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

发布时间:2011-09-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赏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赏析- “超可能”小组—— 超可能”小组—— 曹艺瀛 郭晓娜 陈思茹 林莉莉 赵彤乐 壹●前言《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思想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华 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几百年来脍炙人口,声誉极高,自晚清以来 研究热潮不衰,因而有「红学」盛起,当时更流行着两句话:「开谈 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由此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 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红楼梦》有着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十二金钗为其代表,其中 又以黛玉最为痴情,黛玉的美丽多情,以及一追求自由爱情的真心, 自古以来,多少读者为之凄婉动容,哀叹连连。所以我小组决定以这 多愁善感的女子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人物性格的特色,以及她于诗 作中所寓含丰沛真挚的情感。 目录检索一、 人物介绍 二、 形象剖析 三、 性格特征 四、 气质分析 五、 黛玉诗歌的特征 ——从黛玉的诗歌中了解黛玉 情景分析(结合视频) 六、 情景分析 诗词小赏——葬花吟(带伴奏) ——葬花吟 七、 诗词小赏——葬花吟 贰●正文一、人物介绍姑苏才子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兄弟姊妹 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林黛玉出身于姑苏钟鼎世 家,书香之族,祖籍姑苏,住于扬州。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 乃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 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诗礼名族之裔”其实是贾政为儿女择 亲时所强调的, 林黛玉的出身可谓既有“钟鼎之家”的尊贵, 又不乏“书 香之族”的高雅。林如海四十岁时,仅有的一个三岁之子死了,因膝 下无子,只有嫡妻贾氏生了女儿黛玉,爱如珍宝。 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书为伴,但父母让她读书识字,“不过 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母亲去世后黛玉进京,与宝玉 一同深得贾母关爱。不久父亲病故,她便长住贾府,逐渐与宝玉相知 相爱。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 同为封建的叛逆者, 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 她蔑视功名权贵。 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王夫人等人 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最后泪尽而逝。 黛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哭得最美的女子 二、形象剖析 1、捧心西子病态美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 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 可从开篇的“绛珠仙草”“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 草木之胎, 得人形” 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 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 一草一木俱是, 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 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 体”心仪已久了。 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 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 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 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 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 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 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 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 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 一个活生生的“绝 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 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 个“捧心西子” 2、以自尊掩饰自卑 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人 小看了去”的自卫。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 处的细微折射。 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 但她自尊心太强了, 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 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 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 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 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 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 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 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

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 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 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 怕他得罪了我, 我恼他, 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 又与你何干?” (第 22 回)在这里,林姑娘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 得再也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 可忍的。虽然这只是她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不过我们不要被黛玉 的强词夺理所迷惑,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他比作戏子。她觉得自 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 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 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 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 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 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 尊,是为了用自尊掩蔽饰她内心的自卑。 3心眼背后有坦诚 黛玉的小心眼似乎人人皆知,然而还应看到,她的小心眼背后有 坦诚。 林黛玉在没有与贾宝玉定情之前,她对两个情敌——薛宝钗、史 湘云有些“小性儿”“见一个打趣一个” 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 的地步。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 玉见了, 心中不悦, 竟说出“哎哟, 我来得不巧了! “早知道他来, 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 然而真率的林黛玉, 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着自己的缺点的同 时,也在向人们敞开了她那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中心中,容不得 微尘,也不记得微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可以锋芒毕露地直 陈己见,但这只是就事论事,论过陈过之后也就丢在了一边。正是凭 这种待人以诚的直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行动爱 恼人”的林妹妹当外人。如果什么时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 与寂寞。她毕竟有一颗晶亮的灵魂。小性儿,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 玉上的小瑕微疵罢了。 在大观园里,她似乎只有与薛宝钗结怨太深了,那是因为她曾一 度将宝钗当自己的情敌。但正是她们后来又“互剖金兰语”,结成 “金兰契”,谱成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她被宝钗善意的批评所感 动了,深情地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 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 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 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 世的早,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 话教于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 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 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她向宝钗说的 一番话,就如一篇深刻的自我反省。说明她往日所以容不得别人的缺 点,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所以听不得别人赞宝钗,是因 为他始终以为宝钗“心里藏奸”在这里,我们看到这位少女自尊得 有点偏执的内心世界,又变得虚怀若谷、率真坦诚了。 4、追求真爱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 更集中更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 中。 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 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属于未来的爱情。 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 是建立在互相了解、 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 表现得非常纯真、 深挚、 坚贞。 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 “情种” 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 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而,焰们的爱情又是在 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不家, 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和悲剧的性格,这 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 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 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 三、黛玉的性格特征 黛玉的性格特征 性格 1.多愁善感 1.多愁善感林黛玉, 一字颦颦, 别号潇湘妃子, 一字一号正说明了黛玉 「蹙 眉」的神态以及爱哭的性情。 林黛玉的性格是忧愁的,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 含情目」,这是黛玉初到贾府时,给宝玉的印象,由此即显现出黛玉 整日凝眉的忧愁形态,所以当时宝玉送她的「颦颦」字号可说是恰至 妙极。的确,黛玉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而她对身世的飘零无依感 正是造成她如此的主因,她时常
独自一人思念双亲,孤芳自怜,二十 七回的《葬花词》中,她曾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来表达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她藉由花儿受到风摧雨残,映照出自 己有如风刀霜剑逼迫的凄境。而六十七回的「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见黛玉睹物伤情,思念逝去的双亲:「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 居亲戚家中„„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黛玉也因为幼年 即遭受离丧,所以诗作多有伤悼双亲的哀叹,在七十回中宝玉何以能 断定桃花词乃黛玉之作,就是因为「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于同一回中, 黛玉也曾作 「漂泊亦如人命运」 由此喻指自己的一生, 就像那漂泊的柳絮一般,无依无靠。这在在都写出了黛玉失怙失恃、 凄惋哀愁的命运。 黛玉的多愁善感并不仅仅只为身世不幸,面对花草树木时,她亦 有着一份感伤,比如遇见花儿凋谢、落花逝水等景物,则又会使多情 的黛玉沈溺于哀感之中,感叹不已,二十八回中即有一段叙述:「次 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 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 句。由此可看出,面对万物的消散、生命的短暂,黛玉能够细腻地 体会它们的命运,独自一人悄然掩埋落花,一行泪一行歌地唱出愁绪 满腔的悲曲:「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 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令人心醉神摇的千古名句。 2.泪的化身 2.泪的化身没有泪,就没有了林黛玉,整部《红楼梦》巨作中,处处可闻黛 玉的哭泣,处处可寻黛玉的泪痕。 林黛玉的前世原是生在西灵河边三生石畔上的一株绛珠草, 受到了赤瑕宫神瑛侍者(宝玉)日以甘露灌溉之惠,进而修得成为女 体,因而绛珠仙子(曾言:「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 还得过他了。由此可见,林黛玉的一生便是还泪报恩的过程。黛玉 哭是有目共睹的,观其别号「潇湘妃子」便可得知,而这名号是当 时结海棠诗社时, 探春替黛玉所取的, 取名时就曾说明其中典故: 「当 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 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 后就叫他『潇湘妃子』就完了。这正说明了黛玉的爱哭性情不仅是 众所皆知,更成为了她的个人特征。 3.心细敏感 3.心细敏感历来论及黛玉性格特征时,少不了都会提起她敏感多疑的特性, 黛玉的「小心眼儿」向来是颇为出名,她的挑剔、过于敏感,我们从 一些细微末节上便可看出端倪, 好比有一次 「周瑞家的分送宫花」 (七 回),当时收到的人无不谢过收下,唯独送到黛玉这儿时,黛玉开口 发问:「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答 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于是黛玉便冷笑道:「我 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语。 一般读者看到此,不免都会觉得黛玉过于小气心窄,如此斤斤计较。 的确,黛玉的心底儿是极细的,自二十七回中小红就说过她:「林姑 娘嘴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天真烂漫的湘云也曾对她说:「我也 和你一样(处境),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 而三十二回宝钗说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就连她的 宝玉哥哥都说:「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可见,上至公子小姐,下 至奴婢丫环,众人对她的心性多是以「过于敏感」看待。然若进一步 细思,便可体会黛玉的心细敏感,其实是本于对宝玉的深厚情感以及 对自己寄人篱下的那份无依不安,想:若不是对宝玉如此在意,黛玉 何以处处多疑?她那十足的酸意, 不正是拐弯抹角地表露她的深情? 而黛玉的心窄、小心,其实也可追溯至她刚进贾府的时候,当她一进 到贾府, 便想起母亲的先前曾嘱咐的遗言: 「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因为这份叮咛,所以黛玉表现出「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 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全是生恐被人耻笑罢了! 4.口才伶俐 4.才伶俐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知晓林黛玉的那张伶牙俐口,她的言 语口才, 适能反应出她的聪慧与直率。 黛玉的言语特征是尖锐而率真、 快捷而机敏、笑谑而清雅的,虽然同凤姐一样有一张伶俐之口,但是 黛玉和凤姐那种泼辣市俗的风格迥然不同,于四十二回中能得到印 证,宝钗曾说:「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 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惟有颦儿这张促狭嘴,他
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
其要,删其繁,再加以润色比 方出来,一句是一句。」由此可知,黛玉的口才能化俗为雅,而她的 玩笑戏谑也因具有读书识字的学问背景,而另有一番高清雅谑,就如 对于那位既聪明又似愚蠢的刘姥姥,正当众人苦于无以名之的时候, 只有黛玉口出妙语, 戏称她作 「母蝗虫」 难怪宝玉会于三十五回说: 「若是单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 了。 虽说黛玉善于解颐妙语,但是有时她的伶俐超绝,却失之于尖锐 刻薄,她不懂得委婉柔劝,经常是一语道破、一针见血,因此使得她 的出言率尔,常得罪了他人,惹人心里不快。其实细想黛玉的口德也 未必是全然刻薄的,若要说她言语伤人,不就是因为世人皆不喜听刺 耳的真心话罢了,她的真心快语,少了一份圆滑迎媚,所以遭来「刻 薄」 「尖锐」的批评,但也因为如此,更使人体会到黛玉的「真」 就连脂评对于黛玉的口才, 都是多有欣赏而绝少批判, 其言黛玉 「以 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其不忍责备黛玉的尖利 唇舌,原因就在于黛玉是一份真性真心,虽为可恨,却是可爱。 5.尘雅致 5.绝尘雅致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走至潇湘馆前,眼前呈现的景致便是 这般幽美,这里「湘帘垂地,悄无人声」,又有「一缕幽香从碧纱窗 中暗暗透出」,不消明讲,任谁也知这里的主人一定是幽僻绝尘的黛 玉姑娘了。黛玉平日经营的生活,便带有十分诗化的意境,从日常琐 事的例子便可看出,例如在二十七回中,有一段叙写黛玉临出门前向 紫鹃交代的话:「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 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香,就把炉罩上。」太愚先生曾对此 段评语: 「我们看了这几句话,就想到黛玉平日所过的是一种情怀高 渺的诗境生活了。由此可见,黛玉由个人性情至生活居所,已然融 合了艺术,将生活升化至极具诗蕴的高渺层次。 不同于大观园女儿们精于女工缝锈, 黛玉的精神全是寄托于案上 磊满的诗书与架上饲养的一只鹦鹉,在三十二回中,袭人就曾说过黛 年好一年的功夫, 做了个香袋儿, 今年半年, 还没见拿针线呢。 的确,除了身体虚弱需要休息静养外,若有闲暇之时,黛玉不外乎是 看书写作、品茗点香,或者与鹦鹉说话解情,这些活动均显出黛玉风 流雅致的气息,特别是作诗,对于极具诗才的黛玉来说,作诗是她平 日幽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她写诗读诗,为诗咏叹低吟,为诗慨 然神伤,为诗心醉神摇,黛玉将她所有的情感,全数寄托在她的诗词 文句中,她的诗情因为敏慧善感而具高华风流,她婉转悱恻的诗风总 是格外的风流灵巧, 因此, 我们能看到黛玉的诗词中, 曾多次提及 「风 流」一词,且看<葬花词>中的「一抔净土掩风流」,以及<唐多令 >中的「空缱绻,说风流」等,黛玉的诗是以情为本质,所以总令宝 玉为其情韵所倾倒折服。 虽说宝钗之稿曾多次夺魁,看似与黛玉诗作同驱并驰,但是, 玉的风流唯美永远是独领风骚,是大观园里的众儿女所不及的,原因 就在于黛玉诗中所赋予的是多情幽愁且高洁绝尘的诗魂, 而这绝尘的 性格特征,正是黛玉之所以为黛玉的要素。 四、气质分析(结合教材) 气质分析林黛玉的气质: 林黛玉的气质: 一、四液说 抑郁质 内向,言行缓慢,优柔寡断。 二、体型 外胚叶型:高大细致,体质虚弱。特点是善于自制,对艺术有特殊爱 好,并倾向于智力活动,敏感,反应迅速。工作热心负责,睡眠差, 易疲劳。 三、激素说 脑下垂体型的人表现为性情温柔,细致忍耐,自制力强。 四、血型说 A型气质的特点是温和、老实稳妥、多疑、顺从、依赖他人、感情易 冲动。B型气质的特点是感觉灵敏、镇静、不怕羞、喜社交、好管闲 事。AB型气质特点是上述两者的混合。 五、活动特性说 情绪性气质的人觉醒程度和反应强度大;婴儿期表现出经常哭闹, 童期表现出易激动、难于相处,成年时表现出喜怒无常。 林黛玉的性格类型: 林黛玉的性格类型: 性格类型 1)从心理机能上划分,性格可分为: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 2)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划分,性格可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3)从社会生活方式上划分,性格分为;理论型、经济型、社会型、 审美型、宗教型; 4)从个体独立性上划分,性格分为独立型、顺从型、反抗型。 五、黛玉诗歌的特征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华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 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 书,学识渊博。
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
的林黛玉,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 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赖诗魔昏晓 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诗,对于她,是不可一日无的。她用诗发 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 心。诗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诗表现了她独立不阿的人格,诗表 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 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位极富诗才的女子,她浑身充满着诗蕴,结合她满腔 的情感,便能生成一篇篇令人动容的诗作。纵观黛玉的诗词创作, 发现她的创作动机来源,多半与她的善感息息相关,她的诗情因为 善感而丰沛,观看诗作时便可感受到她所寄寓的情感。以下即就林黛 玉于诗中所寄寓的情感特征加以探析: 1.伤春悲秋、 1.伤春悲秋、自怜伤情 伤春悲秋多愁善感的黛玉,容易因自然景象而联想到自身的哀愁境遇, 此引发她愁绪满怀,如<葬花辞>的前段:「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 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儿女惜春暮, 愁绪满怀无释处。」黛玉因看见春末花谢、落花满地之暮景,便触景 生情,勾起伤春愁己的情怀,此诗先以「花谢花飞飞满天」「游丝 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编织出落红花飞的晚春图, 继而以 「闺 儿女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写自己面对残春之景的惋惜,因而 发起伤春愁己的情怀,「红消香断有谁怜」问句,不仅透露出自己 对花儿的怜惜之情,更充满自怜之意。同样的情感也于<桃花行>的 诗词中表露过,如:「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 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此即叙写帘外桃花与帘内少女相互怜惜 之情, 以及少女望见庭外春色而倍感神伤, 其中的 「花解怜人花也愁」 显示出人与花的情感交流,写诗人内心的哀愁也为桃花所知,由此更 表露黛玉苦闷愁绪的深挚与沉重。 2.孤标傲世、 2.孤标傲世、洁品格 孤标傲世 黛玉的诗词创作中,经常流露出孤傲高洁的性情,如<葬花辞> 中, 人坚持保有自身高洁的本质与人格, 便言: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诗中藉花之 洁净,象征诗人欲保持自身高尚的精神性格,充分展示黛玉不愿随俗 浮沉、同流合污的坚决意志。而<菊花诗?咏菊>中也表达出诗人孤 的性情,全诗如下:「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离欹石自沉音。毫端蕴 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 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诗末四句为黛玉「孤标傲世」 「举世无谈者」的高昂音调,表露咏菊时素怨秋心的情怀,隐含作者 有秋菊之心,菊之怨、菊之心,正是象征黛玉之怨、黛玉之心,显 示诗人的高洁孤怨以及不合时宜, 也藉由菊之孤高心志表达知音难寻 的感叹,而末两句更以「陶令」(陶渊明)「高风」再次比拟自己 孤隐高尚之情怀。 3.思悼亲人、 3.思悼亲人、感叹身世 思悼亲人幼年早失怙恃的黛玉,心灵上常有种孤苦伶仃之感,因而常于诗 作中哀叹已逝的亲人及自身不幸的命运, 她的<柳絮辞?唐多令>即 是咏叹柳絮残花在风雨中飘摇,如同自己漂泊无依的身世,其中「飘 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写柳絮漂泊流离,也像人一样命 苦,这里是由物及人,以漂泊的柳絮象征命薄之人,同时也是林黛玉 的自我写照,而此种悲情的哀音,也曾于<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一 诗中表露无遗。 五、情景分析 1 初到荣国府 初到荣国府时,我们看到林黛玉留神地观看着一切,彬彬有礼地 应接着一切。她似乎谨记着母亲的遗言:“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因此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 路”„„ 可是,我们又看到,她似乎并没有认真这样做。她很快地就给荣 国府的人们,留下了“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印象。 原来,她初来时的那种“留心”“在意”等等,只不过是从这 样的一个动机出发:“恐被人耻笑了去。”毋怪乎她没有给人留下多 少好感,而只是让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有着高度自尊心的少女。 但是,命运仿佛恶意地拨弄着她,不久她的父亲又死去了。当她 回到故乡去料理过丧事,再回到荣国府中来时,这时她已经不是来 作客的扬州盐课林老爷的小姐了, 而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前 来投靠贾府的亲戚了。处在这样的情势下面,自尊心显然失去了安放 的地方,而她的“孤高自许”也显得更加不合时宜了。 但是,这处境的改变,并没有使这个少女的生活态度也跟着改变
起来,而是
似乎更加挑起了她的心高气傲,更加使她多疑地注视着周 围,唯恐有人对她怀着歧视和轻蔑。 2、被晴雯拒之门外 有一次,她去敲怡红院的门,晴雯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 这个纯粹的误会,想不到竟是这么严重地挫伤了她。如果她真的在门 “高声问她” 事情也就解决了。 但寄人篱下的处境, 不容她多想, 只是立刻在她的心里唤起了这样的感觉: “如今父母双亡, 无依无靠, 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怄气,也觉没趣。”真的,再没有甚么比 害了这个少女的自尊和触痛了她的依人为活的命运, 更能使她伤心的 了。那一夜,“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 泥塑一般, 直坐到二更多天, 方才睡了” 第二天, 她看见落花满地, 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词》 但是,这个少女不能认识得更多,她把这种命运的不能解除, 归因于自己的没有家。于是,她害上了无可解除的思家的忧郁症。 观园里的繁华热闹,别人家中的笑语温情,乃至自然界的落花飞絮、 秋风秋雨等等,无一不在她的心里引起无家的哀痛。整个世界在她的 面前,仿佛都变成了制造眼泪与忧愁的原料。 由此可以看出, 林黛玉的多疑和敏感并不是她自己找来的毫无根 的痛苦。倒是透过了她的这种多疑和敏感,让我们看到了,那一社 会是具有着一种甚么样的魔力! 它可以隐秘地、 曲折地折磨着一个人, 并且把一个人损伤以后,甚至会使你觉得完全是由于他自己的过错。 3、金玉良缘 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宝玉去看宝钗,正在一个“识 金锁”,一个“认通灵”,不期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 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 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黛玉 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 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 闹。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 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 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 了你倒听他的话! 我平日和你说的, 全当耳旁风; 怎么他说了你就依, 比圣旨还快呢! 聪敏的颦儿, 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 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 4呆雁 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这时,“只见黛玉蹬着 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 在那风口里?’黛玉道: ‘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 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 瞧。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嘴里说着, 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 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纯而又 天衣无缝。 其实,林黛玉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 其实,林黛玉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 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 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 菱学诗,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 既要作诗, 菱学诗,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 我为师” 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 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 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 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 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 “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芥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 诲人不倦” 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芥蒂。 子伤了她的自尊, 她有点不忿, 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 子伤了她的自尊, 她有点不忿, 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 便又“与湘云同看” 尤见出其天真笃实。 房, 便又“与湘云同看” 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 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 尤见出其天真笃实。 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坦诚相待,予以开导之后, 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坦诚相待,予以开导之后,她 便开诚布公, 便开诚布公, 肝胆相照, 肝胆相照, 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 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 并引咎自责: 并引咎自责: 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
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
你心里藏奸。从 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 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 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 实在误到如今。 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 奇。 六、诗词小赏——葬花吟 诗词小赏——葬花吟 ——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 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 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 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 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 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 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 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 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 两不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ac41e04e87101f69e319580.html

《红楼梦人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