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发布时间:2010-09-21 15:03: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申报材料

20041012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3

1.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与行业背景…………………………………………… 3

2.专业的市场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4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5

1.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5

2.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7

3.专业教学改革的阶段任务……………………………………………………

三、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9

四、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2

1.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 12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2

3.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特点及可行性论证…………………………………… 15

4.主干理论课教学大纲………………………………………………………… 16

○写作教学大纲……………………………………………………………… 16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 18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19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22

○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25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28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29

○办公自动化教学大纲……………………………………………………… 30

5.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大纲………………………………………………… 32

6.教材建设规划………………………………………………………………… 33

7.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34

8.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34

五、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保障措施…………………………………………… 35

1.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规划………………………………………………… 35

2.组织机构(包括院校专业教改领导小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35

3.有关配套政策(主要包括校内激励、倾斜政策与约束责任机制)……… 36

4.资金投入计划………………………………………………………………… 36

5.中文系相关具体措施…………………………………………………………

六、本专业师资、教学条件、教学与科研工作基本情况……………………… 36

七、吉林省独立学院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申报审批表…………………………… 38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1.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与行业背景

专业教学改革绝不是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所作的主观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需要改革,而且还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改革的内容、方向和目标,乃至其改革的规模。中国的教育发展史表明,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变化,必将引发教育的变革。

我们现在学校的制度实际上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属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工业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功能和价值可以概括为,把受教育者培养为生产者和劳动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学校的所有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价值。这种专注于经济增长而不顾人的发展教育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因此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有识人士认识到,如果不及时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现代化改革,将会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正常发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目前世界上的几个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正在制约着我们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其一是:第一个是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工人。所谓知识劳动者,主要是指从事知识、信息收集、处理、加工和传递工作的劳动者。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将改变文盲这一概念的传统内涵,文盲一词将不再单纯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学习经济

其二是: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如果说既往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军事实力等方面,那么,当前的国际竞争则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且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其三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这种困境主要是指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目前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乃是人类自身在善良动机下滥用技术的副产品。应该特别指出的是,除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被破坏之外,由于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长期压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困境还表现为人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的削弱或丧失。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必须对人类既往的所作所为进行客观的评价,其中包括对既往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以上可以清楚看到,过去时代在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方面的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而在21世纪,具有高度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人类发展则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具有高度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有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进行终身学习,具有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综合国力竞争必将聚焦到教育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乃是世界各国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将占据主动的地位,谁就将有可能最终赢得这场竞争的胜利。基于对教育功能准确而深刻的认识,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我国的教育已经被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了更好地担负起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地反思我国教育的现状,并认真地思考究竟应该如何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其问题主要表现为:1.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人们赋予了知识一些神圣的特征。人们惟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发现知识。对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就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的知识。在这种知识观指导下,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现象。这种课程观最大的弊端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与以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特征的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毫不匹配,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为此,必须拆除阻隔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2.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对于书本知识的热衷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现行课程方案显示出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个性发展的需求。

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比如网络时代对人才要求的核心技能的首要能力,就是学生要具有思路清晰的读写能力,这正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义不容辞所应该承担的功能。另外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首当其冲。我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精神,就是通过一篇一篇的语文课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精神、性格、态度。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教学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专业的市场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应该说是十分巨大的,有着广阔的施展空间。至目前为止,我们中文系已经毕业了三届专科学生,一届本科生。专科专业方向主要是文秘与办公自动化,而本科的专业方向则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其就业比例较高,今年已经达到99%就业率。第二届本科学生明年毕业,这届学生现在已经有60%就业,除了3保报送研究生外,其他都落实到中学。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就业方向,这几年十分火热。就我们毗邻的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历年的就业率来看,大概是学生数和就业需求的比例是110。甚至连一般城市的中学都要不到中文系毕业的学生,其中就包括长春市。常常是在第七学期末,毕业生多数就已经落实了用人单位。

我们中文系的专业设置强调多元化取向,主要包括三个方向:1.汉语言文学教育,主要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2.新闻传播学方向,主要培养报社、杂志、宣传部门、网站所需求的新闻宣传人员。3.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方向,主要培养能够从事现代化办公业务的高级文秘人员,其中包括电脑中文信息管理人才。除此之外,中文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具有多种其他行业从事工作的普适性。比如各种部门公司的公关人员,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特定部门的行政领导。还有相当部分数量的学生将直接考研,升入研究生学历教育的队伍,这部分学生的数量将逐年上升。

我们对中文专业人才市场的基本预测和分析:

○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向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需求。在我国的中小城市,对语文教师的需求空间较大。特别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对语文教师的需求量较大。我们比起南方的一些师范学校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的学生可以说普通话的水平,是无价之宝。这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就是南方学生来东北学习四年,其普通话的水准也是南方师范院校所无法比拟的。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市场占有率大约为1/101/8的份额,而余下的7/89/10的市场空间,完全可以被我们这所具有强劲竞争优势的独立学院所把握。

○新闻传播学方向报刊、网站、宣传部门新闻宣传人员的需求。这个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另外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学生的就业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我们已经在课程结构上作了相应的重大调整,学习台湾成功大学应用中文系的成功经验,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内容,如办公自动化技术、电脑写作、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电脑中文实用软件、网页制作、中文电脑信息检索、网络文学、摄影概论和数码影像等现代化课程。这样学生的专业竞争能力就会大大加强。目前实习中反馈的信息表明,中小城市的新闻传播部门就业形势看好。

○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方向高级文秘人员的需求。目前就专科就业的形势来看,一般公司对高级文秘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往往供不应求。甚至包括大城市和海外公司,对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手段的人才,十分急需。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掌握目前中文系开设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课程,具有熟练的应用手段和能力,就具有取代原有文秘人员的竞争优势。应该说学生在这个领域的生存空间还是十分广阔的。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思想

现代化

“现代化”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主旋律。现代化含义是,教学观念的现意识,教学要反映新时代发展的脉搏和旋律,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和领先性。我们要达到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最终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和一流素质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性优秀人才。其中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是首要的任务。观念陈旧和滞后,中文专业教学改革就是一句空话。目前高校专业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学观念滞后,人们往往重视传统,忽视信息社会所带来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观点。因此,必须推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现代化,确立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的跨世纪的教育发展观,寻求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之间的张力。教学观念的现代化和超前性,是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前提。

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就是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教育工具为代表的新的教育能力,并使之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当电脑和网络用于教育时,电脑和网络就是智能化的教育工具,并形成新的教育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以电脑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出了许多明确的要求电脑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将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如教育科研网,卫星电视教育网,有线电视网等。另外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将是全方位的。它不仅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并将用于学校行政管理,教师备课及查阅资料,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而包括教师培训,学生的考试、录取,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等许多方面,都将在网上进行。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多项应用,必然会拉动教育的大众化与终身化。

引进西方科学的新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日益频繁,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也层出不穷。WebQuestThinkQuest就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两种基于网络的、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模式;并且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WebQuest--就其字面意思来看指的是网络调查,即学生通过网络来寻求解答某个问题的相关材料、解决方案或者技术支持等等,实质是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ThinkQuest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网络学习模式它与WebQuest最大的一点区别就是它任务完成后的成果是一个教育网站。与其说ThinkQuest是一种网络学习的模式不如说它是创造网络学习资源的一种方式。人们最早建立ThinkQuest的目的也并非是为了进行WebQuest的教学,而是希望学生们通过建立教育网站的过程来自我学习、探索世界、研究问题并同时教授或指导他人。但是,通过学生们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网站必然也可以被他人所利用,而通过WebQuest进行学习的学生可能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使用者。

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其次,它们提供了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丰富材料和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把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和归纳,上升至理性的认识。第三,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是任务包含的知识.还学到了各种技能。比如在线合作、网络资源搜索利用、异步项目管理、网际交流等等。第四,技术的、网络的观念将深入学生们的心灵,从而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并为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成本,同时又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第六,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热情。

着眼于学生一生的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信息传播的瞬间化,专业理论知识的老化周期越来越短。学生在学校期间所接收的专业知识常常在若干年之后就开始面临更新。一本教材教十年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个人的教育将越出校园的学校阶段,而延伸到人的一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新型教育模式,成为构筑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也成为我国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办好教育的战略措施。因此,专业教学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一生的持续发展。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某种短期的实用目的,或者为了获取某种任职的资格证书,而要考虑学生在专业领域的长期发展需求,以及对学生一生发展的影响程度。教师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学咨询的功能,向学生提供新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学术视角、学习和研究方法,信息检索的路径和信息处理的方法,以及教师的人格修养、为人处事、道德品质等。

面向国内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

国内人才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也是我们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依据。它将影响我们专业分支方向的发展或萎缩。我们目前在课程结构上加强电脑教育技术课程,就是为了适应网络的延伸和普及,对行政办公提出了现代化的更高要求。如果我们对社会发展的态势一无所知,关起门来办学,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会没有就业市场,我们的专业也就会日益萎缩下去,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因此,跟踪社会发展轨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任何变化,都应该成为我们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参照系。

建设和共享教育资源库

信息共享是网络时代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观念。建设和共享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宽广的自学空间,信息检索的丰富路径,前沿的学术视野,了解世界的窗口。为了实现教育领域优势资源的共享,教育行业一直将数字资源开发作为一个重头戏。迄今为止,教育界已经在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多媒体课件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内高校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建设一再掀起高潮,各种层次的多媒体课件开发也吸引了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今后,各类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又一热点集中地。IT正在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接受信息和彼此合作的方式。在万维网上,甚至出现了许多课程的课堂笔记、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主页;关于某门功课,还有许多可连接的相关站点。

2.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目的,就是要把蕴藏在受教育者身上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充分开发和释放出来,培育一大批创造型人才,这既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根本依据。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利于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材的成长,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作为当前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经过年努力,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与专业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能够主动适应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的教学运行机制;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条件保障体系。

具体教学改革目标如下:

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

要把以课本、教师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思想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在教学活动中,教育方针的贯彻,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就既要引导,更要服务。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创造环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对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创新能力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镜,教大家看事实。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解放双手,剪去指甲,撕掉无形的手套,使大家可以执行头脑的命令,动手向前开辟。解放嘴,使大家可以享受议论自由,摆龙门阵,谈天、谈心,谈出真理来。解放空间,把人民与小孩从文化鸟笼里解放出来,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解放时间,把人民与小孩从劳碌中解放出来,使大家有点空闲,想想问题,谈谈国事,看看书,干点与老百姓有益的事,还要有空玩玩,才算是有点做人的味道。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注重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而要解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把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

明确全新的教学目标

要把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知识的教学目标转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上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展千变万化,日新月异。面对这种现实,教学应尽可能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教会学生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掌握比较和选择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了解什么是最重要的,并力求把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品质,强化素质和打好功底。知识是重要的,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要想不断掌握有用知识,就要学会学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有独立选择和比较的能力。压抑学生的选择势必殃及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追求。而兴趣和追求是创新的动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真理的强烈兴趣和追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认真分析和归纳学生的选择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根据引导学生去探索和追求自我选择是激发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教学相长的动力学生在学会独立思考、应用知识、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个性,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使教学真正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最高境地。

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推导、论证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应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建设现代化的网络教学环境

在探索和创设一种信息时代的网络教学环境和教育模式,首先受到学生的欢迎。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态度会有明显的改善,可以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尽管对教育技术的掌握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当他们逐渐熟练地运用新技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和研究各种知识和技能时,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效率会越来越高。过去人们经常担心:学生整天跟计算机打交道,会因缺少和同伴的交往而变得孤独。实验得出的结论却完全相反:运用新技术的自主学习比传统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促使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教师们深感到,他们更多地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堂的努力使他们重新审视教育的基本准则,思考未来信息社会教师职业的一系列新特点。新技术把教师从大量重复性教育活动中解放出来,将创造力献给更具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师生交往与共同探索之中。正如一位教师所言:“新技术使我保持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热情,但我现在同以前不一样,现在我是指导学生,他们自己把握着自己的教育,创造他们自己的知识,用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去研究并向他人表达信息。”

高科技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是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因此,如果不能更新观念、改变模式,教育技术的变革不仅不会发生,而且还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建构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把侧重基本知识考核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到侧重应用知识能力考核的教育评价体系上来。教育评价体系对教学方式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模仿性学习的传统教育是由侧重基本知识考核的教育评价体系决定的。在这种教育评价体系下,对知识的记忆量多少决定分数的高低,考试的高分又是教、学优良的唯一尺度根本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开拓创新勇气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应以学生是否能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应用、创新为根本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这种考核体系将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把自己对学科知识的选择与将来要从事的社会职业建立起实际的联系,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地联结。拓宽知识面、锻炼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科研任务的同时,为社会创造财富并开发创新思维灵性,培养创新能力。因而,侧重于应用知识能力考核的教育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标准,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题量,增加思考、分析、讨论、个人独立见解的考题量,并增加部分实践能力如写作表达能力,教育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等考察。以考察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侧重考核学生的知识接受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发现、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要把封闭式的师资终身制转到竞争式的师资流动制上来。教师是学生培养各种能力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我国《高等教育法》已为教师的合理流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并从1998年开始实行了特聘教授制度,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特别优秀的中青年学者进入高校教师岗位。这项制度打破了常规,为高校人才的正向流动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师资队伍建设中面临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杰出人才匮乏及队伍不稳、流动不畅等困境。要建立一支适应社会要求的,能肩负起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使命的合格师资队伍,要建立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增长才干和脱颖而出的机制。对那些高水平、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教师要彻底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观念,加大资助力度,给予特殊荣誉和奖励,鼓励和支持冒尖;对不合格的教师坚决解聘。另外,允许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市场法则,以优厚待遇在国内选聘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科研人才。加速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步伐,造就、扶助和聚集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以保证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3.专业教学改革的阶段任务

作为吉林省专业教学改革的试点,上述总的目标应该化作具体目标一一加以落实。其中有的教学改革目标是贯穿与整个改革阶段的,有的则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加以实现。在今后的34年中间,每年都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教学建设具体目标。教学改革建设的前期适当可以侧重于教学硬件方面的内容,后期则应该突出强调教学改革建设的软件配套。

2006

要在“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和“明确全新的教学目标”方面下功夫。这两项内容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改革建设的全过程。

重点要建设好中文系的“网络教育和办公自动化实验室”。我们已经初步增添了相关设备,计划在这一年度里投入8万元来完成这个实验室建设的初步任务。

完成“中文系专业书籍资料库”的建设。我们已经在2005年下半年启动了这个合作研究项目。预计2006年上半年可以初步完成。

2007

重点要建设好中文系的“教学资料中心”。它作为一个中文系来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性教学研究机构。每一个大学的中文系,包括香港许多大学中文系,都建设有“资料中心”,而且具有一定的传统图书和光盘资料。我们计划投入10万元来建设这个资料中心。这个项目可能要跨越教学改革建设的整个期间。

2008

重点完善中文系网络教学环境。中文系的教学管理、教学方式、师生专业和思想的沟通等方面,实现网络化。建设网络专业信息共享系统。要求老师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状况。在有的科目中,争取采用“Tinkquest”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2009

完成中文系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对中文系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教材水准,包括对中文系办学层次和水平,包括它在同类专业中的排名等,应该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

到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检验阶段,我们要处于全国独立学院里中文系排名第一。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在某些方面居于前列。

三、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要应该体现在教学计划、课程资源、网络环境、师资队伍等方面。

1.修订《汉语言文学教学计划》

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改变过去单一的专业培养方向,即文秘与办公自动化,转而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即汉语言文学教育、新闻传播学和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经济需求的多元化,学生个性的多元化,必然要求专业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单一的培养目标会给自己专业画地为牢,禁锢在狭小的生存空间,专业教学就会失去生命的活力。

在课程的设置上,增加了许多目前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课程,如电脑写作、办公自动化、电脑中文信息检索、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网络文学、传播学、新闻采访与编辑、电脑中文实用软件等实用色彩浓厚的课程,以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压缩授课时数。本科由过去的四年180课时,减少为150学时。课时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缩水。由于学校局域网的铺设和延伸,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师不再需要占用大量课时来传授知识,而主要精力是提供教学咨询。学生就可以有来进行自学。学时的压缩和采用网络学习模式,学生获取的知识信息量成倍地增长,自我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大大增强。

2.进一步完善学分制

学习国内先进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路,进行本科生学习制度的改革。逐步地实行专业导师制。把现有的学年学分制改为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实现在学习制度上与当代先进教育模式转轨。在现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按照新的本科教育理念,在全系范围内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改革,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基础课建设,在选修课程中推行自由选课制,同时推动与此相应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生活管理体制的改革。

3.不断完善网络式教学环境

强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将过去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单一教学模式改为依靠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提供多媒体教学和自学环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兴趣来选择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中,学习内容是以超文本方式组织的,更符合人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这种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多媒体电脑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实验证实人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过信息的10%、听到内容的20%及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多媒体技术就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听、动手操作以及讨论、交流的环境交互式教学环境要优于传统的粉笔+黑板。目前,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多数还是以显示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的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应以现代教学观念为指导,深层次发掘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其课件应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需要有高素质软件开发人才和先进的硬件设备作支撑。

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开设网上选修课和实现网上考试。为了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开设网上选修课,以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而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不受时间限制。这种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受选修人数的限制,可以集中优秀教师进行课程整合教案的设计,其他师资力量可以放在对学生的指导。学生每修完一科,可在指定时间到网上参加考试,如获通过则取得相应的学分。实施网上选修和网上考试,大量基础工作是教案设计和网络管理维护,而且要求配备高素质网络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相适应的网络学习条件。鼓励教师开设新课和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

要投入一定基金,大力建设“办公自动化实验室”。着力建设网络教学的硬件环境。优化建设学生上网的虚拟绿色网络空间。在教师和学生中普及电脑教育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能力,加速专业教学的网络化进程。着手将录音、录像、特别是当年等各种现代化非印刷形式信息载体引入教学中的研究工作,逐步建立电脑辅助教学和电脑管理教学的系统。

4.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是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我们要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养成训练,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创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要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活跃学生社团活动,彰显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和中文系内浓厚的学术和人文氛围。我们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我们要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课堂中去。通选课要求学生广泛学习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学习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打通专业,拓宽基础,强化素质。通选课只对学生提出最基本的学科领域的学分要求,要求学生在有关领域修满规定的学分。至于选什么课,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决定,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钻研,全面发展,学会自我构筑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5.探索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

我们专业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该建立在鼓励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基点之上。传统教育强调统一的大纲教材,划一的课堂教学,同样的作业考试,用单一的标准、模式去评价和铸塑学生。其实个体的智力素质都有其过人的强项,而自己常常意识不到。而目前单一的教学内容,只涉及人类智能各种复杂因素的极小部分,有时还与日后获得事业成就的那些能力可能没有多大关系。因此有人提出多元化智力观点,其因素主要有七种:语言能力、逻辑-数学能力、音乐能力、身体活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和探索心灵能力。在某方面较弱的人,却可自能会在另一不为人知的领域具有惊人潜力。因此,教育的功能,在于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开发所有学生的个性化潜能。

因此,教育的功能不应该着重于学生共性的培养,而应该着力于开掘学生潜在的个性特长。各种专业教学应该去注意和发现学生的个性潜力,激活其沉睡的智力因素。因此学习的评价标准应该具有较大的弹性和灵活性。练习和考试不应该过于刻板,考试内容应减少单纯识记性内容,增加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因素,注重对学生运用、创新知识能力的综合检测。给学生一个自由选题的测试机会。

6.进行专业教材建设立项

专业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环节。目前我们要重点建设适合于学生自学的网络课程。它主要不是为教师的讲授服务,不是为了增强教师的中心地位,而主要是为了供学生自学。现在初步考虑投入一定教材基金,建设写作、办公自动化、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基础课程的网络电子教材的立项建设。其他课程尽量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教材进行使用。同时和准备购买一部分传统教材的网络使用版,供学生自学使用。有一部分课程可以试点让学生自学网络课程,定时进行考试,合格者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

7.建设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目前中国的高等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等教育在深化改革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涉及到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教学模式,教育体系结构,教育管理体制,课程体系和教材,评价和考试制度,教育技术手段等等。所有这些,都涉及到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有更高水平和更高素质的教师。

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必组建一支固定庞大的教师队伍。它可以1/3相对固定编制的教师,1/3专职教师,1/3兼职教师。相对固定编制的教师应该是有学历的比较年轻的教师,他们是中文系主要的教学管理人员,并兼讲一部分课程。专职教师可以借用重点院校的骨干教师,借用他们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提高办学的知名度和教学管理水平。兼职教师可以聘请刚刚从大学岗位上退下来的专家和学者,这是一种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教师队伍应该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以保持教师队伍的旺盛活力。

我们现在正在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重点吸引高学历的年轻教师前来中文系任教。不断获得教师的新鲜血液,是中文系获得持续发展的组织保证。

四、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中文领域多元化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新闻报道编辑者、高级文秘人才,以及中文电脑应用管理人才、文学创作者、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者等,为学生将来成为中小学校语文教师、新闻宣传单位工作人员和职能机构的优秀管理人材奠定宽厚、扎实的基础。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总的来讲,应该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化中文信息处理的技术和手段,网络时代应具有的核心技能,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品德优、素质好、基础牢、能力强的复合型、外向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远大理想、高尚品质和实事求是、勤奋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竞争意识,成为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人才。

2.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较强的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厚的文化素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立的创新精神。

3.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4.掌握一种外国语,能较好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格魅力、审美情趣和健康体魄。

业务规格

1.汉语言文学教育: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高的读写和发表文章的水平和能力;具有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功底和实践基础,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能够熟练进行电脑教育技术的应用操作;具有良好的交际和公关能力。

2.新闻传播学: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高的读写和发表文章的水平和能力;具有从事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功底和实践基础;能够熟练进行电脑教育技术的应用操作;具有良好的交际和公关能力。

3.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高的读写和发表文章的水平和能力;具有从事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工作的理论功底和实践基础,获得秘书专业资格证书;能够熟练进行电脑教育技术的应用操作;具有良好的交际和公关能力。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实现学分制。学制为4年。毕业累计需要150学分。其中必修课为87学分:普通教育课39学分;专业基础课48学分。专业选修课为63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课程简介

专业基础课48学分)

1.写作(4学分)

2.现代汉语(6学分)

3.文学概论(4学分)

4.中国现当代文学(8学分)

5.古代汉语(8学分)

6.中国古代文学(12学分)

7.外国文学(6学分)

8. 办公自动化(4学分)

专业选修课(限选63学分)

文学系列

1.中国古代文论(2学分)

2.西方当代文论(2学分)

3.中国当代文艺思潮(2学分)

4.中国现代小说研究(2学分)

5.中国当代小说史(2学分)

6.文体学(2学分)

7.网络文体研究(2学分)

8.网络文学(2学分)

9.美学(2学分)

10.唐宋诗词赏析(2学分)

11.东北乡土美学(2学分)

12.儿童文学(2学分)

13.小说观念与中国小说(2学分)

14.艺术概论(2学分)

15.影视文学基础(2学分)

16.影视作品鉴赏(2学分)

17.文学创作(2学分)

语言系列

18.语言学概论(2学分)

19.语言与文化(2学分)

20.汉字学(2学分)

21.汉字与书法(2学分)

语文教育系列

22.语文教学论(2学分)

23.中国语文教育史

24.中外母语教育比较(2学分)

25.文学名著鉴赏(2学分)

26.文章解读论(2学分)

27.教育学(2学分)

28.教育心理学(2学分)

29.中文工具书使用(2学分)

新闻传播系列

30. 新闻学(2学分)

31. 网络新闻学(2学分)

32. 传播学(2学分)

33. 西方传播学(2学分)

34. 网络传播学(2学分)

35. 网络文学传播(2学分)

36.新闻采访与编辑(2学分)

37. 新闻评论写作(2学分)

38. 摄影概论和数码影像(2学分)

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系列

39.秘书实务(2学分)

40.公文写作(2学分)

41.中国秘书史(2学分)

42.中外秘书比较(2学分)

43.文书学(2学分)

44.档案管理学(2学分)

电脑教育技术系列

45.电脑写作(2学分)

46.电脑中文信息检索(2学分)

47.多媒体与网络技术(2学分)

48.网页制作(2学分)

49.电脑中文实用软件(2学分)

综合边缘学科系列

50.毕业论文写作(必选,4学分)

51. 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

52. 中国文化史(2学分)

53. 网络文化研究2学分)

54. 应用写作(2学分)

55. 财经写作(2学分)

56. 法学概论(2学分)

57.管理心理学(2学分)

58.公共关系学(2学分)

59.行政管理学(2学分)

60.专题课(1/4学分)

61. 专业实习(4学分)

3.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特点及可行性论证

中文系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注重教育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教育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是这次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核心和关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就是生产力。它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如果观念陈旧落后,教育教学改革的所有环节就会落空,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就是一句空话。教育教学观念的现代化不是通过一次学习就可以一劳永逸,而需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它将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改革发全过程。

中文系这一两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把教育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放在首位。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引进,对我们教学环节的正面效应已经初见端倪。今后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从而来指导我们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改革和工作。

实行教学模式的网络化转型

实行教学模式的网络化转型,现在是国内外教育界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尤其在国外的一些知名大学,国内一些重点院校,都开始尝试采用网络化的教学模式。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从去年新校落成之后,就已经在办公室、教室和学生宿舍贯通了网络。这在独立院校之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甚至可以说比起东北师范大学也要走在前头。这就为我们教学模式的网络化提供了十分优良的硬件环境。在过去的一年里,中文系个别课程已经开始尝试着实行作业的无纸化,在校园网上试运行崭新的网络课程,教师通过电子邮件来收发学生的作业,辅导员也通过电子邮件、qq软件和学生进行沟通。

我们打算引进国外先进的WebquestWebthink网络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来检索学科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网络课程,突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目前,中国教育信息化正在面临第二次革命。所谓第一次革命,可以以电脑进入学校及家庭作为标志,是从的革命,它已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现在,一个基于网络化的新型教育方式的革命正悄然发生。

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只对那些有学习动力、懂得运用它的人有用。网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生动鲜活的信息源,使信息获取成本大幅度降低。从个人竞争力角度考虑,知识记忆能力已远远比不上理解、分析、判断等独立思考能力重要,大量的信息全景式呈现,就更需要人有很强的分析和辨别能力。无论IT如何发展,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都是永恒不变的。作为教育者应该敏感地觉察到网络给教育带来的这种巨大影响,快速地从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引导现行的教学从知识的灌输向技能的培养转变。

抓住课程结构改革的关键环节

专业课程结构是培养人才的核心环节,它是一个系教师专业素质、办学水平和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要想培养信息时代社会所需求的优秀人才,必须改革课程结构。中文系的课程结构应该能够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先进的理论建树,课程能够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能够不断地新陈代谢。因此,在课程的门类上,我们要不断地淘汰陈旧的课程和内容,增加社会急需的课程门类,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有较强的业务竞争能力和自我生存能力。我们要鼓励专业教授不断开设新的课程,对原有课程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只有这样,我们开设的课程才能收到学生的欢迎。

强调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趋势

任何一个院系,其单一的培养目标将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对学生个体来说,也满足不了学生个性潜力的发展。强调中文系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仅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符合学生个性潜力的发展要求,同时也会增强中文系自身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中文系的三大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新闻传播学、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将会给学生开辟出宽广的专业发展空间。同时,相当部分学生的考研,以及行政部门的管理领域,也是中文系学生生存的重要空间。因此,专业方向的多元化趋势,将给中文系展示出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鼓励学生专业潜力的个性化发展

专业教育是强调培养学生共性还是挖掘学生个性,这是传统教学和现代创新教学的区别点。杨振宁觉得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他们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他认为这两种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的30%-40%的学生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了他自由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亚洲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后面的30%-40%的学生有益。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地训练,可以成才,而且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因为他有扎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究竟哪一种教育哲学比较好呢?如果你在讨论的是一个美国学生,那就要鼓励他多学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讨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那就需要多鼓励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永远太胆怯。

4.主干理论课教学大纲

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

信息时代优秀人才必须具有四项核心技能,即思路清晰的读写能力、对数字应付自如、善于利用信息科技和应变的能力。尤其是电子文本的阅读与写作,是信息时代重要的核心技能之一。因此,写作课的教学将具有较大的辐射功能。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要掌握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树立自觉的文体意识,提高各种类型文本的阐释、鉴赏和写作能力。努力实现写作方式的转型,学习运用电脑进行电子文本的写作,逐渐地实现写作的无纸化。善于利用电脑网络来阅读、检索和处理各种中文信息,掌握知识更新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方法。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扎实的文字基础和先进的方法手段。教学重心要放在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写作上。

二、教学方法

确立信息时代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强调教师以教学咨询为重点,学生以独立自学为主干,教学内容以现实需求为中心,学科导向以网络技术为前沿。贴近时代,追踪热点,关注现实。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压缩授课时数,重视课堂效果,注重治学方法,提供宽广的自学空间,引导同学利用图书馆、电子信息库,去自主获取知识信息。提供前沿的学术动态和丰富的学科资料,以及信息检索的网络路径。遵循心理学原则进行授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步骤,在轻松、自由、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教学活动。建立师生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突出与学生课堂上的讨论和对话。因材施教,提倡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引进以电脑为核心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电脑数字化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活力。实行素质测试,采用开放式考试和弹性计分方法,实行激励机制。提供教师的教学技巧。建立师生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学期安排

总体构想是以电脑写作为新的学科视野,以文体基本类型为纵向经线,以经典文本的解读为横向纬线,以讨论、训练为主体内容展开教学。以写作的基础理论和写作技能两条交错并进的线索,来贯穿整个学期的写作教学活动。以文本解读的实践为基础,以写作的训练为重点。

第一学期共20周,具体安排如下:

1.导论 11.说明类文体写作理论

2.测试作文 12.说明类文本解读

3.电脑写作(上) 13.影视欣赏

4.电脑写作(下) 14.议论类文体写作理论

5.测试作文讲评 15.议论类文本解读

6.文本解读的理论和方法 16.应用文体写作理论

7.记叙类文体写作理论 17.应用文写作练习

8.记叙类文本解读 18.议论类作文讲评

9.记叙类文本解读 19.机动

10.记叙类作文讲评 20.开卷考试

第二学期共20周,具体安排如下:

1.导论 11.文艺评论作文讲评

2.散文创作鉴赏理论 12.小说创作鉴赏理论

3.散文鉴赏 13.小说鉴赏

4.散文作文讲评 14.小说鉴赏

5.诗歌创作鉴赏理论 15.小说作文讲评

6.诗歌鉴赏 16.科学论文写作理论

7.文艺评论写作理论 17.论文提纲写作

8.影视欣赏 18.论文提纲评析

9.影视批评 19.机动

10 文艺评论写作 20.开卷考试

四、成绩计量和考核

成绩总分为100分。学习态度10分。平时作文50分。考试40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显示出个性潜能的,如公开发表与文化有关的文章,实现作业无纸化的,实现弹性计分。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突出,本课程可以免考。考试实现开卷指定论题范围的学术论文。在教师确定的论述题目范围内,任选一道进行自由发挥。在考试前一周,公布论题范围。

严禁抄袭他人文章作为自己作业或论文。这是一个人品和文品的问题。抄袭文章是对自己心灵和人格的侮辱,是一种短期的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自杀。其潜在的影响不可低估。教师要采用一切方法和技术来鉴别学生的作业和论文,一旦发现抄袭,其成绩为零。

五、作文设计和要求

第一学期

1.测试作文(暑假纪实、高考前后、校园掠影、心灵美文、教学随笔、热点追踪、山河游记、自学咨询等)2.记叙文(自传、纪实小品、细节实录、我的亲人等);3.说明文(我的为人处事、审美趣味、健身之道、业余生活、学习方法等。文艺作品如文学、雕塑、绘画、音乐、舞蹈、建筑、园艺、园林、摄影、影视等的鉴赏); 4.议论文写作(读书报告和热门话题);5.应用文(格式规范练习)

第二学期

1.记人叙事散文;2.文艺评论(文学艺术作品评论,如文学、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电影、戏剧、建筑、园林等的评论)3.小说创作; 4. 论文写作提纲(选择一个与专业有关的领域和切入点,写出小论文的三级结构框架)5.科学论文。

作文要求:1.千字文;2.讲究文章的审美形态;3.允许重写,计修改后的成绩;4.强调时代特征和艺术独创性;5.关注社会和学校现实问题;6.逐步实现文本电子化。

六、考试方式

突出研究性写作素质测试。1. 论述题和文章鉴赏。2.论述题和一篇小型学术论文。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文学理论是一门系统讲授文学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的课程。它把人类社会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努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属于文艺学范畴。

文学理论是大学中文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之一。它与中文专业的其它文学课如“写作”、“文学作品选”、“文学史”等构成互渗互补而又互相推进的知识系统,主要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三个部分。

通过“文学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正确地分析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为学生学习其它文学课程、进行文学实践活动(创作和批评)以及从事语言教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方法和要求

学生要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这门课的基本内容和范围,认真学习和理解指定的教材,务求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比较深入的领会,并在搞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做到融会贯通。要力求准确地、完整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不拘泥固执于个别词句和特定时间、地点的某些论点。

理论要联系实际,要广泛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尽可能熟悉中外文学史上的名著,并要用学到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去理解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和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吸收新的理论成果。

注意“文学理论”课和其他各门文学课程的内在联系,并致力于与有关学科间的互相沟通和融会。不仅中文专业的各门文学课知识要沟通,而且还要与哲学、历史、心理学甚至某些自然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沟通。这样才易于宏观地系统地理解文学现象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才能提高自己创造新知,把握整体的能力。

要注重自己实际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学习这门课的目的不在于背定义、背条条,而在于实际运用这些概念、观点和理论较深入地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培养自己具有初步鉴赏、评论文学作品和研究文学现象的能力。

学生应充分重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适合这门课特点以及自己具体情况的自学方法,加上刻苦努力,这才能学好“文学理论”。

三、课程内容和范围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第一节 文学活动及其构成第二节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第一节 文学概念辨析第二节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第三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第四节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第八章 文学创造原则

第一节 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第二节 情感把握与形式创造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体裁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第二节 文学典型第三节 文学意境第四节 文学意象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第一节 叙事界定第二节 叙述内容第三节 叙述话语第四节 叙述动作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第一节 抒情界定第二节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第三节 抒情方式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第一节 风格概念第二节 风格的形态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学流派的风格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一节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高潮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第一节 文学批评界定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多样形态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第四节 文学批评家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现代汉语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必修课。兼具理论性、工具性和实践性。

二、教学内容目的

本课程系统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用六个部分。目的是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有系统而准确的了解和认识,有良好的理论素养,提高理解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和表达应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以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宗旨和原则

教学宗旨是以基础知识为前提,以分析方法为核心,以语言能力为目的。

教学要注意贯彻下列教学原则:

1、贯彻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在各部分的教学中,注意阐明国家的有关政策,使学生深刻理解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促进汉语规范化,促进现代汉语的健康发展。

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在各部分的教学中,联系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社会上运用语言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教材的重点,使学生学了现代汉语的理论和知识,真正能够用来指导语言实践。

3、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本课程实践性很强,课内外练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化知识为能力必要途径,因而在教学中必须贯彻讲练结合的原则。练习方式力求多样化,练习时间要有保证。

四、教材

本课程教材目前选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月版。

五、注意事项

1、教材每节后都有大量练习题用以巩固基础知识、熟悉分析方法、提高语言能力。大纲不再重复罗列。大纲在习题之后有启发型的思考题,供比较好的学生选做或课堂讨论。

2、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注意吸收新成果,从课时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别主次,剪裁或补充教学内容,调整进度,以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

六、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性质;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三、现代汉语的变体;四、现代汉语的特点;五、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课程

一、现代汉语学科的性质;二、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三、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四、学好现代汉语的六个环节;五、学习现代汉语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

第一节 语音概述

一、语音的属性二、汉语拼音方案三、国际音标

第二节 音节分析:元音和辅音、声母和韵母

一、音节分析法二、元音的发音原理三、辅音的发音原理四、普通话的声母五、普通话的韵母

第三节

一、调值和调类二、普通话声调分析三、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的关系四、普通话四声与汉语方言声调

第四节 音节结构

一、普通话音节二、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三、音节的拼读

第五节

一、音位简说二、普通话音位

第六节

一、轻声二、儿化三、连读变调四、“啊”的变读

第七节

一、停延二、重音三、升降四、快慢

第八节 语音规范化

一、异读词的规范二、轻声和儿化的规范三、推广标准音

第二章

第一节 汉字概述

一、现代汉字的特点二、现代汉字的造字法三、现代汉字的字体

第二节 字形结构

一、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二、部件 部件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单位;三、整字 独体字是指无法分离出两个部件的汉字

第三节 字音和字义

一、现代汉字的形音义二、字义和词义三、形声字的音和义

第四节 字量和自序

一、现代汉字的字量二、现代汉字的字序

第五节 现代汉字标准化和规范化

一、现代汉字标准化二、现代汉字规范化的基本要求三、笔画简化四、字形整理

第六节 现代汉字的信息处理

一、汉字信息处理二、汉字编码三、汉字拼音输入法四、汉字编码字符集五、汉字信息处理与汉字研究

第三章

第一节 词汇概述

一、词汇二、词和语素三、构词类型

第二节 词汇的本体系统

一、同音词、同形词和多义词二、上下位词和类义词三、同义词 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四、反义词 反义词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

第三节 词汇的来源系统

一、古代词语的延续二、方言词语的进入三、社区词语的流行四、行业词语的泛化五、外来词语的借入六、新造词语的补充

第四节 词汇的熟语系统

一、成语二、惯用语三、歇后语四、谚语

第五节 词义系统

一、义项确定二、概念义和色彩义三、多义词四、临时语境义和固定修辞义

第六节 词义的分析与描写

一、义素分析法二、语素析义法三、构词析义法四、词语释义的方法

第七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系统本身的问题二、词语使用中的问题三、词语的发展与规范化

第四章

第一节 语法概述

一、语法和语法学二、语法的特征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第二节

一、词类及其划分标准二、汉语的词类体系三、实词的运用四、虚词的运用

第三节

一、短语及其分类二、层次分析法三、层次分析法与中心词分析法

第四节 句型系统

一、句型系统简介二、单句句型分析三、句型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四、句子的特殊成分

第五节 句类系统

一、陈述句二、疑问句三、祈使句四、感叹句

第六节 句式系统

一、主谓谓语句二、双宾语句三、存现句四、兼语句和连谓句五、“把”字句和“被”字句

第七节 句子的动态变化

一、移位二、省略三、插说和追补

第八节

一、复句和单句的区别二、复句的类型三、多重复句四、紧缩复句

第九节 病句修改

一、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二、语法病句类型三、语义病句类型四、语用病句类型五、复句常见病句及其修改

第五章

第一节 语用概述

一、语用分析的基本原则二、言语行为的主体三、语境

第二节 言语行为及其基本准则

一、言语行为分析二、言语交际的基本准则

第三节 语音与修辞

一、节奏匀称二、音韵和谐三、平仄协调四、拟声表象

第四节 词语与修辞

一、文化含义的品味辨析二、联想意义的品味辨析三、形象意义的品味辨析

第五节 句子与修辞

一、句子的语序变化二、句子格式的变化

第六节 辞格的运用

一、超常搭配的常用辞格二、有特殊形式标志的辞格三、辞格的综合运用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文学系必修的基础课,也是专业课,以讲授先秦两汉名篇及其字词为主,旨在提高阅读和理解古书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古代汉语》的目的与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具体地说,通过古代汉语这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古代书面语言的常用词、词语,以及所涉及到的礼制、天文、地理、官职、器物等一般的古代文化知识,也使学生掌握与《古代汉语》文选相关的文字、词汇、语音、训诂等基础知识,特别准确理解和掌握先秦两汉古代汉语中常用词的基本用法,能够比较容易地阅读常见的中国古典名著如:《诗经》、《楚辞》、《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昭明文选》、唐宋“古文”等,并且完全能够胜任中学语文古文教学,优秀者可顺利通过研究生古汉语考试。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古代汉语》课程主要以讲授为主,注重文选的讲授,注重文选一字一词的讲授,注重学生对一字一词的理解与掌握,注重课堂上随时提问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提问学生在课堂上要占一定的时间。

四、课程内容

第一节 古代汉语的性质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二、什么是近代汉语

第二节 古代汉语的价值

一、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二、文史哲经医本专科学生必修课

第三节 如何学好《古代汉语》

一、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二、几种《古代汉语》教材介绍;三、常见工具书介绍

第一章《左传》

第一节 郑伯克段于鄢

第二节 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

第三节 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

第四节 晋灵公不君

第五节 齐晋鞌之战

第六节 楚归晋知罃

第七节 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第二章 汉字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汉字产生之迷

一、汉字产生的各种说法;二、新石器时代陶器刻划符号;三、新石器时代陶器图形文字;四、新石器时代——商周岩画;五、埃及、中亚古文字;六、甲骨文、商周铜器上的图象及象形文字

第二节 汉字的发展与演变

一、商代甲骨文;二、西周金文;三、战国文字;四、秦汉古隶书;五、汉代今隶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一、《说文解字》的“六书”理论;二、象形字;三、指事字;四、会意字;五、形声字的结构(常见六种)

第四节 古书中的用字

一、通假字;二、古今字;三、异体字;四、繁简字

第三章 《战国策》

第一节 冯湲客孟尝君

第二节 赵威后问齐使

第三节 庄辛说楚襄王

第四节 鲁仲连义不帝秦

第五节 触詟说赵太后

第六节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第七节 苏秦始将连横

第四章

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造成旧词死亡的原因;二、古今词义的差别;三、如果从古今词义范围着眼,可以把词义的变化分为:

第二节 单音词 复音词

一、如何区别古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和双音词组;二、连绵词;三、偏义复词

第三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二、词的引申义、直接引申义、间接引申义;三、词的引申原因和规律;四、词义引申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第五章 《论语》、《礼记》

第一节 《论语》 (全讲)

第二节 《礼记》 (《大同》篇)

第六章 《孟子》

第一节 寡人之于国

第二节 齐桓晋文之事

第三节 文王之囿

第四节 所谓故国者

第七章 古汉语语法(一)

第一节 古代汉语判断句基本形式

一、主语+谓语+也;二、主语++谓语+也;三、主语++谓语;四、主语+谓语;五、主语+副词+谓语+(也);六、主语++宾语

第二节 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一、“于”字句;二、“为”字句;三、“见”字句;四、“为……所……”句;五、“被”字句

第三节 宾语提前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二、否定句里,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作宾语时前置;三、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

第八章 《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第一节 《老子》

第二节 《庄子》(《逍遥游》《胠箧》

第三节《荀子》

第四节《韩非子》

第九章 古代汉语语法(二)

第一节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二、词的活用;三、形容词的活用

第二节

一、疑问代词;二、指示代词;三、人称代词;四、无定代词;五、辅助性代词

第三节 副词

一、时间副词;二、范围副词;三、程度副词;四、情态副词;五、语气副词;六、否定副词;七、指代性的副词“相”和“见”;八、谦敬副词

第四节 介词

第五节 连词

第六节 语气词

第十章 《诗经》、《楚辞》

第一节《诗经》

一、关雎;二、氓;三、七月;四、节南山;五、公刘

第二节《楚辞》

一、离骚;二、哀郢

第十一章 古代音韵学

第一节 音韵学基本常识

一、什么叫音韵学;二、古音的分期;三、古代的注音方法:反切等;四、破读;五、声母、韵母、声调

第二节 广韵

第三节 上古音韵

第十二章 《史记》、《汉书》等

第一节《史记》

一、《魏其武安侯列传》;二、《李将军列传》;三、《魏公子列传》

第二节 《汉书》

一、《艺文志诸子略》;二、《霍光传》;三、司马迁《报任安书》

第十三章 魏晋骈文——唐宋古文

第一节 李密《陈情表》

第二节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第三节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第四节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第十四章 训诂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什么叫训诂学

一、什么叫训诂;二、什么叫训诂学;三、训诂学与小学、语言文字学、文献学的关系

第二节 训诂的体裁

一、随文注疏的训诂学著作;二、字典、词典似的训诂专著

第三节 训诂方法

一、形训;二、义训;三、声训

第四节 训诂术语

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基础课,是中文系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的主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现象为基础,讲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主要作家、作品,及重要批评理论现象。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运行规律,以及主要作家、作品的创作成就、理论贡献、历史地位。掌握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及方法

基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理论性强的特点,本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讲授中要在使学生掌握现当代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三点式”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本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式、启发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除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之外,还要让学生大量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阅读,以便使学生更有效地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

四、课程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第二节 文学观念变革;第三节 文学创作实绩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第三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第四节 20年代文学论争;第五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

第一节 鲁迅创作道路;第二节 《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第三节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第四节 《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第二节 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第三节 郁达夫等人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一)

第一节 20年代新诗概述;第二节 徐志摩、闻一多

第五章 20年代新诗(二)

第一节 郭沫若创作道路;第二节 《女神》

第六章 20年代戏剧

第一节 早期话剧创作;第二节 田汉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

第一节 20年代散文概述;第二节 周作人、朱自清;第三节 《野草》

第八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一节 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第二节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第三节 文学论争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一)

第一节 30年代小说概述;第二节 丁玲、张天翼;第三节 新感觉派小说

第十章 3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茅盾创作道路;第二节 《子夜》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三)

第一节 老舍创作道路;第二节 《骆驼祥子》

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四)

第一节 巴金创作道路;第二节 《激流三部曲》

第十三章 30年代小说(五)

第一节 沈从文创作道路;第二节 《边城》

第十四章 30年代新诗

第一节 30年代新诗概述;第二节 戴望舒、卞之琳

第十五章 30年代戏剧

第一节 30年代戏剧概述;第二节 曹禺与《雷雨》《日出》《原野》;第三节《北京人》

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

第一节 鲁迅和30年代杂文;第二节 30年代小品散文;第三节 30年代报告文学

第十七章 4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一节 国统区文学进程;第二节 文学论争

第十八章 40年代小说

第一节 40年代小说概述;第二节 沙汀;第三节 钱钟书与《围城》;第四节《四世同堂》;第五节《寒夜》;第六节 张爱玲等小说;第七节 现代通俗小说与张恨水

第十九章:40年代新诗

第一节 40年代新诗概述;第二节 艾青;第三节 九叶诗派

第二十章:40年代戏剧

第一节 40年代戏剧概述;第二节、郭沫若的历史剧;第三节 夏衍

第二十一章:解放区文艺思潮

第一节 毛泽东《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背景;第二节《讲话》的内容及历史意义;第三节 解放区的文艺社团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艺创作

第一节 解放区文艺创作概述;第二节 赵树理;第三节 孙犁等的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

第二十三章:1949——1976文学思潮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文艺思潮

第二十四章:50年代、60年代小说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小说概述;第二节 柳青、梁斌、杨沫;第三节 李准、茹志鹃;第四节《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等小说

第二十五章:50年代、60年代新诗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新诗概述;第二节 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第二十六章:50年代、60年代戏剧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戏剧概述;第二节《茶馆》;第三节《关汉卿》等历史剧

第二十七章:50年代、60年代散文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散文概述;第二节 杨朔、秦牧等

第二十八章:19761989文学思潮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文艺复苏;第二节 80年代前期的文学思潮;第三节 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第二十九章:80年代小说

第一节 80年代小说概述;第二节 王蒙、刘心武、陆文夫、高晓声;第三节 蒋子龙、张洁、谌容;第四节 汪曾祺、林斤澜、邓友梅、冯骥才;第五节 张贤亮、贾平凹、王安忆;第六节 张承志、韩少功;第七节 徐怀中、莫言;第八节 马原等人先锋小说

第三十章:80年代新诗

第一节 80年代新诗概述;第二节 艾青等;第三节 舒婷、顾城、杨炼

第三十一章:80年代戏剧

第一节 80年代戏剧概述;第二节 沙叶新、高行健

第三十二章:80年代散文

第一节 80年代散文;第二节 80年代报告文学

第三十三章:9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一节 90年代文艺思潮发展的特点;第二节 关于新状态及其它新现象的争论;第三节 关于人文精神和文化保守主义的话题

第三十四章:90年代小说述评

第一节新写实小说;第二节 女性小说;第三节 新生代小说;第四节 长篇小说

第三十五章:90年代新诗、散文述评

第一节 90年代新诗;第二节 90年代散文

第三十六章:台湾文学

第一节 台湾文学概述;第二节 白先勇、陈若曦、王文兴;第三节 陈映真、黄春明、李昂、黄凡、张大春;第四节 余光中、洛夫、郑愁予、杨牧;第五节 梁实秋、琦君、王鼎钧、张晓风、简媜;第六节 通俗小说

第三十七章:香港文学

第一节 香港文学概述;第二节 金庸;第三节 刘以鬯、西西;第四节 散文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内容是先秦至近代的文学,按文学史的发展分为四段,即:先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元文学;明清及近代文学。

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各个阶段的作家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文学史发展的系统讲授,使学生初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获得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1.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和本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2.能够借助注释阅读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3.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古代的作家作品,把握它们思想与艺术的基本特征;4.能够熟读并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下列几点:

一、主讲教师要坚持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原则,讲授的内容观点力求稳妥、明确、扼要;既照顾到古代文学教学的系统性,又尽可能做到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作品分析与文学史的知识介绍,其分量比例一般为2:1。讲授时力求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线索清楚。要适当给予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并规定复习重点,介绍有关的参考书籍或论文。

二、辅导教师要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答疑解惑布置复习和批改作业。辅导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消化教材和讲授的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对规定的复习重点,可作必要的自学引导;对规定的重点作品,可作适当的补充讲解。但在观点、材料上不宜过多发挥和扩大。

三、学生要认真听课、预习和复习。遇到疑难问题,要互相切磋并及时向教师求教。要充分重视对作品的学习,尽量在课前自学完有关的作品;对重点作品要深入理解、反复体会、熟读或背诵,并善于用这些作品去说明文学史上的问题。要注意运用已学课程(如哲学、中国通史、文学概论、古代汉语)的知识,促进这门课程的学习。

先秦文学

第一章 文学艺术的起源和原始劳动诗歌第二章 中国古代神话第三章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四章 散文的开端和商周之际的散文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散文的勃兴第六章 伟大诗人屈原和楚辞第七章 杰出的辞赋家宋玉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文学 司马迁和《史记》 汉代乐府诗 五言诗的起源和《古诗十九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文学第二章 正始西晋文学第三章 陶渊明第四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第五章 南北朝诗文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坛第二章 盛唐诗坛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第六章 古文运动和韩柳散文第七章 中唐其他诗人和诗派第八章 晚唐诗坛第九章 唐代传奇和敦煌变文第十章 唐五代词

宋辽金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的文学第二章 欧阳修和北宋诗文革新第三章 柳永及其他词人第四章 第五章 北宋后期文学 第六章 南宋前期文学第七章 第八章 辛弃疾第九章 南宋后期文学第十章 辽金文学第十一章 宋元话本

元代文学

第一章 元杂剧的兴起和发展第二章 关汉卿第三章 白仁甫与马致远第四章 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第五章 元前期其他杂剧作家第六章 郑光祖和元后期杂剧作家第七章 元代的无名氏杂剧第八章 元代散曲第九章 宋元南戏第十章 元代诗文

明代文学

第一章 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二章 水浒传第三章 西游记第四章 明代其他长篇小说第五章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第六章 明代戏剧第七章 汤显祖第八章 明代的散曲和民歌第九章 明代的诗文

清初至清中叶文学

第一章 聊斋志异第二章 儒林外史第三章 红楼梦第四章 清初至清中叶其他长篇小说第五章 清初戏曲作家第六章 长生殿第七章 桃花扇第八章 弹词、鼓词和民歌第九章 清初至清中叶的诗文

晚清文学

第一章 晚清诗文第二章 晚清小说第三章 晚清戏剧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学科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历史,认识外国文学的重要现象产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掌握外国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的特色,从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审美修养,提高分析和把握外国文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外国文学的重要文学作品和理论作品。

2.熟悉外国文学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及其特征。

3.了解外国文学历史、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对文学观念的影响,掌握不同时代文学审美观念和艺术倾向。

4.掌握重点流派和重点作家作品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点。

5.着重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能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

导言:一、生活方式、思想意识与艺术观念的互动二、外国文学发展的阶段及特点三、外国文学的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学

一、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特点和文学观念二、神话三、史诗 《伊利亚特》《奥德赛》 罗马史诗四、悲剧和喜剧五、其它文学形式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第二节 但丁和《神曲》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第一节 概述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与文化二、意大利文学 彼得拉克 薄迦丘三、法国文学 拉伯雷的《巨人传》 七星诗社四、英国文学 乔叟五、西班牙文学 “流浪汉小说” 塞万堤斯的《堂吉诃德》

第二节 莎士比亚一、生平及创作概况 四大悲剧三、莎士比亚戏剧的思想艺术成就

第四章 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一、17世纪的社会与文化二、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三、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 高乃依 拉辛四、英国的古典主义文学 弥尔顿的《失乐园》

第二节 莫里哀的《伪君子》一、莫里哀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二、莫里哀对古典主义艺术规则的突破三、《伪君子》分析

第五章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一、18世纪的社会与文化二、法国文学 “百科全书派” 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 伏尔泰的《老实人》 卢梭的《新爱络伊斯》 狄德罗《拉摩的侄儿》三、英国文学 笛福的《鲁宾逊飘流记》 斯威夫特的《大人国与小人国》 亨利·费尔丁的《汤姆·琼斯》四、德国文学 莱辛的《拉奥孔》《汉堡剧评》 席勒的《阴谋与爱情》五、启蒙主义文学的特点

第二节 歌德的《浮士德》一、歌德的生平及创作概况二、浮士德分析第六章 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浪漫主义二、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三、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四、德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五、法国的浪漫主义六、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 七、美国的浪漫主义运动八、俄国的浪漫主义运动

第二节 雨果和《巴黎圣母院》一、雨果生平及创作二、《巴黎圣母院》分析

第七章 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一、什么是现实主义文学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与思想背景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四、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五、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六、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七、欧洲其它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八、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节巴尔扎克一、生平及创作概况二、《人间喜剧》三、《高老头》分析

第三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生平及创作概况二、《罪与罚》分析三、《卡拉马佐夫兄弟》分析

办公自动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概念,熟悉编辑出版工作中的现代办公技术工具、掌握0ffice等文字编辑处理软件,黑马、工智通等自动校对软件的使用方法,熟悉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编辑出版中使用的计算机外设及硬件,电子邮件收发、网络信息传递、网页浏览等网络技术,以及电话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各类现代化办公设备。

具体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使用办公自动化软硬件设备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的基础知识操作,基本具备现代办公条件下的编辑出版操作能力。

目前从网络上的信息检索来看,相当数量的现代化大学都建立办公自动化实验室,如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等一大批学校,都设有办公自动化实验室。建设办公自动化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

办公自动化实验室,一方面可以满足中文系文秘专业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可以满足现代大学生提高现代化素质的需求。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从而来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竞争能力。办公自动化课程,应该成为全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办公自动化课程”应该包括三个模块:

○中文信息采集模块——摄像机、摄像头、数码相机、录音机、U盘、移动硬盘

○中文信息编辑模块——电脑office 系统、声音图像处理系统及其他软件

○中文信息传播模块——刻录机、扫描仪、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系统、功放音响、DVD机、电视、投影仪、投影机

本课程将紧紧扣住现代编辑出版工作中使用的Office等文字编辑处理软件,黑马、工智通等自动校对软件,以及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编辑出版中使用的计算机外设及硬件,电子邮件收发、网络信息传递、网页浏览等网络技术,以及电话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各类现代化OA办公设备,将所讲内容合理组织成现代文稿编辑录入、文稿存储与传送、文稿校对及审读、电子化网络化编辑部建设等若干章节。本课程教授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分别为:

第一部分: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文稿编辑录入现代化

第三部分:文稿校对及审读

第四部分:现代办公设备在编辑出版中的应用

第五部分:电子化网络化编辑部的建设

每章在内容教课时要总结和强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办公自动化概述

介绍办公自动化的定义、特点及其支撑技术,了解办公自动化硬件、软件的基本种类和功能,了解办公自动化的层次模型。同时复习微型计算机的构成,掌握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的主要基本概念。

2. 文稿录入现代化

介绍计算机的文字输入法,包括键盘输入法、中文手写输入、语音识别输入、扫描技术与OCR识别(紫光OCR、汉王OCR、蒙恬OCR等)输入,同时从编辑出版应用角度介绍各种文字处理软件,包括MS OfficeWPS Office、写作之星、办公之星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输入法原理及文字处理软件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3. 文稿校对及审读

根据编辑出版工作的需要讲授计算机自动校对的理论和实践,在介绍计算机自动校对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各种计算机校对软件,比如黑马校对、工智校对通、远景校对、Word校对、WPS校对等软件的原理与基本操作方法。同时介绍新的计算机发音技术与文稿审读软件及使用方法(电脑播音员、新华音霸、TTS读音王等)。

4. 现代办公设备在编辑出版中的应用

重点讲授现代编辑出版设备及其应用,包括电话机、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数码相机、投影仪及电话、传真、打印、扫描一体机等现代办公设备,侧重其在编辑出版活动中的应用,使学生对于现代办公设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利用这些办公设备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打下基础。

5.电子化网络化编辑部的建设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主要功能,了解网卡驱动程序的安装、协议的添加、登录的设置、客户机的标识、文件及打印共享的设置,联系实际介绍电子化网络化编辑部建设的前提条件、软硬件配置基础和整体规划设计、运行调试及检查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侧重学生观念的树立和视野的拓宽。

具体教学建议:

1.本课程实践性强,教学中重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树立现代化办公的观念。

2.文字处理软件内容中,学员必须掌握使用Wordxp软件进行编辑、排版和设置等操作。

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内容中,学员必须掌握使用Excel2000软件进行输入、计算、编辑、排版的基本操作,以及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的各种方法。

4.在网络功能的使用部分,学员必须掌握Windows98中网上邻居及共享资源的设置和管理方法,以及利用Internet Explorer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和网页浏览的各种操作

5.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大纲

中文系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一、实习方式

根据国内高校专业实习的一般模式,我们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在学校老师提供咨询、实习单位有关人员具体指导下,独立完成实习任务。

学生可以在进入三年级以后,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者四年级上学期开学第一个月的时间,自主独立完成教学实习任务。

二、实习方向

根据专业设置,拟定三个实习方向:1.中小学语文教育;2.文秘与办公自动化;3.新闻与宣传。学生可依据所选方向,确定实习单位。如果要在三个方向之外选择,必须与中文专业挂钩,并事先上报系毕业实习领导小组。

三、实习要求

1.在实习单位安排,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2.实习结束后,要带回三个材料:

实习报告:实习内容、过程、自我评价、感受等。

业务成果材料:教案、新闻稿、自动化办公成果等。

实习考核成绩表:由系统一制作并发给学生。学生离开实习单位时,必须将实习单位须填内容填好并加盖公章,然后带回。

上述材料将作为学生评定、考核学生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3.实习学生到达实习点后,应尽快把实习单位有关信息反馈给中文系,否则将视为没按时到岗或未参加实习。具体反馈内容:实习单位名称、地点、联系电话、指导教师姓名。系实习领导小组将依据上述信息,不定期到各实习点考核、检查、指导学生实习工作。

反馈电话:0431——4537142 丁老师。

四、实习步骤及时间安排:

1.实习预备与培训

在实习之前由学生确定实习方向,上报辅导员老师;由辅导员按三个方向划分培训组。选择其他方向的,另划为一组。由辅导员把情况汇总上报系,并研究安排培训教室。系根据需要确定参加实习工作指导老师(每组不少于2人),并通知本人。

学生做好实习备品准备;参加实习指导教师准备培训内容。

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会议内容:系领导讲话;布置实习具体事宜。3时,由各组指导教师就实习业务情况分组培训,并就实习内容、业务成果、注意问题做出具体要求。

做好下点实习工作全面准备。

2.下点实习

实习时间一般规定为2个月。按预定时间返校报到。

3.实习总结与成绩评定

学生实习返回以后,实习学生上报实习材料,由辅导员按方向分类,并上报中文系交教务秘书老师处。

各专业方向指导教师阅读材料,做好材料的评定工作。

由指导教师根据情况,自行安排学生汇报,并组织小组民主评议。

依据材料、民主评议及老师掌握情况,遴选优秀实习生,优秀实习生比例大约为25%,并对本组情况做书面小结,报系实习领导小组。

系实习领导小组听取各组汇报、汇总实习情况、研究确定优秀实习生、选出大会学生发言人并通知本人。实习成绩表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和成绩,由系办公室统一签署组织意见并加盖公章。

中文系组织召开应届生实习总结大会,全年级学生参加。会议内容:学生代表做汇报发言,表彰优秀实习生,系领导和指导教师即兴发言。

五、其他问题

1.实习经费:50元。实习学生需持实习单位报销收据并加盖单位公章方可报销。市外交通费一律自理。

2.在实习期间有选修课的同学,如在市内实习,可抽时间回来上课。在外地实习的学生,待回来后将适当安排补课。

3.实习离校期间,要把自己的内务整理好,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

4.实习期间,要把情况告之各自的家里,以便有事联络。并特别注意食宿交通等各方面安全。有情况及时与学校联系。

六、实习领导小组(略)

6.教材建设规划

中文系近期教材建设规划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着力建设中文系急需的“办公自动化”课程

投入1万元着力建设中文系急需的“办公自动化”课程。其目标是建设一个“办公自动化”课程的共享资源库。汇编一本“办公自动化”课程的电子教案或实用性讲义。这门课程要作为选修课面向全学院进行开设。

招标建设若干门专业基础网络课程

通过网页的形式,招标建设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专业基础课网络课程,每门课程投入1万元。最后要根据课程的专家验收结果,来确定实际的经费投入。

引进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成的网络课程

目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已经制作了外国文学、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理论研究、文章解读论、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的网络课程。我们可以通过2000/门共1万元的经费,来购买其使用权,限于学院内部的网络上使用。

引进东北师范大学在全校开设的大学实用写作课程

目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写作教研室,正在承担全校的“大学实用写作”的教材编写工作。从新学期开始承担全校的“大学实用写作”课程。我们可以投入5000元,把这门课程的相关资源引入我们的课程信息资源库。

7.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重点引进有造就的、专业对口的年轻博士或硕士研究对真正有造就的、专业对口的、35岁以下的年轻硕士生,进行重点引进。学院统一为试用期满的年轻教师提供国家规定应该承担的医疗保险等费用。同时引进50岁以下教授和45岁以下的副教授。除了学院提供的条件之外,中文系还提供至少1万元的教学和科研启动经费,但必须签订5年工作合同。如果乙方无故中止合同,他将退回学院和中文系已经给予提供的支撑经费。

在教学改革试点的一个周期结束之后,中文系的教师队伍规模要达到40人左右。其中年轻的有学历的专职教师应该达到10人左右;中老年专职教师达10左右;在职或退休的兼职教师应该达到20人左右。

8.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办公自动化实验室建设

目前,学院的“办公自动化实验教室”已经初具规模。电教中心大楼的410教室就是“办公自动化实验教室”的所在地。现在实验教室装备了100台可以上网的较高配置的电脑,其中有50台电脑装备有刻录机。可以说这个教室可以初步满足中文系“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教学需求。但是,这门课程所需要的其他设备,如传统相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传真机、复印机等设备还没有到位。

我们还应该建立一个“办公自动化实验室”,它不是为了给学生使用,也不是一种教学场地,而是教师进行办公自动化实验的研究室。这样的研究室在国内的其他院校都有,我们应该加紧建设和完善。这个实验室还需要添置相应的先进设备。

另外,还有一个办公自动化课程结构的探讨和研究。这门课程究竟应该开设什么内容,目前国内不同院系有不同的设置。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我们现在已经初步设立了一个教材研究项目,即办公自动化网络课程的建设。它应该包括两个部分内容,一是课程的内容结构究竟应该包括哪些社会急需和实用的技术,二是电脑和网络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和使用。我们将借鉴同类院校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出我们中文专业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

语文教学、新闻宣传、文秘工作实习基地建设

关于这三大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初步考虑在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实验自学建立中学语文教学实习基地,那里有我们的毕业生和良好的教学条件。我们考虑在吉林日报和长春日报建立我们的新闻和传播实习基地,那里有许多师大中文系的毕业生和先进的新闻宣传设施。我们还考虑在地市一级的城市如长春市、松源市建立我们的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实习基地。

还有一种另外新的思路,即采取学生自己寻找实习点的方式,来进行专业实习。目前南方一些院校比如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就是采用学生自己寻找实习点的方式,分散实习一个学期。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和社会接触和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这种实习可以和学生的就业联系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实习方式。今年中文系01级本科学生的实习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其实习效果之好出乎我们的意料。把就业和实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大大减少学生自己寻找工作的时间和麻烦,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实习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五、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保障措施

1.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规划

这里主要是指中文系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工作规划。

落实领导申报材料

中文系关于这项改革试点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确定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领导责任。中文系主任对这项工作负全面责任。而专职教师要负起责任来。系主任起草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申报表,并征求其他专兼职老师的意见,画出中文系专业教学改革的蓝图。

分工合作实施改革

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是中文系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所有的专兼职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对申报材料中的各个改革项目,要加以分解到人。每一个教师都要参与这项教学改革实践任务中来,并把它作为岗位聘任的一个重要条件。

分期检查改革项目

这项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工程,大约会持续4-5年,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我们要化整为零,分阶段来实施教学改革项目。我们要定期检查教学改革项目的进展程度及改革成果,随时监督改革项目的进程,确保这项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能够稳扎稳打,按期完成,取得令人瞩目的优秀成果。在实施阶段的头一两年,主要重点解决教学改革的硬件环境。教学改革的软件工程,应该贯穿整个改革过程。

分析总结教革成果

在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最后一年,要化功夫分析总结教学改革试点的所有工作。我们不仅要做一个改革家,也同时要善于从理论上对这项教学改革工作举行规律的概括和提升,以得出普遍性的结论,给其他院系提供成功的经验。我们要把总结工作作为一次思想飞跃的过程,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的步骤,从而进一步来把中文系的专业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学院省厅检查验收

这项教学改革工作的最后一步,就是分别迎接学院和省教育厅领导来检查验收专业教学改革成果。我们要详细汇报我们教学改革的过程、做法、成果,聆听学院和教育厅领导的批评和指示。然后根据学院和教育厅领导的意见对专业教学改革项目做最后的补充和完善。之后还可以通过一定的媒体,宣传报道中文系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我们的一些具体改革成果。

2.组织机构(包括院校专业教改领导小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专业教改领导小组

长:高明泉

副组长:索建新

员: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任:高明泉

副主任:索建新

员:

3.有关配套政策(主要包括校内激励、倾斜政策与约束责任机制)

校内激励

对中文系专业改革试点做出突出成绩的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奖励。可以发放奖金或资助出版学术专著。或者给予外出进行学术考察的机会。

倾斜政策

对中文系专业改革试点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除了规定的节假日之外,给予1个月的学术假,假期津贴工资照发。在中文系的教学建设方面,给予充足的资金投入。

约束责任机制

如果中文系专业改革试点出现人为失误,没有能够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要根据责任者的问题程度,扣发一个月教学津贴。严重者解除聘任合同。尤其是作为第一责任者中文系系主任,将扣发一个月的教学津贴,乃至降职解聘。

4.资金投入计划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对已经申报成功的试点专业,每年将投入20万元的建设基金,来支撑试点专业的教学改革。

5.中文系其他具体措施

中文系现在已经实现了教学经费包干使用,在专业改革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中文系已经开始实施教学改革立项,由教师提出申请,经过论证和研究,然后批准经费立项执行。中文系实施优秀、实用教学丛书计划,编写学科建设急需、具有一定前沿性和实用性的教材,进行公开出版。近4年要陆续引进优秀高学历年轻教师,聘请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逐步建设一支相对独立的教师队伍,逐步减少对母体大学教师队伍的依赖性。对于有突出表现和培养前途的年轻老师,要有计划地送到重点大学相关科系进行短期进修。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管理方面,要实现网络化、现代化和人性化管理。

六、本专业师资、教学条件、

教学与科研工作基本情况

本专业师资情况

本专业教学条件

由于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是一所新建的现代化独立学院,因此学院的教学条件可以说在吉林省是一流的。我们中文系现在可以使用学院的所有多媒体教室,包括电教中心大楼的505教室,可以容纳近500人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目前可以供学生上网的机房就有100人规模的56个。而且,学院还把电脑网络延伸到了学生宿舍,这样实现现代化教学模式,就有了重要的硬件环境保证。其他条件也是一流,教室宽敞明亮,有的班级还有自己的独立教室。学院图书馆藏书不少,尤其是新书的藏书量要超过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同时还有电子阅览室,可以充分满足学生进行专业学科的信息检索。

本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基本情况

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应该说还是比较出色的。专业带头人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处于所属学科的前列。专业带头人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可以从东北师范大学及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网页上进行查询。其他骨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是比较出色,同样可以从上述两个网站是进行检索。

中文系已经采取了一定措施来提供教学水平,如公开招标课程开设,学生允许试听选修课自由选择老师等,以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授课艺术。另外,中文系一再强调专业科研的重要性,这是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并且还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公开发表论文,并进行一定的奖励。但在青年教师而言,专业科研工作显得相对薄弱,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加强专业科研工作。

七、吉林省独立学院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申报审批表

见后面附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82415abe23482fb4da4c5f.html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