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教学

发布时间:2011-08-02 20:41: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诗歌教学

麒麟中学 周爱玲

中国原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所谓“诗教”,本指《诗经》“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后来也泛指诗歌的教育宗旨和功能。孔子是“诗教”的最早也是早积极的倡导人和身体力行者。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两千多年来,“诗教”的传统绵延不绝,我国历代文人学者在成长过程中无不受到“诗教”的薰陶。但是,自“五四”以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以文言为载体的古典诗词的教学和写作日渐式微,“诗教”的传统事实上已经难以为继。这不,连高作文说明中都要加一句“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一个诗的国度,竟然没有了诗,没有了激情;应该最爱诗的青少年不愿读诗,读不进,也读不懂,这是一件何等触目惊心、又何等让人惋惜的事!

诗教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说,诗歌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诗的作用在于移情,在于改变人的性情,使人心走上正道。《论语》里也记叙了孔子谈论诗歌的很多趣事。有一次,他看到自己的独生子匆匆走过庭院,便叫住他问,诗学得怎么样了,并教训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连讲话都讲不好。他还一再强调诗歌的作用:“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也就是通过诗歌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团结同志,表现自我,调节心理。诗教不是为了培养诗人,而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是要把美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里。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托尔斯泰说艺术的功用在传染情感,而传染情感能和谐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知和情,知是用理性的逻辑的方式把握世界,情是用审美的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现在的应试教育只重前者,所以陷入了科学主义的泥潭,使学生功利化,成为缺少情感,缺少理想,缺少创造,缺少想象力的人,一句话,缺少人文素养。进行诗教,就是要弥补人性发展在这一方面的严重缺损。

诗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上好诗词鉴赏课也绝非易事。那么,到底怎样教才能充分发挥诗教的陶冶功能呢?在此,我将本人和同行在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少许诗教经验略作陈述和论说。

现在有的语文教师教诗过于理性化,像教说明文那样冷静,遇字必解,遇句必疏,把古诗词课上成了古文讲解课,全然没有诗的意境。老师教的无味,学生听的乏味,实在是“吃力不讨好”。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经过不断地探索,确立了这样的基本教学思路:判读——对接——美读——抒发。判读即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读清句读,进而引导学生弄懂作者说的是什么,是怎么说的。对接即在读准字音、弄懂字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把自己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去富有感情地读。美读即深刻体会诗歌所运用的艺术手法,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发即把既有的感情体验换一种形式(例如朗诵、吟哦等)对外抒发。

当然,各篇诗词长短不一,难易有别,含意深浅不同,上述教学思路并非普遍适用。对此,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三种讲法加以弥补:

提示法:即在“解读原诗”之前,先把要解读诗篇中的重点内容归纳成几个问题告之学生,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强烈的兴趣去读。如告诉学生对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内容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或说写敌兵压境,或说写官军围城;或说写奋勇反击,或说写驰援奇袭;或说写战斗过程,或说写将战情状。那么你认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写什么?为何会产生如此众多的说法?诗的朦胧意境和诗人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诗眼法:诗眼往往在在全文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只要抓住它,就有助于学生把握全篇的主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如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引导学生扣住诗眼“安得厂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展开对全诗的理解。

吟唱诵背法:吟就是是拉长声调像唱歌那样读。唱就是用流行音乐为所教诗词配曲编唱。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背就是一字不差地熟记全文。通过此法,引导学生在吟唱中品味诗意,在诵背中完成任务。而对那些拗口的诗句,考试默写时学生就不会紧皱眉头,错误百出,而会“下笔如有神”了。

显而易见,确立了基本的教学思路,不应排除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基本的教学思路须通过恰当的、灵活多样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去贯彻;具体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总体上须服从基本的教学思路。

现在新教材诗词的注释增多了,有的古诗文的注释基本上做到了句句翻译,而且“教参”也只仅仅起到“参考”的作用,没有定论。以前易讲的内容书上已有,而难讲的内容,“教参”却没有明确的指导。教学的自由度虽然增大了,却造成了教学的难度。哪些内容要“讲”,哪些内容“不讲”是急需我们解决的问题。

随着对新教材教学大纲的认识加深和实践的探索,我们终于达成了“四讲”与“四不讲”的共识:

“四讲”是:(1)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讲解,而非单纯的知识讲解;(2)传授主题性知识的讲解,而非零碎知识的讲解;(3)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的讲解,而非按部就班的讲解;(4)有教师自己感悟心得的讲解,而非套用前人的讲解。

“四不讲”是:(1)注解中已有,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不讲;(2)学生自己能讲的内容不讲;(3)学生听不懂的内容不讲;(4)教师讲不清的内容不讲。

当然,“讲”与“不讲”是一对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统一体,并非一成不变的。有时,某个教学内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那么就必须讲清,不可回避。

诗是激情的流露,太功利的人不会有诗歌。诗是重心的专利,对世对事对人没有好奇心,没有强烈的关怀,没有一片赤诚,就不会有真正的诗歌。要想教好诗歌,还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师不仅能和学生在一起读诗、背诗,而且还能和他们在一起写诗、评诗。教师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写现代诗,也可以指导他们写旧体诗,写完之后加以评比,加以鼓励,这样学生写诗的兴趣定会空前高涨。长此以往,教师教的顺心,学生学的也开心。

毋庸讳言,诗歌教学面临的困难有很多,从教的内容看,由于诗词内容广博精深,内涵丰富深刻,艺术手法丰富多样,它里面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文化的精髓,而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说来知识很难如此广博,思想也很难如此深遂,所以教起来难免有些困难。从学的方面看,学生过去对诗歌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读读背背的层面上,现在突然要他们提高到鉴赏的高度,说出自己对诗歌的认识,恐怕一时还不易适应。但是,只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教学艺术水平,站在诗人的高度,启发学生从诗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我们相信,美好的诗词课堂教学一定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方乐土!

2002/9/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c3eebcfda38376baf1fae64.html

《浅谈诗歌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