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2-29 02:00: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36卷第5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zhou University Vo136 NO.5 May.,2O14 2014年5月 沈宜修辑撰《伊人思》的价值 周淑舫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要:晚明江南的沈宜修,是中国第一位才女为女性辑撰作品的集成者,辑集取《诗经》之句而名《伊人思》。 这部辑集以拾遗补缺为目的,选编46位闺嫒作品,既有来自传闻及散佚书中的以往女性,又有来自血缘、姻亲及 心声相通的同时代女性。其保存的不同样式的文学创作,既是对传统题材的继承宏扬,也是感悟生活的真实抒 写。成书之因、辑撰原则与弥为珍贵的资料保存,显现审美情趣和当时女性文学创作的动态,其价值应该探索。 关键词:沈宜修;《伊人思》;文学价值;文献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7.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34(2014)05—0033—06 晚明张扬个性的社会思潮,为女性施展才情提供了机会。随着创作主体由宫苑才女转向闺秀才嫒而 掀起明代女性创作高潮,文人名士纷纷为女子刻集作序。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辑录明代四百余部女 子作品集,其中由女性打破仅为个人辑集而编撰她人作品的仅有4部。其中,沈宜修的《伊人思》最令人瞩 目,其完整地保存在叶绍袁为妻女编撰的《午梦堂集》里。正集46人载录诗词81首,赋1篇;附记录有佚 失者23人的16首诗及6个残句。计有69人的220首作品(6个残句),收集载录的规模可谓大矣! 女性最早作品是《候人歌》。《吕氏春秋・音初篇》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之未遇而巡省南土。 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日:‘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 亦见于《尚书 益稷》与《史记・夏本纪》,这是夏代诗歌遗文,更是中国第一位女子作品,比“吉甫作诵,其诗孔硕”的《诗 经・大雅・崧高》诗作者周宣王大臣尹吉甫要早一千三百年。女性作品集较早出现在汉代,作品流传者 38人,其中5人在《隋书・经籍志》录有专集,《班婕妤集》一卷,[2jⅢ卯 班昭《曹大家集》三卷,“后汉黄旆侍 郎秦嘉妻《徐淑集》一卷,后汉董祀妻《蔡文姬集》一卷,傅石甫妻《孔氏集》一卷,亡。”[21H∞ 帝后之师的“曹 大家”班昭,仅存《女诫》《东征赋》以及仅有篇名而无其辞的《蝉赋》《针缕赋》与《大雀赋》。女性专集难见原 貌,作品轶失严重,位尊名显者如此,其他不言而喻。 男性为他人辑撰作品,源远流长且一直盛行不衰,但女子为他人,尤其是为女性辑撰作品却较为罕见。 沈宜修以“林下”之才与“林下风”的眼光辑撰的《伊人思》,是中国第一部女子为闺秀才嫒辑撰的作品集,其 不菲的价值应该进行研究。 《伊人思》辑篡的原则与成因 辑撰别人作品,本身必须具有让人“高山仰止”的才华。沈宜修博通古今,能诗工词,崇尚才情,对富有 才华的女性作家惺惺相惜,故广泛搜罗名媛诗文,合成辑集传世,取名《伊人思》。其《小引》日:“《诗经》‘蒹 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江苏吴江人。山东副使沈琉长女,吴江派戏曲家沈琼侄女,工部郎中叶 绍袁之妻。她生长于一门风雅的大姓家族,承蒙家教,“四五龄即过目成诵,瞻对如成人。”[](n 十四五岁 手不释卷,勤奋好学,“得一知十,通诵书史。”对文学的热爱和少有的灵性,为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叶绍 收稿日期:2014一O2—25 基金项目: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六朝东山谢氏文学生产与‘林下风’影响研究”(12YJA751O88)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淑舫,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34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第36卷 袁(1589-1640),号天廖,曾任南京武学教授、工部主事。刘承于在《(天廖道人自撰年谱)跋》道:“天廖生 于华阀,早负才名,有卫冼马、潘散骑之目。”为人妻的沈宜修生育五子三女,一门中并有文藻,更相唱和。 《伊人思》前有叶绍袁小引和沈宜修自序。辑得闺嫒已原有刻集者18人,未有刻集幸见藏本者9人, 传闻偶得者6人,笔记所载散见诸书者11人,乩仙2人,共46人。诗188首,词13首,文4篇,自选笔记3 则,唐宋遗事4则。辑篡46位女性作者虽朝代不同,作品多寡不一,文体有异,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着 水到渠成的天然联系。 46位女作者可分四类。第一类与沈宜修有亲戚之谊。集中所选录的名媛,亲戚占着相当分量,如表 妹张倩倩、儿女亲家周慧贞、沈媛之女周兰秀等。沈、叶两家女子亡故后几乎都有作品集,出于已有流存考 虑,所选不多。第二类为早逝才女。文采卓绝而17岁去世的沈宜修小女,使得沈宜修身心俱损,对爱女的 思念使其特别关注那些早天的才女,如年16而卒的黄双蕙,年20卒去的屠瑶瑟等。第三类为命运凄苦的 才女。如“嫁始逾年,抑郁而死”的董氏妇,“初出平康,终归非匹,郁志而死”的周绮生,不甘屈服于元兵沉 江而死的周烈女等。第四类是以姓氏为核心的才媛创作群,这是《伊人思》中人数最多的一类。以才媛唱 和为线索,不失为在保守封闭环境下为女子搜集更多之作的良机佳径,如方孟式、方维仪两姐妹,黄媛贞、 黄媛介两姐妹,黄凤娴及张引元、张引庆三母女,姑嫂之亲的屠瑶瑟、沈七襄与沈纫兰及小姑黄淑德等。 集中收录的女子限于江南,所能保留的也仅是作者存下来的极少部分作品。叶绍袁《伊人思小引》日: “内人沈宛君,遐情慨独,旷性慵孤。闲咏陌桑,效题团扇,所憾典型难迩,轨躅载遥。特于近代名媛,纂摘一 二,采其佳句,作我清音,彩映锦囊,香翻绮袖。” l 收集佳作陶冶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沈宜修《伊人思自 序》亦日:“世选名媛诗文多矣,大都习于沿古,未广罗今。《太史公传管晏》云‘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 其轶事。’余窃仿斯意。既登琬琰者,弗更采撷。中朗帐秘,乃称美谭。然或有已行世矣,而日月淹焉,山川阻 之,又可叹也。若夫片玉流间,并及他书散见,俱为汇集,无敢弃云。容俟博蔸,庶期灿备尔o ̄[)去世过早 的沈宜修虽未能达到通览古今、遍国无遗的设想,但在自序中阐释出辑撰所坚持的三个原则: 第一,与以往名媛选集所收罗的年代范围不同。以往选者大多收藏整理自己所处年代之前的作品,沈 宜修没有厚古薄今,她更多的是极欲展现所处时代女性特有的精神面貌,所选的46位女作家中,有42位 与沈宜修为同代的闺媛。其余4位是年代较远的女性作品,以附录的形式刊出,以明主次。 第二,在收录时避开一些广为流传的才女佳作,重点搜集传播度不广的名媛作品。与那些有机会流传 的宫苑女性文学作品相比,民间知名度低的诗文作品保存难度相对较大,若是缺乏有心人的保留,必将湮 灭于历史的长河中。 第三,把流散在他书中的名媛作品尽可能的收录其中,拾遗补缺,不敢有所摒弃。叶绍袁在《伊人思小 引》中日:“‘相彼鸟矣,求其友声。引伊人已,不求友生。’’沈宜修渴望以文会知己,寻求富有才华的伊人。 辑录之时自觉地对作者、作品作些许介绍与点评,使读者尽可能有所了解。 辑集特别收录未在海内流传的当时的名媛佳作,即便一二佳句,也青睐有佳。沈宜修曾对叶绍袁说: “天下奁香彤管独我女哉?古今湮没不传、寂寥罕纪者,盖亦何限,甚可叹也。”平时关注才媛之作,收集不 辍,终成《伊人思》。作为一部女性所辑集的《伊人思》出现,与其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午梦堂”的家庭文化氛 围息息相关。沈家书香门第,相继诞生二十余位文学家,沈宜修的伯父沈琦、叔父沈殉和父亲沈琉皆为名 进士。生活在这样家族环境中,文学修养非同寻常。沈、叶结为夫妇,既是门当户对的天作之合,也为其打 开志趣相投的心灵天窗。叶绍袁对妻女的品貌才学有着眷爱之情,身为丈夫、父亲,鲜明提出女性:“德也, 才与色也。”ln 此“三不朽”之说把儒家避讳的才、色与德并列,显示对女子才情的欣赏。沈宜修享受两 情相悦的美好,更享受慧性才思的鼓舞。婚后三十年笔耕不辍,留下丰富的文学作品,所著上下卷的《鹂吹 集》,上卷有诗634首,下卷有词190首,这是明代存诗存词最多的女作家。 正因沈宜修有着杰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品位,对闺阁女性创作格外珍惜,这是《伊人思》纂成的首要因 素,当然也与“午梦堂”家庭文化密切相关。“午梦堂”是文学史上被誉为第一个“以女性为创作群体”的文学 家庭。“有明一代,妇女长于文学之佼佼者,首推吴江叶氏,一门联珠,唱和自娱。” _n 沈氏四母女是吴江最 具声名的才媛作家,彰显出女子的天性细腻和家族的重文传统,更彰显着午梦堂主人叶绍袁的呵护与鼓励。 明朝天启进士的叶绍袁,为官清廉。崇祯初期隐居,以诗词酬和为乐。妻与儿女皆富文思才情,一门 唱和之作,辑为《午梦堂集》。闺阁才媛大都出自名门望族,辗转联姻。如兰溪贞氏、常熟严氏、嘉兴冯氏与 
第5期 周淑舫:沈宜修辑撰《伊人思》的价值 钱氏、松陵沈氏、芦墟袁氏等阀闾之家,是叶氏姻亲。沈宜修通过娘家、婆家的姻亲关系,有更多的机会接 触各地名嫒并收集其作品。“午梦堂”的名气既是叶沈夫妇的唱和,也因三个女儿的加入而名声四播。 字昭齐的叶纨纨,为沈宜修长女。3岁时能诵《长恨歌》,13岁能学写诗词,落笔有神韵。书法遒劲,有 晋人遗风。17岁嫁赵山袁氏,夫妇常年失和,愁绪萦心,满纸愁言。小妹出嫁前写首《催妆诗》,诗刚写完, 小鸾死讯传来,哭妹过哀而卒,时年22岁。叶绍袁编刻《午梦堂集》时,有感于其诗词愁怨之深而名其集为 《愁言》。 字蕙绸的叶小纨,为沈宜修次女,嫁松陵词曲大家沈璨之孙沈咏祯。嫁人“吴江派”鼻祖之家的小纨, 戏曲创作突飞猛进,亦工诗词。姐、妹早卒,心痛伤之,乃作一本四出的《鸳鸯梦》杂剧以寄意,因此成为中 国第一位女戏剧作家。贫困颠沛,流离悼亡,胸怀淡泊。重病时对诗作大为汰除,存余作品不到二十分之 自名《存余草》。 字琼章的叶小鸾,为沈宜修小女。出生六个月,家贫乏乳,过养舅家。舅母张倩倩口授《万首唐人绝 句》及《花间》、《草堂》诸诗词,三四岁的小鸾,“皆朗然成诵,终卷不遗一字。”_](阳 “四岁能诵《离骚》,不数 遍即能了了。”[ 加”养母曾对生母日:“是儿灵慧,日后当齐班蔡。”1O岁归家,12岁工诗,14岁能弈,16岁 通琴。操翰成章,父母特别钟爱。她性情高旷,精通禅理,创作清新脱俗,名重天下的嘉兴女诗人黄嫒介赞 日:“虽唐宋名人亦当避席。”沈宜修喜日:“汝非我女,我小友也。”l]( ㈣小鸾于婚前五日,忽驾琼宫,年仅 17岁。母亲将其遗作刊印成集,名为《返生香》。两女逝去,才女早亡,最佳的纪念就是保留其作品。正是 这样的家庭文化,使得沈宜修更为坚定的编辑《伊人思》。她临终前将《伊人思》交托给丈夫。后来叶绍袁 将《伊人思》收入在海内争传的《午梦堂集》中,余韵佳话不绝如缕。满腹才华的沈宜修在丈夫叶绍袁的帮 助下完成了《伊人思》的编著,铸造着中国女性文学的一座丰碑。 二、《伊人思》辑集的文学价值 《伊人思》的文学价值,体现在沈宜修所辑录的女性作者及其作品创作上,体现在女性作品所选择的题 材与所彰显的风格上,体现在点滴的评价上。晚明女性身处政局动荡时期,作品中虽然没有愤慨于国事, 但家庭生活的感触之作,却反映着才女的相同命运,或所嫁非人而婚姻不幸,或才华横溢而早卒不幸。这 种命运使其通过诗词传达出内心的愁思,鲜活而真实。《伊人思》保存的才媛作品,其题材涉及怀人寄思、 悼亡记愁、写景咏物等几个方面。 张倩倩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其情感抒写得淋漓尽致。“张倩倩,吴江士人沈自征君庸之妻,即宛君之姑 之女也。宛君少长于其姑,倩倩小宛君四岁。明眸皓齿,说礼悖诗,皆上流女子也。”『W卯 沈宜修幼时曾 寄养于张家,与表妹情同手足,倩倩后来嫁给弟弟沈自征,既为姑舅之亲,也为郎才女貌。沈自征著有《灞 亭秋》《鞭歌妓》《簪花髻》等传奇,合称“渔洋三弄”,名动一时。情投意合的夫妻,生有三女一子,许是近亲 之故,小生命俱早亡。沈自征为谋生计,北游塞上。工诗词、擅书法的张倩倩,终年孤苦,郁郁寡欢,随作即 毁,不能成集,更不能传播于外。因小鸾寄养之故,凭记忆为其留下部分作品。《伊人思》全部录入,也仅有 《浣溪沙》《忆秦娥》等7首。沈宜修谓其才情不在李清照之下。如: 漠漠轻阴笼竹院,细雨无情,泪湿桃花面。落叶西风吹不断,长沟流尽残红片。 千遍相思才夜半,叉听楼前,叫过伤心雁。不恨天涯人去远,三生缘薄吹箫伴。 这首《蝶恋花・丙寅寒夜与宛君话君庸作》,写出思人的愁苦。细雨滴洒着青石小路上,氤氲水气笼罩 着竹院。泪沾桃面,落红无数,翠竹小院的花仿佛也因雨落泪。自己万般柔肠就像被西风扫落的碎红,寸 寸了断,凄厉的雁叫声撞破相思之梦。孤寂的她,寒夜里向表姐倾说着对君庸的相思。或许自己与丈夫前 生缘分太浅,才会今生有分离,不能像箫史、弄玉那样,吹箫相伴。词中透露出无限的幽怨和默默的哀思, 花样年华耗损在漫长的等待之中,34岁张倩倩香消玉殒。那夜半细雨、那落叶西风、那伤心雁叫声,与李 清照的《声声慢》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人生之哀,莫过生离死别。《伊人思》收录许多悼亡记愁之作,以王凤娴母女三人最为著名。王凤娴字 瑞卿,明代进士张本嘉之妻,著有《贯珠集》《焚余草》。长女张引元,字文姝;次女张引庆,字媚姝。“张夫人 全集,殊苦庸廓,少精思,间有佳篇。哭女诸绝,最真挚可诵。”__ ∞ 丈夫去世后,王凤娴自誓抚家。长女 
湖卅I师范学院学报 第36卷 容止婉娈,天姿颖拔,6岁能诵唐诗。27岁嫁名士杨安世,与妹引庆俱工诗,姐妹创作合为《双燕遗音》,“尔 雅俊拔,类刘长卿风骨,非但无宋人烟火气,即长厌西昆诸体,皆不逮也。”l ’母女唱和,感情深厚,不幸 爱女早折,王凤娴作《秋夜寄元庆二女》悼亡诗: 霜寒鸟鹊绕南枝,孤客那堪听漏迟。三处离愁凭一梦,半腔愁绪压双眉。 赋成宋玉悲秋日,琴废相如病雨时。黄叶打窗添不寐,屋梁落月伴遐思。 这首七言律诗景物凄哀,气氛悲戚。开篇描绘出“鸟鹊绕枝”的情景,鸟鹊回巢,爱女却永远回不到身 边。想当年夫唱妇随、母吟女和而承欢膝下的欢声笑语是何等的欢乐!如今,所有的愁思只能凭借着虚无 缥缈的梦境来舒缓,梦醒后却是愁绪紧压双眉。以“宋玉悲秋”和“相如废琴”的典故,表达杜鹃泣血般的对 爱女的哀痛之情。窗外黄叶敲打着窗户,辗转难寐,屋外落月伴随着难于抑制的伤痛回忆,越想越痛,越痛 却又越想,对已逝女儿的绵绵不绝的“遐思”是活下去的精神支撑。《伊人思》中收录姐妹的诗分别是《初夏 寄母》《寄妹》和《迁居留别母夫人》,母女深情慧思,感动着沈宜修。丧女之痛,感同身受,沈宜修于此诗前 云:“似有余怀,故并录之。” 对《伊人思》中的闺阁才嫒而言,不仅以相思别离、悼念记愁的传统题材表达着真实的情感,而且显现 创作艺术的成熟典雅,既有纤柔缠绵的艺术风格,也有婉雅清丽的特点,更有林下风致的特征。受明代文 人结社风气影响,安徽桐城方家形成由方孟式、方维仪、方维则姊妹与方维仪弟媳吴令仪及其胞姐吴令则 5人组成的“名嫒诗社”,常于方维仪的“清芬阁”吟诗作画,互相唱和。方维仪字仲贤,明代大理卿方大镇 仲女,幼承家学,博学多才,17岁与姚孙柴结婚,不久,丈夫去世,守志清芬阁,著有《清芬阁集》。朱彝尊在 《静志居诗话》中云:“夫人才大尤杰出,其诗一洗铅华,归于质直。”[_ ”方维仪的创作抒情真挚,风格沉 郁,每写成离忧怨痛之作,当即焚毁;若得佳文,则束之高阁,鄙为末枝。《伊人思》辑有《共姜》《晓庭》《蛩 声》等13首诗。方氏姐妹间的唱和,由姻亲而扩展到外姓,与沈氏母女相似,有着超凡脱俗的林下风致。 沈宜修母女喜爱淡泊,不重视现实中的功名利禄,崇尚文雅自然,以吟唱为乐,创作上呈现出婉丽清雅 的美学风貌,有“德、色、才”“三不朽”之誉,可与东晋“咏絮才女”谢道韫的“林下风致”相媲美。晚明女诗人 思慕谢道韫的风度才情,常以其为追仿对象。《伊人思》中就辑录着许多风格淡远而有“林下风致”的作品, 其作隽意清新,自然出尘。如虞净芳的《梅花》诗,其诗云: 小院梅花蕊,亭亭雪霁时。临风如忆另q,照水似相思。 孤影梦独见,寒香醒自知。倾城不解笑,幽独更多姿。 首联描绘风雪过后,小院傲然挺立的梅花盛开,以幽雅姿态展示出恬静淡雅之美。梅花开在万花凋零 的严寒季节,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而报春。颈联借物抒情,以吟咏梅花吐露相思。颔联写 出寒冬中的梅花品格,朴素淡雅而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以梅花喻己。尾联留下疑问,梅花倾城姿色,纵使无 人懂得又当如何?其诗写梅香,没有借助形容夸张加以修饰渲染,而是在小院、临风、照水、孤影、倾城等常 见的语言中显现出梅花的卓然不群。这首《梅花》诗,不仅让人领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韵,而且给人留下香 色俱佳、别具一格的鲜明印象,因其象征着人的品格和气节。沈宜修曾创作“梅花诗百绝”,百首诗都以梅 花为吟咏对象,首首写得清丽婉转,韵味悠长。虞净芳为明末吏部郎中虞淳熙之女,才学出众,时以孝闻, 适塘南丁汝冯,年仅二十而卒。《伊人思》收录她的《梅花》《春尽》《看月》等7首作品。虞净芳的《梅花》诗, 写得精妙,“清润冰玉之姿,潇洒林下之气。”《伊人思》闺阁女诗人的艺术创作风格不拘泥于纤柔缠绵和婉 雅清丽的传统风貌,更有与时代发展相应的恬淡超逸的林下风致,反映着辑篡者的审美品味与文学价值。 三、《伊人思》辑集的文献价值 辑录《伊人思》,仿佛是在抢救珍稀的文物,沈宜修投入了深厚感情与人生精力,临终前念念不忘此集。 惜其去世过早,《伊人思》成为一部未完之稿。尽管如此,沈宜修辑篡的《伊人思》依旧有着不可磨灭的文献 价值,对后来者研究明代女性文学影响甚大。 沈宜修编辑《伊人思》的重要原则是把那些被世人遗漏的女子作品保存收集,这比编辑流传甚广的作 品集要难上很多倍。因为主内的女性不能像男性一样走出家门,或游历四海而广交朋友,或科举考试而纵 横才思。闺门的本身限制了辑篡者的收集,世家才媛尚不能登堂入室载进谱牒,更何况出身民间的普通女 
第5期 周淑舫:沈宜修辑撰《伊人思》的价值 子?正因为这样,沈宜修《伊人思》所辑录的作者与作品,为其后的研究者提供了弥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女子作品集出现在汉朝,或由自己辑集,或由亲人辑录,已是屡见不鲜。但越过门阀,辑撰她人作品, 却是十分罕见。有明一代,只有5部,分别是沈宜修的《伊人思》,方维仪的《宫闺文史》《宫闺诗史》与《宫闺 诗说》,梁小玉的《古今女史》。无论是宫闺不同样式的创作或评说,还是以往及当朝的女史,或多或少皆有 正史与官方文献所载,如许穆夫人作《载驰》诗,《左传》载其本事,班婕妤作赋及诗,《后汉书》亦有所言,宫 闺绕在帝王身侧,有迹可寻。刘向的《列女传》面世,范晔《后汉书》为妇女列传成为正史的通例,方志亦不 遗余力地收录,虽列女变为烈女有待别论,亦不乏史料。 沈宜修仅作为江南文化世家之女,仕途仅为地方官之妻,编辑“以拾遗补缺为目的”的中国第一部女诗 人合集《伊人思》,不仅没有先例,而且没有较宽泛的收集途径。所辑46人的作品,除朱盛藻、方孟式、方维 仪、田玉燕、屠瑶瑟、沈七襄、虞净芳、王凤娴、张引元、张引庆、沈纫兰、黄淑德、黄双惠、周慧贞、董氏妇、张 娴婧、翁孺安、丘刘18位有刻集传播选录的123首诗词外,其余36人作品的收集,堪称起伏波折。 这36人的作品,未有刻集而亲见藏本者9人,收录到作品的是袁彤芳、黄鸿、张倩倩、吴山、周兰秀、王 微、沈蕙端7人共53首诗词赋,黄嫒贞、黄媛介姐妹未有作品。传闻偶得是杨若仙、许氏、王氏、周绮生、童 观音6人9首诗,还有1人失去姓氏,仅存1首。从散见诸书中取录的有沈清友、黄嗣真、吴氏、黄幼藻、姜 氏、刘氏、朱玉耶、刘玄芝、周洁、丘慧贞、邓夫人11人16首诗词。另外由乩仙得王氏、周烈女2人3首诗, 这两人一为宋朝,一为元朝。 附录的笔记二则与唐宋遗事,又载录了徐君宝妻及国初谢氏、李氏、费氏母女5人的2首诗与1个残 句。十五则唐宋遗事载录张氏、王安石家族三才女及其吴姓婆母李夫人、李樗妇、张氏、陈述古女、失去姓 氏的妇人、张芸叟女、陆游妾、申休光、姜子奇妻、宫人张氏、媚兰仙子、张璧娘、江情妻与邓氏女等佚于选集 外的18人的l4首诗及5个残句。正集与附录,共辑女作者69人,作品220首(6个残句),收集载录的规 模可谓大矣!成为闺阁文学编辑的开山之作,实乃开拓之举。 也正是沈宜修的这一开拓之举,促使当时以致其后为女性刻集之风盛行。男性文人为女子编集的有 钟惺的《名嫒诗归》,周铭的《林下词选》,徐树敏、钱岳的《众香词》,汪启淑的《撷芳集》,陈维崧的《妇人集》, 钱谦益的《列朝诗集》,王士禄的《然脂集》等。而才媛为女性编集的有季娴的《闺秀集》、王端淑的《名媛诗 纬》、沈善宝的《名媛诗话》等。明清之际为女性编集的相关文献达39种之多,这种蔚然大观的气象是和沈 宜修编辑《伊人思》有着相当的关联。同时,《伊人思》所辑撰的作品及其作者,也为这些编撰者提供着可靠 的文献资料与继续前行的线索。 古代女子作品难于保留,《伊人思》可贵之处就在于不以作者出身贵贱与门楣高低来辑集,凡是佳作一 并收入,眼光没有局限于名门才媛,而是放在所有具备才情的女子身上。《伊人思》对保存和再现明末江南 才女诗人诗作的风貌韵味,功不可没,对于研究明末江南官宦世家女性闺阁世界及精神生活也具有重要意 义。更重要的是,《伊人思》迎来了了文人对女性文学作品编集的一个高潮,对于促使女性文学的积极发展 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吕不韦.季夏纪.音初[M]//吕氏春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魏征.经籍志[M]//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81. [3]叶绍袁编,冀勤辑校.伊人思小引[M]//午梦堂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 [4]叶绍袁编,冀勤辑校.沈宜修伊人思小引[M]//午梦堂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 [5]叶绍袁编,冀勤辑校.午梦堂集序[M]//午梦堂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 [6]叶绍袁辑,冀勤辑校.前言[M]//午梦堂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 [7]叶绍袁辑,冀勤辑校.沈自征作祭甥女琼章文[M]//午梦堂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 [8]叶绍袁辑,冀勤辑校.沈宜修季女琼章传[M]//午梦堂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 [9]钱谦益.张倩倩[M]//列朝诗集小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O]胡文揩.王凤娴[M]//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5. [11]朱彝尊.方维仪[M]//静志居诗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8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第36卷 An Exploration of the Value of Iraqis Thinking by Shen Yixiu 
zHoU Shu—fang (School of Literature。Huzhou University,Huzhou,313000,China) Abstract:Shen Yixiu in Jiangnan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is China’s first talented female compier of a collecton of essays.She set to take a series of sentences from The Book of Son gs,and so she named it Iraqis Thinking.Aiming at making up for the missing parts,she selected in the collection the works of 4 6 female talents,some from the biographies and some from the anecdotes of the women in the past,and some from the women of her times with blood,marriage or aspiration relations.The various literary works that have been kept in history can both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topics and help to sense the true realistic description.The cause of the book compilation,the principle of the book collection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valuable materials display the aesthetic tastes and the trends of the female literary crea— tions,whose value is worth exploring. Key words:Shen Yi Xiu;Iraqis thinking;literary value;literature value [责任编辑(上接第14页) 陈义报]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World Heahh Organization,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Iron deficiency anemia:as— [2] sessment,preventon,and conto1.A guide for programme managers[R].World Healh Organizaton,2001. M G Venkatesh Mannar.Achievements,challenges,and promising new approaches in vitamin and mineral deficiency [3] controlJ].Nutron Reviews,2009(5). [4] 薛婧,王振林,张键等.陕西某农村初中学生贫血与智力状况调查[J3.现代预防医学,2007(9). Chen J,Zhao X,Zhang X,eta1.Studie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NaFeEDTA—fortified soy sauce in controlling iron de— [5] ciency:a populaton—based interventon tral[R].Food and Nutrion Bultin,2005. Renfu Luo,Yaojiang Shi,Linxiu Zhang.Nutrition and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in Rural Chings Elementary Schools: [6] Resul of  Randomized Contol Tral n Shaanxi Province[J].Economi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012(4). The Impact Evaluation of the Nutrition Interventions on Students’Health and Education Performance in Poor Areas CAI Ying——ping (School of Rural Development,Huzhou University,Huzhou 313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andomly contolled experimental data of 75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and by making use of 3n analytical research method in e— conometrics.we find that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improving academic perform— ance and the health status of rural pupils.Among the different interventions,providing the vitamin tab— lets for rural pupils in poor areas has very positive impact on improving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Key words:anemia;nutrition interventions;impact evaluation [责任编辑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0336d8949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e.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