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流畅地朗诵课文,在熟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学会将全文翻译成白话文,培养阅读文言文语感的能力;学习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诵读——质疑解疑——翻译课文——探究思路——积累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重音和语气语调。
三、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和同学合作疏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解疑。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逐句翻译课文1-2段,教师组织补充、订正。 二、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整理翻译 第三课时
一、检查1-2段重要词语的意思
二、学生逐句翻译课文第34段,教师组织补充、订正。 三、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整理翻译

第四课时
一、整理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用法。 (一)一词多义: 其西南诸峰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常蹲其身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也 其一犬坐于前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舒缓语气,不翻译)(取独:是吾剑之所从坠;先天下之忧而忧)(倒装句的标志:何陋之有?马之千里者)
山之僧曰智仙也。(的)
名之者谁?(代词)(代人(人称代词——君将哀而生之乎、物、“属予作文以记之”代事)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乐趣) 至之市 表并列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溪深而鱼肥 泉香而酒洌 起坐而喧哗者 表承接
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ng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表修饰 朝而往,暮而归 往来而不绝者 临溪而渔 杂然而前陈者


表转折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递进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因果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 “不久”,副词,表时间)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苛政猛于虎也 于土墙凹凸处 何有于我哉 受制于人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形容词词尾)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然则北通巫峡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日出而云霏开 若夫霪雨霏霏 其西南诸峰 假诸人而后借

名之者谁 卷卷有爷名
颓然乎其间者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二)词类活用 名之者谁?(名作动) 故自号曰醉翁也。(名作动) 山行六七里(名作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作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名作动) 酿泉为酒(名作状) 杂然而前陈者(名作状)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第一个乐,以……为乐)

(三)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①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2 倒装句: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弯着驼背的老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3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

(四)出自本文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再读全文
二、引导学生探究文章。
1.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能流畅的翻译出全文,并对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
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问题:太守为什么而醉?)
2.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1)为景而醉
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景色?
第一小节:四周山水之景(环滁皆山也。其西南珠峰……琅琊也。山行六七里……酿泉也。峰回路转……醉翁亭也。)写景的顺序:由远及近
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琅琊秀色图 酿泉流水图
溪亭展
翅图。
第二小节:山间朝暮之景、四时之景。(顺序:时间)
教师小结: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在第一小节中感叹道:(生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2)为人而醉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齐读第3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
生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 生讨论
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板书乐)。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因为能欣赏到如此美丽的景色。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板书。(以醉 写乐)

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插入背景)
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生讨论并明确: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3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 找出这句话,并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再读第四小节 三、指导背诵。
四、布置作业:整理特殊词、句的用法,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山水之景 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情——太守醉

(写)乐
(以)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1fd5bc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2a.html

《醉翁亭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