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发布时间:2012-03-18 08:43: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摘要]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于宋金对抗的时代、外族的入侵,本族统治者的无能,使少年时代的陆游饱尝兵荒马乱之苦,成年后又仕途坎坷,逐渐形成了他的爱国情怀。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最具特色的是这些诗词洋溢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他对腐败当局和投降派的揭露与抨击,关心人民疾苦都倾注于他的诗歌之中,对后世带来深远影响。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收复失地是他一生的伟大志向,他的一生为国家统一而努力,谱写了一首首充满悲壮的爱国情怀的诗,不愧是南宋诗坛的领军人物。

关键词 陆游诗词 爱国情怀 影响

陆游生在金人入侵、国势衰微的年代,抗金复国,收复失地成为他一生的志向,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充满爱国主义情怀,他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都倾注于诗词当中,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愤懑不已。

一、陆游爱国情怀形成的原因

(一)     社会原因

陆游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十七日,在他出生的这一年,新兴的女真族统治正酝酿着一个侵略宋朝的计划,而在陆游出生的前十天,这个计划已经成熟了。淮河上暴风雨似的透露了时代的消息,象征着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在国难临头的时刻诞生的。

女真族灭掉了辽国后,又想侵扰宋朝。由于北宋统治者醉心于一己的腐化享乐生活,坚持投降求和的可耻政策,对于爱国的将领和士兵则横加贬斥和压抑,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奸臣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打算,根本不能指望他们能挽救民族危机。在这天翻地覆的年月里,陆游是同当时的广大人民一起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这教育的第一课便是逃难。在兵荒马乱之中,颠沛流离,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这种生活给陆游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他曾这样写到:“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 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窜。”《三山杜门作歌》。这一段逃难生活,在陆游的幼小心灵上铭刻对敌人的仇恨;而义军领袖陈彦生的豪侠义勇,保境安民的爱国行动也给他带来很大的鼓舞,初步懂得团结起来,抵御外侮的道理。此后,他终生主张驱逐金人,收复失地,最早的根源就在这里。

(二)家庭和老师的影响

陆游出生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地主官僚家庭。陆游受到父辈们的影响很大,陆游的祖父陆佃当过尚书右丞,父亲陆宰是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为朝廷出力不少,当他看到豺狼当道,就愤懑地退居林下,主战派、士大夫常去他家谈论国事。陆游小时候常看到父辈“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苦,人人自期以杀身 戴王室。”这使陆游对爱国志士的忧国忧民的言行,为国献身的精神,对敌人、对叛臣嫉恶如仇的态度耳濡目染,对爱国英雄充满崇敬之情,便立下“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的誓愿。

陆游的老师对他谆谆教诲及言传身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陆游的老师大多是刚直不阿的爱国志士,其中曾几对他的影响最大,曾几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分子,也是宋朝南渡以后诗坛的领袖。曾几把江西派的作诗方法传授给了陆游,使陆游在诗歌创作方面获得了很大进步。曾几的爱国思想和创作诗词的技巧使陆游一生受益匪浅。

(二)     个人修养和坚定的理想

陆游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戈”的英雄壮志,在“隆兴和议”进行期间,陆游仍上书朝廷,建议国家应凭借有利地势,积极从事收复中原的准备。而在主持北伐的张浚已罢,和局已定,主和派把持朝政之际,陆游还敢于提出这样的主张,这表现出他不计个人利害,为国家前途着想的爱国热忱。

陆游为了实现他的愿望,他坚持锻炼身体,钻研兵书,曾表示过“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的豪情壮志。在宋金两军试探战中,陆游也参加过,在西北寒冷的气候中,他身披铁甲,骑着骏马去追击敌人,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但陆游当时丝毫也不在乎,过后还非常留恋地在诗里一再提到,真可谓是“一寸赤心惟报国”。

二、陆游诗词爱国情怀体现

(一)表明了自己为恢复中原的壮志豪情

陆游亲历了丧乱之痛,从小便树立了恢复祖国统一的大志,毕生坚持不懈,他的作品可以说是的时代风云之助,唱出了当时抗战爱国的最强音,也是自北宋以来爱国精神传统的最集中体现。

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他是要求参加战斗,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在他的诗里一再表示“杀身有地初非”“裹尸马革固其常”的为国牺牲的愿望,甚至老了病了他也不灰心,如《夜读兵书》说:“老病虽惫甚,壮气复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表明他自己老当益壮,如果有报国的机会,他愿意即刻投笔从戎,上马杀敌。又如《十一日四日风雨大作》一诗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戊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这时已经68岁,虽然年老体衰,疾病缠身,但杀敌雄心尚在,报国壮志犹存,一心只想能为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诗中巧妙地通过自然界的风雨,将梦境和现实联系起来,渲染自己此心无时不在中原,表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崇高精神境界。

陆游重整山河的豪情壮志和杀敌报国的赤胆忠心,使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意志的坚强,感情的热烈。然而还不止此,甚至在陆游意识到生命将始终的时候,还盼望着收复中原,写下那首作为遗嘱的《示儿》,也是陆游最后的一篇充满了血泪的歌唱。《示儿》中蕴含着对儿孙的谆谆嘱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它是作者一生抱负和理想的总结,也是诗人爱国思想的艺术结晶。诗中没有只言片语涉及家事,唯一使他放心不下的是失地没有收复,祖国没有统一,含着老泪告诉儿孙,一定要继承先辈的遗志,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人至深,诗人强烈的统一祖国的愿望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

(三)     表现对腐败当局和投降派的批判

南宋统治集团的罪行,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而对外又表现了投降的一面。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爱国志士和诗人,陆游因南宋统治者的对敌屈膝求和卖国派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和愤懑。陆游的深哀巨痛集中体现在《关山月》中;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和壮士心,沙里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早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诗人借守边将士之口,痛斥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政策,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愤怒斥责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腐败无能,揭示出那个年代尖锐的阶级矛盾。这正是南宋中叶沉闷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诗人用反问的态度“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加深感情,忧愤深厚,沉郁悲凉,充满爱国深情。对权贵的憎恨,对兵士们空有报国之志,没用武之地,对沦陷区遗民百姓的同情,种种爱国忧民的深沉感情都在诗中一一表露。

陆游始终信念坚定,要做一名坚持抗战,反抗妥协投降的爱国志士。“诗人以悲壮的笔触谴责隆兴和议,谴责南宋贵族的荒淫误国……陆游对于这些误国的权奸满怀愤恨。”①强烈的憎恨之情通过字字句句表现出来。

陆游对腐败当局和卖国投降派产生了强烈的憎恨。他的词《桃园忆故人》(题华山图)中“云外华山千刃,依旧无人问”揭露了南宋王朝不愿收复失地的卖国行径;《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揭露了统治阶级刻薄寡思,卑鄙地打击坚持抗金的爱国战士们 的罪行。

三、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的关怀和同情

陆游对沦陷人民的苦难寄予无限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他写了许多反映人民生活的诗歌,例如他在公元1195年写的《农家叹》:

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粳。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

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

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

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老人倘得食,妻子鸿毛轻。

这首诗通过一位农民的自述,反映当时农村残酷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同时以简洁的笔触概括了农民处处种庄稼,辛勤耕田地的情景。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疾苦寄予无限的同情。

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说:“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头两句的“河”指黄河,“岳”指华山。黄河和华山是我国的名山大川,也代表着祖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而对于失掉它们的诗人肯定会痛惜和悲愤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关怀,他把他们称为“遗民”,暗示出那是由于昏庸的统治者逃跑了,把他们遗弃在那里,而他们被遗弃之后,就开始在“胡尘”的笼罩之下饱受敌人的蹂躏与奴役,过着悲惨痛苦的生活,他们含着热泪,年复一年地盼望着“王师”来解救他们,但由于南宋小朝廷奉行着向敌人妥协投降的政策,他们殷切地希望终究却成为了泡影。在这短短的四句里,诗人把他对祖国的热爱,把对敌人的痛恨,对卖国朝廷失望,对沦陷区人民的关怀写的那样的深切动人。陆游对处于那个时代的人民深表同情。

四、陆游诗词的深远影响

陆游是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数量非常丰富。在他八十余年的生命历程中和九千首诗词中,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我国诗坛上的崇高的地位。

陆游以卓越的成就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宋后期,不少诗人以陆游为学习典范,还继承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较为重要的如:戴复古和刘克庄。江湖派诗中戴复古和刘克庄的诗词创作中都继承了陆游的诗歌特色,他们在主题倾向和艺术风格中都受到陆游的深刻启迪。到了宋末,宋代遗民中许多爱国诗人都对陆游的爱国思想产生了共鸣。陆游的爱国诗歌在后代也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危难时,陆游往往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对祖国的统一而歌唱而呐喊的战斗精神,以及那种终生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对那个时代,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永远教育激励着后人。

总之,陆游诗词的成就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是杰出的,特别是诗人那些热血沸腾的诗篇,抒发了个人的豪情壮志,抨击了统治者的昏庸,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感人肺腑。陆游为被分裂的祖国而忧虑,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愤,可以说这种爱国情怀是他的诗词作品的主旋律。梁启超就曾热烈的赞扬陆游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②陆游的爱国诗篇鼓舞着人民,在宋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鲜亮的一笔。

注释:

  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程》下册,于非主编 1989年(第一版) 101

  选自《饮冰室文集》;梁启超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8年(第一版) 340

参考文本: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199911月出版

  《宋诗三百首》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22月第1次出版

  《中国古典文学史》(第二版)第三卷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a95f3f2ba0d4a7302763a7a.html

《浅谈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