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枫桥夜泊》的情景结合赏析

发布时间:2019-08-05 15:00: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枫桥夜泊》的情景结合赏析
作者:梁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9年第11

        诗与画的共同特点是含蓄而蕴藉。诗是有声的画,诗人把意境以凝练的语言,和谐地绘成瑰丽多姿的画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间接的形式把主题思想表现出来。画是彩色的诗,作者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以色彩的明暗构成图像,通过人们大脑中潜在的意识联想、想象,达到使其看懂一幅画的目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抒情古诗的一大艺术特点。景愈美,则情愈烈。深厚、激越的情感往往蕴藏于璀璨夺目的景色之中,唐代诗人张继写于旅途之中的《枫桥夜泊》,就是一首著名的抒情绝唱。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把秋江月夜的优美景致描绘得形、声、色、情并茂,与诗人当时旅途的寂寞、辗转难眠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诗人借景抒情的艺术技巧是何等的高超,感染力是多么的强烈!

        《枫桥夜泊》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旅途的寂寞、孤单,全诗抓住一个字展开,在教学中,这是最关键的词语。如果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温暖吗?然而,“对愁眠却凸现在人们面前。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为中心的基调。人在逆境中(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来),最忌的是景物伤怀,诗人泊船于枫桥之下,本来心情就已凄恻,却偏逢残月。外出旅游者(也许作者不是旅游家)往往会对家人无限牵挂,可谓归心似箭,盼望与家人团圆,然而,他却客舟孤苦、愁怀难遣。残月也许已给诗人一丝莫名的预示,更兼乌鸦悲鸣的不祥之兆!(听到乌鸦啼叫,人们都会将其与不详联系)满天的飞霜又怎能不令诗人一阵阵心寒?

        《枫桥夜泊》的作者张继,开篇第一句便以银光泻地、玉屑(飞霜)飞天描绘出淡雅的夜色,再以鸦啼巧妙地衬托,使夜色静中有动,而绘出江枫渔火对愁眠。经霜后鲜红似火的枫叶与渔船上星星点点的灯火,在霜天夜晚呈现出一种朦胧美,给这幅秋江月夜图平添几分悦目赏心的风姿,绘景已达到美得无瑕的境界!然而,作者着力渲染秋江月夜的美景时,笔束一顿便绘出一个字来。作者为什么愁?有几多愁?景愈美则情()愈烈。诗人面对美景,却没有半点的欢乐,愁得辗转反侧,这是为什么?我们回顾前文月落乌啼霜满天”,俗话说天黑怕鬼,诗人心中的是什么?是他的仕途得失、宦海沉浮?还是家事索怀、亲朋离散?诗中没说,不得而知。但诗人无心欣赏夜景、孤独难眠,我们不难想象他心中之愁。郁结难抒,确实不是言语说得清的。从他害怕乌啼,我们可以觉察他心中一定有什么事(或人)令他担心,以至乌鸦的啼叫声也令他心烦意乱。霜,是诗人描绘的这幅秋江月夜图的组成部分。玉屑般的飞霜给人一种素雅高洁的美感,然而和乌啼”“愁眠联系起来理解,这霜就有点不妙了。既然诗人听到乌啼已感意乱,那么飞霜岂不是令他心寒吗?意乱心烦自是他愁眠之因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静得可怕,静得令人难以入睡。残月、乌啼与满天的飞霜固然构成了他复杂烦忧的心绪,那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更像重锤般撞击他的心灵。江边红艳璀璨的枫叶、江上富有画意诗情的渔火,在荡漾的碧波上闪烁,美得神秘,美得迷人!这是诗人刻意描绘的夜景。但面对如诗如画的景致,诗人却没有一丝欢愉,反而令他郁闷的愁绪更加浓重。夜半钟声到客船”,夜深了,月亮已经落下去,满天飞霜、万籁俱寂。俗话说愁人怕静”,也许诗人是盼望会有什么能使他心情稍宽的声音吧!但传到他耳膜的却是寒山寺那沉闷的钟声,这更使诗人联想到青灯古佛、暮鼓晨钟的单调枯燥的僧侣生活。这真是雪上加霜啊!诗人这种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把抒情推到了高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fedf5e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0.html

《古诗《枫桥夜泊》的情景结合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