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知识

发布时间:2016-04-10 23:13: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关于意象。

有关意象的说法很多,作为中学生,我们可朴素理解为意象即诗词中饱含着诗人情感意蕴的形象,所谓的,是作为主观方面的诗人的情感意蕴;所谓的,是作为客观方面的物象和事象,它包括诗词中的自然景象、社会物事和人物的典型生活情节。诗词中的花鸟虫鱼、落红流水是意象,雁啼悲秋、猿鸣沾裳是意象,登高望远、山寺寻桂也是是意象。我们只有领悟了意象的寓意,才能把握诗歌内容,进入诗歌意境,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

在意象的选用上,由于一代代诗人不断重复的经验累积,中国古典诗歌的许多经典意象,有的已经构成了中国诗词文化的原型,打上了民族的心理烙印,有了固定的文化内涵,我们了解这些意象,对赏析古诗词不无裨益。

2、意象的类别
  意象的类别因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现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将意象分成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与描述性意象。
  1. 比喻性意象
  比喻是我国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它的主要方法就是用形象生动的事物来形容形象不够生动的事物或没有形象可言的思想感情。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  

3、如《孔雀东南飞》中的: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2. 象征性意象
  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

譬如《硕鼠》就是一个象征,其意义主要是指不正当地占有很多他人劳动成果的人,其感性存在是肥大的老鼠。
  作为象征性意象,使用得最多的还是利用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某个或某些特征来表达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3. 描述性意象
  写诗不能事事比喻,处处象征,所以在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外,诗人用得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意象最基本、最普遍的作用还是被诗人用来描述景物与事物,并借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其方法实际上就是列在赋、比、兴之首的赋。所谓赋,如朱熹《诗集传》所说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如谢朓的《玉阶怨》: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将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描述性意象分开来作了介绍。事实上,在一首诗的创作过程中,各类意象往往兼而用之。

如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此诗首联采用描述性意象写友人告别的城市,北有青山,东有绿水,还是值得留恋的,因而寓有惜别之情。颔联借飘忽不定的孤蓬来象征别后的友人。并用了字表示友人在告别前后的境遇将立即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也是李白依依惜别的一个重要原因。颈联以随风飘动的浮云来比喻游子意,以不愿遽然离开大地的落日来比喻故人情,继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恋恋不舍。尾联写与朋友挥别以后,还不忍离去,一直等到朋友的马鸣声从耳畔消失,从而写足了惜别之情。

三、古诗常用原型意象汇释:

黄昏(斜阳、夕阳、斜晖、暝色等):黄昏时分是归家之时,因而古诗中写闺妇怀远、游子思乡、离情别绪等多选择黄昏背景。

月亮(圆月、弯月、残月,秋月):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怀人的代名词。

芳草(春草):芳草繁盛,但草木无情,芳草映入思妇之眼,融进离人或征夫之情,境界广远,真切动人。

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伤春惜时、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菊花、梅花:菊为傲霜之花,梅则在严寒中独自开放,故菊、梅多传达高洁、坚贞人格的代名词。 
     梧桐、芭蕉:梧桐、芭蕉在古诗中多是“思妇”凄凉悲伤的象征,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尤其是与“秋夜”“秋雨”“秋风”合用时更是如此。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故常用来抒写旅途艰险和离愁别绪。

寒蝉:蝉只有一个夏天的生命历程,秋后的蝉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春燕:燕随季节变化而迁徙,春天北飞,多喜欢成对出现,栖息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故被当做春天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或伤春惜时,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秋雁:雁是每年秋季南迁,故常勾起游子思乡怀人之情和羁旅行役的伤感。

舟(孤舟、孤帆、兰舟),津渡,长亭:舟为远行的工具,津渡、长亭是送别之所,故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的愁苦之情。

笛(羌笛、羌管、残笛),芦管,箫,笙:多传达离人愁苦、征夫思乡的孤寂情怀。

登高、倚楼、凭栏:登高望远是古诗中常用的情节意象,多用于志士抒愤、家国感伤、闺人怀远、游子思归、离人情愁等。

饮酒:借酒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沉郁情怀。

当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而有同一情感指向的意象又时常综合运用,如我们所熟悉的李叔同的《送别》就选用了“长亭、古道、芳草、柳声、夕阳、浊酒”等,故在具体理解诗作意象时,还应因诗而论。

咏史怀古诗

一、积累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常识

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诗: 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诗: 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2、【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3、【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

5、【咏史怀古诗的意境】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6、【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⑴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⑵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①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③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⑶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

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杜甫的《蜀相》

⑸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7、【常用的技巧手法】

“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1)抒情方式:

①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石头城》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②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

《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2)描写手法:

①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②对比:《越中览古》  

③虚实结合:《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④联想想象:《扬州慢》姜夔  

3)修辞手法:拟人

刘禹锡的《石头城》第二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痕迹?

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象征、衬托、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二、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体悟意图、领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手法)

弄清史实    体悟感情    分析技巧

★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 归类,探求主旨

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这是最基本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4f9fc331126edb6e1a103c.html

《古诗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