更多学生,使社团聚集在党团组织周围。

3.抓阵地,增强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辐射力

高校具有思想解放、学术自由、价值多元等特点,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阵地建设至关重要。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建设方面,重点抓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强交流平台建设。讲座、论坛、学术交流会是高校教授和专家传播知识,教师与学生扩展视野的重要渠道。为了确保讲座与论坛等活动的政治性,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审批制度,有序管理论坛、讲座、研讨会等活动,确保高校所有类似论坛的阵地都讲政治,而不给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提供传播渠道。二是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建立一批具有鲜明特点的主流意识形态网站系统,加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优秀理论成果数字化进程,开辟网络平台栏目,唱响网络主旋律;落实高校校园网络管理责任制,改进校园网络用户实名注册制,切实抓好网络课堂、网络社区、微信、微博等的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工作的管理,杜绝不良网站侵袭。三是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加大高校校园文化设施的经费投入,将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寓于高校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中。同时,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之中,突出校园文化的思想内涵,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培育一批深受师生喜爱的校园文化品牌,使校园文化阵地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从而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辐射力。

4.抓机制,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控制力

无数事实表明,高校不是一片净土,而是不同思想相互碰撞的汇集处。在这种现实境遇下,高校应当抓好机制建设,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控制力。一是要建立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防范机制。始终不渝地加强组织领导,在顶层设计、科学谋划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在健全组织、凝聚人心上下功夫;毫不动摇地提升师德师风水平,在理论学习、搭建平台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生心理预防,在档案记录、心理发展上下功夫,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要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应急机制。需要建立意识形态安全监测系统,定期召开教师或学生舆情分析会;根据舆情研判结果有针对性做好预案准备;成立危机管理或突发事件处理领导机构,负责处理意识形态的安全危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科学迅速地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三是打造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保障机制。高校要确保物质投入,根据学校规模和实际工作,划拨出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作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渗透工作,做到专款专用,常投常有。高校要确保人力投入,根据学生的数量和学校的特点,组织一定数量的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者。此外,探索建立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量化机制,对各级领导、职能部门、思政课教师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并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3] 刘爱莲,彭恩胜.再论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维度[J],云南社会科学2009(4):56.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4b71c77cd184254a353520.html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