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8-11-17 12:48: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市委书记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近两年人民群众的环境诉求之多,从来没有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之高,从来没有过;宏观形势与政策的环境制度刚性要求之严,从来没有过;发展中面对的环境改善与生态建设任务之艰,从来没有过。这就是当前发展所面对的客观形势,也是关系我们发展观与政绩观的重要问题。这次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是经过长时间准备和深层次斟酌的。大会选择在xx区召开,有着特殊的考虑。一是xx的生态环境水平是全市一个标杆。xx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主要监测指标一直位居xx第一、xx前列。在这里,我要和大家通报一组数据。今天上午十点,xx地区PM10的小时浓度为xx微克/立方米,为城区xx微克/立方米的一半,前xx小时的均值是xx微克/立方米,还不到城区xx微克/立方米的一半;城区PM2.5浓度指数为xx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为良好,而xxPM2.5浓度指数为xx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为优。相比于市区的环境质量,xx的环境质量更好。二是xx的生态战略坚守是全市一个重要示范。尽管遭遇了经济危机的困难挑战,尽管面对着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XX都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这个战略。三是XX以生态为先的发展正在取得重要成果。上午,我们现场考察了xx的一些典型地区、产业和项目,不仅看到了自然山水之美、城乡形态之美,而且体验到了绿色产业之美、人文和谐之美。xx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成效和实践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反思和借鉴。

  刚才,区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就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交流发言,希望大家能够从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中汲取养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互相学习、帮助和赶超。市里为推进这项工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面向未来的战略使命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和产物,是人类在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推动建设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去年9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演讲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一步表明了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生态文明建设,是习总书记对XX工作提出的“三大重点”之一,是《xx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要求的“五个示范”之一。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省委、省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两个率先”的重要标杆,提出了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作为xx一个中心城市,x有责任有义务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率先走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实施“绿色XX”战略到提出“环保优先”方针,从建设东部城市绿色中心到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到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无论是在发展战略上,还是在建设成效上,我们都在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突破。特别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更趋清晰、举措更加扎实、成效更加明显,我们提出“生态为基”方针,强力推进控能压煤工作,坚决取消镇街GDP考核,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顺利创成国家森林城市,赢得了各界的广泛肯定。特别是今年八月份,我们顺利完成亚青会的环境质量保障任务,也使得我市的生态环境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这些成绩和进步来之不易,凝结着全市各级各部门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近年来XX生态环境质量形势不容乐观,总体上进入了环境问题敏感期,突出表现为“四个矛盾”:经济规模扩大与环境承载不足的矛盾,产业结构偏重与自身资源有限的矛盾,生态基底良好与环境污染严重的矛盾,群众环境诉求提高与环境质量改善滞后的矛盾。这不仅严重制约着XX持续成长的空间,而且严重羁绊着“第二个率先”的进程,已经成为新一轮科学发展绕不开、躲不过的一道“坎”。

  只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强攻环境薄弱指标,率先基本现代化目标才能圆满实现。对照全省最新修订后的现代化指标体系,XX总体上是达到序时进度的,但是在资源环境类指标上,进度始终落后,而且时有反复。2011XX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评分结果显示,在生态环境方面XX排名XX五市最后。2012年,XX万元GDP能耗0.7926吨标煤,与2015省定0.5吨标煤的目标差距仍然很大。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这个短板,XX“创成率先大业”的目标就难以如期实现。

  只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XX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稀缺、环境容量有限的城市。国土面积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倒数第三,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为XX平均水平的66%、全国平均水平的45%左右,城市生产生活所需的煤炭、原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自给率几乎为零,但是单位GDP综合能耗却在副省级城市中排第3位、在XX排第2位,单位国土面积COD负荷高达XX平均水平的2.4倍、全国平均水平的15.5倍,二氧化硫负荷达到XX平均水平的1.7倍、全国平均水平的9.2倍。如果我们保持既有的发展方式去完成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更高目标,不要说一个XX,就是几个XX也无法承受。特殊的禀赋和严峻的形势深刻启示我们,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换取增长的发展道路已经失去了市场、没有了空间,不仅发展理念上已不合时宜,发展形势已不允许,而且在发展实践中也已客观走不通。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科学发展的倒逼机制,又是我们必须突围的“华山天险一条路”。

  只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顺应群众环境期盼,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才会持续提升。XX人民对绿色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对“绿色福利”的期盼更高。然而,近年来市民对生态环境却越来越不满意。今年1-8月份,XX市环境污染举报中心接到的市民投诉达到1.6万多件次,约占全省投诉总量的1/3;近几年人大政协的建议提案,越来越多地向生态环保领域聚焦。特别是去年以来,XX雾霾天气频发,引起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广泛关注,其中不乏一些尖锐的批评之声。最近,省里首次公布了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排名,XX虽然因迎接亚青会采取了系列措施排名第五,但仍与省会“第一窗口”应有的第一环境形象不相称。我们能否实现“第二个率先”,关键还要看一个群众评判指标。如果城市经济发展了,但绿水青山消失了;人民收入提高了,但安全感和幸福感下来了,这样的现代化成果必定不得民心。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一再强调群众的意见就是最好的镜子,群众的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果不能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人民群众幸福感就会大有滑坡。

  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新的理念思路

  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为基”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争先领先的锐气,着力强化生态观念、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完善生态制度,加快形成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力拓展持续成长空间,率先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到2015年,环境基础设施要“还清旧账”,燃煤消耗总量要实现负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要扭转恶化趋势。到2020年,环境基础设施要实现城乡全覆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态环境质量要明显改善,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世人赞叹的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

  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思维观念,不能拘泥于陈旧的思路举措,不能受困于落后的方法手段。纵观XX发展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取得发展建设成就,核心就在于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针对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不断创新思维思路,改进方式方法,实现工作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紧迫的任务、长期的事业、全新的探索。我们必须“更新理念”,必须“科学谋划”,必须“手段有力”,必须“先行先试”,闯出一条新路子,开创发展新境界。

  更新理念,就是要加快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先进的理念引领科学的发展,越在当下越是如此。生态文明源于人类对发展的深刻反思。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放在首位、作为根本,大力塑造和弘扬生态文化,切实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占据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为,改变我们的生活。要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是一种价值观念,要求我们多点“道法自然”的淳朴,少点“人定胜天”的霸气;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哲学,要求我们绝不能把“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对立起来,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生态文明是一种伦理道德,要求我们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他人负责,既要对当代负责,又要对未来负责;生态文明是一种行为准则,要求我们践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过上身体好、心态好、有担当的文明生活。

  只有普及和强化生态文明的理念,才能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绿色的财富观、健康文明的消费观,才能孕育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才能真正引发全社会最自觉的行动,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成效。

  科学谋划,就是要牢固坚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的工作方法。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仗接着一仗打,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要以宽阔的视野加强顶层设计,决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仅仅局限于植树造林、局限于节能减排、局限于生态修复,而要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多层面进行全面考量、一体设计、协同用力,既关注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关注本地区的建设,又加强跨区域的协作,构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格局。要用缜密的思维加强系统谋划,决不能简单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决不能再走“还了旧账、又欠新账”的老路,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不放过次要矛盾,既要有硬件设施建设的支撑,还要有软性服务的保障,既要用标准去约束、用执法去监管、用价格去调控,又要用政策去帮扶、用服务去引导、用制度去规范,切实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新体系。要以高效的组织加强统筹推进,既要有经济战线、文化领域的责任分工,又要有政治改革、社会重建的持续破题,既要有明确的目标管理倒逼机制,又要有严格的督查考核指导体系,既要有政府层面主动作为,又要放手发动企业和社会参与,汇聚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手段有力,就是要高度重视和综合运用法治的、科技的、市场的建设手段。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还比较习惯于使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实行简单的财政拨款和项目审批,而运用科技、市场、法制等手段还远远不够。许多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之所以难以突破且时有反复,一个核心影响因素就是手段乏力,突出表现为法规制度不够严肃、市场发育不够充分、科技支撑不够到位。我们要想让XX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就必须真正用好法治、市场、科技“三大手段”。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根本体现,要在遵循自然规律和市情实际的前提下,加快健全多层次、宽领域、高标准的地方法规体系,让环境法治成为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手段,守住生态文明的“底线”。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要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积极创新环境经济政策,引导和激励海内外各方面资金投入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激活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科技是破解难题的锐利武器,要发挥XX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等科技智力资源优势,紧扣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问题组织科技攻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运用科技手段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和谐共生。只有“三种手段”综合运用,才能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先行先试,就是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体现率先、带头、示范的追求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新的战略任务,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都在研究、探索和实践。习总书记要求XX在“率先”、“带头”、“先行”内涵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标杆。如果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能做到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就根本无法抢占先机,何谈什么带好头、作示范,甚至为全省全国积累经验?因此,必须始终保持改革创新的魄力、奋勇争先的劲头。

  先行先试,就是要坚持把争取和落实国家级、省级各类试点政策作为一个关键抓手,让更多国家级、省级的载体、项目、资金及其他试点政策为我所用。争取先行先试,既是我们自加压力,同时也是要在国家的指导下,提高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敢闯敢试,就是要广泛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结合XX实际,大胆探索尝试,率先创新突破。特别要尊重各行政区、开发区的首创精神,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强化基层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

  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这次会议制定出台了XX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规划》和相关举措,与“十二五”以来作出的相关部署是一脉相承并纵深拓展的。生态文明建设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涉及面广,任务繁多,周期很长。这里,我就不再一一细谈,着重强调四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要求。一要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构建生态空间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开发内容和开发强度,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相适应。按照生态平衡理念构建空间布局,最重要的是必须保证一定面积的生态保护区。目前,XX、深圳、武汉等先进城市都已经开始建立基本生态控制线制度,以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武汉的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中,城市生态空间用地(含水域)不小于总面积的70%。我们当前最紧要的任务也是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尤其要科学划定和严格守住生态红线,确保生态红线区域达到全市国土面积的22%。生态红线是“警戒线”、“高压线”,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态红线是XX城市的“生命线”,也是生活在XX的每一个人的“生命线”,一旦划定就要强力管控,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能踩、不能碰,决不允许越雷池半步。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出台了“两深化九整治”整改行动计划,并提出了36项具体整改措施,其中一项措施就是由人大常委会做出生态红线控制的《决定》,通过加强人大的法律监督,保证生态红线不以领导人的意志而转移。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到城市空间和国土开发上来。一方面要将“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要求,切实体现在城乡规划和建设上,坚决遏制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趋势。重点加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配套,促进产居平衡,减少“钟摆式”工作生活模式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要把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到土地出让、规划审批、项目建设和产出的全过程,提高土地开发的效率和效益。新加坡的国土面积还不到XX的十分之一,但其单位土地的GDP产出是XX20倍,所以XX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整个市域范围内,要按照优化提升、重点开发、生态保护三类功能区要求,进一步落实城中、东南、西南、江北和南部五大片区功能定位,实施分类指导、分片推进,引导和激励各主城区聚焦主体功能、突出发展重点、加强生态保护,科学有序地实施空间开发。

  二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产业结构是生产方式的重要因素,决定了一个城市的资源消耗和环境质量水平。从近年来XX各产业的能耗来看,石化、钢铁、电力、水泥四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但其耗水量、耗煤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均在90%以上。尽管通过技术、装备、管理的提升能够降低资源耗量和污染排放,但如果产业结构不发生根本性变化,能耗和排放指标不可能出现根本性改善。所以,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总的方向是优先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这两类产业的比重得到较快提升。从中央战略导向和现阶段发展实际来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和技术,蕴藏着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潜在的市场需求不可估量。要突出培育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和智能电网等节能环保产业,尽快形成绿色产业增长点。在着力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同时,要继续不遗余力地滚动实施“三高两低”企业整治,不断提升整治标准,每年都要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使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不断减小。

  加快推进开发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行园区企业清洁生产,使园区不仅成为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高地,而且成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高地。

  三要强化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加快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当前,空气、水等生态产品,以及市容环境的质量,是群众诉求最为集中的问题。必须以铁的手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一手抓废物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建设,一手抓以绿化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通过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让群众看到变化、看到希望、看到前景。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控制燃煤总量,确保到2015年煤炭消费量控制在3240万吨。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机动车污染物减排措施,坚决刹住施工扬尘污染,大力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推进电力行业和非电力行业脱硫脱硝,加快高污染企业搬迁步伐。对水污染治理问题,要重点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和污水管网建设,完善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体制。水污染治理的根本就是要确保污水经过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而不是直接排入水体,雨污分流工程不能只是简单的将雨水和污水分流开,所有新区域的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必须同步建设到位,现有区域的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也要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扩建和完善,使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到2015年,使95%的主城生活污水和70%以上的镇街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让黑臭河道恢复清流。加快推广应用资源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使各种城市废弃物得以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真正变身为“城市矿产”。要把“绿色XX”建设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林地、水源、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大矿山宕口等区域生态修复力度,提升城乡园林绿化设施建设、养护和管理品质,切实把一个秩序井然、天生丽质的XX展现在世人面前。总之,在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这个问题上,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我们的决心都不能动摇,必须以实际成效,兑现向人民群众做出的庄严承诺。

  四要促进消费模式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光靠改变生产方式远远不够。从XX情况来看,目前全市工业污水COD年排放量约为2.2万吨,而生活污水COD年排放量超过了6.6万吨;工业用电量仅占全市用电量的40%左右,包括服务业和生活在内的用电量则占到了60%左右。由此可见,生活方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消费模式更具根本性意义,也更有潜力空间。特别是XX已经进入了消费升级阶段,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必将加剧资源环境矛盾。

  要加快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大力推广使用绿色交通工具,鼓励引导居民公交出行、绿色出行。当前XX的城乡建设任务量很大,要着眼长远,更大力度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和低碳环保施工,优化建筑标准和施工设计,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城市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要鼓励居民简约适度消费,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工作,使广大市民实现绿色低碳消费。市委市政府已经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精神,制订实施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相关制度,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引导全社会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有力的组织推进

  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高度的思想境界,也需要科学的决策水平,更需要有效的组织实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从四个方面抓好组织实施工作。

  要强化制度建设,凸显生态管理的强控性。生态文明的实现,既要约束破坏生态的负面行为,又要激励尊重自然的积极行动,而制度和政策恰恰具有这样的激励约束功能。要严格落实“五个最严”制度,抓紧制定和修订与之配套的相关政策办法,提高现有制度的实施成效。要严格落实科学决策的制度规定,对涉及群众环境权益的重大事项,严格执行集体决策、社情民意反映、专家咨询、环境评价、责任追究等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重大决策失误,实行严格问责。完善环境信息发布和重大项目公示、听证制度,健全公众参与决策机制。加快推进环境资源税费改革,积极探索污染物排放有权使用和交易制度,有效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谁保护谁受益、谁损害谁补偿”的利益导向,驱动微观主体的行为变革。

  要优化组织领导,体现生态建设的系统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决不能板块式组织,决不能碎片化推进,必须构建系统化的组织领导体系。市级层面要加快组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总指挥部,与现有绿色都市建设总指挥部合署办公,在原有六个工作指挥部基础上,增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指挥部,切实做到政策整合、工作衔接、力量集成。生态文明建设绝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事,也不是哪位分管领导的事,各级各部门都要把这项工作摆在优先位置,协同推动目标任务落实。市各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在落实规划、争取政策和实施工程方面一致行动,提高实际成效。各行政区、开发园区“一把手”要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过问、高位协调,构建起务实有力的工作机制。

  要完善考核监督,强化生态指标的导向性。环境污染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根本改观,既有环境基础监测能力不足的因素,又有考核导向不够清晰和监督处理不够有力的因素。要运用信息化、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加强资源环境管理的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全市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在内的全社会能耗统计制度、碳排放统计制度以及PM2.5监控制度,大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精准度。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决定着我们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要研究和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根据区域发展现状和特点实行差别化考核政策。在干部评价考核中进一步增加生态权重,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硬指标。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落实不力、工作不作为的,要给予问责。同时,要加大社会监督力度,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让群众检验我们的工作。

  要营造社会氛围,激发生态保护的自觉性。优良的环境是全社会共同享受的公共产品,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产品的时候,也需要付出共同的努力,形成一致的行动。西方有个“吉登斯悖论”,讲的是人人都说环保重要,可一旦触及自身利益就不愿意行动。这个悖论的存在告诉我们,要形成一致的行动,社会成员要有内在动力。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真正做到从人人了解到人人自觉。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想出一些管用有效的办法,鼓励引导市民群众自觉关注生态,主动投身环保,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被动参与者变成主动参与者,从被动监督者变成自我监督者。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每位市民都要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养成健康、文明、低碳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时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生态是最公平的福利,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也是一项短期内不容易出政绩的工作,甚至是一项短期内可能影响GDP增长速度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明建设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是一块试金石,它既考验我们的领导能力,更考验我们的政绩观。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已经不是拼资源、拼速度的时代,而是到了求质量、求效益的阶段。市委看一个区工作怎么样,不会仅仅看生产总值增长率,而是要看发展质量和效益,看民心民意,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效。所以,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打破思想误区和思维惯性,不为GDP增长率所累,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就是要坚守生态文明理念,总量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速度宁可慢一点,也要实一点,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就是要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怕困难,舍得投入,把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一件一件解决好。我们特别要看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领导干部想要干事、想出政绩,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反对为了追求短期效应搞花架子,反对为了让领导认可而搞形象工程。还是那句话,领导干部应该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觉悟和境界,用“十年挖一口井”的心态建设生态文明,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件事做实做好。只有这样,XX的生态文明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美丽中国标志性城市建设的前景才会充满光明。

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大会是市委市政府面向“十三五”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精神,对在新起点上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部署,奋力开创美丽徐州建设新局面。刚才,铁根市长就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部署,3家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各地和有关部门向市政府递交了环保目标责任状,请大家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为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了科学指南。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把实践经验、规律性把握上升为理论学说,既有顶层设计又有推进要求,既有理念引领又有制度保障,既指明目标任务又指出方法路径,形成了科学的理论框架。我们一定要深入系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把握精髓要义,自觉用以指导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 

  “十二五”时期,我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五大行动计划”,林木覆盖率、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功能区三类以上水体占比等生态环境指标跃居全省前列,成为徐州转型发展的重要特色。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生态红线区域占到全市国土面积26.3%,全面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PM2.5年均浓度值逐年下降,一些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生态建设亮点纷呈,荒山绿化、工矿废弃地、采煤塌陷地和宕口修复治理成效明显,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称号,昔日的煤城展现出“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态美景。 

  当前,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尽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但基础不牢固、全域不均衡、资源环境约束紧等问题依然突出,总体上还没有迈过生态环境高污染、高风险的阶段。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北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对照新徐州建设“环境美”的内涵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优良生态环境的强烈期待,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是发展中的突出短板。尤其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转变发展方式正处在紧要关口,加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把握好稳增长与保生态的平衡点,如何扩大环境容量拓展发展新空间,如何利用资源环境约束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对我们来说既是重大课题,更是现实考验。我们要把已经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跑线,持之以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谱写美丽徐州建设新篇章。 

  “十三五”时期,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牢固树立、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系列部署,确立更高标杆,聚焦重点问题,精准精细施策,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充分展现徐州“自然环境之美、景观风貌之美、文化特色之美、城乡协调之美”交相辉映的“环境美”现实模样,打造宜业宜居的美丽家园,确保如期建成国家生态市,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积极走出徐州老工业基地绿色振兴的新路子。落实上述总要求,既要揽全局、谋长远,坚持不懈推进“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战略举措和重大工程,争取早日实现生态环境总体性好转的拐点,让绿色发展成为徐州的鲜明优势;更要开好局、紧在前,加快制定实施我市今后两年环境保护重点任务行动方案,抓住关键点、工作项目化、打好歼灭战,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五个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环境美”的新徐州蓝图变为现实。

二、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关于“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市委、市政府年初下发的《实施意见》已作出全面部署。这里,我主要就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重点强调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出重拳整治大气污染。当前,大气污染已成为老百姓的“心肺之患”。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大气十条”工作方案,坚持齐抓共管、对症下药,切实控污源、降雾霾,努力让清新“气质”、蓝天白云成为常态。一要严格压降煤炭消费总量,燃煤是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要着力实施电力行业煤炭等量替代、非电行业减量替代,全面推广燃煤锅炉环保技术,推动煤炭清洁使用,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天然气等新能源规模化应用。二要严抓工业废气治理,深入开展火电、钢铁、水泥、焦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废气治理提标改造,对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实行总量控制,全面完成重点化工园区(集中区)和重点企业废气排放源整治。三要严控尾气扬尘排放,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淘汰全部黄标车,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有效减少尾气排放。加强城市施工管理,全面推行“绿色建造”、“绿色施工”,降低城市扬尘污染。四要严禁秸秆焚烧,一着不让落实全面禁烧的措施,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收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拓展秸秆利用渠道。

第二,系统化防治水污染。以开展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为契机,加快制定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一要涵养好水体。坚持城乡建设规划和水系保护规划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涵养河湖水生态系统,保证河湖生态水量,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以最严格的制度和手段对良好水体实行清单式保护,实行三级河湖长制,坚决防止各类水体陷入边治理、边污染的怪圈。二要治理好污水。全面整治工业点源、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大幅度削减入水污染物总量,深化清水廊道建设,重点开展市域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确保国控考核断面达标。加强开发园区、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截污管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雨污分流,加快建设海绵城市。三要保护好饮水。严格微山湖、骆马湖、庆安水库、大沙河水库等重要区域集中供水主水源地保护,建立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安全屏障,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安全稳定优质的放心水。同时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着力防治地下水污染,守护好看不见的水源。  

第三,大力度治理土壤污染。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风险,按照国家即将出台的“土十条”,抓紧制定实施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保一方净土、护人民健康。一要优先开展农用地污染防护。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努力做到增产不增污。实施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要深入开展工业污染土壤防治。切实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对偷排偷埋行为铁拳重击、严惩不贷,对处置能力不足、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不力、遗留问题久拖不决的地区,坚决实行区域限批。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和修复试点,修复的土地主要用于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再次开发利用和流转。三要创新开展矿地山地生态修复。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游则游,因地制宜推进采煤沉陷区、工矿废弃地综合治理,加快推进采石宕口生态修复,努力变历史包袱为发展资源、变生态疮疤为靓丽景观。

  第四,严管控拓展生态空间。切实把握好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科学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更多地为生态建设留白,决不能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一要落实主体功能定位。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推进“多规合一”,统筹谋划国土开发、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特别是要严守城市开发边界、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决不允许触碰生态文明空间管控的高压线。二要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全面加强“环、点、带”生态防护林建设,重点实施河湖、交通干线等沿线绿化,积极推进生态敏感区域公益林、企业防护林、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持续扩大城乡绿化覆盖面。三要提升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水平。结合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企业搬迁、生态修复治理,加强城市空间梳理,均衡布局市区公园绿地,加快推进以乡土适生乔木为主的城市林荫系统建设,积极推广市区立体绿化,进一步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提升立体绿化景观效果。

第五,绿色化转变生产方式。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治本之策在于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一要更快步伐推动产业升级,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徐州在城市、产业、科教、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构建“科技+企业+平台+资金+人才+政策”于一体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加快促进优势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建立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体系。二要更实举措推进节能减排,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去产能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预警调控,强化项目环评源头管控,淘汰一批落后的低端低效产能,关停一批高耗能、高排放的污染企业,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要更加高效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扎实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促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三、勇于担当尽责,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市各级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职尽责、奋力攻坚克难,全力推动美丽徐州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一要落实责任严考核。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职、权责一致”,党委政府要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负总责,环保部门牵头抓督查抓执法,相关部门既要管业务又要管治污。市县两级要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整合资源力量,充实基层一线。充分发挥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强化鲜明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领导干部要发挥好关键作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做到对生态资源的家底要清,环境问题的症结要清,建设生态文明的路数要清,带头把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落到实处。二要深化改革强法治。按照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加快完善我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在实行区域联防联治、生态补偿、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等方面尽快取得突破,努力构建符合上级精神、彰显徐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加强执法监管机制创新,落实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部署,坚持“督政”与“督企”并重,以严格的法度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三要共建共享聚合力。在全社会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扎实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创建活动,大力表彰生态文明先进典型,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广泛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督促政府机关率先垂范,强化企业环保责任,引导群众生活方式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转变,营造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生态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总之,我们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坚定的决心、更高的标准和务实的举措,全力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打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宜业宜居的美丽家园,努力把徐州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f83c05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0.html

《市委书记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