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的“非遗”保护

发布时间:2022-12-04 01:32: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美丽乡村的“非遗”保护
作者:吕洪年
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3年第5

在建设“美丽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潮中,美丽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在前一段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中,许多古建筑和传统文化遭受巨大冲突,造成不少“不能再生”的珍贵遗产失之交臂,令人叹惜和扼腕。随着建设领域的扩大和重点的转移,如果不及时吸取这个教训, “美丽乡村”的“美丽”之处,也将不复存在。

美丽乡村,美在哪里?我的回答:主要是美在乡村的自然生态,美在乡村的人文历史。它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非常多,诸如自然风土、地方风物、人文风韵、民艺风流和俚俗风骚等等,它往往是以人为载体,以口耳相传、手把手教为特点。所以,美丽乡村的“非遗”保护,应当把重点放在传承人身上。对于有一技之长,握有某种独门绝活的老人,虽然他们上了年纪,但却个个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应当把它们抢救出来,通过录音、录像等现代化的手段加以保存,方便以后我们研究、开发与弘扬。如果我们今天不去抢救,任其人亡歌歇,那将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今后的“村志”、 “乡志”、 “镇志”便无从编纂,断了文脉。

这里就以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为例,来谈谈美丽乡村“非遗”保护容易忽视的三方面问题。

水口树、风水林的信仰习俗

荻浦,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地处桐庐县城东部,与富阳市毗邻,开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近年来的古村落保护中,其古建筑、古乡风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弘扬,但也常有被忽视的“非遗”项目。例如村东北的水口树和风水林,由于溪滩改田,在“松垅里”取土,导致树木根系外露,每遇台风季节,常有古松、古樟连根拔起。旧时村民常将新生儿寄名于古树,拜为“树干妈”的信仰习俗,也已日益淡出。其实这种“人与树同生同长,成材成人”的良风美俗,值得今天保护与弘扬,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和寄托。

荻浦村东北的古树林,广约数十亩,因古时上植古松,形如虬龙,故称松垅里。它是古村的八景之首,在村人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全村的“阳基”所在。据统计,今存200年以上树龄的香樟11株,其中树龄最大的有1200年,有古松6株,其他杂木百余株。当风吹来,树枝摇摆,树叶摩擦,发出阵阵响声。风小时,其声音如琴乐,悠悠动听;风大时,其涛声哗啦啦、哗啦啦,犹如大海边的海涛波浪。有它没它,对于整个村的气候、湿度、空气质量等大不一样。因为这层关系,村民们便都自觉地保护它,新植树木无数,并以树为友、以树为“神”,世代仰止。

祠堂、小庙的传统空间

美丽乡村中的祠堂、小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建筑,自然也是村民们集会、祭祀、交流和联络的平台,属于“非遗”保护中的“文化空间”。荻浦村有较多的宗祠、庙宇,有的已列为文保单位和文保点,在这些古式的堂庙中,也积淀起不少有价值的民俗风情,属于今天保护的范畴。

荻浦村申屠氏宗祠,名为“家正堂”。所谓“家正”,也就是建祠先祖对后代的戒铭。据.《宗谱》载:“有公家之政,私家之政,政之为言正也,故名。”宗祠建成之后,族兴家和,族人敦祖睦族,举礼仪、办大事之风代代相传。

荻浦村西还有一座“水口庙”,祀三国时的历史人物关云长,俗称关帝菩萨,此庙仅存遗址。据当年《水口庙记》,其乡风“读书人相聚此地,目睹行生之灿,可以写诗作画;农耕者
聚于此,论谈农桑,忆先王事迹,讲井水故事;老者聚此,自在扶杖而庆,从容而观,聊天行乐;凡有亲朋往来,引聚于此,使之流连忘返。”可见,这些庙宇、祠堂,起聚集人气、敦亲睦族的风范作用,其影响是很大的。希望这种遗风也能永续不断。

路廊、凉亭的草根文化

美丽乡村除了古建筑和名胜点之外,还有散落在山林、田野间的路廊和凉亭,它们也传递着千百年来的一种文化气息。我们姑且把它称为草根文化,在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中,也不要因为大量的拆迁改造而抛弃它。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 “修桥铺路造凉亭”被视为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大家都乐而为之。一般较大的有三开间,坡屋顶,廊式结构,倚路而建,两面为敞开式出入口,廊里面有斑驳的青石条凳,称为路廊。凉亭则较小,因地势、方位、角度、路向等的不同而有各不相同的设计。亭子边往往还有小摊,挂着一串草鞋,好心人总是提供一桶桶热气腾腾的茶,供来往行人在此歇息、喝茶、聊天,舒缓一口气。路廊、凉亭还往往是乡间信息的传播地、民间故事的讲述场,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荻浦村旧时有路廊、凉亭10余处,如今保留完好的尚有7处,即引泉亭、和善亭、方寸亭、二宜亭、名吾亭等,都有一个雅致的亭名,亭子里还有草民们自撰的对联。如:“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苦中作乐,再拿一杯酒来。”“行、行、行、行行且止;坐、坐、坐、坐坐何妨。”隐隐透出一股豪侠古风。

路廊、凉亭里的草根文化,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和人生况味,把它们搜集、整理出来,其实也是一笔可观的文化遗产,特别在戏曲作品中常有所反映。如《西厢记》有“长亭送别”一场;越剧《何文秀》里有“七堡凉亭来穿过”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在长亭相识后草桥结拜;李叔同则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词句,让人深感美丽乡村,美就美在它的古朴风貌。

有一份在20121116日由全省20多位村支书、村长,代表全省2088万农民共同签字的《倡议书》这样说: “像呵护土地一样呵护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生生不息。”这是一种难得的文化自觉,相信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每一个富于个性和特色的乡村一定会变得更美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cc022a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19.html

《美丽乡村的“非遗”保护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