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8-11-23 17:10: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草稿   2014-05-11 14:38   1.问题的提出   最近我们班有许多同学都不知道自己的姓   氏是怎么来的,对此我做了调查。   2.如何调查   1.阅读书籍   2.阅读报刊   3.上网浏览   4.询问家长   3.调查   1爷爷告诉我张姓有许多名人,比如说张飞.   张居正.张芝......   2.张姓的来源张姓,现为全国第三大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姓源自于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孙的挥公。因发明弓箭司弓矢   之长,而赐姓挥公姓张于青阳。   小结   通过这次对张姓的了解,我终于知道了张姓   是怎么来的。第三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神偷奶爸2卑鄙的我小黄人 防漏冻水壶水杯   .创意家具纸沙发椅-原创设计高端时尚休闲椅子   生日礼物新奇可爱雨伞创意   新奇特别创意实用家居用品   创意搞笑圆滚滚羊肥羊公仔无敌倒叫咩咩靠垫   可涂鸦翻页灯   家居实用新奇创意生日礼物送同事朋友兄弟小朋友儿童玩具奇葩物 导电金属除静电手链   手机自拍器   悬空水龙头灯神奇水杯   挂绳便签灯笔   .能量手环   雷根糖,怪味糖   3d涂鸦打印笔第四篇: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写问题的提出 二、写调查方法 三、写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写结论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姓和氏的区别:   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   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   2、以国名为姓氏。   3、以邑名为姓氏。   4、以乡、亭名为氏。   5、以居住地为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第五篇:姓氏研究   在先秦时代,姓与氏有区别,姓是不变的,而氏则不断变 化。春秋时晋国叔向说, “胖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 同是姬姓的贵族,却存许多不同的氏,羊舌氏只是叔向所在的 “宗”的十一个氏族之   一。姓和氏的产生和区别是由氏族制和宗 法制决定的。   姓与氏来源于原始时代氏族,胞族或部落的名称。那队每 一个氏族都有一个用图腾物作标志的名称。图腾物既是氏族感生 神灵,又是族名。当氏族经过发展,逐渐 形成由若干同胞氏族构成的胞族集团,每一个新氏族都为自己想了新的名称,原先的氏族名称就成为胞族的名称了,胞族继续 发展,分成若干胞族,构成部落,原先的胞族名称(即更早先的 氏族名称)又转化为部落的名称。部落中的每一个氏旅既有自己 的氏称,又有据以联系血缘远近的胞族称(旧氏)和部落称 [更早的氏)。这种不同层次的氏称,大体相当于先秦时代姓与氏 的关系。如《左传》所述高辛氏部落包含两个胞族八个氏族,叫 伯奋氏、仲堪氏、叔献氏、季仲氏(此四氏为一个胞族),伯 虎氏、仲熊氏、叔豹氏、季狸氏(此四氏为另一个脑族), 而 八个氏又都属于高辛氏。   周代的姓氏制度是继承原始社会的氏族名称制度产生的,但 (请您支持:www.hAOWoRD.COm)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旧氏(指嫡系)不仅—l升为“家”(相当 于脑族或宗族)或“园”(相当于部落)的名称,而且始终仍作 为氏族名称。如吝秋营目的“季孙氏”不仅是以征公子季友为姑 祖的宗族的名趴而且是这个宗族的嫡系氏族的名称。这是出周 代宗法制决定的。拄周代的宗氏氏族分菜之后,原氏族的爵位 型地财产连同氏族名称都由嫡族继承,旁支五世而迁,嫡系百灶 不定,所以,氏族名称将出嫡系氏族世世代代沿用下去。   由于周代贵族是技姓氏采区分血缘关系之辽近的,所以姓氏成为统帅同宗同族成员的旗帜。周王所在的氏族是绝对的大宗乐 族,e此天于的姓也成为整个民族〔用族)的旗帜。于是产生了 顾炎武总结的“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取胜》) 66局面。如因周人是姬地所以周公旦长于伯离封于各鲁囤公 室从所有公族也都是姬蜘不可能变处。但新的氏则冬断产—已 5n减氏、郧氏、柳氏出自鲁孝公,费氏、郎氏出自纪公,施氏出 自桌公,孟氏、叔孙氏、享孙氏出自桓公,为氏出自咽公,鲁氏 副出白宫国灭亡后的公室遗民,等等。   姓与氏的区别,由“姓”“氏”本身的意义也能看出来。 《说文》: “众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故称天子。因生以为烃。” 感天而生”招始祖所感生助图腾物,西周 以后被附会为“天”。 “因生以为烃”实指因图路称号作为姓。 可见“姓”本义指所感生之物,如“姬”得名于熊迹, “拟”得 名于蔻队 “子”得名于燕卵等(参阅本书《图房》)。   “氏”本义指氏族,氏族即文族,指分菜的各族。从语音看, “氏”与“支”古音同。氏既是文族名执当然每当分氏都要产生新的氏了。 春秋时代,贵族通常以祖父的名号[如名、字、谨、封邑 等)为氏。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抵那时并非人人都有氏称,只 有代表氏族的族长才被称为某氏。而这个氏名,又是氏族始祖的 名号。假设那时王常寿命为三代同堂,而氏族又是冈一始祖的无 代以内子孙所构成,不难算出,任何人在世时都不可能成为氏族 始祖并且以他的名号作氏族名,只有当她的第五代孙出现以后,他的后代才成为独立的氏族而以他的名号作氏称。由于族长是在 世的最高辈摘长考,gz么,在正常情况下正好是始祖的嫡长孙作 族长。   《左传·隐公五年》把台串公儿子公子躯追称为“威信伯” 孔颖达《琉》云,诸侯之子称公执公孙之于 不得袒诸民乃以王父(祖父)字为氏。计艘伯之孙乃得以减为 氏。”就是说,当公子呕(字子咸)成为氏族始祖吮他的孙子 做族搔才开始以“威”为氏。这时使脱离公室嫡族了。   上文巳说别任何一个氏族(不论大家小宗),它本身都有 一个嫡系往下南嫡系的每一代族长都保持该氏作称号而不变。所以,氏一方面不断变化而产生新民,另一方面又将一直流传下 去(除非嫡系核灭或其他特殊原因)。到两汉以后,随着宗法制 在政治制度中解体,先素本有区别的姓与氏开始合流,合称为拄 氏。从此姓氏不再分大小宗,而由所有的后裔共同继承。不 过,由于皇族、官僚地主和农村中宗法制度一直还存色于是 秦汉以后又产生丁“房”的概念,其性质与先素的“氏”相似。   古代传说中,姓与氏是伏羲氏确定的。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认为,中国最早的姓产生与伏羲氏时期,产生的第一个姓是风姓。   姓,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统,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它最早是氏族图腾标志,有了文字后,才形诸文字。   姓,《三坟》:“男女媾精,女生为姓。”《说文》:“姓,人所生也。”氏族的血缘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的女性始祖,所以古姓多为女旁字。因生为姓,也就是以氏族最初的血缘之始来命姓,所以姓是不可能有变化的。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以地命氏”的例子,如“炎帝居于姜水,故为姜姓”,“舜居于妫汭之水滨,故为妫姓”,实际上是他们生于居于姜水、妫水之滨的氏族部落,这水名就是以其氏族部落的女性始祖的名字命名的。所以,姓是区别血缘的,是宗族的根本族号。   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标记,氏是源于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的开氏始祖的符号标志是大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称呼。   氏,是部落、宗族的分支,是小宗的族号,子孙分支,就以氏来区别。他们的姓不变,而以分支的国、邑、地、官、谥、字、业等各自为氏以示区别。在小宗的划分,有其基本原则,就是“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子孙分出,以其祖为祖,自为小宗。分支后繁衍后代,他就成了本支的祖,他的子孙分别为更小的宗,并且各自为氏以示区别。   比如说,周王姓姬,儿子分嫡子、庶子,正妻生的是嫡子,其他妻生的是庶子,嫡子继承姓,继承王位,其他的二十多个儿子称王子某,不能继承王位,分封小国,为侯,以国名做为他的氏,称姬姓某氏。小国的嫡子继承侯和氏,其庶子又被分封一地,为伯爵或为子爵,所分封地名又成为他的氏。   秦以前,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明婚姻,世代不变。氏辩贵贱,随时更移。氏族、部落的消亡,氏也就消亡,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无数个氏,也消亡了无数个氏,然而姓基本不变。所以,先秦时期保留下来的姓只有30余个,保留下来的氏却有千余个。   秦时,各方面都大一统,姓和氏逐渐合而为一,虽有区别,但已不严格了,到了汉代,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分了。姓与氏融合的根本原因,是郡县制代替了裂土分封制,取消了世袭封土,也没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原来分氏的基础没有了,氏的代表贵贱的意义消失了,只剩下与姓相同的区别婚姻的意义,所以与姓融合为一了。   秦代,实行了郡县制,取消了裂土分封,分宗命氏的基础被取消了,姓与氏就逐渐模糊。到了汉代,姓与氏已经趋于合一,汉末,姓与氏已经一体化了。   姓与氏解释起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在先秦时代,男子称氏,妇人称姓,《通志·总序》:男子称氏,所以别贵贱;女子称姓,所以别婚姻,不相紊滥。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左传隐公八年,“无骇卒,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   另:比如说,周王姓姬,儿子分嫡子、庶子,正妻生的是嫡子,其他妻生的是庶子,嫡子继承姓,继承王位,其他的二十多个儿子称王子某,不能继承王位,分封小国,为侯,以国名做为他的氏,称姬姓某氏。小国的嫡子继承侯和氏,其庶子又被分封一地,为伯爵或为子爵,所分封地名又成为他的氏。   正妻生的是嫡子,但继承姓和王位的只能是嫡长子,诸侯国嫡长子外的嫡子及庶子的后代也并不一定以封地为氏,像左传中记载的无骇是鲁孝公之子公子展的后代,他的后人就以公子展的名字称为展氏。猜你喜欢:   姓氏文化研究   !西夏文《杂字》研究 姓氏(整理)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   中华姓氏文化研究答辩会   关于自己姓氏起源的调查报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bc6036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08.html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