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一团征战纪实(十二)

发布时间:2018-09-03 11:19: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一团征战纪实(十二)

刘伯承:麻雀战是七七一团发明的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 周年

  麻雀战,麻雀战,神兵像麻雀千百万;东边飞,西边闹,“啄”得鬼子团团转。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翻!

  麻雀战和地道战一样,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常用的以弱胜强、集小胜为大胜的游击战法。

  抗日战争中敌强我弱,各地的游击队无法与敌人正面力拼,于是便像麻雀那样骚扰敌人。部队化整为零,编成若干战斗小组,忽来忽去,忽聚忽散,主动灵活,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战士们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纱帐里。

  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枪,避实击虚,出敌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敌人,一阵猛打。敌人反击时,他们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他们又呼啸而来,枪声四起,杀声遍野。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陷入吃又吃不好、睡又睡不香、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麻雀战主要在山区丘陵实行。那里地势复杂,道路崎岖,根据地军民熟悉当地情况。日军则因人地生疏,只能在大道上徘徊挨打,对游击队无可奈何。

  “麻雀战”是谁发明的?1938 77 日,刘伯承在《一二九师抗战一周年战术报告》中,称赞七七一团的范村战斗“发明了麻雀仗”。从此,“麻雀战”成为抗日军民的一种战术,被迅速推广,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范村战斗是七七一团一个连以“麻雀战”的战术,同日军步、骑、炮兵共600余人(6 门炮)对抗,一天打了6 个小时,毙伤敌100 余人,击毁汽车l 辆,我军无一伤亡,打了一场漂亮的消耗战。这一仗,成为晋东南前线正规部队打“麻雀战”的先例。八路军一二九师对此战给予高度评价,刘伯承师长觉得这种作战形式与麻雀的活动很相似,就总结定名为“麻雀战”。并说,“这是我们七七一团发明的作品”。此后,这种打法就在八路军各部队广泛运用。

  七七一团今何在?1949 1 月,七七一团整编为十七师(现农六师)四十九团,进军新疆后曾驻守迪化(乌鲁木齐)。1953 年整编时,这个团的一个营调国防十二团,其余指战员留在了农六师,原四十九团政治处主任赵予征任农六师政治部主任。

  七七一团是一支老红军部队,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 年的黄麻起义。部队历经工农革命鄂东军、红十一军三十一军师、红一军一师、红四军十师、红四方面军二十五军七十三师的番号演变。

  1933 7 月,在川陕根据地整编为三十一军九十一师。1937 8 月,为了抗日,红四方面军的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在山西三原县整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仍由原九十一师师长徐深吉任团长。后来,七七一团组成一二九师新四旅时,徐深吉任旅长。

  范村“麻雀战”的战斗过程是这样的。

  1937 11 月。七七一团根据一二九师的部署,由团长徐深吉率该团二营到太谷以南、同蒲路以东范村地区开展群众工作,准备袭击日军。七七一团二营的行动,引起太谷城内日军的注意,他们侦察到范村和我部队的情况后,企图出击。

  11 26 日拂晓,天气晴朗,但有点西北风,阵阵寒风刺骨。我军部队拉到山上,准备迎击敌人。太谷之敌出动了步兵500 余人、骑兵百余,携带炮6 门、汽车2 辆,向范村进犯。由于部队抗战以来连续作战多次,兵员尚未得到补充,无论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劣势,不可能吃掉这股敌人。因此,部队决定以一个连的兵力打消耗战,采用消耗敌人的战术。二营主力由范村撤到东面山梁子上,如果敌人上山,则相机打击敌人;派出八连对敌人进行运动防御,诱敌进山沟打消耗战消耗敌人。具体战术是:一个排在下面诱敌深入,两个排分成为35 人为单位的战斗小组,埋伏在敌人前进路左侧山坡上,以冷枪射击杀伤敌人。

  这时候,部队已经摸到日军进攻的战术特点,当进攻某一阵地时,日军依仗其军事优势,非攻下不可。我军则是依靠火力准备,无还击时就前进,遇到还击时,则停止前进,再用炮火轰击,直到无还击时再前进。

  抓住敌人这一特点,七七一团二营用一个排在正面诱击敌人。等敌人接近200 米左右,突然用火力袭击杀伤敌人,当敌人展开火力还击时,就隐蔽撤退,到后面占领新阵地。就这样多次反复,我军牵着敌人的鼻子一步一步地深入,让战斗小组一枪一枪地杀伤敌人。

  上午9 时许,敌人十分嚣张,步骑炮兵600 多人的部队采用行军纵队,如同一般行军,不派侦察警戒;前面打响了,后面部队集结成集合队形,这是欺负我军没有火炮。敌人一路行军纵队大摇大摆地向范村走来,二营八连一排在范村西北占领阵地。当敌人距离200 多米时,伏击的战士一个排子枪撂倒四五个敌人。敌人就地散开进行还击,步枪、机关枪、掷弹筒、火炮一齐向我开火,但未敢发起冲锋。同时,敌人骑兵五六十名向范村南前进。团长徐深吉估计敌骑兵可能迂回范村,就指挥部队从村边隐蔽地撤退到范村东边占领新的阵地。敌人见没有还击,便向范村内一边打枪一边探头探脑地前进。当敌人继续前进到村东500 多米的小山前面,突然遭到猛烈的阻击,我军轻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撂倒敌人十几个。敌人就地展开还击,机关枪、步枪、掷弹筒一齐开火,接着炮兵也开火了,枪炮声在山谷中响成一片。敌骑兵也来到村东边,这时候阻击部队又隐蔽地撤到北田受村西新阵地。敌人又打了一阵枪炮未见还击,又开始前进。我正面分队又撤到北曲河村西新阵地对抗,敌人恼怒地开始追击。这时,八连二、三排各个战斗小组埋伏在北曲河北面山坡上,对进犯之敌展开了“麻雀战术”进行侧面射击,不但敌人的先头部队遭到打击,而且后续部队也同时受到打击。一排牵着敌人的鼻子在北田受、北曲河、西曲河、东曲河直至五公村山沟里,一步一步地诱进十来里路,打死打伤日军100 余人,打坏汽车1 辆。战斗到下午3 时,敌人收拾了尸体和伤兵开始撤退。七七一团二营各战斗小组继续侧击敌人,正面诱敌深入的一排跟踪追击,直追回到范村。敌人在范村抢走了老乡的几辆大车和十几匹骡子,把伤兵和尸体拉回太谷城去了。

  这一天打了6 个小时,敌人打炮弹200 余发,而七七一团却无一人伤亡。

  “只听敌人炮声响,未见我军有伤亡,消灭敌人保自己,这次战斗真漂亮。”当战斗报告到师部,刘伯承师长表扬了七七一团二营,称赞这是一次典型的消耗战,消耗了敌人,保存了自己,并对这次战斗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麻雀战”。

  “麻雀战”就从此进一步传开了。

  当时的团长、后任新四旅旅长的徐深吉说,打游击战是红军起家的拿手好戏,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期以后,主力红军集中打运动战和阵地战,对游击战争就生疏了。现在进入敌后抗战,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和“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开始学习游击战争。这次战斗,是我们重新学会打游击战的一次很好的尝试和锻炼。

踏着英雄的足迹——访“襄阳特功团”

  

猎猎军旗下,巍巍军阵中,有一支驰名中外的英雄团队——“襄阳特功团”。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这支在抗日战争烽火中诞生的英雄团队,现如今已成为全军预备役通信部队的佼佼者。

数十年南征北战,几万里纵横驰骋,

与铁与钢为伍,与血与火结缘,烟熏血染的战旗连着流光溢彩的锦旗,叱咤风云的战斗接着气吞山河的决战,“襄阳特功团”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该团的前身是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支队一大队(八路军七七一团第四连扩建)。从诞生的那天起,这支英勇的队伍如同出鞘之剑,所向披靡。

在抗日战争中,该团紧随刘邓首长转战太行,挺进中原,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与日、伪军进行了数十次艰苦卓绝的殊死较量,为保卫根据地、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解放战争中,该团跃进大别山,转战冀鲁豫,驰骋中原,会战淮海,强渡长江,进军大西南,辗转数万里,征途遍及11个省,先后参加了陇海、定曹、豫北、上党、襄樊、淮海、成都等著名战役,经历了大小数百次战斗。特别是在襄樊战役中,以“刀劈三关”(连克琵琶山、真武山、襄阳西门三个重要关卡)的豪迈壮举,被中原军区授予“襄阳特功团”光荣称号。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该团在充满悲壮色彩的朝鲜战场上,历时三年零一个月,先后作战71次,歼敌7158名,涌现出二等功以上模范人物153名,二等功以上集体27个。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杨春增还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共和国英雄”称号。

在和平建设时期,一茬又一茬官兵始终高举鲜艳的“襄阳特功团”旗帜,把“刀劈三关”精神演绎得出神入化,始终表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坚强意志。在练兵场上,官兵们坚持以实战为背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苦练打赢本领;国防施工战场上,官兵们战严寒、斗酷暑,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该团官兵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谱写出了一曲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壮歌。

1991年和1998年抗御特大洪涝灾害中,该团官兵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与洪水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共救出和转移群众4000余人次,背运沙土60余万方,封堵决口、管涌和排除险情47处,捍卫了滁淮河和长江大堤的安全,先后两次被南京军区评为抗洪救灾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所属五连创造了连续30多年无政治事故的纪录。1995年,中央军委授予其“基层安全保卫工作模范连”荣誉称号。江泽民、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浩田等党和军队领导人先后多次到该团视察,勉励官兵发扬“刀劈三关”的英雄精神,在新的征途上争取更大光荣。

19981122日,是“襄阳特功团”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遵照中央军委命令,该团由野战部队的步兵团改编为预备役通信团。

这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这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新考验!

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为了英雄团队的旗帜更加鲜艳,“襄阳特功团”的传人们依然保持着战争年代那么一股革命加拚命的战斗精神。

该团组建之初,除了有26名现役官兵,几乎一无所有。面对各种困难,全体官兵同舟共济,艰苦奋斗。经过近7年的努力,该团的基础设施建设,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基本实现了营院环境园林化、教育训练基地化、专业教学模拟化、学习办公网络化、武器装备现代化、作战指挥自动化、部队管理正规化。

在加速团队战斗力生成过程中,团领导机关坚持以实用、管用、急用三省吾身。近4年间,他们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团首长机关带一个营兵力的快速动员集结或野战通信枢纽开设综合演练,以此来全面摔打和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去年6月,他们完成的由总参通信部、动员部赋予的野战通信枢纽综合演习,总部、军区领导机关和全军预备役通信系统的有关单位领导观摩后,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该团“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快速动员集结能力和遂行作战任务能力已经初步形成。”

短短七年间,该团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先后被军区司令部、政治部通报表彰为预备役部队建设先进单位;被江苏省军区表彰为先进团党委、学雷锋先进集体、正规化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被江苏省表彰为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被常州市评为“双三好”单位、文明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襄阳特功团”光荣旗帜依然迎风招展,“刀劈三关”的伟大精神依然在激励着它的传人。

35师简要沿革

一、35师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军区石志本支队,194510月改番号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旅; 19485月,改称为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旅;

49团:由太行军区32团改称。其沿革依次为先遣支队1大队(3867714连)、先遣纵队2团、新1132团、太行4分区基干团、32团。48749团被中原军区授予“襄阳特功团”称号,其1营被授予“襄阳营”称号。

50团:由太行军区46团改称。该团于19453月,太行军区以黎城地区部分游击武装和武工队合编。

51团:由太行军区52团改称。该团于19453月,太行军区以潞城独立营扩编。

二、19492月,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

三、195012月,奉命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改番号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

四、19544月,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三十五师的番号;

五、198510月番号撤销。步兵第103团改隶步兵第34师。

1235师简史

原陆军第35,前身系45年以石(志本)支队为基础组建的晋翼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7.

48年改称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7

49年编为第2野战军1225

51年随军入朝作战,改称志愿军3兵团第12军第35

544月回国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2军第35,该师下辖步兵第103,104,105团和炮兵团,进驻江西上饶,担任机动作战任务.

54年夏该师奉命组建炮兵第316,11月师组建三七高炮营.

6010月该师105团调南京军区组建防化16.

61年春,该师奉命组建新步兵第105.11月该师随军移防苏北,担任守卫苏北海防的任务.

62年奉命组建步兵106.

6410月工程建筑第139,141团划归该师领导.

678月该师随军赴安徽执行"三支两军"的任务,该师进驻安徽芜湖,安庆,马鞍山等地.师政委于永贤兼任安徽省芜湖革委会主任

6711--684月师高炮营配属高炮66师参加"抗美援越"战争.

682月该师留守苏北的105团划归60181师领导.

696,炮兵316团改番号为35师炮兵团,同年冬步兵106团改番号为105.

72年该师调防安徽滁县,执行机动作战任务.

75年该师103团进行了"加强步兵团对坦克群进攻研究性演习"并受到了李达副总参谋长和南京军区主要领导的检阅.

789月该师移防江苏徐州,执行防御作战任务

79--84年该师抽调1000多名干部战士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84年该师在安徽宿县,砀山,萧县和淮北市进行了简编部队按战时编制动员预编满员工作.

85,在大裁军当中,该师番号撤消,35师师部为基础组建12集团军炮兵旅,103团划归1234师建制,104团为基础组建12军工兵团,105团机关和师直通讯营编入12军通讯团,师炮兵团划归12军炮兵旅建制.

该师英模单位:

35103团襄阳特功团

351031 襄阳登城第一营

351044 巩固模范连

3510444 二级反坦克英雄班

351036 安全保卫工作模范连

351039 钢铁第9

351059 尊干爱兵标兵连

35 79--85年连续被评为"安全师"

七七一团作战序列

1938

386

政治委员陈再道王新亭(后)曾传六(?) 副旅长许世友

参谋长 李聚奎 政治部主任王新亭(兼) 副参谋长周希汉 政治部副主任周光坦

组织科长 鲁瑞林 教育科长黄 民运科长周发田 敌军科长鲁加汉

771团(7月编入独立旅)团 徐深吉 政治委员吴富善 副团长吴诚忠 参谋长郑行衢 政治处主任 吴富善(兼)

772 长叶成焕易良品(代) 政治委员肖永智 副团长易良品 参谋长王波 政治处主任肖永智(兼)

补充团(19381月成立)团长韩东山 政治委员丁先国 副团长余伦胜杨宏明 参谋长周希汉政治处主任 鲁加汉(后) 丁先国(兼)

19388

386

政治委员陈再道 王新亭 副旅长许世友参谋长 李聚奎 政治部主任 王新亭(兼) 副参谋长 周希汉 政治部副主任 周光坦

组织科长 鲁瑞林 教育科长黄 民运科长周发田 敌军科长鲁加汉

771团(7月编入独立旅)团 徐深吉 政治委员 吴富善 副团长 吴诚忠 参谋长郑行衢 政治处主任 吴富善(兼)

772 长叶成焕易良品(代) 政治委员肖永智 副团长易良品 参谋长 政治处主任 肖永智(兼)

补充团(19381月成立)团长韩东山 政治委员丁先国 副团长余伦胜杨宏明 参谋长周希汉政治处主任 鲁加汉(后) 丁先国(兼)

独立旅(19387月,由第771团、东纵2团和抗日独立第2师合编为独立旅。不久就与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合编为青年抗日纵队)

陈再道 政治委员宋任穷 参谋长卜盛光

青年抗日纵队(19385月段海洲部冀县青年抗日义勇军团改编为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同年8月,该纵队与独立旅合编为青年抗日纵队,下辖三个团)

司令员 段海洲 政治委员李聚奎 副司令员徐深吉 参谋长李茂思 政治部主任 吴富善

1 团长吴诚忠 政治委员王贵德 参谋长郑行衢 政治处主任夏祖盛

2 长郑炳银陈子斌(后) 王进前 政治委员 吴洪芳(后) 副团长 陈子斌 政治处主任 李松霄

3 团长李继孔 政治委员刘福胜 副团长廖仲符 参谋长张鹤声政治处主任 孙卓夫

19396月前后

青年抗日纵队

司令员 陈再道 徐深吉(后)政治委员徐深吉(兼) 副司令员 徐深吉 王近山(后)

参谋长 李茂思 政治部主任吴富善

771

团长 吴诚忠 徐绍华(后) 政治委员 王贵德 参谋长郑行衢 政治处主任张百春

2

团长 陈子斌 政治委员 吴洪芳夏祖盛(后) 副团长吴宗先 参谋长侯仁申

政治处主任 王成忠

3

团长李继孔 政治委员 刘福胜 桂承志(后) 副团长 廖仲符

19406月前后

4旅(19405月,由青年抗日游击纵队改编)

旅长徐深吉 政治委员 吴富善 副旅长杜义德 参谋长 李茂思 陈明义(后)

政治部主任袁鸿化副主任陈元龙 彭学桂 武装科长彭学桂(兼)副科长韩克华

组织科长刘盛 宣传科长 郑虎畅 锄奸科长寇庆延 敌工科长 廖截符

民运科长罗应田统战科长金冒克

771

团长徐绍华 政治委员 张百春 副团长贾建国 参谋长 周力夫 政治处主任

10团(原青2团)

团长 陈子斌 政治委员吴宗先 副团长 周其春 参谋长邓岳政 治处主任 沈钦尧

11团(原青3团)

团长李继孔 政治委员 桂承志 副团长程其准 参谋长 陈明春 政治处主任赖达元

1941年秋季前后

4旅(属冀南军区)

旅长 徐深吉 政治委员文建武 副旅长杜义德 参谋长 陈明义 政治部主任袁鸿化 副主任陈元龙

771

团长 徐绍华 政治委员张百春 副团长贾建国 参谋长周力夫 政治处主任吕琳

10团(原青2团)

团长 陈子斌 政治委员吴宗先 副团长周其春 参谋长 邓岳(刘岳?) 政治处主任 沈钦尧

11团(原青3团)

团长 李继孔 政治委员桂承志 副团长黄学义 参谋长 陈明春 政治处主任赖达元

19424月后

4旅(19424月与第4军分区遭敌合击;6月重建新4旅,辖第771团、第20团和骑兵团;11月旅机关与第4军分区机关合并,第771团归第4军分区,第20团归第1军分区,骑兵团直属冀南军区)

旅长 徐深吉 政治委员文建武 副旅长杜义德 参谋长陈明义 政治部主任袁鸿化 副主任陈元龙

771

团长 吴宗先 政治委员张百春 王进前(后) 副团长贾建国 参谋长周力夫

10

团长 向守志 政治委员曹光岩 副团长邓岳 参谋长陈明春 政治处主任 X怀全

11

团长李继孔 政治委员桂承志 副团长黄学义

19442

19458

19463

19477月,团长吴宗先、政委张世功、参谋长力夫、政治处主任。

冀南牺牲的县团以上干部烈士名单------摘自陈再道回忆录

易良品:原新七旅旅长、六分区司令员。

肖永智:原新八旅政治委员、七分区政治委员。

桂干生:原新九旅旅长、一分区司令员。

赵义京:五分区司令员。

李荣: 四分区司令员。

李忠: 二地委书记兼二分区政治委员。

杨宏明:原新九旅副旅长、四分区司令员。

李林: 原一分区司令员、25团团长。

王育民:津浦支队政治委员。

陈耀元:五分区副司令员。

夏祖盛:六分区副司令员。

王泊生:六地委副书记兼六分区副政治委员。

邓永耀: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

孙毅民:四分区政治部主任。

袁鸿化:四分区政治部主任。

刘诗松:新七旅政治部主任。

郑前学:一分区参谋长。

郭好礼:一分区参谋长。

耿钦德:一分区政治部主任。

陈元龙:新四旅政治部副主任。

张俊峰:五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赖勤: 冀南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

斐香斋:一分区路南支队司令员。

曾玉良:原冀南军区骑兵团团长。

肖显友:东进纵队作战科长。

荆维德:先遣队第二团团长。

许清: 东进纵队第三团副团长。

王陵: 冀南军区特务团政治处主任。

欧平: 冀南军区政治部教育科长。

马参: 冀南军区政治部保卫科长。

石嘉植:冀南军区政治部敌工科长。

夏一民:冀南军区供给部会计科长。

周力夫:新四旅771团参谋长。

毛少臣:新四旅771团供给处长。

陈子斌:新四旅10团团长。

桂承志:新四旅10团政治委员。

李继孔:新四旅11团团长。

程其昌:新四旅11团副团长。

夏全亮:新四旅11团副团长。

吕韵:新四旅11团参谋长。

李唐: 新四旅宣教科副科长。

郭政: 新七旅19团团长。

余保林:新七旅19团副团长。

李清德:新七旅19团副团长。

南寿芝:新七旅19团政治处副主任。

徐绍恩:新七旅20团团长。

李汉英:新七旅20团政治委员。

干:新七旅20团政治处主任。

孟夏农:新七旅敌工科长。

史钦琛:新八旅22团政治委员。

吴新之:新八旅22团政治处主任。

徐宝山:新八旅24团团长。

屈乾坤:新八旅24团副团长。

郝光: 新八旅24团政治处主任。

梅华樊:新九旅25团团长。

张云生:新九旅25团参谋长。

张智法:新九旅26团团长。

王明春:新九旅26团参谋长。

荣子文:新九旅27团副团长。

王顺平:新九旅27团政治处主任。

阎兆亨:新九旅筑先纵队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

王世杰:一分区基干团总支书记。

刘英: 一分区司令部作战股长。

李刺: 一分区政治部宣教科长。

张江声:二分区司令部股长。

李明德:二分区卫生处处长。

刘芹生:三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刘天才:三分区供给处政治委员。

邬泽远:三分区处长。

方思文:三分区今滏西支队副科长。

张金铭:三分区今滏西支队供给处长。

刘伯修:三分区今滏西支队敌工科长。

韩风: 三分区武工队政委。

周科榜: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长。

赵玉发:四分区机要股副股长。

李佐军:五分区司令部股长。

赖东卫:五分区卫生处政治委员。

温益祥:五分区供给处科长。

郭烈卿:六分区政治部敌工科副科长。

邵德普:六分区司令部股长。

张鼎铭:六分区司令部股长。

靳升云:六分区司令部股长。

张龙: 六分区卫生处政治委员。

荣连超:七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

程安然:七分区司令部副股长。

孙立民:冠县县大队大队长。

潘玉林:堂邑县县大队政治委员。

李辉路:莘县县大队副队长。

任明: 南峰县县大队副政治委员。

曹士襄:武邑县县大队副大队长。

范振汉:武邑县县大队副政治委员。

戚峰: 武城县县大队副政治委员。

杜平: 丘县县大队副政治委员。

乔继居:故城县县大队副政治委员。

高岚: 广平县县大队队长。

邱金池:永年县县大队政委。

张利民:清河县县大队队长。

此外,还有几个营长,都是老红军战士。

如:陈芳祯、曾林山、杨永涛、吴炳先、杨生芝等。

冀南党政群各界牺牲的领导同志也很多:

冯化宣:直南特委委员。

李礼: 冀南区党委委员。

刘铁之:原冀南行署秘书长。

高捷成:冀南银行行长。

贾庭修:冀南区党委妇委书记。

段孟青:冀南区党委巡视员。

董宁: 冀南二地委书记。

王青: 冀南五地委书记。

解蕴山:冀南一专署专员。

张化南:原冀南二专署专员。

李松霄:冀南五专署专员。

李著前:邯郸县委书记。

李九江:冀县县委书记。

刘漫谈:冀县县委书记。

张平: 武邑县县委书记。

信孟卜:武邑县县委书记。

何如之:宁南县县委书记。

苏本固:尧县县委书记。

刘正山:原任县县委书记。

郭志通:肥乡县县委书记。

门九敬:肥乡县县委书记。

张子敏:清江县县委书记。

任光亚:威县县委书记。

赵玉森:成安县县委书记。

郭企之:曲周县县长。

赵炳图:武城县县长。

李向农:原柏乡县县长。

马功岑:永肥县县长。

夏庆贤:巨鹿县县长。

赵选: 永年县县长。

刘忻(化名:杨化南):漳河县县长。

李平东:南宫县代理县长。

吉新起:南宫县代理县长。

王一夫:冀南区党委干部科科长。

马克昌:冀南区党委武装部科长。

张罕涛:北方局青委干部。

孙仰周:冀南《抗战》社社长

吴明: 冀南四地委宣传部长。

王启光:冀南五地委宣传部长。

樊振庭:冀南五地委宣传部长。

韩强: 武城工委书记。

赵亚人:三专署公安局长。

刘平: 四专署公安局长。

宁心力:四专署秘书主任。

王玉修:一专署秘书主任。

王肃武:冀南行署公安总局秘书。

梁振芝:武城县公安局长。

任瑞峰:清河县公安局长。

白公素:鸡泽县武装科科长。

齐谷生:边区参议会冀南办事处主任。

石太和:边区参议会参议员。

朱力伦:一专署武委会主任。

曾一: 而专署青救会主任。

潘宗正:巨鹿县救国会主任。

李竞进:新河县救国会主任。

王婉贞:魏县妇救会主任。

617

17师的前身是43年组建的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新编第4旅,后改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47210日编入陕甘宁野战军仍为新编第4旅,316日改称西北野战兵团新编第4旅,731日改称西北野战军新编第4旅,471011日编入新组建的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仍为新编第4旅,492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7师。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老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榆横、西华池、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三边、榆林、沙家店、延清、宜川、黄龙山麓、西府陇东、澄郃、荔北、西北冬季、春季攻势、陕中、扶眉、兰州、进军新疆等战役战斗。部队战斗作风硬朗,骁勇善战,战斗经验丰富,执行命令坚决,敢打硬仗恶仗,攻守皆佳,战斗力超强,是一野头等主力师。

49团的前身是红3191师,37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29386771团,后编入129师独立旅仍为771团,38821日编入八路军青年纵队还为771团,404月改称129师新编第4771团,4211月改称冀南军区第4军分区771团,43年调入新组建的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新编第4旅仍为第771团,后改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771团,47210日编入陕甘宁野战军仍为新编第4771团,316日改称西北野战兵团新编第4771团,731日改称西北野战军新编第4771团,471011日编入新组建的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仍为新编第4771团,492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749团。该团是红四方面军的老红军团队,战斗作风过硬,久经战阵,战斗力很强,是军、师主力团,也是一野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团队之一。

50团的前身是八路军第129386旅新编第1团,后改称第12938616团,42年夏改称八路军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第16团,43年调入新组建的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新编第4旅仍为第16团,后改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16团,47210日编入陕甘宁野战军仍为新编第416团,316日改称西北野战兵团新编第416团,731日改称西北野战军新编第416团,471011日编入新组建的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仍为新编第416团,492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750团。该团是有红军基础的冀南老团队,部队战斗作风硬朗,善打大仗恶仗,攻防兼备,战斗力很强,是军、师主力团,也是一野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团队之一。有“朱德青年团”的美誉。

51团的前身是4710月在山西省组建编成的晋绥军区补训团,482,编入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新4旅为第3团,492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751团。

六军十七师各团今何在?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的战斗序列中,17师被誉为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钢铁之师,这是一支由徐向前、李先念、刘伯承、邓小平、彭德怀、贺龙、王震直接指挥过的部队。其战斗历程可以追溯到192711月党领导的黄麻起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期间,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386771团、新4旅,参加过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兵团617师。1949年进军新疆。1953年集体转业,组建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6师。这个师,出了52位将军,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6师五家渠市中心有一条将军街,竖了52位将军画像的灯座。

617师进军新疆时下辖3个团,即49团、50团、51团。进疆初期17师在北疆地区开展剿匪反霸、建党建政等重任。

49: 1949年进疆,在北疆地区开展剿匪反霸、建党建政等. 1953年,部队整编,49团一部编为国防师,一部并入51团。

50: 这是一支最早进驻伊犁的解放军队伍。进驻伊犁后,这支劲旅立即担当剿匪反霸、建党建政等重任的先锋,19533月,50团部分指战员奉命组建50团农场,屯戍于伊犁河北岸至界梁子一带的广阔荒原,隶属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六师,1956年划归农业建设第四师,1969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统一番号,50农场改称农466团。目前,66团拥有总人口16000.

51: 这是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18个农牧团场中唯一与之有着直接隶属关系的团场。这支英雄的部队在完成了剿匪反霸、建党建政等重任后,1953年整建制就地集体转业,在蔡家湖垦区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屯垦戍边生涯。目前,103团拥有总人口近20000人,成为新疆有名的"瓜果之乡"

17师一样,原16师进驻哈密后,在积极进行剿匪反霸、建党建政等重任。1953年,16师集体改编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5师,师部驻哈密市。1963年,农5师师部迁至博乐市,现农13师即原16师的一部分。

618师自1949年解放西安市后一直驻守该市。195012月,18师被改编为公安第4师,脱离第6军建制。

另外,原6军骑兵团(国民党起义部队)进军新疆后,主要协助17师剿匪反霸。后划归5军领导。19523月,在新源县亘古荒原拉开了屯垦戍边的序幕.后直接隶属农4师管辖.目前,71团拥有总人口15000.

步兵第四师简史

这个师是1953年整编完成的.1949年初,第一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番号为第二军,其中独立第4旅改名第4,359旅改名第5.第六纵队改名第六军,4旅改名17.

1952-1953,驻疆部队大多改为生产建设兵团,只保留了部分主力部队为国防军,即第4师和第11(后来增加第6,7,8;后第7师改为武警机动师8660部队.)

步兵第四师的前身就是第二军第4师师部,下属三个团,10团由原第410,12团合编,11团由第5师三个团合编,12团由第617师三个团合编.所以,新的步兵第411团和12团都是红军团,前身分别是抗战初期的八路军717团和771(内有7694个连).

所以胡筱龙的第12团是军区战斗值班单位,驻地在轮台.4师司令部驻地在库车(属于阿克苏地区).整个师分布在新疆西部的阿克苏地区,库尔勒地区和喀什地区.原步兵第5(359)师部在王震号令下改为兵团农一师,是全兵团实力最强的师,也在阿克苏.步兵第四师承担着中亚边防和印度西部双重作战任务.

阿克苏是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境内驻军云集.有军分区,69220部队,69221部队,69071部队,69312部队,地区武警支队、武警三支队、武警兵团一支队、武警地区消防支队、武警地区边防支队,兵团农一师等.阿克苏和库车都有机场.

步兵第四师现任师长曹益民,政委党增龙,副师长王国义.12团现任政委李连峰.首届全军青年十大爱军精武标兵之一的冯世清就是第四师的副营职参谋(十大标兵平均一个军区还不到一个名额.)

原四师师长田明洲调到甘肃省军区当参谋长.

四师的部队在69220部队部队长曹益民、69221部队政委高如峻带领下参加了今年“西部06”军事演习.

今年7月,根据兰州、新疆军区和69220部队的统一安排部署,以69221部队(即红军团11)为主的合成战斗群发扬喀喇昆仑精神,叫响“学筱龙精神、当打赢尖兵”的战斗口号,长途跋涉2000多公里来到世界屋脊、生命禁区,克服高原高寒缺氧、低气压、高辐射,用忠诚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当代军人的奉献之歌。这是继兰州军区“西部99”演习后的又一壮举。创造了合成演习“十个之最”,即机动路程最远、行军路况最差、演习海拔最高、翻越大阪最多、挺进高原腹地最深、自然环境最苦、合成兵种最全、保障难度最大、准备时间最短、完成任务最好的演习记录。

兵团构成

  兵团的管理体系主要有兵团、师、团三级,兵团领导机关设在乌鲁木齐。

  现在兵团第一政治委员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兼任。兵团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兼任自治区的党委副书记,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接任命,党内级别为中央委员。

  兵团的师大都与自治区的地区行政中心分别对应,由相应的地委书记兼任师第一政委;师另设专职的政治委员和师长。

  现兵团共计下辖14个师,175个农牧团场,有耕地103.52万公顷,近500个独立核算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较发达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健全的司法机构,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市。兵团总人口254.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9.9万人。

  农一师:1953年成立,师部驻阿克苏市,拥有阿拉尔市。前身是1兵团第2军步兵第5

  农二师:1953年成立,师部驻库乐勒市,前身是第1兵团第2军步兵第6师。  农三师:1966年成立,师部驻喀什市,拥有图木舒克市,前身是第1兵团第5军步兵第14师。

  农四师:1953年成立,师部驻伊宁市,前身是第1兵团第5军步兵第15师。

  农五师:1953年成立,师部驻博乐市,前身是第1兵团第6军步兵第16师。

  农六师:1953年成立,师部与五家渠市师市合一。前身是第1兵团第6军步兵第17师。

  农七师:1953年成立,师部驻奎屯市,拥有奎屯市奎北新区,前身是第22兵团第9军步兵第25师。

  农八师:1953年成立,师部驻石河子市,师部与石河子市师市合一,前身是22兵团9军步兵第26师。

  农九师:1962年成立,师部驻额敏县,前身是第22兵团第9军步兵第27师。

  农十师:1959年成立,师部驻阿勒泰市北屯镇,前身是第22兵团骑兵第7师。

  建筑工程师:1953年成立,以工业、工程施工为主,师部驻乌鲁木齐市,前身是22兵团骑兵8师。

  农十二师:即原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01年改为现名,师部驻乌鲁木齐市。

  农十三师:即原哈密农场管理局,1982年成立,2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9bd866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b.html

《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一团征战纪实(十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