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文本解读

发布时间:2020-10-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三首》文本解读
一、《浪淘沙》
浪淘沙 [ ]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诗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一首。诗中描写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现了诗 人豪迈的气概、浪漫的情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与本诗的曲名浪淘沙呼应, 并采用白 描的手法写尽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浩瀚绵长的特点。一个“九”字、一 个“万”字是极大极广极多的虚指,“九曲”和“万里”两个虚数词突出了黄河 的曲折蜿蜒和气势磅礴。“自天涯”以夸张的手法形容黄河的绵长,一望无际。 两个画面,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地描绘出曲折蜿蜒的黄河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从遥远的地方奔腾而来的景象,展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如今直上银河去 , 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人宕开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 借用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 概。“直上”一词为整首诗视角的转折之处,把读者由上而下观黄河的常态视角 拉回,从地上直引至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视角也转换为仰视,与王 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到牵牛织女家”是运用了张骞巧遇牛郎织女的典故: 据张华《博物志》 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 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 座。紧扣前句“直上银河”,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为全诗增添了一 层奇妙的神话色彩,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浪漫的情怀。
全诗着意在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 正是黄河的雄伟气势, 触发了诗人的豪情 与想象,运用典故,并通过视角的转换,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浪漫的情怀。 全诗节奏有疾有徐,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1 / 7



【相关链接】 1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 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彭城 今江苏徐州 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 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
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 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 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刘禹锡的另一篇代表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至修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遭贬二十三年,已然物 是人非,但是诗人却将自己以“沉舟”、“病树”作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 世事的变迁。这种心态在刘禹锡的诸多诗中都有体现。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2 《浪淘沙》九首
其一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一 / "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 丿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六
2 / 7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二、《江南春》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题目《江南春》向我们展示的江南春天,不像一般描写江南春景的诗歌,而 是通过视通“千里”,思接“百载”引领读者站在一个时空交叉的制高点,去感 受一个视野开阔、意境深远的宏大场面,以及作者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 神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紧扣题目中的“春”字,在铺陈开来 的江南春景图中,不仅有黄莺、绿树、绿草、红花、春水、春风等春天的景物, 而且声、色、动、静兼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不胜收的黄莺林中欢啼、绿树掩 映红花、山水映照城郭、酒旗迎风招展的美丽画面。画面中把江南春天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色彩鲜明、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如此生机勃勃、 春色无边的江南春天,再配以随风摇曳的酒旗,更是平添了几分豪爽与热情,令 人心驰神往。
明代杨慎曾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 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 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换句话说,杨慎认为“千里”二字囊括的江南春景 太过夸张,“乃视不及也”。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 ,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
见。题3 / 7



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 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 命曰《江南春》
因此,“千里”是一种典型的概括,写出了江南春景的广阔及丰富多彩。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紧扣题目中的“江南”二字。南朝以 来修建的诸多佛寺庙宇, 都掩映在空蒙迷离的烟雨之中。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的明朗绚丽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了江南 春景的层次丰富、深邃。 “四百八十”是虚指,也是一种典型的概括,强调了寺 宇数量之多。 此时,江南春景不仅因千里胜景而丰富多彩, 而且因为掩映于烟雨 中的“南朝”诸多寺宇而增添了一份神秘与迷离之感。 结尾以“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样的唱叹收束,引人遐想,给人以无限回味的空间。
这首七绝,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 也写出了它的广阔、 深邃和迷离。 句均为景语,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 28 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江南春画卷。 【相关链接】 1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4 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 人,晚唐 名诗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 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史,还曾在中央任过 监察御史,膳部、兵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2 创作背景
南朝,宋、齐、粱、陈四个王朝的总称,南朝历代皇帝和大官都崇信佛教, 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 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 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
而百年以后的晚唐,也即作者杜牧所处的时代,当朝的统治者却效仿南朝, 不惜代价大建佛寺, 祈求神灵保佑, 永葆江山稳固。 杜牧在《上李中丞书》 中说, 自己关心的是“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
失”。因此,透过这历史的“烟雨”,南朝遗留下来的以及当朝还在修建的佛寺 庙宇,杜牧站在历史的高度对那些幻想长治久安的统治者做出了辛辣的讽刺, 是为晚唐仍旧执迷不悟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三、《书湖阴先生壁》

4 / 7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是一首题壁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 一首。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别号,是一位躬耕田园的隐士,王安石退居钟山(在 今南京)时的邻居。王安石在诗中不仅写出了湖阴先生生活情趣的高雅, 了湖阴先生高洁的品质。
“茅檐长扫净无苔”赞美了湖阴先生庭院环境的洁净清幽。“无苔”二字, 写出了庭院之内无处不净、无时不净。江南地湿,这对青苔的生长非常有利。况 且,青苔总是生长在僻静、清幽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 连青苔也没有,更能突显出庭院环境的洁净清幽。
“花木成畦手自栽” 暗示了湖阴先生生活情趣的高雅。一个“畦”字不仅 交代了花木的整齐,还说明了花木品种多、数量多,既整齐又不单调。而这整整 齐齐的品种数量繁多的花木全是湖阴先生亲手栽培的,王安石特意强调“自”, 是在称赞主人亲力劳作,勤勉简朴,生活情趣高雅。
前两句写湖阴先生庭院内,后两句诗人的视线转到庭院外。院外的景物是一 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就连山水对湖阴先生也有情谊:弯 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两座青山也主动推 门而入,送来一片青翠。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将“一水”
“两 也赞美
山”写得富有人情味。一个“绕”字、一个“送”字化静为动,写出了山水对湖 阴先生的深情。
此处的“护田”与“排闼”的典故均出自《汉书》。“护田”:这里指护卫 环绕着园田。语出《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 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
“排闼”:开门。语出《汉书•樊
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哙乃排闼直入。”
5 / 7



诗人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 好似山水主动与人亲近,表现了湖阴先生高洁的品质。
诗人将典故融化在诗句中,读来自然天成,全似未尝着力;同时,运用了对 偶的表现手法,对仗十分工整,“一水”与“两山”、“护田”与“排闼”、“将 绿绕”与“送青来” 一一相对,结构严谨、形式优美。
这首七绝,从院内写到院外,抒发了王安石对湖阴先生朴实勤劳、情趣高雅、 品质高洁的赞美。
【相关链接】 1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 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 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 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 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 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二次罢相后,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 据李 壁《王荆文公诗笺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为由城 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园亦因此得名。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 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在王安石诗集中,作者所写有关杨德逢的诗,至 今尚保存在十首以上。王安石在《元丰行示德逢》里有这样的诗句:
“湖阴先生
坐草室,看踏沟车望秋实。……先生在野固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足见其交 情甚笃。
(儒家文献资料汇编:王安石•国学导航)
2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书湖阴先生壁 其一
/ 矛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一 / "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6 / 7



《古诗三首》异同点:
1 形式而言:均为七言绝句,都讲究押韵。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 用为词牌名,为了合乐,依曲牌为句,便于歌唱。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 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已经与音乐分离,不宜歌唱。
《书湖阴先生壁》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的前四句一般,最后两句讲究对仗,押韵更严格。
2 内容而言:《浪淘沙》与《江南春》是通过写景抒发感情;《书湖阴是通过写人传递思想情感。
7 / 7

就像律诗
先生壁》吴泾中学刘东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d726b3bdf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7.html

《《古诗三首》文本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