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

发布时间:2020-05-28 01:29: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沈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脊梁(jǐ)    濒临(bīn)   浑身解数(jiě)

B.恸哭(dóng) 憔悴(qiáo)  谆谆教诲(zhūn)

C.静谧(mì)   滞笨(zhì)   粼次栉比(zhì)

D.溺爱(nì)     谀词(yú)   诲人不倦(huì)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将领悟到列夫·托尔斯泰、居里夫人等人的光辉形象。

B.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永远芬芳我们的生活。

C.面对自然旖旎风光,我们唯有用心感悟,用眼观察,才能领会到其中的美。

D.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古今,它都是一个人该有的精神品质。

3 . 选出依次填人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家庭是人生旅程的起点,家风是精神成长的沃土。_____是传统意义上的家规和家训,_____是苦口婆心的叮咛_____,乃至_____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孩子健康成长形成重要影响。

A.无论   都   嘱咐   耳濡目染

B.不仅   还   嘱托   潜移默化

C.无论   还   嘱咐   潜移默化

D.不仅   都   嘱托   耳濡目染

4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B.一个国家的强盛,必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

C.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D.每群大约一、二十只,不知叫什么名的鸟,转了几圈,就匆匆飞走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如果穿上隐身衣》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家应该都读过J.K.罗琳的魔幻系列小说《哈利•波特》,或者看过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吧。在系列的第一本书《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里,哈利在圣诞节得到了一件神秘的礼物——隐身斗篷。有一天深夜,他独自一人悄悄地摸进了禁书馆查找资料,幸亏他穿着隐身斗篷,否则,如果被发现了,就会受到重罚。2017年6月26日是这本书出版20周年纪念日,《哈利•波特》的忠实读者们都盼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真的拥有这样一件隐身斗篷。这又何尝不是科学家们的梦想呢? 其实他们早就开始行动了。

②2006年,物理学家约翰•彭德利首次提出了用透镜改变光向、隐藏物体的方法。2013年、2014年美国的德州大学和罗切斯特大学相继找到隐形的方法。201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发明出了隐身斗篷。这种斗篷是由上百万个微小的金镜子组成的,这些镜子有多小呢?它们的宽度只有我们头发直径的1/1000。

③我们平常为什么能看见物体?这是因为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光发生了散射和反射。通俗地说,就是照到物体上的光弹了回来,而这些弹回来的光又传到了我们的眼睛里,所以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如果不希望看到物体该怎么办?办法就是阻止光发生散射和反射,这些微镜其实就是起这个作用的。因为这些镜子的大小不一,所以散射光能相互抵消,让观察者觉得光是从平面上反射过来的。这种镜子只有80纳米厚,非常轻便。不过,目前的隐身斗篷还非常小,大约只能覆盖几个生物细胞那么大的面积。

④最近,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也表示研究有了进展。他们研制的隐身斗篷是通过电磁波的干扰,让物体表面散射回来的光看上去像是从平面反射过来的效果。

⑤如果有一天真的有隐身衣可以买,这个世界会不会出现乔治•威尔斯的小说《隐形人》中那样胡作非为的人呢?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7年第8期)

5 . 第②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____________。

6 . 第③段最后一句中加点词 “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7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透镜改变光向、隐藏物体的方法,是物理学家约翰•彭德利首先提出来的。

B.美国加州大学和英国科研人员研制的“ 隐身斗篷”分别是通过镜子抵消散射光和电磁波干扰的方式,使观察者觉得光是从平面上反射过来的,从而实现“隐身”效果。

C.不希望看到物体的唯一办法就是阻止光发生散射和反射。

D.1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发明的隐身斗篷很小,但很轻便。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开始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③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 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⑦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⑧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⑨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8 . 做读书笔记有哪些好处?摘录文中语句回答。

9 .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学者、作家等治学之人读书时必须做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节约时间,读书和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C.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最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

D.时代在进步,做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10 . 有同学认为文章②③两段分别举了顾颉刚和钱锺书的事例,已经很有说服力了,第④段蔡元培的事例可以删去。你赞同吗?请简要分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写给秋天

①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谈悠闲,隐约仍有北方那金凤乍起、白露初零的神韵。

②一向,我欣赏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从读小学的童年起,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从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穂实累累的秋禾,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祥地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林染赤,小室中枕簟(diàn)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萧萧秋雨,那就连疏林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③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寞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导引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④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从开始萌生,到稚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有激越到安宁,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彩色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验。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失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⑤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纪念——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的刻骨的悲酸与伤痛。

⑥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冲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热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

(摘自南方出版社《时文选粹》,有改动)

11 . 第二段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秋天“安闲明澈”的特点?请简要回答。

12 . 本文语言优美凝练,富有诗意,请加以赏析。

(1)从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穂实累累的秋禾,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地找到了归宿。

(2)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导引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

13 . 文中说“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读到你智慧的低语”,请简要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14 . 这篇哲理散文没有只停留在描写秋天的景色上,而是集中笔墨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种种感悟。请结合文章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三、句子默写

15 .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劳其筋骨。 (《孟子》)

(2)关关雎鸠,            。            ,君子好逑。 (《诗经》)

(3)北极朝廷终不改,                   。(杜甫《登楼》)

(4)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5)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诗人杨炯在《从军行》抒发了自己宁可当一名下级军官也要投军报国,投笔从戎的决心的句子是:            ,            。

(7)《雁门太守行》一诗中,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是     ,     。

四、课外阅读

诸将效 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 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 ,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释)①效:贡献,呈献,②倍:通“背”,背向,背着。③陈:通“阵”,布阵摆开阵势,④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⑤士大夫:指一般将士

16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B.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顾

C.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

D.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今非昔比

17 . 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18 . 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

五、作文

19 . 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圣洁、最无私的一种爱。读了史铁生的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文章《秋天的怀念》 ,你对母爱有什么新的认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母爱的理解,200字左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ec2788952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1.html

《沈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A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