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职自主招生,,,,现状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市高职自主招生

发布时间:2021-02-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北京市高职自主招生,,,,现状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市高职自主招生








199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中第一次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于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高职高专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对于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方式的研究和改革也随之深入开展。2010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并明确提出要“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就这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成为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教育背景下必须的高等教育招生方式。北京市作为全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过10年的改革试点,形成了高会统招、单考单招、五年制高职招生和自主招生等多样化的高职教育招生方式。高职自主招生作为高考改革的新生事物,从出现就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自主招生的产生和发展情况入手,通过对北京市5年来自主招生实施状况的研究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旨在探索建立一种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科学招生考试模式。 一、自主招生的产生 1.自主招生产生的背景

自主招生是在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是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于人才选拔方式多元化的一种积极尝试。


自主招生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要求。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打破了在中国持续20多年的精英教育模式,高等教育开始走下神坛,成为面向大众的普及化教育模式。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原先选拔研究型人才的单一考试方式无法满足多种多样的人才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人才选拔方式成为必然。

自主招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不同行业对人才区分有了越来越细的要求,原先“大而全”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细化的行业分工。自主招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一方面加强了对于精英型人才的进一步选拔,另一方面开始尝试对于具有某种行业潜质的人才的挖掘。这种选拔方式既可以满足社会对于高精尖人才的需求,也能满足对于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自主招生是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要求。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校办学数量不断增加,到目前为止已有2 000多所。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高校必须拥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自主选拔和培养具有专业潜质的人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事管理和技术操作专门人才的社会责任,自主选拔的方式更适合其选拔具有一定动手能力和职业潜能的人才。 2.自主招生的类型

目前自主招生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提前录取或一批录取的本科院校以当年招生计划总数5%进行自主招生,考生通过学校的校考后仍要参加全国统考,但录取时可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二是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面向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实行的自主招生,考生通过校考后,高考成绩只要达到当地一本录取线即可被志愿学校录取;三是高职院校举办的自主招生,考生只要通过校考即可被志愿学校录取,录取效力与高考录取相同,被录取的考生不用再参加当年高考。 3.高职自主招生的发展


高职自主招生作为自主招生的一种,是指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招生由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和自主实施招生录取。考生通过院校考核即可被录取,未通过考核的考生可继续参加当年高考。

20052月,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发出《关于做好2005年本市部分民办高校进行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招收退役士兵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学[2005]41号),遴选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试点举办自主招生,生计划855人。20063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委和北京教育考试院提出《北京市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方案》,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和北京培黎职业学院作为当年试点院校,精选13个专业参与招生,计划招生630人。2010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浙江和甘肃等省、市已有107所高职院校举办自主招生,招生人数超过2万人。 二、北京市高职自主招生实施现状 1.招生情况

1)全市招生计划情况

北京市自2006年起开始试点推行自主招生工作,到2010年,试点院校从最初的3增加到12所,招生计划也从630人增加到2 695人,自主招生计划在全市高职招生计划中所占的比重从2006年的1.7%提高到10.1%,增长了8.4个百分点。随着北京地区生源的不断减少,高职招生计划人数逐年下降,自主招生人数不断增长,在高职招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见表1 2)院校招生计划情况

各院校自主招生情况基本与北京市变化情况一致,计划数和招生专业数都在不断增加。其中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最早举办自主招生的试点院校,在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上经
历了较大的调整。北京汇佳职业学院和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作为民办院校,自主招生计划数须控制在当年在京招生计划的20%以内,在2010年整体招生计划减少的情况下,自主招生计划略有下降。其他院校情况比较类似,基本处在平稳上升的状态。 3)抽样调查问卷对于举办高职自主招生的反馈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自主招生研究工作,北京市高招办在2010年上半年组织相关院校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在对2 410名自主招生学生(普通高中生占58%,中专、职校和技校的学生42%)的抽样调查中,关于选择自主招生的原因,有1 014人认为有喜欢且适合自己的专业,有900人认为可以多一次选择的机会,有336人是因为成绩不理想,学校或老师要求;关于考生认为自主招生入学方式的利与弊,830人认为有利于学生选择喜欢的专业,645人认为有利于多方面选拔人才,577人认为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问卷表明,大多数考生认为自主招生是值得肯定的招生方式,既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又能够减轻高中学习负担,同时还增加了一次选择的机会。这种反馈与北京市最初举办自主招生“有利于考生合理分流,减轻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初衷相吻合。(见图1、图2 2.自主招生考核内容 1)北京市指导意见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在历年《北京市试行高等职业教育自主招生实施办法》中对于院校录取依据的指导意见,即入学标准,原则上应包含:试点院校组织的综合能力测试笔试成绩;试点院校组织的面试、实操能力测试成绩;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成绩(高中会考成绩等)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评语或中学的推介材料。 2)院校考核内容


各招生院校近年来自主招生的入学标准大多依据北京市指导意见制定,内容包括笔试、
面试、中学阶段成绩和特长(或证书)这四部分,其中笔试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30%50%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70%,中学阶段成绩和特长一般各占10%

经过5年试点,各院校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适合各自招生专业的考核方式。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逐步加大中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表现在考核中的比重,将特长证书加分比重由原来的最高加20分提高到加50分;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除笔试和面试外,还把技能测试作为一项单独考核的内容,以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入学考试对于学生文化课基础知识仍有一定要求的情况,部分院校也尝试了基础知识联合考试的方式,联考既可以充分集中资源研究更科学的、适用于自主招生考生的试题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院校命题的成本。各校具体考核内容及分值比例见表3

3)抽样问卷调查对于自主招生考核内容的反馈情况

在“你认为高职录取最应考虑学生的哪些因素?(可多选)”这一问题中,有1 378人认为要考虑学生综合素质,有1 127人认为要考虑专业潜质和潜能,有882人认为要考虑个性特长,有806人认为要考虑动手能力,有585人认为要考虑文化课基础,有565认为要考虑专业知识,有209人认为要考虑会考成绩。(见图3

反馈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高职教育招生应当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潜能、个性特长和动手能力,对于文化课的要求相对应减少。在各院校自主招生的考核内容中,面试和技能测试部分均占有较大比例,有利于选拔某方面能力突出或与招生专业匹配度较高的人才。但是,目前大多数院校对于文化课基础和会考成绩也还有比例不小的要求,应当从比例和考试内容上向更有利于综合素质考查的方向调整。 3.学生教学和管理模式

目前举办自主招生的11所院校中,有8所院校为自主招生学生单独编班,6所院校为自主招生学生单独制订教学计划。目前北京市举办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对自主招生入校的学
生在教学和管理上与其他方式入校的学生并没有太大差别,专业教师、辅导员对于自主招生学生的普遍评价是:该类学生通常比其他学生活跃,动手能力强,文化课(尤其是英语和数学)基础薄弱。在对学生“高职阶段学习哪门(类)课程是难点”的问卷调查中,有862人选外语(占36%525人选专业课(占22%,有288人选数学(占12%,认为学习没有难点的学生只占3%。这说明在当前的教学中,针对自主招生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转变还不够明显,需要继续改革和调整。 三、高职自主招生发展模式思考 1.实施过程中的困难

高职自主招生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不再局限于由语文、数学和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的成绩决定能否进入高等院校,对于体现教育公平、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校人才选拔方式有重要意义。同时,自主招生也给了高校深入了解学生的机会,利于高校发现学生潜质,选拔适合专业学习的学生,为社会培养具有更高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因此,无论是对考生本人、学校,还是对社会,自主招生这种人才选拔方式都有积极意义。但是,在现阶段自主招生实施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也面临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舆论压力大

自主招生考试虽然由高职院校自主举办,但其性质和高考一样,社会关注度非常高。前尽管招生院校都成立了专门的监督机构,但是很难做到考试、监督和招生完全分离,不可避免会面对考生、家长和社会的质疑,需要承担考试和招生过程中全部的社会舆论压力。 2)考试成本高

自主招生考试规格属国家级考试,因此,各环节都要符合国家级考试的要求。命题要充分研究论证,既要保证题目能充分考查学生的素质、能力,又要保证学生成绩分布合理;同
时,命题教师要按教育部和保密局的要求集中封闭管理,监考教师也要按每考场(30个考生)2人标准配备。各院校自主招生计划数虽然都不多,但报考人数往往是招生计划数的几倍,因此,在组考过程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三方面的成本都非常高。 3)设定标准难

一是考核标准设定难。尽管每次考核内容都经过反复研究,但如何避免高中生与三校生(中专、职校和技校的学生)技能教育差别和城镇考生与农村考生地域教育机会差别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真正体现考试、招生公平仍是大多数学校的难题。二是管理标准设定难。大多数学校对自主招生学生的管理方式与其他方式入学的学生相同,如果为自主招录的学生建立单独的管理标准,一方面学校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投入,另一方面单独管理可能也会给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自主招生学生特征的科学管理也是个难题。三是教学标准设定难。大多数学校自主招生专业也招收高会统招和单考单招学生,有些院校还将这三部分学生统一编班,制订能同时满足三种考生特征的教学计划也有很大难度。 2.科学发展模式的思考

(1充分发挥自主招生高考“指挥棒”的作用

1978年恢复高考之际,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大量研究型、能在各行各业有所建树的精英人才,这种社会需求决定了当时高考“选拔精英”的考试方式。不可否认,这种方式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考试方式逐渐将中国基础教育引向一条应试教育的道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中学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成为必然。《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这就意味着所有有继续学习愿望的初中毕业生都可以进入高中学习。面对如此庞大的高中受教群体,高校不再可能只单一选拔考试成绩优、思考能力强的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实践兴趣广、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也应当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


自主招生的目的就是要选拔那些综合素质好、有某方面专业兴趣和特长的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但是,自主招生的目的并不只限于高校人才选拔方式的改革,它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推动中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对于高中学生的培养,《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这种评价体制不能由政府强制规定,也不能靠高中学校关起门来自己决定。笔者认为,这种评价体系实际是要在高中和高校之间建立一种双向交流的衔接机制。一方面,中学应当定期向高校乃至社会公布自己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报告;另一方面,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要对中学的报告作出评估和指导意见,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反馈给中学。一旦这种双向互动模式建立起来,在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对接中,中学和高校各自圈地生产的盲点必将逐步清除。 2)在社会中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高考的定位

目前,北京市高考主要有统考统招(含艺术类)、单考单招、五年制高职招生和自主招生这四种形式。在长期的招生咨询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家长对于这些考试并不了解,在帮助子女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子女填报志愿时有很多误区。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高校、中学和媒体合力发挥作用,政府对于不同类型高考方式的选拔对象、考试方式、人才培养目标、就业方式和渠道等都应当有明确的界定;高校在宣传中更多的承担对专业的分析和说明;中学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引导分流,与家长共同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个过程里,媒体应当发挥正面的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既合理监督又避免过度炒作。 3)在自主招生中建立“订单班”模式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2007年自主招生时就聘请了行业专家担任面试考官,在职业人才培养的开端就请行业介入。事实上,北京市举办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合作的行业企业,如果能建立为这些企业或行业专门培养人才的“订单班”,在考核中聘请行业专家指导,把好选材第一关,对参与的各方都有好处。对考生而言,如果本人对行业有兴趣,通过考试
就有机会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工作,学习的动力必然更大;对学校而言,教学目的就是为行业培养合格人才,培养的目标更精确;对企业而言,因为在人才培养的初期就参与进来,并且学生在就读期间可以顶岗实习,所以得到的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很高,同时还节省了新人上岗培训的时间和费用资源。因此,“订单班”可以说是个三赢模式,值得作为一种探索和尝试逐步推广。

4)结合实际,兼顾公平,科学制订招生计划

首先,应当将单考单招并入自主招生,进一步加大自主招生在高职招生计划中的比重。单考单招的初衷是使中职教育的学科与高职教育可以对接,学生在从中等职业教育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后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所以单考单招的学生在升学时除高考外,还要参加报考院校举办的专业课加试。但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80%以上的学生进入高校后并未继续选择原来的专业,并且自主招生在考核中也有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测试,此,单考单招可以并入自主招生。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也可以降低院校组织考试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自主招生比重的加大,可以引起中学足够的重视,提前合理分流学生,减少一小部分学生被录取后离开学校对其他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合理的招生规模便于政府、高校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究。

其次,在制订计划时应取消对农村户口考生比例的限定。北京市从2007年起,要求举办自主招生的学校将招生计划的50%用于招收农村户口考生。笔者认为,这种行政命令对招生考试的公平性是一种伤害。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对农村户口考生应当有一定照顾,这种照顾可以体现在考试命题的方式上或录取分数比例的设定上,但不能体现在对招生计划数量的强制规定上。

5)考核方式充分体现自主招生特点

自主选拔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潜能,因此在考核比例上应当以技能测试
和综合素质评定为主。目前各校自主招生考核中笔试和面试的比重基本持平,在今后的考试中可以继续加大面试的比重;在考核内容上,一方面要与专业更相匹配,另一方面也应当是本专业的最基础内容。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有普通高中生和三校生(中专、职校和技校的学生),在专业技能测试中为公平起见,测试的内容应当是不必经过专业训练即可操作的,重在发现考生的潜质而非其相关技能的熟练程度;在加分尺度上,既考虑专业又考虑公平。部分院校对于考生在中学阶段获得的技能证书和荣誉证书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分。就目前北京的情况看,证书种类五花八门,几百种有余,因此要有科学的证书加分标准,既要考虑证书的含金量,也要注重证书与专业的关联程度。同时,在加分中也要考虑到对农村考生的公平性。郊区县的考生相对于市区考生,证书数量较少,因此,证书加分要根据专业不同、地域差异等情况控制好比例。

6)招生改革的同时做好教学的配套改革

从教学角度看,自主招生的学生文化课成绩相对比较薄弱,因此,要针对学生这一特点编制相应的教学计划。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有13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困难。这一方面与教学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也值得相关部门考虑,如果学生所学的专业与英语运用没有关联,是否应当降低对英语考试的要求,让学生将更多精力投入专业学习。虽然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但自主招生学生动手能力强,因此,可考虑在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同时也可结合专业情况提早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补充、更新与岗位相关的知识。

高职自主招生打破了以文化课成绩的高低来决定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评估标准,变了“一考定终身”的高等教育录取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专业要求选拔具有一定职业潜能的人才加以培养,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但是,高职自主招生作为
高考改革的新事物,很多方面还不够科学和完善,必须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考试招生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目标,使高等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上而非数量上的半壁江山。 (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招生办公室) (责任编辑:梁金)

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aa88c04a3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f2.html

《[北京市高职自主招生,,,,现状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市高职自主招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