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发布时间:2018-12-30 23:45: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背过《唐诗300首》是怎样一种体验——背诗要从娃娃抓起

因为老爸特别喜欢古典文学,所以很小的时候就被要求背唐诗三百首,虽然后来发现当时背的一个儿童版的并不是完全符合原著,但是随着后来自己的补充,就全部覆盖了。

小时候没有特别强的领悟能力,所以背诵速度基本和押韵程度正相关。也常常在背诵中产生奇怪的想法,比如十分好奇为什么李白杜甫可以有那么多诗……因为杜甫七律多,在那个时候背《客至》《蜀相》这种诗都属于hard模式,为此还专门乞求老爸能不能后背他的……但是背到像《登高》,《阁夜》这样的佳作,还是能浅显的感受到抑郁顿挫的风格的。

但在二年级前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老爸奖励了10元大洋,在那个时候绝对算巨款了……最后好像是我爸又“垫”了点钱买了本书……。反正当时是高兴的不得了~

收到收获,第一个就是在小学中学期间无视了好多需要背诵的古诗文,每次拿到新课本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语文书看看自己还有几首不会然后当晚搞定,而且也掌握了比较自信的背诵能力,在之后学英语时屡建奇功~

然而第二个“收获”就是后来长期担任语文课代表,有时候早读会带领大家背诵所以并没有因为这个节省了多少时间……相反还得要求自己不能有任何疏漏,比如高中时候默写《琵琶行》就出现了“前月浮梁买菜去”的重大教学事故……

第三个收获就是确立了一些会坚持一辈子的兴趣爱好。在背完唐诗之后,又背了一些宋词和《古文观止》里的文章,随即就开始去了解那个年代的社会,最后去发现整个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唐诗三百首里的很多诗虽然属于耳熟能详的级别,但却是自己未来继续去探索古代文学的基础。偶尔也可以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水准,自己平时写文章也会不自主地注意韵律的和谐。它诠释了古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如何欣赏美的事物。这些事物的标准到目前为止只是载体不同,如同看到明月悬于高空,思乡寂寥的情怀便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一次去镇江玩,路过北固山,第一反应就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随即登临其上眺望长江,瞬间理解了“乡书何处达”的情感,这大概是每一个喜欢诗词的人最向往的共鸣吧。

这个爱好的原出发点虽然不是自己选择的,但是我很享受当自己沉醉其中的状态,也感谢爸妈能帮助我拥有这个兴趣。

可能因为后来学理,所以有些不熟悉的诗可能会渐渐忘掉,现在如果自己背可能未必会背出来很多。但是在写这个答案的时候,回忆起来一个人在家手舞足蹈的背《将进酒》;趴在窗户上遐想《山居秋瞑》;背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趴在地图上认真地寻找路线,虽然好多年后才知道“之”的意思是到,但并不会影响当时自己痴迷于对孤帆远影之景的迷恋。即使时光不会因此回去,也没有必要因此扼腕叹息,但依旧想去看看当时抱着书趴在床上,并不是特别情愿在背诵古诗的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e53b849d4d8d15abf234e1f.html

《唐诗三百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