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墨子教案

发布时间:2020-08-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兼爱》-----《墨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虚词和句式等基础知识。 2 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3、归纳墨子的说理方法。 课前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 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他就是墨子。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 作者简介
墨子姓墨名翟。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
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
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学说思想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包容、平等与博爱的意思,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有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
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
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1、本文得出了怎样的结论?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②不可以不劝爱人。
2、墨子认为天下混乱的根源在哪里?应怎样治理?


天下混乱的根源起于不相爱”,在于损人害人的自爱自利。 治理天下就要治乱,“天下兼相爱则治 翻译课文
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2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固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己矣! 子——父 弟——兄 臣——君

盗、贼 大夫、诸侯
3察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4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3、第2段,墨子是怎样推导出自己的观点的?
墨子论证不相爱,说盗窃者是爱己之室,不爱人之室;掠夺财物杀人,是爱己之身,不爱人之身;然后推理说明大夫兼并,是爱己之家,不爱人之家;诸侯攻国,是爱己之国,不爱人之国。
由此,作者一步步推导出他的结论,认为只有兼相爱、交相利,才是消灭乱因、治好天下的根本方法。
4、墨子为什么说“不相爱”是社会混乱的总根?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社会混乱,因诸侯、大夫互相攻伐,导致战火连绵不断,民不聊生,纲纪废弛,礼崩乐坏。战争给下层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针对当时社会混乱的状况,墨子分析了混乱的原因,指出“乱之所自起”“起不相爱”。“不相爱”是混乱的总根。孟子从彼此两方面进行分析,君自爱不爱臣,臣自爱不爱君;父自爱不爱子,子自爱不爱父;兄自爱不爱弟,弟自爱不爱兄。这种利己亏他的现象,都是由于不相爱引起的。“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以至于大夫、诸侯也是如此。天下的混乱,全部都在这里了。损人利己是天下混乱的总根源。 5、试比较分析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异同。
1)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是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2)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主张的爱是普遍的不分等级、远近、亲疏的爱。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等级、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认为这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6、有人认为墨子“兼相爱”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没有被封建统治阶级采纳,在当代也应该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简述一下你的观点。
参考一:墨子“兼相爱”的思想是一种高标准的理想社会的道德观,在战国时期没被封建统治阶级采纳,是有原因的。因为它太理想化了,既不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特权思想的要求,也不符合当时广大社会成员普遍的思想觉悟水平,脱离了当时的经济基础和客观现实,幻想跨越阶级之间利益差别而实现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调和,这种道德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因此,“兼相爱”一直沉睡了2000多年。要重兴“兼爱”思想,必然要等到君王集权彻底粉碎,人民当家,以人为本的时期。 参考二:当今时代呼唤“爱人”的伦理道德,是墨子“兼爱”思想大放光芒的时候了。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人需要爱,人与人之间也需要爱。但是,在今天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经济日益膨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反而淡化,人情味儿也不浓了,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只自爱不爱人,爱物胜过爱人,拜金主义,金钱至上,损人利己,坑人骗人等等现象层出不穷。
21世纪的我们提倡国家之间和平发展、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反对霸权行为,这与兼爱思想是相似的,看来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墨家兼爱思想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7、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①意质而语显。文章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②逻辑严密,明辨是非。本文先指出议论的焦点:“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皆起不相爱”;再通过对比指出,如果“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论辩一气呵成,富于说服力与逻辑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2d223fb15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17.html

《《兼爱》墨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