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贷款难的成因和破解途径

发布时间:2019-10-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精准扶贫 JINGZHUN FUPIN农业贷款难的成因和破解途径卓唯佳(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摘 要本文旨在直面农业贷款面临的困难,从多维度深入探讨成因,也分析存在的利好因素,并提出破解农业贷款难、贷款贵的多项建议,着力形成一个综合化解决方案。关键词农业贷款难产生的原因解决途径我国“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制约中国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截止2017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3亿9008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5亿766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41.48%。2017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仅为城镇居民的51.71%。中国大陆农村贫因人口3046万人。农业贷款作为推动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扶助措施,在近年来虽得到一些发展,但也遇到了瓶颈,农业贷款难、贷款贵仍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亟需得到有效破解。现就破解农业贷款难、贷款贵做一些思考和探索,助力我国广大农村建成小康社会。1 综合分析农业贷款困难产生的原因农业贷款难、贷款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成因比较复杂。综合分析,既与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对落后,信用环境先天不足,农民文化素质整体较低相关,也与银行贷款客户准入和叙做发放标准相对高有关。一是按照经济决定金融规律,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落后,制约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相对城市经济社会程度,农村交通条件比较差,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特别是远离城市区域,如偏远山区、自然条件不好的地区,农业生产业化水平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动力不足。二是农村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农民信用观念比较淡化,珍视信用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一些农村区域农民信用意识还限于欠债还钱阶段,信用制度建设不完善、信用违规成本比较低,重信用、守合同尚未成为根深蒂固的观念和行为。这成为不少金融机构往往不愿“下乡”的根由。三是农村普遍缺乏抵押物,特别是合格抵押物。有些农民虽然也想从事一些经营性活动,但普遍缺乏启动资金或者周转资金,经济底子薄弱造成抵押物单薄甚至缺少,不符合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标准。四是商业银行创新意识不够强,承受风险的意愿不够高,创新贷款业务不能普遍满足农业发展需求。很多金融机构还是将主要业务精力放在城市,对农业贷款重视程度不高,喊口号的多,行动的少,实际投入的创新资源还是少,取得成效就更少。总之,虽然农业贷款困难是长期积累的农村金融服务痛点,但是农村金融仍然大有可为,随着国家对“三农”不断加大重视程度,农民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质得到快速提升,农村经济实现长足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是大有可为空间。可以说农村贷款困难破解时机和条件已然成熟。2 破解农业贷款难的思路和途径解决农业贷款难,既需要跳出农业贷款本身来看待,政府加大投入、以工业返哺农业、推动农村区域经济持续快速提升是必不可少,也需要综合施策、注重创新、共同发力来加以破解。一是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汇集量大面广、分布散的农业信贷需求,努力实现银行与农民“一对多”到与担保公司“一对一”的转变。这样做不仅利用银行不具有的优势收集信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而且接受银行无法接受的抵押物,使资金供需双方的关系更加密切,促进了信贷资金的有效落地。财政部、农业部于2015年开始实行的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按照地方先行、中央支持、专注农业等原则,计划三年内建立全面的全国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在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大力推动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已取得了明显快速的进展。二是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增强农民信用观念,使商业银行容易识别符合信用条件的贷款主体,扶持农业产业化。征信系统现已得到普遍推广使用,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应与当地政府密切配合,对农户群体信用评级,引入38 2018.0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9e57f4d74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2.html

《农业贷款难的成因和破解途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