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课例赏鉴

发布时间:2023-02-26 22:27: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说“木叶”》课例赏鉴
【教学目标】
1.学会寻找关键句,准确把握作者观点。2.比较“木”与“树”“木叶”与“树叶”在诗歌中不同的意蕴。3.在诗歌鉴赏中,引导学生做一个敏感而有修养的鉴赏者。【教学重难点】
1.根据林庚先生对“木叶”形象暗示性的分析,探究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2.运用作者的观点与方法,探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酷爱书画的宋徽宗要求大臣以古诗意为题画一幅画,画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有两幅画脱颖而出,但是桂冠只有一个,你认为宋徽宗会给哪幅画呢?(投影展示两幅古画《深山藏古寺》略。
生:没有画古寺的那幅画好。因为它给了人丰富的联想。(板书:联想)
师:真是一语中的啊,宋徽宗也是这样评价的,但是他还细心地为大臣们具体作了解释。这幅画哪些地方给了你丰富的联想呢?
生:和尚挑水暗示有寺庙,石台阶暗示寺庙就在深幽之处。师(板书:暗示):你说得很对。古希腊诗人说:诗是有声画,犹如画是无声诗。诗歌和绘画都讲究留有空白给人暗示,意境方可延伸得无穷无尽,使观者生出无尽的遐思妙想。今天我们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研究古代诗人借“木叶”传达的丰富意蕴。二、整体感知,明确观点
师:通过阅读本文,你了解林庚先生发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吗?生:古人诗中爱用“木叶”不爱用“树叶”生:古人宁愿用“落木”也不用“落叶”
生: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生:“木叶”是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师:大家说得都对,看来大家都很认真地读了文章,有一句可以统摄以上观点,你认为是哪一句?生:“木叶”是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自从屈原把它放到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中,后人就一用再用,熟能生巧。古诗中有很多用“木叶”的例子。
师:请大家为他的发言鼓掌。(板书:木叶)其实,从概念上讲,“木”就是“树”,但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不能单凭概念。根据“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这些例子,想想这里面的树带给你什么联想。
生:它们都具有繁茂的枝叶,都给人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
师:你的回答让我马上有了一种画面感,谢谢你的启发。根据“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这些例子,想想这里面的“叶”带给你什么联想。生:长满枝头,浓绿的,富有勃勃生机。

生:绿叶红花,娇美可爱。
师:大家的联想都很贴切,很好地表达出了诗人借意象传达的意境之美。请大家想一想古人为什么用“树”或“叶”而不用“树叶”?生:意象有重复。
师:英雄所见略同,咱俩握个手吧。看来古诗用字讲究洗练。那为什么“木”与“叶”意象就不重复呢?根据“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这些例子,想想这里面的“木叶”带给你什么联想。生:秋天的萧瑟,毫无生机。
师:你的思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谢谢你。请大家结合诗句再想想秋季的画面。生:秋天草木凋零,空阔寂静,听不到鸟鸣。
师:非常好,你在鉴赏的时候调动了感官,这样的鉴赏就更细致了。还有什么发现?请大家调动触觉体验,比如说为什么用“飞”?为什么有“波”?生:总是有秋风,吹起了波浪,吹落了树叶。
师:秋风吹起水波与夏风吹起水波带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生:秋风吹起水波更显得清冷刺骨,夏风吹起水波反而是凉爽怡人的。
师:你在鉴赏时很好地调动了生活体验,这种体验古人亦有之,穿越古今的相同感受,就是古诗的魅力。从画面上看“木”与“树”有什么区别?生:“木”带来秋天的萧瑟,让人感觉悲凉单调;“树”带来春夏的繁盛,绿色给人无限生机。师:你区分得非常准确而且表述得精练形象,请大家在原文中找到作者的相关表述。所以“木”“树”是截然不同的意象,古人使用意象是作了深入的观察与思考的,作者对“木”“树”还有一些观察与思考,认为“木”与“树”还有什么区别?
生:木使用的季节是清秋,树使用的季节是春或夏。木的颜色是微黄的,触感是干燥的;树的颜色是褐绿色,触感是湿润的。师:“木”有哪两个艺术特征?
生: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师:作者隐藏的这么深的观点都被你找到了,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吧。
生:其实老师您以前讲过筛选关键句的方法,我做了详细的笔记,在具体用的时候又作了一些方法的补充。您以前讲过的筛选关键句的方法我就不重复了,我还发现,应当学会关注关联词,比如说转折关系就应该关注后半部分,递进关系前后都要关注,因果关系应关注“果”的部分,它往往带有总结的性质。(全体鼓掌。
三、精读课文第456段,探究“木”的丰富意蕴
问题一:难道就是因为“木”本身就含有落叶的因素;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古人就爱用“木叶”吗?精读56段,找找“木”还带给我们什么联想。
(学生阅读文章,寻找相关语句,小组合作讨论。生:暗示游子的漂泊,离人的眼泪。
师:很准确,请大家在原文中画出来。生活中,你对“木”有哪些联想?生:家具、课桌以及用木头做的其他器具。师:你的联想给了我启示,请大家看看我们的课桌,你会感受到浓密的绿色与饱满的叶子吗?生:不能。我感受到的是光秃秃的,干燥的。
师:你的感受就是古人的感受,也是林庚先生的感受。所以“木叶”更多的让我们想起了干枯的失去水分的叶子,它被迫离开枝头,飘然而落。所以“木叶”最能暗示游子的漂泊、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727b1c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9.html

《《说“木叶”》课例赏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