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4-01-10 23:28: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元宵节习俗中品味传统文化
元宵节习俗中品味传统文化
211日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每年这个时候,我们会吃元宵、猜灯谜,会挂花灯、看灯会,还可能吟诵那些流传千年的诗词,比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每一首与元宵节相关的诗词,大都氤氲着诗情画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期盼。
元宵节历经千百年而不衰,就在于它富有文化张力,沉淀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我们欢度传统节日,保持其中的仪式感,在习俗中感受文化的精髓,恰可说明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过节不是走过场,而是重温传统文化。
当前,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不断激发出文化自信。原因何在?这是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难以抵挡的吸引力。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面对这些辉煌的艺术作品,我们油然而生自豪之情。无论我们走多远,都应该回过头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回头看不等于走回头路,而是向优秀的传统文化表示好感。英国人喜欢莎士比亚,美国人喜欢惠特曼,我们中国人更应该喜欢李白、杜甫。
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可找到前行的力量。最近火热的《中华诗词大会》中,一位名叫白茹云的农民选手令人印象深刻。患有癌症、命运多舛的她酷爱诗词,因为古代诗词带给她坚强,让她豁达。她特别喜欢苏轼的.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即便我们遭遇痛苦,传统文化也往往能滋养并带给我们

慰藉。
传统文化并不是僵化的古董,当它们与时代对接时更能焕发出光彩。前不久中办、国办联合发文提出,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这一工程,不仅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还要做到“开放包容、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
回头看包括元宵节在内的传统佳节,越来越有人气,越来越受欢迎。我们在传承传统节日的同时,也不忘赋予其新内涵;我们在过本土佳节的同时,也不排斥洋节。这正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179—前157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cdc5f20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f.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