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历史简介

发布时间:2011-07-11 15:15: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 方面军简介

一方面军的创始人是毛泽东和朱德.又称中央红军和朱毛红军.

二方面军是红军长征后组建的是由二六两个原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军团合并的.二军团是有自己的根据地的创始人是贺龙周逸群,六军团的军团长是肖克王震,方面军成立由贺龙任弼时负责.吴光浩则是黄麻暴动的副总指挥,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在当地有著极高的威望。后在前往河南组织暴动时遭民团突袭牺牲...段德昌,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洪湖苏区的创始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火龙将军之称。后被夏曦杀害.

红四方面军的前身是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建立起来的鄂豫皖红军。最早部分是黄麻起义余部组成的第七军,后改称1131师;商南起义部队为32师;六霍起义部队为33师。创始人吴光浩军长牺牲后,徐向前接任军长。后11军改称红1军,许继慎任军长。后来,1军与蔡申熙的15军(原3军团8军余部发展起来的)合并,改称红4军,旷继勋、徐向前先后任军长;同时,鄂豫皖又建立了一支新部队25军;不久,4军、25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由于张国焘决策失误,队伍在鄂豫皖呆不住了,转移到了四川,在那里建立了川陕根据地,鼎盛时期有5个军,近10万人。1935年底,在雪山草地与毛泽东分道扬镳张国涛、徐向前等,率领8万红军主力部队南下,为进入川西平原建立根据地,与川军重兵集团在名山县百丈地区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战役决战,遭受惨重失败。这是红军长征时期仅次与湘江战役的大血战。

军政要人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许继慎、蔡申熙、周维炯、王培吾、李荣桂、姜镜堂、熊受暄、庞永俊、徐百川、曹学楷、舒传贤、陈奇、戴克敏、徐朋人等等均被错误路线杀害

2. 红军由来

2.1. 红一方面军由来





  19291 14日,为打破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和解决部队给养问题,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建立赣南革命根据地。在同年3510三个月,红四军三进闽西,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春,赣南,闽西分别成立工农民主政府,两区地方武装也分别编为红三军和红十二军。6月,红四军、红三军、红十二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组成红一方面军,由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



2.2. 红二方面军由来





  193211月,湘东独立第1师在江西永新划入红8军序列,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8军第22师。 1933615,红8军于江西永新县列宁场改编为红军第17师,下辖第49、第50、第51、第52团。6月,奉中革军委命令,湘赣苏区的红军组成红6军团。812,红6军团在湖南省桂东县正式成立。任弼时任红6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19341024,红6军团在黔东印江县木黄与红3军胜利会师。会师后,红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并以红2军团总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红2军团和红6军团。193675,红2、红6军团及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

2.3. 红四方面军由来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1931年成立于红安七里坪。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19326月,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多人离开鄂豫皖。12月转战到川陕,并建立了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19353月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至19356月第一次与第一方面军会师时,四方面军发展到八万多人。中央考虑到长征后的一方面军不足两万人,从四方面军抽了三个团共四千人补充一方面军。19378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加上陕北地方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辖两旅一教导团及五个营,共一万三千人。红四方面军主力改为三八五旅,旅长王宏坤,红三十一军主力改为三八六旅,旅长陈赓。抗日战争时期,一二九师共歼灭日伪军四十二万余人,军队由抗战初期万余人发展到三十万余人,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的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抗日根据地边成了一片。抗战胜利后,一二九师主力部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19492月整编为第二野战军。二野在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冀鲁豫,在中原、华东和西南地区歼敌近230万人,土匪百余万人,部队发展到近120万人,为全国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4. 红军为何没有第三方面军?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央原计划将红军一、二、三、四军团依次扩编为四个方面军,后来因为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主动提议三军团和一军团合编为第一方面军,放弃了单独扩编为第三方面军的计划,遂造成第三方面军缺编。其实,据历史档案资料考证,缺编是另有原因的。 红军由军发展到方面军,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19301月以前,中央还没有统一编制红军的计划。那时中央认为?quot;目前中国,只有朱、毛、彭德怀的部队可以称为红军,其余如贺龙等都不能叫做红军",只能算作游击队。(1929625《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政治问题报告记录》)因此,各地红军的编制及番号也就各行其是了。19301月,中央军事部召开会议,决定统一全国红军的番号和编制,将几支较大的红军编为一至八军。415,中央军委决定将红军按地域组成三个军团。5月间,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对该计划作了调整,决定组成四个军团,即三、四军为第一军团,二、六军为第二军团,五、八军为第三军团,十一、十二军为第四军团。六七月间,第一、二、三军团分别成立,只有第四军团没有成立。从目前所见到的史料看,在此期间,中央及中央军委并没有发出成?quot;方面军"的指示。 同年823,朱德、毛泽东所领导的红一军团,和彭德怀所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市会师。随即根据第二次攻打长沙的需要,为了便于统一指挥,自发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朱德为总司令,毛泽东为总政治委员。 中央在得知此情后,仍然没有发出组织方面军的指示。829,中央在给长江局的信中提到:"关于红军问题……在现时一、二、三军团上应成立总司令部组织",并没有指示其组成红一方面军。 这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要求全国红军的军团和方面军都取消,统编为一至七军,鄂豫皖地区的红军按统一规划编为红四军。中央在此期间的多次指示中,仍然坚持取消军团和方面军的意见。



   193111月,红四军和新成立的红二十五军合攻黄安县城,为了便于统一指挥,成立了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可见,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也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 诚然,1931年底中央也曾有过组织方面军的计划。按照该计划,全国较大的红军部队将基本上被编入第一、二方面军。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此计划未能实行。因为鄂豫皖地区没等到与湘鄂西及鄂北等处打通,早已成立了红四方面军(中央本来的计划是让他们成立红二方面军)。后来,他们得知中央这一指示后,也曾打算改称红二方面军,可是这个打算却一直没有付诸实行。造成红三方面军缺编,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一、四方面军的成立不是中央统一规划的,但毕竟已成事实。在那个年代,中央与各地的联系因交通不便而造成很多困难,各地的情况也是瞬息万变,因而发生这种现象并不奇怪。中央在后来的指示中,也承认了这些组织。 作为主力红军,除此两大部外,尚有红二、六军团。19367月,这两个军团遵照中央的指示,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于是,第三方面军只好缺编。

3. 方面军介绍

3.1. 方面军组成

3.2. 红一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中央红军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

1930年6月11日,在李立三主导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要求红军进攻各大中心城市,以配合当地工人暴动夺取政权,进而在短时期内夺取中国政权。在此要求下,红一军团准备进攻南昌红三军团准备进攻长沙,但是由于红军实力仍然远逊于国民革命军,至当年8月,该计划以失败告终。红三军团虽然短暂占领长沙,但是无法坚守,在受到极大损失后撤出,相反,红一军团在朱德毛泽东的率领下并未全力出击南昌,因而保存了较强的实力。

装备简陋的红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战争

8月23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双方自发组成红一方面军,并成立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和总前委书记、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全军共3万余人。红一方面军下辖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由总前敌委员会兼任领导,红三军团由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

红一军团下辖红三军,军长黄公略、政治委员陈毅蔡会文代之)、参谋长周子昆红四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林清泉罗荣桓代之)、参谋长陈奇涵、政治部主任彭牿;第十二军,军长伍中豪罗炳辉代之)、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林野、政治部主任谭政

红三军团辖:红五军,军长邓萍(兼任)、政治委员张纯清、政治部主任吴溉之红八军,军长何长工、政治委员邓乾元、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兼任);红十六军,军长孔荷宠,政治委员黄志竞、政治部主任吴天骥

红一方面军编成以后,并未取得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承认,直到同年九月,中共中央再次要求红一方面军攻打长沙时,才默认了红一方面军的存在,9月,红一方面军从长沙郊外再次撤退,转而攻下了吉安,将赣江两岸的苏区连成一片,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基础。10月25日,红一方面军到达江西新余罗坊,召开了罗坊会议,确定了先在农村巩固根据地,再进而解放城市的战略目标,这被视作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的形成。

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后,红三十五军红七军先后归入红一方面军。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及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成立,红一方面军总部撤销,其所属部队统称中央红军,直属中革军委指挥。1932年6月红一方面军总部恢复建制,下辖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朱德兼任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后为周恩来代替),叶剑英任参谋长(后为刘伯承代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后为杨尚昆代替)。在此期间,红一方面军经过多次扩编,除原有三个军团外,又增设了红七军团红八军团红九军团1933年后,实际指挥权在李德手中。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红一方面军被迫长征,一路遭受重大损失。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所辖第一、三、五、九军团依次改为第一、三、五、三十二军。8月,与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路军北上。

途中由于与张国焘发生分裂,第一、第三军改用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番号继续北上,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刘志丹率领的陕北游击队会师,11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辖红一和红十五军团,全军共1万余人。

1936年10月9日10月22日,红一方面军先后与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会师,长征结束。1937年8月,红一方面军全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投入抗日战争

3.3. 红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

红四方面军鄂豫皖苏区部队为主力组成,于1931年11月7日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实际领导权由张国焘控制。下辖红四军(军领导由方面军总部兼任)和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总兵力共3万余人。时为中国共产党控制下仅次于中央红军的军事力量。不久,又建立红九军,全军共有六个师。

1932年7月开始,中华民国政府军以30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起围剿,这是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一部分。10月12日,迫于政府军的强大压力,红四方面军决定放弃鄂豫皖苏区,除留下红七十四师红七十五师及各独立部队编成红二十五军沈泽民负责坚持游击战之外,军部和主力红十师、红十一师、红十二师和红七十三师转战陕西南部,取消各军番号,12月在陕西和四川边界创建川陕苏区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击败川军的三路围攻,力量迅速发展,遂将所辖四个师升格为军,依次改编为红四军、红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参谋长王学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和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治委员张广才),又将川东游击队改编为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共辖5个军,总兵力达8万人。1933年10月至1934年8月,红四方面军再一次击败以刘湘为首的川军的六路围攻,歼灭大量川军部队,并缴获众多武器物质,大大充实了红四方面军的实力,使川陕苏区到达顶峰时期。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奉命退出川陕苏区,开始长征。6月,在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8月,两军混编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军委为左路军。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继续北上,南下再过草地,希望能在西康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

1936年7月初,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二、六军团旋即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随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被迫率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和骑兵师奉命西渡黄河,致力于打通前往苏联的通道。11月8日改称西路军。但是因受马家军阻截,加之后无援军,而全军覆灭。余部仅存436人由李先念率领进入新疆,被当地军阀盛世才缴械。

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残部和红二十九军等整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投入抗日战争

3.4. 红二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

1930年7月,红二军团在湖北公安县红四军红六军合编而成,全军共1万余人,军长贺龙、政委周逸群(9月为邓中夏接任)。1931年3月21日,红二军团在湖北长阳改编为红三军,1932年退出洪湖地区,转至湘鄂苏区,因受中华民国政府军压迫,于1934年进入贵州东部地区。

1933年6月,红六军团合编而成,下辖红十七师和红十八师,军团长肖克,政治委员王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军团共9000余人。1934年8月,红六军团退出湘赣苏区,突围西征,任弼时任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后到达黔东地区,于1934年10月24日在贵州印江与红三军会师。

此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团由红二军团首长统一指挥行动,全军共约8000人。1935年11月19日,两军团奉命退出湘鄂川黔边界地区,进行战略转移,于1936年4月在云南丽江渡过金沙江,翻越玉龙雪山。同年7月2日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7月5日,奉中央军委指示,红二、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旋即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22日,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1937年8月,红二方面军整编为八路军第一二○师,投入抗日战争

4. 中国工农红军沿革路线图

【图例】

* 方框:表示有代表意义的部队(尤其军以上建制部队)

* 带箭头线:部队的演变(扩编、缩编、合编、改编、撤编等)。

* 无箭头线:主要指经历的事件,区别于部队之间的关系。

* 树状图:部队的编成详图。

* 双横线:时期或有代表性事件的分界。

* 点虚线:表明不同时期之间的部队沿革,或者是树状图中的虚编制部队。

* 叉叉:部队因撤编或被消灭而取消番号。

* 圆括号内是部队主要领导者,空间不够时省略圆括号。

* 尖括号内是注解(如红军时期区别使用同番号的两支不同部队)。

* 方括号内是经历的历史事件或右侧年份坐标。

* 花括号内是部队的编成略图或所辖单位简表(尤其师以下建制部队),是树状图的简化版。



【备注】

* 由于屏幕每行字符数限制,我只能在有限空间内记录尽可能多的部队及其演变沿革。

* 优先记录主力部队的情况。

* 由于画图空间限制,部分部队的演变可能无法用线连起来,所以会重复标明该部队,如湘鄂西红4军编入红2军团。

* 若空间实在不够,则以传统缩写标识:A(集团军、兵团、军团)、C(军)、D(师)、B(旅)、R(团)等。

* 部队领导按军事首长-政治委员(或副军事首长)-参谋长-政治部主任顺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e1d292b4b73f242336c5f66.html

《红军历史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