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地球运动测试题

发布时间:2023-05-26 04:17: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轮专题
专题1 地球运动
一、考情深度解读
1.考点分布

2.命题趋向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本专题命题有以下走势:
一、 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区时、日界线、标准时、地方时的计算;地球运动及其意义等主干知识。
二、 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侧重于考察空间想象能力、读图能力、逻辑推断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注重考查地理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的整合。如日照图的变形、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应用和延伸等。文综试题更是侧重于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历年文综卷命题大多以此作为高考选拔的一道分水岭,如xx年湖南文综卷1011题的中星定点问题、xx年全国文综卷Ⅰ的911阿拉斯加日偏食问题。
三、 从命题形式上看,有两大特点。第一,以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情景作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设计。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文综卷更是如此。第二,除考查本单元知识与思维方法的内在联系外,逐步趋向与地理环境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综合。
二、主干知识整合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形成:如右图所示。 2.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推导。 H =90°-B=90°-AOB
=90°-(COB-COA
=90°-纬度差(所求点和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纬差的计算]: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3.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为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1-2D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1-2C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中E折线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A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B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上图C
④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622H达最大值,冬至日(1222H最小值。如右图A所示。
⑤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每年冬至日H达最大值,夏至日H达最小值。如右图B所示。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①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下图A
②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B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d0262f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b.html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运动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