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经典议论性散文

发布时间:2019-06-13 05:04: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名家经典议论性散文



  篇一:20XX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10)
  20XX
  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选评
  1.察微纠错,锤炼人生
  不经历九曲百回的调整,无以有江河“盈科填穴而行”汇入大海的恢弘;不经历千磨万击的锤打,无以成璀璨坚实的金石之质;一篇作品不经万般推敲修改,更何谈严谨创新之作?人的一生不反复审察自身的缺陷,又哪来的济世立足之根本?
  《咬文嚼字》杂志行如其名,在当代名家作品中察微纠错,消除作品中的谬误。这是对创作的尊重,它以一种严正的姿态告诉我们,在人生中,我们亦当时刻不忘发现自己的错误,改造自我,在弥补与自省中锤炼人生。
  胡适,一个在思想界文学界影响深远的人物,正是在不断的自省中改造自我,锤炼人生的。少年的他纨绔不知进取,未品味过莽原中寒冷的冬夜,只有温室中的桀骜不羁。一次他生病入院,闲暇看书之时,被书中世界的沧桑厚重深深吸引,并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干枯与苍白。这是一种让他看清自己的觉悟,是让他抛弃过去的自己迎来新生的心灵超越。看到自身缺陷的胡适从此焕然一新,一本本《胡适日记》记载着他挣脱枷锁、客观审视自我的每一个脚印,他大踏步地走入了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倘若昔日的胡适执著昏睡在自己幼稚的世界里,他的眼中必定不会有一个清晰的自己,他的心灵也将永远干枯与苍白,更何来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那个“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胡适之?
  有瑕疵的人生不会苍白,知错不改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苍白。子辛自恃其力,桀纣自恃其才,高莽自恃其智,卢杞自恃其狡,智伯自恃其疆,他们的才能成为了他们在认清自我的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让缺陷在他们身上扩散蔓延,自己却从未清醒。正如莎士比亚之言:“我们往往因才能掩住了真实的自我,反不如缺陷对我们有益。”要想客观地认清自己,寻找自己的缺陷,就应“闻过喜,闻誉恐”,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开诚大度的姿态接纳别人的逆耳忠言,改造自我,锤炼人生。
  做批评的主宰者,面对人生中暴露出的问题,严谨地审视,客观地纠正,严格地要求,绝不可沉醉在一个完全隔绝的自我中。这是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也是自己实现超越的契机。不放过自身的每个细节,察微纠错,方能锤炼精彩人生。
  【阅卷教师评点】本文观点鲜明,中心集中,文思飘逸,大气磅礴,灵气飞扬,说理透彻深入。我们虽然反对“为排比而排比”、空洞甚至错漏频出的开头排比句的形式,但对于该考生这种文采飞扬而又紧密为文的排比,也只有叹服。本文在论证过程中,不仅例证丰富,而且能够及时生发紧扣论点的议论,并不时回应材料,做到了材料与观点的高度统一,使得论述的内容始终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扣题严谨。“做批评的主宰者,严谨地审视,客观地纠正,严格地要求,不放过自身的每个细节,察微纠错,方能锤炼精彩人生”,这样的观点,是作者对材料意蕴的透彻的揭示,使文章显得见地高超,不落俗套,使作者的思想在字里行间闪光。
  2.腹有雅量气自华
  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
  它平和静谧地流过时光,将所有的杂质一一沉淀,大雨滂沱,浊流汹涌之后,它仍清澈见底。偶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人们为它加固堤坝,它继续温顺地滋润农田。
  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胸襟。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彼岸花开,亦可安趋于夜黑的山路。
  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
  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那篇骆宾王写的将她骂得狗血喷头的《讨武曌檄》后,莞尔一笑,大叹此人才华。臣子面面相觑,她却责备宰相不能早日发现这一人才。
  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批评与指责,作为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而欣然接受。她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不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为自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她深知,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红日当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而雅量,却如同那幽谷芝兰,香飘万年,至今仍在。
  坚净斋里,他挥毫泼墨,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诗思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他有着博大精深、无所不容的学问,也有着隽秀洒脱、卓尔不群的书法。可即便如此,他仍常常虚心请教于人。每当别人指出他的不足时,他更是欣喜如一个得到礼物的孩童。
  这便是雅量。对待不足敢于直视,胸怀当如天地广。
  雅量,让一代大家,山高水长!
  雅量,让铁凝与莫言真挚地感谢为他们挑错的人,让他们的作品更上一层楼。于人如此,于国家,未尝不是如此。
  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我泱泱大国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改正!
  于是,有这样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用华年作浆,涉万里河江。自此,辛亥革命的旗帜竖立在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井冈山的杜鹃花开出血与火的颜色,南海边的渔村地覆天翻,北京奥运火炬点亮中华??
  雅量,让一个民族屹立东方!
  而我当代青年,更要鲜衣怒马,意气洋洋,不计过往,铿然前行,直视错误,虚心改正,因为——
  腹有雅量气自华!
  【阅卷教师评点】文章下笔以“有雅量的河流”作喻,论证出“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花开的彼岸,亦可安然徜徉于夜黑的山路山”的观点,亮出主张,彰显主旨,树起旗帜。然后,将目光投入现实和历史的星空,关照现实,触摸历史,旁征博引,纵横驰骋,生动而深刻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所引事例典型而翔实,精彩而有力,所说道理,入理入心,令人颔首。
  文章的题目就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诗文与分析交相辉映,既有理趣又显情趣。文章语言老辣,简练多姿。短短八百字中,蕴含的文化因子颇多,没有可观的文学积累是难以成就这样的美文的,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3.敢把权威拉下马
  《咬文嚼字》杂志敢于开设专栏,为著名作家作品挑错,敢于质疑权威,体现了一种胆量,一种气魄。
  不论文艺作品,还是科学研究,因为个人能力或时代的局限,未免会有少许瑕疵,甚至谬论。倘若以权威的言论当作处世法则、金科玉律,人们只会止步不前。
  面对真理,我们应具备“敢把权威拉下马”的胆识,坚守真理的勇气。一代大师梅兰芳将京剧艺术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然而白璧却有微瑕,对此,无名老人敢于指出并告诉梅兰芳正确的步法,让梅兰芳将京剧诠释得更加完美。此外,哥白尼质疑“地心说”,伽俐略质疑亚里士多德、小泽征尔质疑大赛乐谱、爱因斯坦质疑牛顿定律的普适性??权威通常会让我们在做事方法或对事物认知上更加合理或透彻,可是,人无完人,权威也是一样,倘若一味迷信权威,只会让权威成为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个人,更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
  莫要从错误的沟渠中流过。即使著作家,也会出现文字、文史知识的差错;即使智慧之人,也会有错误的认知,荒堂的做法,因此,我们应果断指出,唯有将人或社会从谬误中引上正确之路,人或社会才会进步。
  然而,质疑权威并非鲁莽地一律否定权威,面对个人认知与权威的不同,我们应慎思考,仔细推敲,此后,再评论权威的对错。
  其实,相对于过去君主专制或教皇统治的时代,我们如今的学术氛围、言论自由已好了很多,古人为真理可拼却性命而不退步,如今的我们为什么不敢指出错误?
  如材料所呈现的,《咬文嚼字》这一挑战者与当代作家这些权威们不是冰与火的极端对立,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提升,齐力推动文学进步。因而,不要在真理面前退却了,人,本应具备这种敢把权威拉下马的勇气。
  我们不比任何人卑微,除非我们跪着。因而,不要惧怕权威,掀开真理的面纱,我们便可成就自身伟大!
  【阅卷教师评点】写考场文章以立意为先。这篇文章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其立意境界很高,认为面对真理,我们应具备“敢把权威拉下马”的胆识,坚守真理的勇气,呼吁“不要惧怕权威,掀开真理的面纱,我们便可成就自身伟大!”,虽不过三言两语,却字字切中要义,进行了缜密有效地论述,思想成熟深入,表达掷地有声。从立意这个角度来讲,体现了考生对社会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考生对题意把握与理解的能力!是一篇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大气厚重、结构清晰、结构较严谨,内容充实、文笔流畅且富有张力的议论性散文,是考场上有限时间能能创作出的不可多得之佳作。
  4.感谢挑错
  埃匹克蒂塔说:“人生是一场战役,是一场多灾多难的战役。”即谓,人难免有错,但唯有直面勇敢的挑错,正视淋漓的错误,才能不断前行。
  铁凝作品被“咬文嚼字”,她诚恳感谢;莫言被“咬”道出“请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大师们感激挑错,方在他们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护生即护心,护心则身在何处皆可为画。”因师傅弘一法师的一句劝勉,丰子凯先生“雪在枕边犹可画”。就是这样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漫画大师,犹在挑错中获益匪浅。丰师画两羊,以二绳分别引之,有农人见之笑道“仅用一绳引头羊即可。”丰先生顿然了悟,遂改之。
  丰子凯不高傲,不自恃,面对农人的挑错勇敢改正。倘若他不感谢挑错,又怎会在中国漫画史上开一派先河?又怎会于青史之上刻下一个不朽的名字?感谢挑错,成就了大师传奇而又无悔的一生。
  感谢挑错可使人在攀登之路上越走越远,而拒绝承认错误,则会使人陷入泥沼。
  不听马寅初,中国徒增几亿人;不听梁思成,中国毁了一座北京城;不听黄万里,中国丢了一条母亲河。“既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绝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服人者屈服,”马寅初如是挑错;“拆掉北京一道城墙,就像撕去我的一层皮,拆掉北京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梁思成如是哭诉;“庭争面折乞无成,三门既阖水见清”,黄万里如是哀叹。
  面对此三子的挑错,当政者毫不感谢。却是:马校长免了官,梁主任挨批斗,黄教授戴了帽。于是,原本平静的大地多了人声噪动,原本华美的京城化为一片废墟,清澈的母亲河变得混浊不堪。不感谢挑错,让中国平白无故损失了好多,好多??
  “当年的言论,多是因循时局,而非我内心的声音”。晚年冯友兰面对梁漱溟的挑错如是回应。冯梁两人本为师生挚友,不料批孔之际,冯友兰反戈相向,梁漱溟初为不解,而后感慨不已,他甚至宣称永不与冯交往。当两人都入耄耋之年,冯回忆梁当年的挑错,悔恨不已,写信道歉,梁冯矛盾涣然冰释。
  感谢挑错,让人在错误面前悬崖勒马,是什么让冯友兰敢于低下往日高傲的头颅?又是什么让两位老人重归于好?当是一颗感谢挑错的赤心。感谢挑错,让友谊地久天长。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圣人之言,善哉!感谢挑错,让世界欣赏我们的背影!
  【阅卷教师评点】本文情感表露与理性抒发相结合,奠定了全文写作的基本格调。“感谢挑错可使人在攀登之路上越走越远”的观点涵盖了所给材料的核心,吻合命题意图;题目简洁明了,具有情感与理性的双重韵致,论述大气,不失为考场佳作。
  作者思路开阔,联想丰富,善于选材,在论述“拒绝承认错误,则会使人陷入堕落的泥沼”这一观点时。主要采用了分析论证和举例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马寅初、梁思成和黄万里的事例生动而典型,颇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炼简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阅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加强了气势,堪称美文。譬如“不听马寅初,中国徒增几亿人;不听梁思成,中国毁了
  一座北京城;不听黄万里,中国丢了一条母亲河。”的句子,让我们入读经典,如浴春风。
  5.镜愈明,境愈清
  有人爱明镜,有人爱昏镜。明镜是诚实的,它一丝不苟地展示你身上所有的瑕疵,哪怕会让你心生不快;而昏境是圆滑的,不论何时向它望,映射出的自己都是千百般好,而真正的缺点都被完美掩饰。
  要我说,还是爱明镜吧!明镜愈明,人生之境愈清。
  爱明镜,并敢于主动暴露在明镜之下,才能修疵补瑕,渐臻完美。
  古有吕不韦千金悬赏鼓励天下人来检阅《吕氏春秋》,在天下人仔细“咬文嚼字”中,《吕氏春秋》在明镜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修订。正是不韦的主动邀“明镜”之举,才成就了这册让人不改一词的煌煌巨著。唐太宗更是深谙明镜之益,以人为镜,虚心纳谏,赢得了身后万世盛名与一个海晏河清的盛世。
  今天我们开心的看到了文坛翘楚们面对明镜的态度,这不仅彰显了他们闻过则喜的雅量,更为他们清了人生之境,文学之境。《论语》有云,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铁凝与莫言谦逊纳下“明镜们”的“吹毛求疵”,文坛之日月益见光辉。
  爱明镜,更要“过而勿惮改”,坦诚面对不足,方清人生之镜。
  明镜之益,不仅于人、于国家,更是一味苦口的良药,而这些国家的明镜,亦令人景仰。
  索尔仁尼琴是一面至清的明镜,他勇敢照出斯大林体制下国家的种种弊端,哪怕为此被流放国外,也要让每一位望镜中的国民看到这个俄国真实的样子。左拉奋笔疾书写下满腔愤慨,一句“我控诉”振聋发聩。他是勤勤恳恳的镜,映出法国当时如暴力机器般的黑暗社会。作为“美国公民的良心”,最负盛名的女知识分子苏珊·桑塔格是美利坚的明镜,不论是《疾病的隐喻》还是《拒绝阐释》,都令整个美国受益良深。国家之明镜,助建今日之清镜。
  白璧微瑕,烟花易冷。哪怕是天边之月,也有缺时。人人都有缺点,如同金无足赤。但你是否有勇气面对缺点重重的真实自我?是否能够坦然接受,虚心改之?
  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比一个世界都重要。”对于每个缺点重重的个体、国家,都是如此。莫言鼓励请人挑错,即是鼓励选择明镜。
  爱明镜吧!因为镜愈明,境愈清。
  【阅卷教师评点】精彩的比喻论证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明镜”的意象选择鲜明而典型,用以统领全篇,串缀成文,使文章韵味十足。当然文章开始“昏镜”的说法是否妥当有待商榷,即便有失妥当,对于限时的考场作文,亦可原谅。本文的第二大特色是文章语言富有哲理,全文援引自然而从容,行文一气而下,显得文思飘逸,才情飞扬。加之精当的实例与点题句处处辉映,既总结了故事揭示的意义,又紧扣了主题,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总之,以形象的描写,精当的议论,丰富的联想,斐然的文采吸引阅卷老师,这是这篇作文获得高分的最重要原因。
  篇二:20XX广东高考语文标杆作文名家评1
  名家评20XX年广东高考语文科作文标杆作
  文
  第1篇:
  我爱这时代
  我也偶尔会在文章里,畅想未来斑斓的图景;我也偶尔会在白日梦中,痴想如果我回到古代会有怎样的奇遇。但是如果时光穿梭真的能够实现,如果有人邀请我迁居到另一个时代,我一定会坚定地告诉他:我不愿意。
  因为我爱这个时代。
  我爱这个时代,因为我的根在这里。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电视、电脑、洗衣机,习惯了和好友在电话上的闲聊或讨论,习惯了家门口的菜市场,习惯了人满为患的公交车。更多的,已经融入血液,成为深深的依恋。我无法想象,我该怎样与古人谈论维生素或是微积分,也不知如何才能使他们接受自由乃天赋人权。我也无法想象,未来的世界究竟会怎样发达,又会怎样问题重重?我接受了这时代的滋养与教诲,注定了我对这时代无尽的依恋。我爱这时代,因为这时代充满美与机遇。虽然,这时代里有着像药家鑫杀人、小悦悦遭遇冷漠路人、动车事故、食品安全屡出问题等危机,但这时代里也有"最美妈妈""最美大妈""最美老外"等等真善美的典型。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投身社会公益,从争当志愿者到支教助学到为环保人权奔走呼吁,他们的身上彰显了品格精神之美,也让人看到,我们的舞台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追求梦想的自由。当我看到"菜花甜妈"站在舞台上羞涩而自信地唱出《送你葱》,当我看到18岁少年已经在华为基因中从事喜欢的研究,我知道,这个时代如此美好,这个时代梦想更近,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机遇无穷!我爱这个时代,因为建设它的责任已来到我们的肩上。我们从降生之时起,就承载了家庭的期望、祖国的期望。我们也无数次构想过自己的事业,遥望过自己的理想。只有我们能继承父辈的事业,只有我们能为后辈的幸福奠定基石。这份光荣的使命让我们怎能不心潮澎湃,心怀自豪!这个时代,既是我责任所在,也是我心之所在。
  我为这个时代而激动自豪,我为这时代而梦寐思忖。纵然还有千千万万个别的时代,它们自由热爱它们的赤子。我爱这个时代,我的根、我的梦、我的责任所在!
  【评语】
  这是一篇考场高分作文。此篇文章的亮点有三:一是观点切题,层次明晰。文章从原材料的引伸义出发,建设性地提出"我爱这时代",符合命题要求。在阐述观点时,围绕"我的根在这里""充满美与机遇""责任已在我肩"等三个层次来展开,条理明晰,对其原因的探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性。
  二是语言凝练,富有概括性。比如文中的第三段,在论述"我的根在这里"的观点时,该考生形象地搜取了"电视、电脑、洗衣机、电话、菜市场、公交车"等意象,全面而生动地传达了"这个时代对我的滋养与教诲".在第四段,该考生在援引材料时,也是言简意赅,富有概括力和表现力的。
  三是行文自然,情感真挚。小作者没有空洞的议论,无谓地抒情;而是时时将"""我们"切入到行文中,在冷静客观地叙述中针对议论,传达了一种对时代的深切的"",令人动容。
  佛山三中高级教师胡兴桥
  第2篇:
  生逢其时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时史,而是捕捉了那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做出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祈祷,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最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评语】
  文章一开头便点明“个人”与“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个人”对“时代”、“世界”所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这种思路和观点显然是考生在阅读、理解原材料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思考”。接着,文章采用了两个例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分别生活在19世纪的狄更斯和21世纪的伊拉克少年摄影者,他们一个用文学,一个用相机,来实现“个人”对于“时代”的价值:在“阴暗的时代”,狄更斯作品里的“宽恕”、“仁慈”独有意义,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战乱时代,卡马尔相机里“温情的画面”独有价值。这两个例证,都较为充分、深刻、细致地阐释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基本观点。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否定了“生不逢时”的人生观,并且指出,既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那么,在任何时代,“拿出自己的力量”,都可以说是“生逢其时”,从而强化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自始至终都围绕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主题,中心突出,观点鲜明,立意深刻,论证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但这篇文章有几处语病和标点符号的错误,有些知识陈述也可以更精准严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敏
  优秀作文第3篇:我想生活在唐朝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梦回无数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与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可以与他并肩闯天下,学诗学道,任剑闯逍遥。每日,我与他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我与他于花间独酌,于月影下舞剑。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属于诗的神圣殿堂。太白秀口一吐是半个盛唐。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我可以接触到畅言"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我可以接触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后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轻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生活在唐朝,我可以领略到杨贵妃的惊人美貌,可以感受到唐玄宗的痴情,可以感受到那股缠绵悱恻的哀怨之情。马嵬坡下的溅血,散发的是一股苍凉。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我想领略唐朝的情,唐朝的气度,唐朝的盛转衰。传说中唐朝恢宏大度,充满泱泱大国的气度。我想生活在唐朝,如诗如画的世界。"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只为妃子笑;"漠漠水田飞白鹭,莺莺夏木啭黄鹂",王维眼中的唐朝如此如诗如画,吸引着我的向往。我想生活在唐朝,每日陪伴王维看那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看那明月在松间上,那清泉在石上流。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想生活在唐朝,那个用诗来构造的朝代。安史之乱的践踏,使我感受到了杜甫的悲愤。当他听闻河南河北收复之时,高吟"青春作伴好还乡"时,我感受到他的狂欢。我想生活在唐朝,领略一群爱国人士发出的肺腑之音,聆听大唐王朝的号角声,领略由盛转衰的悲壮。没有人为杜甫送葬,没有人为他默哀,我想守在他身边,用他的诗、他的才,来表达那股爱国之情。
  我想生活在唐朝,无论是盛唐还是衰唐,它都是诗化了的世界,充满了诗意,如画江山在王维手中成了诗境,豪迈之情在太白口中一吐便成了千古之情,热血洒落的战争在诗的表达下尽显其情境。唐朝,一个诗的朝代。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是诗的世界,埋藏着千年的情感。
  【评语】
  本文是一篇颇有诗情画意的议论性散文。作者能够由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写出自己的一种愿望——梦想生活在唐代。作者围绕这一点,比较有层次、有逻辑的阐发了这种愿望主要缘于那是一个诗的时代,"诗的世界".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就可以直接去感受李白、陈子昂、王勃、王维、杜甫等的诗情""和他们所创造的"诗境",甚至可以跟着他们"学诗学道".作者不但能表达出自己这种梦想性选择的理由,而且能使整篇文章的语言较有文采呈现出较浓的抒情色彩。这篇文章还表现出作者对唐诗意义有较透彻的理解并且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通过思考对唐诗进行重新整合。应该说它是高中生学以致用的典范之作。当然本文也存在不足,比如文章有的内容(如杨贵妃例)与立意不够吻合;三个文段用作标题的诗句与全篇立意的关系显得牵强。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小蓬
  优秀作文第4篇:各有千秋
  "江山代有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言,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的真谛。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跃出前所未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或飞越到某个时空的过去或未来,但不曾想,每个时代自有它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机缘巧合,从而衍生了不可复制描摹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中国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新式文学作品,让人震耳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上演着它们唯一的独有的历史,各有千秋。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
  宁静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腊的绚烂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无不让人心往神驰,愿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
  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时代开辟人类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评语】
  这篇作文是在作文题所给材料的基础上,谈文化与时代关系的议论文。全文围绕着"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这一主题展开严谨周密的论证。作者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全文充满思辨,从春秋到近代的血泪交融的中国文化,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西方文化,字里行间既有对各国各时代所呈现出的纷繁多样的文化形态的体认和向往,也有对文化发展的曲折与艰辛的深切关怀和反思。
  整篇文章结构周密,短短千字之内,作者高屋建瓴,在把握文化和时代的辩证关系的论述上,处处显示作者独具匠心的认识,对于高中生来说,这点难能可贵。
  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文字简洁从容,尤其是文章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画龙点睛,寥寥数笔,精当点题。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徐珊
  优秀作文第5篇:生不必逢时
  余尝闻或叹其时运之不济,命途之多磨,捶胸怨道:"生不必逢时",然余又闻我命由我不由天之豪迈言语,故余以为:生不必逢时也。
  生不必逢时也。若君以为,生于乱世则遭难于身,生于太平盛世则高枕无忧,则君将悔矣。有言道:"乱世出英雄,"造就英雄伟才之因非时非出身也,而因人也。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若有才,终将有用武之地,英雄不问出处,是英才是庸才,以其所成之就而论之。成大事者,看己之才德,非天时地利也。
  泱泱中华,百家争鸣,文化之灿烂非他国能及。汉赋之绮丽,唐诗之魁奇,宋词之精奇,明清小说之传奇,皆因各朝文化之异,各时有各时之精华所在。无论生于何时何地,凡有才能者皆将占有一席之地,何须叹生不逢时也,生活之趣,成功之道,非时能佐之。余以为天生我才必有用,黄天不负有心人。能发挥己之所长,做力所能及之事者,皆能觉生活之趣,以平凡而生不凡,终成大事。
  有名言如是:态度决定高度,人之心,定人之行,心,若惧尔生存之境,则使尔因惧避世;心,若能坚则无论尔于何时何地,亦不会轻言弃语,纵生不逢时,尔不自弃,自当有所作为。埋怨无用,哀泣无用,是不能就我我就时,方为真理。有心,坚若如此,又有何惧之?姜太公苦等半载,白双鬓老去华颜,亦磨不去其雄心壮志,故其等来文王,最终成百家之宗师,皆因其心坚。太史公历宫刑之辱,亦不因时而弃,终留无韵之离骚之史记于世,其皆因表心坚胜于时势。
  集上文之所述,故余以为:生不必逢时,纵时不就我亦应由我就时,以心坚而成大事,不甘认时任命,甘让己生碌碌无为,此乃弱者所为,余鄙之。
  【评语】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这篇文章好在:审题精准;审体妥帖;"审人称"颇优;此外,作者优质的语用素养、结构素养、理性认知素养亦有目共睹。
  具体说来,"审题精准"表现在他扣紧了"材料一"的主旨来反向立意,此立意难度系数高,写作风险较大,然有明显的辨异性,"辨异写作"常常是考场作文的制胜方略,本文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审体妥帖"表现在文章的议论散文文体特色突出:论点鲜明,文情并茂、文气沛然。用第一人称写作,直接扣住了题目所要求的"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全文文笔老练,简笔繁笔的使用各尽其宜各得其妙,积极修辞素养良好。文章结构紧凑,逻辑自洽,收纵自如。不足在于:用例稍嫌陈旧,第四段的阐释宜更切题一些。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永]
  优秀作文第六篇:生于此岸,心无岸
  洪荒宇宙之中,岁月长河之上,我们就降生在这一时代,不偏不倚,不快不慢,诞生在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有林立高楼,灯红酒绿;我们停靠的这个海岸,有冷漠喧嚣,名利冲突……
  于是我们埋怨此岸的风景,一心想跋涉到看似富饶的彼岸。恰如历史学家汤因比,他选择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去感受众多文化交织迸发的绚烂景象。但正如狄更斯所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其两面性,所以面对身处的时代要积极地投入其中,纵使身处喧嚣,只要在心中修篱种菊,也如身处净土。
  还记得大唐时代的玄奘,那时只有烽火狼烟,锦书雁帛,交通不便,但他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穿越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心怀"宁可西行求生,绝不东还求生"的信念,最终达到印度,取经返回大唐。从此,让更多人在佛经中虔诚地洗涤尽自我的灵魂。玄奘没有生于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但他凭借心中的信念,到达了心中的圣地。因此,环境的束缚并不重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适应时代,尽自己所能为脚下的土地植树种花,涵养灵魂的源泉。
  所以面对生活节奏快的今天,我们要在日常工作后为自己冲一杯净心之茶,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面对道德缺失,人情冷漠的现状,更要坚守内心本真,尽自己所能为世界点亮一丝光。
  生于此岸,认真走好每一步,尽管岁月的跫音落在了此岸,灵魂却尽情地游荡,去感
  篇三:高考作文精华备考材料:20XX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10)2
  20XX
  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选评
  1.察微纠错,锤炼人生
  不经历九曲百回的调整,无以有江河“盈科填穴而行”汇入大海的恢弘;不经历千磨万击的锤打,无以成璀璨坚实的金石之质;一篇作品不经万般推敲修改,更何谈严谨创新之作?人的一生不反复审察自身的缺陷,又哪来的济世立足之根本?
  《咬文嚼字》杂志行如其名,在当代名家作品中察微纠错,消除作品中的谬误。这是对创作的尊重,它以一种严正的姿态告诉我们,在人生中,我们亦当时刻不忘发现自己的错误,改造自我,在弥补与自省中锤炼(:名家经典议论性散文)人生。
  胡适,一个在思想界文学界影响深远的人物,正是在不断的自省中改造自我,锤炼人生的。少年的他纨绔不知进取,未品味过莽原中寒冷的冬夜,只有温室中的桀骜不羁。一次他生病入院,闲暇看书之时,被书中世界的沧桑厚重深深吸引,并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干枯与苍白。这是一种让他看清自己的觉悟,是让他抛弃过去的自己迎来新生的心灵超越。看到自身缺陷的胡适从此焕然一新,一本本《胡适日记》记载着他挣脱枷锁、客观审视自我的每一个脚印,他大踏步地走入了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倘若昔日的胡适执著昏睡在自己幼稚的世界里,他的眼中必定不会有一个清晰的自己,他的心灵也将永远干枯与苍白,更何来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那个“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胡适之?
  有瑕疵的人生不会苍白,知错不改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苍白。子辛自恃其力,桀纣自恃其才,高莽自恃其智,卢杞自恃其狡,智伯自恃其疆,他们的才能成为了他们在认清自我的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让缺陷在他们身上扩散蔓延,自己却从未清醒。正如莎士比亚之言:“我们往往因才能掩住了真实的自我,反不如缺陷对我们有益。”要想客观地认清自己,寻找自己的缺陷,就应“闻过喜,闻誉恐”,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开诚大度的姿态接纳别人的逆耳忠言,改造自我,锤炼人生。
  做批评的主宰者,面对人生中暴露出的问题,严谨地审视,客观地纠正,严格地要求,绝不可沉醉在一个完全隔绝的自我中。这是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也是自己实现超越的契机。不放过自身的每个细节,察微纠错,方能锤炼精彩人生。
  【阅卷教师评点】本文观点鲜明,中心集中,文思飘逸,大气磅礴,灵气飞扬,说理透彻深入。我们虽然反对“为排比而排比”、空洞甚至错漏频出的开头排比句的形式,但对于该考生这种文采飞扬而又紧密为文的排比,也只有叹服。本文在论证过程中,不仅例证丰富,而且能够及时生发紧扣论点的议论,并不时回应材料,做到了材料与观点的高度统一,使得论述的内容始终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扣题严谨。“做批评的主宰者,严谨地审视,客观地纠正,严格地要求,不放过自身的每个细节,察微纠错,方能锤炼精彩人生”,这样的观点,是作者对材料意蕴的透彻的揭示,使文章显得见地高超,不落俗套,使作者的思想在字里行间闪光。
  2.腹有雅量气自华
  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
  它平和静谧地流过时光,将所有的杂质一一沉淀,大雨滂沱,浊流汹涌之后,它仍清澈见底。偶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人们为它加固堤坝,它继续温顺地滋润农田。
  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胸襟。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彼岸花开,亦可安趋于夜黑的山路。
  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
  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那篇骆宾王写的将她骂得狗血喷头的《讨武曌檄》后,莞尔一笑,大叹此人才华。臣子面面相觑,她却责备宰相不能早日发现这一人才。
  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批评与指责,作为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而欣然接受。她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不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为自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她深知,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红日当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而雅量,却如同那幽谷芝兰,香飘万年,至今仍在。
  坚净斋里,他挥毫泼墨,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诗思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他有着博大精深、无所不容的学问,也有着隽秀洒脱、卓尔不群的书法。可即便如此,他仍常常虚心请教于人。每当别人指出他的不足时,他更是欣喜如一个得到礼物的孩童。
  这便是雅量。对待不足敢于直视,胸怀当如天地广。
  雅量,让一代大家,山高水长!
  雅量,让铁凝与莫言真挚地感谢为他们挑错的人,让他们的作品更上一层楼。于人如此,于国家,未尝不是如此。
  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我泱泱大国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改正!
  于是,有这样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用华年作浆,涉万里河江。自此,辛亥革命的旗帜竖立在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井冈山的杜鹃花开出血与火的颜色,南海边的渔村地覆天翻,北京奥运火炬点亮中华??
  雅量,让一个民族屹立东方!
  而我当代青年,更要鲜衣怒马,意气洋洋,不计过往,铿然前行,直视错误,虚心改正,因为——
  腹有雅量气自华!
  【阅卷教师评点】文章下笔以“有雅量的河流”作喻,论证出“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花开的彼岸,亦可安然徜徉于夜黑的山路山”的观点,亮出主张,彰显主旨,树起旗帜。然后,将目光投入现实和历史的星空,关照现实,触摸历史,旁征博引,纵横驰骋,生动而深刻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所引事例典型而翔实,精彩而有力,所说道理,入理入心,令人颔首。
  文章的题目就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诗文与分析交相辉映,既有理趣又显情趣。文章语言老辣,简练多姿。短短八百字中,蕴含的文化因子颇多,没有可观的文学积累是难以成就这样的美文的,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3.敢把权威拉下马
  《咬文嚼字》杂志敢于开设专栏,为著名作家作品挑错,敢于质疑权威,体现了一种胆量,一种气魄。
  不论文艺作品,还是科学研究,因为个人能力或时代的局限,未免会有少许瑕疵,甚至谬论。倘若以权威的言论当作处世法则、金科玉律,人们只会止步不前。
  面对真理,我们应具备“敢把权威拉下马”的胆识,坚守真理的勇气。一代大师梅兰芳将京剧艺术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然而白璧却有微瑕,对此,无名老人敢于指出并告诉梅兰芳正确的步法,让梅兰芳将京剧诠释得更加完美。此外,哥白尼质疑“地心说”,伽俐略质疑亚里士多德、小泽征尔质疑大赛乐谱、爱因斯坦质疑牛顿定律的普适性??权威通常会让我们在做事方法或对事物认知上更加合理或透彻,可是,人无完人,权威也是一样,倘若一味迷信权威,只会让权威成为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个人,更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
  莫要从错误的沟渠中流过。即使著作家,也会出现文字、文史知识的差错;即使智慧之人,也会有错误的认知,荒堂的做法,因此,我们应果断指出,唯有将人或社会从谬误中引上正确之路,人或社会才会进步。
  然而,质疑权威并非鲁莽地一律否定权威,面对个人认知与权威的不同,我们应慎思考,仔细推敲,此后,再评论权威的对错。
  其实,相对于过去君主专制或教皇统治的时代,我们如今的学术氛围、言论自由已好了很多,古人为真理可拼却性命而不退步,如今的我们为什么不敢指出错误?
  如材料所呈现的,《咬文嚼字》这一挑战者与当代作家这些权威们不是冰与火的极端对立,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提升,齐力推动文学进步。因而,不要在真理面前退却了,人,本应具备这种敢把权威拉下马的勇气。
  我们不比任何人卑微,除非我们跪着。因而,不要惧怕权威,掀开真理的面纱,我们便可成就自身伟大!
  【阅卷教师评点】写考场文章以立意为先。这篇文章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其立意境界很高,认为面对真理,我们应具备“敢把权威拉下马”的胆识,坚守真理的勇气,呼吁“不要惧怕权威,掀开真理的面纱,我们便可成就自身伟大!”,虽不过三言两语,却字字切中要义,进行了缜密有效地论述,思想成熟深入,表达掷地有声。从立意这个角度来讲,体现了考生对社会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考生对题意把握与理解的能力!是一篇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大气厚重、结构清晰、结构较严谨,内容充实、文笔流畅且富有张力的议论性散文,是考场上有限时间能能创作出的不可多得之佳作。
  4.感谢挑错
  埃匹克蒂塔说:“人生是一场战役,是一场多灾多难的战役。”即谓,人难免有错,但唯有直面勇敢的挑错,正视淋漓的错误,才能不断前行。
  铁凝作品被“咬文嚼字”,她诚恳感谢;莫言被“咬”道出“请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大师们感激挑错,方在他们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护生即护心,护心则身在何处皆可为画。”因师傅弘一法师的一句劝勉,丰子凯先生“雪在枕边犹可画”。就是这样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漫画大师,犹在挑错中获益匪浅。丰师画两羊,以二绳分别引之,有农人见之笑道“仅用一绳引头羊即可。”丰先生顿然了悟,遂改之。
  丰子凯不高傲,不自恃,面对农人的挑错勇敢改正。倘若他不感谢挑错,又怎会在中国漫画史上开一派先河?又怎会于青史之上刻下一个不朽的名字?感谢挑错,成就了大师传奇而又无悔的一生。
  感谢挑错可使人在攀登之路上越走越远,而拒绝承认错误,则会使人陷入泥沼。
  不听马寅初,中国徒增几亿人;不听梁思成,中国毁了一座北京城;不听黄万里,中国丢了一条母亲河。“既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绝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服人者屈服,”马寅初如是挑错;“拆掉北京一道城墙,就像撕去我的一层皮,拆掉北京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梁思成如是哭诉;“庭争面折乞无成,三门既阖水见清”,黄万里如是哀叹。
  面对此三子的挑错,当政者毫不感谢。却是:马校长免了官,梁主任挨批斗,黄教授戴了帽。于是,原本平静的大地多了人声噪动,原本华美的京城化为一片废墟,清澈的母亲河变得混浊不堪。不感谢挑错,让中国平白无故损失了好多,好多??
  “当年的言论,多是因循时局,而非我内心的声音”。晚年冯友兰面对梁漱溟的挑错如是回应。冯梁两人本为师生挚友,不料批孔之际,冯友兰反戈相向,梁漱溟初为不解,而后感慨不已,他甚至宣称永不与冯交往。当两人都入耄耋之年,冯回忆梁当年的挑错,悔恨不已,写信道歉,梁冯矛盾涣然冰释。
  感谢挑错,让人在错误面前悬崖勒马,是什么让冯友兰敢于低下往日高傲的头颅?又是什么让两位老人重归于好?当是一颗感谢挑错的赤心。感谢挑错,让友谊地久天长。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圣人之言,善哉!感谢挑错,让世界欣赏我们的背影!
  【阅卷教师评点】本文情感表露与理性抒发相结合,奠定了全文写作的基本格调。“感谢挑错可使人在攀登之路上越走越远”的观点涵盖了所给材料的核心,吻合命题意图;题目简洁明了,具有情感与理性的双重韵致,论述大气,不失为考场佳作。
  作者思路开阔,联想丰富,善于选材,在论述“拒绝承认错误,则会使人陷入堕落的泥沼”这一观点时。主要采用了分析论证和举例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马寅初、梁思成和黄万里的事例生动而典型,颇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炼简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阅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加强了气势,堪称美文。譬如“不听马寅初,中国徒增几亿人;不听梁思成,中国毁了
  一座北京城;不听黄万里,中国丢了一条母亲河。”的句子,让我们入读经典,如浴春风。
  5.镜愈明,境愈清
  有人爱明镜,有人爱昏镜。明镜是诚实的,它一丝不苟地展示你身上所有的瑕疵,哪怕会让你心生不快;而昏境是圆滑的,不论何时向它望,映射出的自己都是千百般好,而真正的缺点都被完美掩饰。
  要我说,还是爱明镜吧!明镜愈明,人生之境愈清。
  爱明镜,并敢于主动暴露在明镜之下,才能修疵补瑕,渐臻完美。
  古有吕不韦千金悬赏鼓励天下人来检阅《吕氏春秋》,在天下人仔细“咬文嚼字”中,《吕氏春秋》在明镜下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修订。正是不韦的主动邀“明镜”之举,才成就了这册让人不改一词的煌煌巨著。唐太宗更是深谙明镜之益,以人为镜,虚心纳谏,赢得了身后万世盛名与一个海晏河清的盛世。
  今天我们开心的看到了文坛翘楚们面对明镜的态度,这不仅彰显了他们闻过则喜的雅量,更为他们清了人生之境,文学之境。《论语》有云,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铁凝与莫言谦逊纳下“明镜们”的“吹毛求疵”,文坛之日月益见光辉。
  爱明镜,更要“过而勿惮改”,坦诚面对不足,方清人生之镜。
  明镜之益,不仅于人、于国家,更是一味苦口的良药,而这些国家的明镜,亦令人景仰。
  索尔仁尼琴是一面至清的明镜,他勇敢照出斯大林体制下国家的种种弊端,哪怕为此被流放国外,也要让每一位望镜中的国民看到这个俄国真实的样子。左拉奋笔疾书写下满腔愤慨,一句“我控诉”振聋发聩。他是勤勤恳恳的镜,映出法国当时如暴力机器般的黑暗社会。作为“美国公民的良心”,最负盛名的女知识分子苏珊·桑塔格是美利坚的明镜,不论是《疾病的隐喻》还是《拒绝阐释》,都令整个美国受益良深。国家之明镜,助建今日之清镜。
  白璧微瑕,烟花易冷。哪怕是天边之月,也有缺时。人人都有缺点,如同金无足赤。但你是否有勇气面对缺点重重的真实自我?是否能够坦然接受,虚心改之?
  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比一个世界都重要。”对于每个缺点重重的个体、国家,都是如此。莫言鼓励请人挑错,即是鼓励选择明镜。
  爱明镜吧!因为镜愈明,境愈清。
  【阅卷教师评点】精彩的比喻论证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明镜”的意象选择鲜明而典型,用以统领全篇,串缀成文,使文章韵味十足。当然文章开始“昏镜”的说法是否妥当有待商榷,即便有失妥当,对于限时的考场作文,亦可原谅。本文的第二大特色是文章语言富有哲理,全文援引自然而从容,行文一气而下,显得文思飘逸,才情飞扬。加之精当的实例与点题句处处辉映,既总结了故事揭示的意义,又紧扣了主题,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总之,以形象的描写,精当的议论,丰富的联想,斐然的文采吸引阅卷老师,这是这篇作文获得高分的最重要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a0325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d.html

《名家经典议论性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