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范文

发布时间:2020-08-08 07:03: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范文



蒙牛,牛根生

牛根生“万言书”表明的困境

能不能及时筹足资金,撤换回被质押在外国机构里的股份,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蒙牛股权脉络

2003年,摩根士丹利等投资机构与蒙牛乳业签署了类似于国内证券市场可转债的“可换股文据”,未来换股价格仅为0。74港元/股。通过“可换股文据”向蒙牛乳业注资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可换股文据”实际上是股票的看涨期权。不过,这种期权价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蒙牛乳业未来的业绩。如果蒙牛乳业未来业绩好,“可换股文据”的高期权价值就可以兑现;反之,则成为废纸一张。

为了使预期增值的目标能够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与蒙牛管理层签署了基于业绩增长的对赌协议。双方约定,从2003年~2006年,蒙牛乳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不低于50%。若达不到,公司管理层将输给摩根士丹利约6000万~7000万股的上市公司股份;如果业绩增长达到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就要拿出自己的相应股份奖励给蒙牛管理层。

2004年6月,蒙牛业绩增长达到预期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可换股文据”的期权价值得以兑现,换股时蒙牛乳业股票价格达到6港元以上;给予蒙牛乳业管理层的股份奖励也都得以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投资于蒙牛乳业的业绩对赌,让各方都成为赢家。

牛根生困境源头

在蒙牛上市之前,与大摩有一个对赌协议,其中牛根生承诺,10年内,外资系随时随地可以净资产价格或者2亿元人民币的“蒙牛股份”总作价中较高的一个价格,增资持有“蒙牛股份”的股权。这样,即使牛根生准备对抗外资系,外资系也可以轻松地增持“蒙牛股份”的股权,从而摊薄牛根生对蒙牛的控制力,架空牛根生。

只是小股东被动搏命的牛根生

牛根生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万言书中如是写道:“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一语道破天机,这是因为牛根生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控制权,充其量只是“代理人+小股东”。

牛根生在万言书中的感激

得知蒙牛所处的窘境,为了防止境外机构恶意收购,柳传志总裁连夜召开联想控股董事会,48小时之内就将2亿元打到了老牛基金会的账户上。

新东方俞敏洪董事长闻讯后,二话没说,火速送来5000万元。分众传媒的江南春董事长也为老牛基金会准备了5000万元救急。

中海油傅成玉总经理打来电话,中海油备了2。5亿元;同时派人来企业了解情况,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取。

田溯宁、马云、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等都打来电话,随时随地可以伸手援助。

香港的欧亚平联系境内的王兵等长江商学院的同学,还买了许多蒙牛股票,以支撑和拉升股价。

牛根生为此说道:“理事们、同学们的高度信任,说实话,让我既感动,又惭愧。在此,我也提醒各位理事、同学,一定要以蒙牛为鉴,防范类似风险。至于蒙牛(老牛控股),最后即使白送了弟兄们,也绝不愿被外国人买走。在这里,再一次向大家鞠躬致谢了!”

牛根生正确的融资选择

牛根生:我回答一下为什么要选择中粮,蒙牛是一家比较特殊的在香港上市的内地股权公司,股权极为分散,我捐股之前10%左右的大股东几乎没有,我们在信托下面的股东上千人,每个人零点几,到去年推到28的时候,按照国际上低于25是警戒线,是被恶意收购的警戒线,去年我们股权把境内的股转到外面保证不低于25%。每年的八九月又到了股东卖股的时候了,登记的数字确实超过了警戒线,如果低于就可能被恶意收购,谁知道是谁我们不清楚,要么就选择一家能够长期进行战略合作的伙伴,不进行买卖股,保持民族品牌的原有本色,使更多的消费者受益。这样的话中国第一品牌中粮就被我们选择,宁总我也很熟悉,其他的人也不熟悉,谈的时候一拍即合,想到最多的是怎样为国家创建百年品牌,为民族怎样建设一个百年老店,这是我们都向往的事情。

精品学习网后来这个项目好象不是很成功,因为它的定位是平台,自己买流量的成本比较高。它后来也经历过转型,现在看好象内部做了合并,把好几个教育项目合并在一起。

这批企业的特点是都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还有个特点就是规模都不太大,营收到现在可能也只有两三亿人民币规模,市值也是比较小的,成长也比较稳定,相对比较慢一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比较依赖资源的支持。像ATA,它拿下个新的考试业绩能涨20%-30%,但这并不容易获取,要经过很多运作和招标等环节。而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它也会面临一些波动,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或者股票市场不好,没有人想去证券公司,考试人群数量就下降,这也就会影响业绩。

这批企业里面,我觉得最可惜的是北大青鸟,它当时在教育培训行业里应该是非常领先的。北大青鸟本有机会在2008年上市,它已经路演完成并定价了,只不过当时定价比较低,创始人觉得太不甘心了,就撤销了IPO申请。后来形势就更坏了,一方面是IT培训出现了大衰退,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窗口期也关了,北大青鸟现在已经江河日下,在教育行业失去了原来的那种地位。但青鸟体系确实出了不少人才,包括瑞思的创始人夏雨峰也是青鸟出来的。此后,精品学习网和飞龙网等做在线招生平台的企业也都不是很成功,他们都是受商业模式和教育行业发展阶段的影响。

2006年-2010年

2006年新东方上市之后,投资转向到了教育培训行业,包括语言及K12的培训。在这一轮的投资高峰里,我们看到几个上市公司,他们基本都是在2010年上市。

2010年至今

在线教育更多的是希望未来能成长出一个新的明星企业,或者一批新的明星企业。但在线教育领域,并没有让人看到眼前一亮、觉得特别惊喜火颠覆性特别强的商业模式。为什么现在仍有这么多投资案例呢?我觉得,这是因为资本要抓机会,就像前几年的团购一样,那会儿拿到融资的团购企业也很多,但最后生存下来的不太多。当然,这里面也许可能会成就几家企业,像传课、多贝、沪江网和猿题库这几个投资案例酒比较典型。

现在拿到融资企业,除了特别早的互联网项目,因为互联网项目有特殊性,相对传统花时间的企业,至少都是在两三年、三四年以前成立的。

现在从零开始的创业者要判断未来几年趋势和方向是什么,要找准点,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如果你现在做培训,尤其课外辅导,拿融资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很多VC已经不看K12项目了。除非你只是想做个生意,就是想舒舒服服过日子,没想成为全国性品牌,这种人也是挺多的,这也是另一种出路:没想过上市,收入稳定,时间和财务也相对自由。

中篇·不太成功融资案例分析

接下来看两个案例:一个是融资案例,一个是上市案例,最后结果都不太好。华育国际是从北大青鸟加盟商独立出来的,因为觉得市场很好不甘心只是加盟商,便成立自己的品牌来做。华育是2007年拿到软银2千万融资,之后马上扩张,但到了2010年就传来了各地学校纷纷倒闭和撤销的消息,到现在据说只剩下三所分校了,如果从当初的梦想和目标来看,这个企业已经没有了。

我们从这个案例能学到什么东西呢?第一个是大势,其实2007年拿到融资是个非常好的时间点,但是创业者要去判断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势,当时整个IT行业已经往下走了。那时惠普和IBM这样的IT企业最风光,但现在已经不是大家眼中值得仰慕的对象了,这就是十年间发生的变化,IT培训企业就要判断出来这个趋势,比如招生越来越难。在这个原因之下,管理也就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管理和团队再跟不上,扩张越快也就意味着死的越快。如果你判断不对大势,还去拿钱大肆扩张、开店和招人,学生就招不上来,业意味着企业支出比收入多,你一定有资金消耗光的那一天,到最后不得纷纷关店和收缩,到现在就很难再起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对趋势判断错误的案例。

我觉得安博资本运作的非常成功,也具有很独特的经营商业模式。但很多投资者都和我说觉得,自己看不懂这家公司,其实我也看不懂。我们太传统了,十几年如一日地特别辛苦在那干,而安博的发展好象不太符合一家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规律。去年安博的麻烦事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股价也从10块钱跌倒不到1块钱,现在整个公司已经被法院委交给毕马威托管,在做资产重新打包清算。

一家企业到这样的地步是挺可悲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我们要做符合规律的事情,尤其教育是个非常传统的生意,非常慢的功夫,不是想那么容易地被打破规律一下做的很大。这并不是说不能并购和整合,而是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并购和整合能力。学大到现在也只是并购了一家很小的企业,投资了一家企业,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强的并购整合能力,所以比较谨慎。

其实,成功的教育行业并购案例并不多,新东方收购的名师堂也卖回去了。但培生做的还不错,并购了戴尔英语、华尔街英语和环球雅思,而且都是很大的手笔。培生是百年企业,并购整合能力还是很强,儿中国的企业时间还太短,人才和体系各方面挺欠缺的。所以,中国教育企业想走到国际上,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就一定要在短时间内补上这一课。

案例1:七喜4年漫长等待终上市

上市主板看来遥遥无期,呼之欲出的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却搅热了中国股市。中小企业板较短的排队期和较低的审核门槛,以及转型至创业板股票全流通的前景,让七喜电脑转移了募资阵地。其实,与其说是七喜电脑主动移情中小企业板,倒不如说这是一次无奈之举。

七喜股份2004年上市当天以14。50元开盘,最后报收于14。63元。作为新股,七喜股份交易首日的收盘价仅略微超过开盘价。对此,有股评人士建议“原始股东兑现离场,场外投资者观望”。交易首日的表现就让人看淡其未来发展前景。

案例2:金蝶4年错过融资好时机

1997年,金蝶就萌生了上市的想法,起初目标是国内的A股市场,不过在仔细阅读了上市的条件后,金蝶自动放弃,把目光转向海外的资本市场。比较了纳斯达克和香港创业板之后,金蝶选择了后者。徐少春说:“香港是一个华人世界,与内地交流没有问题,我们只要有一点声音,马上就会反映给投资者,这有利于股票市场与公司业绩挂钩。同时香港作为自由港也属于全球开放市场的一部分,未来金蝶成熟了,要从这里去更大的市场也不难。”

点评

创业板一直是引入风险投资,将科技产业化的重要渠道。作为最适合在创业板上市的高科技与高风险相结合的创投型中小IT企业,目前在国外的创业板上都占有相当比重。例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就汇聚了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IT企业,如美国本土的微软、英特尔,以及中国的盛大、新浪、搜狐、网易等。而在中国的“准创业板”——中小企业板,这种现象却无迹可寻。

早在中小企业板开盘之初,“新八股”中就没有一家是IT企业。当时有业内人士分析说,IT企业的“弱势”应该是排队的先后顺序问题,并预计,在接下来上市的几批企业名单中,很可能IT企业的比例会大幅上升。然而开盘一年以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已达50家,其中信息技术类企业却始终只有七喜一家,一直颇显弱势。

作为国内中小IT企业中的幸运儿,七喜的上市之路并没有经历大起大落,上市后发行股票2900万股,IPO近3亿元人民币,为自身的发展营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平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金蝶也经过5年努力终于在今年7月20日由香港创业板转向主板,接触到了更大的资本市场平台。

七喜和金蝶毕竟是已经处于业务发展和盈利阶段,颇具规模的创业企业,在上市融资的路上都花费了四年时间来等待。而对于更多处于起步阶段的创业企业来说,这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很难想象会错过多少生存和发展的机遇,这并不是每一个IT企业都能消耗得起。一些早期曾经热衷于中小企业板的IT中小企业,面对如此光景也只好放弃了漫长的排队。

事实上,IT企业大都是技术兑现的过程,不像传统行业那样是通过原始资本积累发展起来。比如说互联网企业,最初拥有技术的人基本都是没有资本的,风险投资让技术与资本结合。科技性与风险性决定其不符合国内上市标准的同时,互联网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国内证券市场排除在外。

“天使”魅力何在

事实上,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在内的权益资本投资已经成为个人、企业、甚至金融机构的投资发展趋向。

据国外资料显示:大多数国家认为天使投资对于创业企业来说,是企业融资的最主要而且也是最简单的渠道之一。在我国,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将要加入到创业的行列中去,但这些创业者在发展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遇到资金缺乏的问题。

在1995年创建文思创新时,陈淑宁就接受了一个“天使”的投资。这个“天使”是一个中国人,他投入10万元作为天使投资,另外再借出20万元作为“过桥贷款(BridgeLoan)”。文思创新是IT外包和软件服务企业,先后在1999年和今年3月接受过两轮风险投资,现在公司人数已过千人。

优秀的天使投资者往往能够获得巨大的回报。陈淑宁尽管不是专业的天使投资者,但他也曾经在朋友的怂恿下,进行过一笔12万美元的天使投资,整个项目的总投资额为60万美元。这个项目最终取得了成功,并且以1500万美元卖给了一家英国企业。但是陈淑宁并没有获得最终的回报,因为他在中间犹豫过。

在美国,那些自己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相当多的人都愿意成为天使投资者,帮助那些有潜力的创业者走向成功。陈友忠表示,如果以后有机会,而且不跟工作冲突,他也会乐于成为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人最大的乐趣,就是慧眼识英雄,也就是有从沙蚌里挑珍珠的能力。一旦成功,就是人财两得,名利双收,会有百倍千倍的回报。”

周鸿把自己的3721公司完全托付给雅虎,同时带着17个月的跨国公司总裁经历和套现的数千万美元离开,换一段悠闲的日子。离开雅虎的周鸿首度披露心声:可能会做天使投资人。

看过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的人还看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deb27b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e.html

《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