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发布时间:2023-01-19 17:27: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作者:向明康
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11年第05
记叙文是一切文章形式的最原始细胞,诸如文学体裁的小说、散文、戏剧都是从记叙文这个细胞发育出来的,新闻文体中的消息和通讯也是记叙文的升华。所以,作文写作常常从记叙文开始。
记叙文就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文章。而人所做的事总是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进行的,总是处在特定的景物环境之中。因此,我们学写记叙文,就要先学会景物描写,之后再学记人叙事。
景物描写是怎样一回事呢?说到底,景物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作墨,画出风景画和景物画来。当然,这幅画是美丽而动情的,而不是死板的。
人活动的场景多种多样,因而从广义上说景物描写也是分门别类的,可概括为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也可包括二者的融合。自然景物就是以自然生成为主的景物,如河流、森林、风雪等;社会景物就是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景物,如村庄、城市、楼房等。
这里要学习的是自然景物。即,一是风景、自然景观,如山水田川、一年四季;二是自然界中的单个物,如动物、植物等等。
怎样进行景物描写呢?景物描写的要诀是八个字:特征、顺序、情感、语言。 先说特征。写自然景观关键是抓住景物的特征,包括色彩特征、物候特征、人的特征等等。假如你要写家乡的一年四季,每个季节的自然都有主色调,春天是翠绿,树的枝叶青翠欲滴;夏天是墨绿,庄稼绿油油,树叶绿的发暗;秋天一片金黄,有五彩的树叶;冬天以洁白著称,雪白河白山白地也白。每个季节的动物与植物都是不一样的,想想,有什么特征?同样,不同的季节里,人的穿着、心理、神情也是不一样的。请看边巴扎西《神秘的错高湖》中的一段景物描写:
错高湖,位于林芝西北部的贡布江达县错高乡,那里气候宜人,景色优美。
湖的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山峰。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无风的时候,水平如镜,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好像是在崇山、白云之间游动,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那湖水,被当地人们誉为圣水。它冬暖夏凉,当大自然被浸渍于严寒之际,它却依然碧波荡漾。湖中鱼类繁多,湖边珍禽成群,传说湖底还有怪畜猛兽。也有人称自己亲眼见过两条大鱼,说是一条就有几辆卡车连起来那么长,当它们游出湖面嬉戏的时候,搅动得湖水像开了锅一样。这给错高湖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有时候,人们还能看到这样的幻景:湖面映出了草原、雪山,甚至能清楚地看到拉萨繁华市场的一角和法会的热烈场面。这些,就是所说的海市蜃楼吧。
这段描写景物的文字中,作者抓住了错高湖气候宜人,景色优美的总体景物特征,描绘了这里山峰连绵不断、湖水清澈碧绿、白云青山影映湖中、鱼儿在水中穿梭如在云间游动、湖边珍禽成群、湖底怪畜猛兽、湖边幻景神秘等独具特色的自然美景,突出了错高湖的神秘。景物特征抓得很准,描写也极为生动。
再说顺序。自然景观的描写顺序不是很重要,但也并非无关紧要。正像行话所说文章有法,文无定法。没有一成不变的顺序,但写出来让人感到顺眼、舒服也就行了,这正是顺理成章。一般地说,有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春、夏、秋、冬是时间顺序,开始、后来、最也是时间顺序。所谓的空间顺序是要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如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也可以从下到上自右而左。但是写起来,不要过分思考空间顺序,若能做到水到渠成,文如泉涌,顺序自然就出来了。一般来说,只要顺序上不乱,想怎么均可。因为,景物是死的,人是活的。请看刘白羽《长江三日》的一段景物描写:
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像白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这时,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金黄色朝阳之中。
不愧是大作家呀!这段描写三峡景物的文字,记叙线索竟是如此的清楚分明!你看,文中的两个这时,和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八点二十分两句,交代的是时间顺序;峡顶左边右面前方向上中间上面前面等文字,则极为清晰地交代了景物描写的空间顺序。读这样的文字,实在让人感到顺眼、舒服。
最后说情感。情感是自然景物描写的调味品,没有情感的描写读起来味同嚼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景观描写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景中之情也。这是自然而然的情形,正像成语所说的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一般地说,这种感情就是爱,是对大自然和对人生的浓浓的爱。请读下面一篇题为《秋》的作文中的一段文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田野里的稻子黄了,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茎,田野里的水稻在秋风中对勤劳的农民伯伯点头哈腰……
满园的硕果,压弯了枝头,他们顽皮地从枝间探出脸,晃动着。 啊!秋天到了……
在远方,人们高声歌唱着:今年的秋收又来到了。这歌声压过了鸟雀的喧闹。大地披上了新装。
小船划到巍峨的两座大山之间,青山绿水,波光荡漾。微风吹过,岸上的两行白杨轻轻地晃动着,好像在向我们招手。岸上的人有的在洗衣服,有的在水中嬉戏,还有连续不断的歌声从我耳边飘过,这一切的美景仿佛在一瞬间定格了!我情不自禁地高声歌唱,我陶醉在这仙境……
在这段描写秋天景物的文字里,作者抓住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把眼光投向田野,投向果园,投向了青山绿水间……几段文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兼以拟人手法的运用,毕现了人们在金秋季节的欣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描写得法,不愧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
最后说语言。用语言文字去画风景画,这就要有优美漂亮而动情的语言。然而,这种语言的诞生不是苛求的,不是造作的,而是在原有语言文字基础上,由感情的激化而催生出来的生动表达。如果写不出特美的语言,一般化的语言也可,普通的语言中也会涌动着无限的激情。请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段景物描写,你便能体会语言之美是怎样一回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湛;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螫,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它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复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在这段200多字的写景文字中,鲁迅先生却写了七种形状,四种声音,二种颜色,二种感触,二种味道。也就是说,鲁迅先生在此为我们拔响了形、声、色、味、触五根琴弦,从而使文章跌宕起伏,生机盎然,且语言也甚为优美。像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这类句子,是由于作者注重了对中心词的修饰;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这类句子,是由于作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617191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fd.html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